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43|回复: 0

[其它] 浅谈耳机发展和驱动单元演化史(下)

[复制链接]

303

主题

329

帖子

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1
注册时间
2017-7-12
发表于 2018-10-23 10:56: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主动抗噪耳机 (Active noise cancellation headphones)
公元1989年,虽然不是新驱动单元技术被应用在耳机上的一年,但Amar Bose – 美国音响品牌Bose的创造者,为在飞机或汽车上无法安静享受音乐的消费者带来了一份大礼 - 主动抗噪耳机,目前市面上可见的主动抗噪耳机就是在这年诞生。
17534363b53df3a729a49f136148001e_meitu_4.jpg

主动抗噪耳机的核心概念是利用相位相反的声波来抵销外界噪音,利用一组麦克风、放大电路来将反向的声波讯号送入耳机驱动单体中,主动抗噪大约能够提供20dB的降噪效果,但降噪效果主要是集中在反覆的低频音,而非人声和较高频的噪音。
平衡电枢 (Balanced armature)
公元1991年Etymotic发表了两款入耳式耳机 - ER•4B和ER•4S,这两款耳机可能是最初使用微型平衡电枢单元的耳机,平衡电枢单元的电声转化原理和古早的动铁单元相当类似,但体积缩小到不到一个硬币的大小,也由于体积的缩小,内部衔铁的重量问题也获得改善,再搭配上内部阻尼和结构上的改良,平衡电枢比早期动铁驱动单元有更好的音质表现。
虽然在体积和内部构造上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但平衡电枢单元还是一定程度地继承响应频率范围较小和低音输出较弱的缺点,不过极轻量化体积的使其在入耳式耳机中拥有可以使用多单元优势,藉由被动分频电路将不同频率范围的导入各自负责的单元,来减低频率范围较窄和低音输出音压较低的问题。
cfc510cc67e8e6ab2f107d63d7eb8f2d_meitu_2.jpg
目前平衡电枢单元常被使用在助听器和入耳式耳机中,单价较高的入耳式耳机常使用多个平衡电枢单元搭配分频电路,少部分入耳式耳机使用平衡电枢单元搭配微动圈来增强低音的表现。
QQ截图20181019153152.png
CTM客制化入耳式监听耳机(Custom In-Ear Monitors)▲

另外顺道提一下,公元1995年Van Halen乐队的音响工程师Jerry Harvey设计了第一款专为音乐表演者设计的双单元客制化入耳式监听耳机 (In-Ear Monitors),优良的隔音能力和舒适的配戴感,让入耳式监听耳机成为现今舞台表演者的必备工具。
Apple earpods史上生产最多的耳机
2001年发生音乐史上相当重大的事件,Apple在该年发布了第一代iPod数字随身听,随机附赠了可能是历史上生产最多的单一型号耳机Apple earpods。随着后续iPhone和相关产品的发行,2012年在全球已经出售六亿(600,000,000)个Apple earpods,大约每12人就有一人拥有Apple earpods。
8c95379aed35594ba47067c550cb05b8_meitu_1.jpg

近期耳机的转变
2008年,嘻哈音乐制作人Dr. Dre和Interscope唱片公司董事长Jimmy Iovine共同创建Beats by Dr. Dre,Beats by Dr. Dre将耳机重新定位成不只是聆听音乐的工具,同时也是流行的象征。藉由Interscope旗下艺人Will.i.am、Justin Bieber、Lady Gaga等宣传推广,2012年Beats by Dr Dre在美国一举拿下超过100美金耳机销售市场中的63%份额,对整个耳机产业界造成非常大的冲击和省思。
abdbdbefdb5e469770b9664b96bace7b_meitu_3.jpg

耳机百年演进史后记
看完了以上简略的耳机起源介绍,除了单纯享受耳机带来的美好音乐之外,相信大家对耳机的老祖宗和演化过程都有了一定程度认识。耳机在说来不长不短的历史内,有多次的外型构造的转变,从原本的马鞍肩带式、手持式、到现在常见的头戴式,然后再随着随身音乐潮流的发展,更轻便的耳塞式、入耳式等类型的耳机也出现在市面上。
驱动单元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有非常显著的变化,以上只是非常概略的叙述耳机中较常见的驱动单元,还有其他比较少见的气动式(Air Motion Transformer)、热致发声式 (Thermoacoustic)、压电式(Piezoelectric)等类型的驱动单元被应用在耳机上,但整体而言这些驱动单元类型较不常见,且都还有非常大的改良空间,是否能够继续被应用在消费级耳机上,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观察。
微信图片_20181023110405.jpg

除了不断在追求高保真的耳机,另外有一群无线耳机被发明,使用蓝牙、Wi-Fi或是其他无线技术来连接音讯播放装置,使得生活更加便利。也看得出耳机渐渐朝向不同需求的客群来演进,随着随身影音装置和智能型手机的崛起,耳机的市场不断地蓬勃发展,让我们一起期待将来会有更高质量的耳机产品面市。

文章转载自:
https://www.techbang.com/posts/21742-on-developing-and-driving-single-headset-evolution-concept-was-born-more-than-100-years-driven-single-variety-computer-kings-125-december-2014-the-special-report?page=2

作者:Yaz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4-11-25 22:28 , Processed in 0.052370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