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8-5-5 18:39:41
|
显示全部楼层
Pink Floyd - 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 (1973) [SACD] (2003 Remaster ISO)
magnet:?xt=urn:btih:AE40DBD9BDC797C7896BA1275C0B3818790E955B
1973年3月,让广大乐迷们翘首期盼并苦苦等待了9个月之久的专辑《月之暗面》(DARK SIDE OF THE MOON)终于于份正式推出发行,过去试验性的音乐终于在这张唱片里告一段落, 而“ 概念专辑与完整主题”成为Pink Floyd日后发表作品的一项特色。该专辑被认为是完整地体现了 Pink Floyd 创作概念的宏伟作品, 整部专辑内容写实, 认真且艰深,隐晦,充满个性,独树一帜且不易被人接受,需要仔细聆听方能理解其中的深刻内涵。它的封套设计十分精巧富有创意 —— 一束白光被三棱镜分解为6种颜色, 但在背面的封套上, 这6种颜色的光束又被棱镜融为一束白光, 它表现了他们追求思维的独立和统一。 Pink Floyd 过去在美国很少推出单曲唱片, 而且推出的少数单曲都不叫座, 可是1973年5月的一首《Money》单曲竟高居《公告牌》杂志第13名, 而这部专辑在英美两地的排行榜上更是表现优异。能获如此荣誉充分说明了《月之背影》这张以探索压力, 疯狂和死亡的表达意念的作品已广为大众接受, 正因如此, 他们在日后推出的一连串概念专辑里, 更得心应手地深入探讨各个主题了。《月之背影》这张专辑还在《公告牌》专辑榜上创下了停留735周的空前绝后的历史记录(从1973年5月上榜到1988年7月历时14年之久后才功成身退);而原排名第一,现排名第二的由 Johnny Mathis 于1958年发表的《Johnny's Greatest Hits》所创造的490周的停留记录也早在1983年10月就被《月之背影》所打破。该项记录也许会永远保持下去了。
《Dark Side of the Moon》做为他们发布的第9部专辑。整部专辑为6首歌曲加4首背景效果音乐, 采用不停顿的方式连续演绎, 给人一气呵成的感觉。整部专辑被看成一首完整的曲目而不是专辑里所有歌曲的简单集合。它似乎是主要针对转瞬即逝且充满罪恶的人类生命, 这也是摇滚乐中最常见的主题素材。《Breathe》中描述到“象兔子般挖一个个的洞使自己活的长久”,表达了一种自闭,无助的心态。《Time》则表现的是对光阴虚度的追悔和对故乡的眷恋,歌中这段歌词相当富有哲理“你跑呀跑,与太阳并驾齐驱,它落山了,跑了一个来回,又出现在你身后,太阳在对应的方式里是相同的,不过你却渐渐衰老,呼吸短促,离死亡的日子越来越近”。《Money》则鞭策了金钱至上的思想,歌中唱到“金钱是毒气,是种罪恶,是一切魔鬼的成因”。《Us And Them》是全碟旋律最优美的一首歌,歌词虽简单但内涵却很深奥,其深刻地提出了反战宣言“你我都是普通人,只有上帝知道我们会怎样选择命运。是在后方哭泣?还是在前线阵亡?昏暗之中,谁又知道我是谁?沮丧之时,谁会给我援助?”。《Brain Damage》中通过讲述了一个“精神病患者”与众不同的行为,借以讽刺那些所谓的“正常人”。这个实际清醒的人为世俗所不容,只能在“月之背影”才能看见他,这是整张唱片的精神所在。最后的结束曲《Eclipse》在罗列了一大堆普通人经历过的事情后却在结尾说到“每件事情在太阳下谐和一致,但太阳却被月亮遮蔽了”,表达出一种苍凉的哀愁和无奈。
作为英国最成功且最具长久生命力的前卫摇滚乐团和迷幻音乐的较早实践者,Pink Floyd 所呈现出的那种与60年代中期污浊的摇滚乐坛形成鲜明对照的未被污染的个性,均体现在这张具有外太空概念的概念专辑中。尽管这只是乐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短暂的高峰,但 Pink Floyd 依旧成为那个时代最受大众喜爱的卓越的技术演奏团体。乐团的四位成员通过对电子器材的熟练运用从而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各种音响效果。他们不断地对各种音乐类型进行尝试以期望能够保持他们令人眼花撩乱且令人无法抗拒的音响魔力。由于整部专辑内涵较为隐晦,我们或许可以从下面的曲目中的一些关键歌词领略它的一些含义:《Time》中的 ("The time is gone the song is over");《Money》中的 ("Share it fairly but don't take a slice of my pie");以及《Us and Them》中的 ("Forward he cried from the rear")等等。虽然该唱片是一部概念专辑,但它里面的一些曲目仍然具备自己独特的风格。《Time》在 David Gilmour 强有力的吉他伴奏下呈现出一种美妙的乡村风格演绎;而在《Money》中伴随着 Dick Parry 那极富煽情的萨克斯即兴演奏所表现出的那种宽阔而粗旷的风格,以及《Us and Them》中同样迷人切且令人窒息的萨克斯演奏;另外在《On the Run》中所表现出的那种独特的为躲避一连串不安的令人恐怖的轰鸣声和爆炸声而由右至左的奔跑声在一片钟声齐鸣中结束转而进入下一曲《Time》等等。贯穿整部专辑的坚实框架结构则是乐队通过电子合成器,音响效果器以及背景声音的装饰下所建立出来的。同时整部专辑的声音是令人陶醉且具有丰富的多线条,其保持着清晰和完美的结构。它通过迄今为止我们还未曾见到过的各种音响的组合, 从而彻底改变了我们耳中所感受到的音乐世界;而 Pink Floyd 正是为这些行之有效的变化进行着尝试。
正出于这种想法,他们重新选用了一批旧的和未完成的曲目,当中的一些则来自于乐队成员先前已经完成曲目的多音轨的混音效果。例如,他们先前为一部以外国人的角度看待美国现实主义的电影作品“Zabriskie Point”所做的配乐则为《Us and Them》选用(最初的命名为“The Violence Sequence”)。而对于《Breathe》而言,则是 Waters 取材于他和前卫作曲家 Ron Geesin 合作,为一部写超写实主义派的医学记录影片“The Body”所谱写的乐曲的基础上重新撰写的。另外,他们在1995年发行的名为“P.u.l.s.e”的现场演出实况录象中有这部作品的一些曲目的幻灯片背景,它或许可以从侧面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乐队对于这部作品的创作构思。
当然,本专辑的不足在于 David Gilmour 的嗓音经常表现出软弱而缺乏光泽(注:这可能与作者的使用音响设备有关,据刘汉盛讲:调教不好的音响设备很容易出现上述问题),《The Great Gig In The Sky》的结束显得有些仓促,似乎有些人为缩短的痕迹。但这些丝毫不会影响整部专辑的质量。让我们来看看滚石杂志对他们的评述:"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 is a fine album with a textural and conceptual richness that not only invites, but demands involvement. There is a certain grandeur here that exceeds mere musical melodramatics and is rarely attempted in rock. 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 has flash - the true flash that comes from the excellence of a superb performance......."(Rolling Stone 05/24/73, pg.57 )
Pink Floyd于2003年4月24日再次发行他们的经典专辑《Dark Side Of The Moon》,以纪念这张专辑首次发行30周年。新版将以Super Audio CD的格式发行,以5.1 surround的方式重现专辑最初的风采。而专辑封面设计者Storm Thorgeson还重新修正了唱片封面的棱镜设计。
《Dark Side of the Moon》另一处值得大书特书的地方就是它的音响效果。此张唱片的音响效果十分出色,它被HP列入他的TAS杂志的超级榜单中。经他的热炒,该唱片的LP版在美国被炒卖到了天价。仅唱片开头的心跳声有多沉才合适就不知考倒了多少音响师。《Speak To me》中直透人心的鼓声,《On the Run》中的迎面而来的奔跑声和心跳声所制造出的紧迫感,飞机起飞的轰鸣声,《Time》中的一片钟声齐鸣, 以及其后的那一段沁人肺腑的鼓声,《Money》中收银机的硬币声,《The Great Gig In The Sky》中那声嘶力竭的呐喊等等,这些都是发烧友们津津热道的话题,其惊人的音效在这里也不多提了。即使你不是摇滚迷,单就该专辑的音响效果,也应该去收藏一张。
这张专辑在滚石杂志选出的500张历代最强专辑中排名第43位。
By condensing the sonic explorations of Meddle to actual songs and adding a lush, immaculate production to their trippiest instrumental sections, Pink Floyd inadvertently designed their commercial breakthrough with Dark Side of the Moon. The primary revelation of Dark Side of the Moon is what a little focus does for the band. Roger Waters wrote a series of songs about mundane, everyday details which aren't that impressive by themselves, but when given the sonic backdrop of Floyd's slow, atmospheric soundscapes and carefully placed sound effects, they achieve an emotional resonance. But what gives the album true power is the subtly textured music, which evolves from ponderous, neo-psychedelic art rock to jazz fusion and blues-rock before turning back to psychedelia. It's dense with detail, but leisurely paced, creating its own dark, haunting world. Pink Floyd may have better albums than Dark Side of the Moon, but no other record defines them quite as well as this on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