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涮坛子

[发烧理念] 听耳机真能看见眼前立体的声场吗?

[复制链接]

4

主题

402

帖子

1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1
注册时间
2017-9-3
发表于 2018-3-12 22:4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546

帖子

5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51
注册时间
2005-11-11
发表于 2018-3-13 02: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转我旧文中的一段吧:
http://www.headphoneclub.com/thread-509252-1-1.html

-        音场表现(第四),定位感(第八),结像力与形体感(第十)

这几个概念都牵涉到人耳对空间、位置、远近、体积等等的判断。我觉得必须合在一起说,因为这牵涉到人耳和大脑处理和判断的原理。我们知道,鼓膜是感受声波的器官。而鼓膜是深入耳道内部的,耳道也不是直的。所以声波到达鼓膜,已经丧失了原有的方向性,只是一个衍射波。可是人却可以借此判断方向和远近。我看的文章都表明这个判断的依据就是声音的相对强弱(能量属性),直达声到达双耳的时间差(时间属性),声波在头部和耳廓的反射和衍射造成的细微次级声音的强度和时间。最后,判断体积是依据声音在空间中形成的反射声的质地,强度,和衰减的时间长短。所有这些依据都是由上两个大类的五六个指标决定的,并不需要引入新的技术指标。

人耳的左右分布,造成来自左右方向的声音到达左右耳的响度和时间差较为明显,所以分辨左右来源的声音的方向和远近是很容易的。而竖直的上下和正前或正后方的声音到达双耳的响度和时间都类似,这时候远近可以通过相对的响度,高频衰减,环境反射声等判断,而上下和前后的方向就需要头部和耳廓的反射衍射来辨别了。注意没有,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耳朵在前后和上下方向都是不对称的。这样来自这几个方向的声波会在头部和耳廓形成不一样的反射和衍射。

在大多数录音是两个麦克风吊在乐队左右两边录制的情况下,要用音箱回放,才能重现录音中左右声道的互馈,然后用头部和耳廓的接受来重建声波的前后上下的方向信息。而耳机重建这个信息却有两点天生的劣势:
-        一是左耳只能听见左声道,右耳只能听见右声道,这样左右声道无互馈,将声场向左右拉扁。只听左右我们总觉得站在指挥的位置上,小提琴和大提琴180度分布在左右两边。
-        二是声波没有经过头部和耳廓的反射衍射,直接灌进耳道里。所以对前后上下的方向判断极为困难,造成头中效应。我们听唱片总是觉得声音在脑子里面,要靠想象认为声音来自前方不高不低的位置,然后通过录音中的相对的响度,高频衰减,环境反射声等判断距离,有限的还原声场的深度。而这个深度和180度的左右分布又互相矛盾,造成一种畸形的声场。最后对声场高度的判断,我的理解是这里只能有个体积上的大概判断,原因还是对于上下,耳机无法辨别方向,只能判断距离。

实话实说,耳机的声场都是左右拉扁,前后不分的。精确的描述耳机声场的深度高度我总觉得很悬乎。就我听过的这么些耳机,包括很多烧友评论的T1的“正圆形声场”,我是无论如何听不出正圆形的。还有烧友说听得出管乐比弦乐高一米,我也只能佩服,觉得或多或少是脑补的吧。或者我们应该说,耳机的声场,只能是在默认这种畸变的情况下,通过不同耳机的相对表现力来讨论。

什么是正圆形声场,大家可以用耳机听一下人头录音。这个方法在录音环节重建了听觉接受过程的左右互馈和头部和耳廓的反射衍射等过程,听的时候这些信息都已经包含,真的是如临其境。而同样的器材,同一只耳机,完全一样的声波角度,听人头录音与普通录音可以感到这样巨大的差异,更是证明了人耳对于声场的判断就是基于这些声音本身的细节,并没有什么其他神秘的东西。
HD800/650/600 K1000/501 K240M/DF
系统1: NAS--Aries G2--Holo May KTE--Luxman L590AX--Spendor SP100R2
系统2: Ultra Rendu--DAC2--BHA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23

帖子

4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4
注册时间
2017-11-13
发表于 2018-3-13 12:59: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系统发生学 于 2018-3-13 18:05 编辑
robinhook 发表于 2018-3-13 02:08
转我旧文中的一段吧:
http://www.headphoneclub.com/thread-509252-1-1.html



正常人的感官接收到信息后,感受器会换能并放大信号,这个过程就会收到“脑补”的影响(多数的情况都是“习惯化”),无论原始信号是什么形式,最终一定是神经冲动(电信号),该信号的处理也会经过“脑补”,这种“脑补”是科学的。每个人的“脑补”总会存在差异,也可以经过有方向性的训练来加强——换句话说,增强大脑处理神经冲动间微小差异的能力,像是“金耳朵”这种东西是有可能通过训练练出来的,这是正路;而有方向性的误导也是可以的,就是一般说的贬义的“脑放”。
ps,看楼下的这种回复真的觉得越来越理解有时候xia总的脾气了2333,没有“脑补”,甭说听了,连眼睛看到的东西都和现实的不一样(要再考虑到颜色的问题,那就更惨了,有脑补也没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4676

帖子

2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6
注册时间
2008-12-24
发表于 2018-3-13 15:3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zchen 于 2018-3-13 16:19 编辑

耳机系统声场具有舞台感,类似看立体电影,真的不需要脑补,是切切实实存在的,但说实在的,把耳机系统的声场做到有良好的纵深感,是一件非常难的事,不单单是技术的问题,而且也是昂贵的资金的问题,很多年前,一家卖昂贵发烧元器件的老板告诉我,昂贵的接插件和便宜的接插件,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能让声场有纵深感,后者没有,多少年之后,我是深有体会,不单单是接插件,几乎所有昂贵的元器件在营造声场的纵深感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而且,不单单是元器件,耳机系统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是这样,包括录音,音源、耳放、线材,甚至保险丝等,当然,耳机也一样,就是便宜的东西,声场没有纵深感,昂贵的高级货,纵深感就好,而且也包含了这样一个道理,就是把声音做得没有纵深感很容易,例如,录音很差的唱片就没有纵深感,声音很贴耳,国际大牌的唱片纵深感就很好,做器材做耳放也一样,烂耳放声音都是贴耳的,但要把声场做得有纵深感非常难,我的理解,声场的纵深感要依赖声音信号中的大量细微信息(特别是那些对相位敏感的信息,换句话来讲,就是系统各频段的相位失真也要非常小)来塑造,但可惜,大量的细微信息在声音重放的各种环节中被丢失了,只有那些极品的器材,才能保留比较完整的细微信息,从而塑造良好的声场纵深感。从我自己10年来做耳放的体会来讲,虽然,让耳机系统的声场有纵深感很难,但随着经验的积累,做出的耳放纵深感也越来越好了,可以说,10年来最大的进步,就是把耳放声场的纵深感做了出来,当然,声场纵深感没有太好,只有更好,前面的路依然很长。

点评

见50楼。同意耳机的技术是有提高。但是相对音箱,耳机声场的局限是很难克服的。这个劣势是发声和聆听的基本方式决定的,所以几乎是一直会存在的。  发表于 2018-3-14 03:27
希望您经过优化的耳放可以量产。能做良好的纵深感,值得推广。  发表于 2018-3-13 20:58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971

帖子

7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7
注册时间
2014-2-17
发表于 2018-3-14 01:58: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FUJIKID 于 2018-3-14 02:09 编辑

我很好奇,可以调整耳罩佩戴,调整单元到耳朵的位置,耳机听不出太多舞台区别,是什么个科学理论参数
举个例子,kk可以调整单元位置,调整出不同的声场效果
不同的调整,一些人用科学依据, 听出来差不多,这种科学还真是有趣。至于声场形状,舞台高低,耳机耳罩设计,声音在耳罩里里发出,耳罩的形状各个不同,各有自己的方式,总有声场高低,场面形状
听得差不多,听不出区别,一堆科学依据,科学这个东西,有的时候,真的能解惑解疑,有的时候,辩论还真管用,不管是不是靠谱,至少看上去有模有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546

帖子

5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51
注册时间
2005-11-11
发表于 2018-3-14 03:24:51 | 显示全部楼层
系统发生学 发表于 2018-3-13 12:59
正常人的感官接收到信息后,感受器会换能并放大信号,这个过程就会收到“脑补”的影响(多数的情况都是 ...

说两点:
1. 我认为耳机的声场有局限,是因为相对于音箱(或者现场聆听),耳机声场在横向上拉长,纵向上压扁造成的畸变。这个畸变的原因,上文也解释的很清楚。不论怎么脑补,耳机这个局限都是存在的,不可否认的。
2. 脑补是个主观的事,每个人的“脑补”方式不同程度不同,所以对声场的判断是没有一致标准的。在这种情况下,将声场的深度精确数量化,比如说结像在面前1米或10米,是毫无意义的事情。因为那是你个人化的“脑补”产生的印象,别人听起来可能完全不是这个感受。

所以对客观的,数量化的,精确的评价器材的特性来说,脑补毫无用处。

点评

说的是对的,但是吧。。。怎么严格的排除脑补的影响呢?说回来,人耳虽然最不靠谱,但也是最重要的东西。  发表于 2018-3-14 09:04
HD800/650/600 K1000/501 K240M/DF
系统1: NAS--Aries G2--Holo May KTE--Luxman L590AX--Spendor SP100R2
系统2: Ultra Rendu--DAC2--BHA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418

帖子

5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5
注册时间
2013-12-17
发表于 2018-3-14 04:12: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robinhook 发表于 2018-3-14 03:24
说两点:
1. 我认为耳机的声场有局限,是因为相对于音箱(或者现场聆听),耳机声场在横向上拉长,纵向 ...

兄好,你的部分观点我个人不太认同。耳机与箱子比较,声场确有先天不足,但更多在于规模上。但兄所述的扁平,声场横/纵形态比例失调等问题,耳机系统同样可通过有效调试来解决,并实现格局规模想对箱子较小,但形态规整、布局准确的空间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971

帖子

7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7
注册时间
2014-2-17
发表于 2018-3-14 04:18: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耳机虽然无法精确表现10m 多高的深度,其实箱子也无法精确表现,不同的房间布局,房间大小,都是固定的,在播放不同录音的时候,也有相当的局限性,无法精确还原唱片本身录音的声场
舞台本身是客观存在的,至于每个人的舞台感受确实不同,但不能因为感受不同就通通否定舞台效果,否认舞台形体,统统归入脑放,脑补
就像前面说的,就像嘲笑线材那些喷线材党,是一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971

帖子

7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7
注册时间
2014-2-17
发表于 2018-3-14 04:20: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FUJIKID 于 2018-3-14 04:25 编辑

有限不代表,就可以放弃否认,更接近,更好,永远需要不断努力的德奥三旗舰为何可以调整佩戴,kk为何可以调整佩戴,都是在耳机声场调整上做的努力
通过所谓的不靠谱科学去否认,原本就是刻舟求剑,纯粹把科学当枪使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546

帖子

5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51
注册时间
2005-11-11
发表于 2018-3-14 05:48: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robinhook 于 2018-3-14 06:48 编辑
memory_ 发表于 2018-3-14 04:12
兄好,你的部分观点我个人不太认同。耳机与箱子比较,声场确有先天不足,但更多在于规模上。但兄所述的扁 ...

当然是可以调整和改进的。但改进的前提是发现和承认问题,并且弄清原理。

人耳是如何判断声音的位置的?这个原理如果我说的不清楚,这篇知乎文章可能说的更清楚一些: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591198/answer/85277089

我原先文章中说,评价耳机的声场,只能在接受两点耳机的固有局限的情况下,在不同的耳机间相对的比较。同样,若要改进耳机的声场,只能在弄清原理和问题的情况下,针对这两点进行技术上的调整。

第一点,有关头部和耳廓的反射曲线,其实是耳机制造很基本的理论。有兴趣的话请看这篇文章:
https://www.innerfidelity.com/co ... zJJ4FE5YYOuWKmA0.97
对头部,肩部,和耳廓的反射如何影响频响曲线,其实耳机制造商早就精确的测量出来了。理论上的两种不同测量方式(DF和FF),汇总成两种标准头部反射曲线,在制造耳机的时候都是考虑在内的。换句话说一个在音箱上平直的扫频信号,在耳机上放,如果用仪器测量的话,是不平直的。理想情况应该是叠加了这个反射曲线——用耳机的硬件去模拟这个自然反射的效果,这样人耳听来才是平直的。而在耳机测量的时候,要从录得的曲线中减去这个曲线,来获得“实际听感”上的曲线。Innerfidelity上的测量都是同时列出原始数据(灰色)和抵消后得到的曲线(红蓝):
https://www.innerfidelity.com/images/SennheiserHD600.pdf

但问题是,频响只是头部反射一方面的结果:只关乎能量分布,并没有考虑时间上的差异。做好声场对能量、时间、相位的要求都远远比这个标准反射曲线来的细致。一个解决办法是用人头录音,将耳机硬件不能提供的信息在录音部分就建立。人头录音并不改变耳机,但听起来声场极为自然。这充分说明头和耳朵的反射对声场是至关重要的。而一般的录音在耳机上放很难弥补这个缺陷。

第二点,左右声道的互馈。这点再直观不过:你耳机再怎么改进,左耳还是听不见右声道啊。。。你说怎么改进呢?这就是先天的劣势。唯一的方法是在音源或放大器上加左右声道互馈(crossfeed),把少量的左(右)声道信号放到右(左)声道。有的音源或放大器上有这个功能,只是效果不自然,不受发烧友待见。但是你试过就知道,打开crossfeed,声场纵深一下就变大了。这没什么神秘的,就是这个原理。

只要不是人头录音,不用crossfeed,耳机相对音箱在声场表现上就是先天不足。先天不足并不是说就无法改进,只是改进的难度很大,投入很多,成效很少。
HD800/650/600 K1000/501 K240M/DF
系统1: NAS--Aries G2--Holo May KTE--Luxman L590AX--Spendor SP100R2
系统2: Ultra Rendu--DAC2--BHA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546

帖子

5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51
注册时间
2005-11-11
发表于 2018-3-14 05:5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robinhook 于 2018-3-14 06:59 编辑
FUJIKID 发表于 2018-3-14 04:20
有限不代表,就可以放弃否认,更接近,更好,永远需要不断努力的德奥三旗舰为何可以调整佩戴,kk为何可以调 ...

我否定的是用貌似客观精确的描述(面前1米),去描述一个主观的、人人都不一样的感受。同一副耳机,这个人感觉结像在面前10厘米,那个人感觉在面前3米,另一个感觉在面前10米,这种描述有意义吗?我否定的是这种不合理的评价方式,怎么就被你扣个否定改进否定努力的帽子了?

要想努力改进,首先是要正视问题,精确地描述事实。事实都说不清,问题都不承认,还谈什么改进?

要想努力改进,当然只能依靠科学。经过验证的,在耳机制造中广泛应用的科学理论,被你说成是“不靠谱的科学”,只能说你无知而且自负。
HD800/650/600 K1000/501 K240M/DF
系统1: NAS--Aries G2--Holo May KTE--Luxman L590AX--Spendor SP100R2
系统2: Ultra Rendu--DAC2--BHA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546

帖子

5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51
注册时间
2005-11-11
发表于 2018-3-14 06: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FUJIKID 发表于 2018-3-14 04:20
有限不代表,就可以放弃否认,更接近,更好,永远需要不断努力的德奥三旗舰为何可以调整佩戴,kk为何可以调 ...

KK为什么声场在耳机中几乎无出其右者,主要原因正是有限的解决了我陈述的两个问题。
1. 掰开一定角度后单元与耳朵距离增加,加上声波方向更趋近于来自前方,有限的产生了耳廓的自然反射;
2. 漂浮在一定距离外的发声体要获得听感上的音压,音量是远比普通耳机大的。所以也提供了非常有限的左右互馈。

改进耳机声场,就是想办法解决这两个问题。这就是为什么大耳机声场好过小耳塞,单元成角度放置的声场好过平放,KK这种离音箱更近一步的设计好过普通的大耳机。
HD800/650/600 K1000/501 K240M/DF
系统1: NAS--Aries G2--Holo May KTE--Luxman L590AX--Spendor SP100R2
系统2: Ultra Rendu--DAC2--BHA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971

帖子

7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7
注册时间
2014-2-17
发表于 2018-3-14 07:04: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FUJIKID 于 2018-3-14 07:12 编辑
robinhook 发表于 2018-3-14 05:51
我否定的是用貌似客观精确的描述(面前1米),去描述一个主观的、人人都不一样的感受。同一副耳机,这个 ...

我并没有精确描述前面1m,事实上所谓前面1m原本就是一个伪命题,各种录音的舞台情况都会有不同,根本无法完全做到所谓的1m,所以你搞错了,请怼别人
另外所谓舞台构造形态的精确到细致自然的距离,这原本就不可能,但无法否认的是,舞台的远近,定位细节的构成是自然而然就存在的,否则hifi听什么呢?
难道乱成一锅粥吗?
而如果在有限的耳机空间里,管理好这些细节的排列层次,就是玩hifi应该做的的事这就是所谓的舞台
而现在把这些舞台上的努力全部归为脑补
科学?抱歉,就算不说kk ,t1 800为何要斜置单元?为何耳罩可调整位置?
这难道都不是设计对于声场的理解吗?
难道不是营造一个设计者所想的声场空间环境吗?
耳机不就是在有限的空间里,表现一个空间里的细节吗?
为何舞台就是脑放呢?
虽然无法完全做到完全像真细致,可惜的是。拜亚 akg 森海就在这样努力了
从实践上来看,我认为你只是纸上谈兵,刻舟求剑,我甚至猜测你根本没有尝试着把德奥三旗舰的佩戴方式仔细研究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546

帖子

5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51
注册时间
2005-11-11
发表于 2018-3-14 07:0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robinhook 于 2018-3-14 07:14 编辑
FUJIKID 发表于 2018-3-14 07:04
我并没有精确描述前面1m,事实上所谓前面1m原本就是一个伪命题,各种录音的舞台情况都会有不同,根本无法 ...


你到底在反对我什么?原谅我真的看不懂。。。

你在反对我“否认舞台效果(声场)”吗?——我没有否定声场的存在啊,我还耐心的解释人是怎么判断声场的。

你在反对我“不知进取,不知努力”吗?——我没有啊,我告诉你问题在哪,有哪些解决的方法,还有哪些没解决的问题。

你在反对我宣扬“不靠谱的科学”,妖言惑众吗?——这些都是成熟的声学理论,你听的耳机都是以此为基础造的呀?

所以你究竟在反对什么?难道你就是传说中的喷子,不管别人说什么上来就是一通不知所云的喷吗?
HD800/650/600 K1000/501 K240M/DF
系统1: NAS--Aries G2--Holo May KTE--Luxman L590AX--Spendor SP100R2
系统2: Ultra Rendu--DAC2--BHA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971

帖子

7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7
注册时间
2014-2-17
发表于 2018-3-14 07: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robinhook 发表于 2018-3-14 07:06
你到底在反对我什么?原谅我真的看不懂。。。
你在反对我“否认舞台效果(声场)”吗?——我没有否定声 ...

还不明白吗?
kk可以调整声场 t1 812 800也可以
你把kk拿出来说
却忽略了后三者的实践
也许你根本就没有好好实践过
另外精确到几米,耳机不可能,箱子同样不精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4-11-25 10:32 , Processed in 0.728003 second(s), 40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