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46|回复: 0

【黑胶党】从录音到刻片 黑胶背后的技术

[复制链接]

469

主题

631

帖子

2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2
注册时间
2017-7-11
发表于 2018-3-1 13:25: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微信图片_20180301132643.jpg
  
  声音在录音与后制过程中一定会有损失与失真。  因为没有任何的转换(transducer)或是电路, 在物理上是100%完美转换或是线性的。  黑胶的回放靠的是震动转换成电气讯号, 磁带回放则是用磁通量变化转换成电气讯号。  后制过程中会经过的电气讯号处理, 如Mic preamp, compressor/limitor, EQ, Sum, Pan等, 都无可避免的对原始讯号加入失真以及耗损。  甚至在录音的一开始, 以麦克风振膜捕捉空气中的声波震动, 就一定存在着损耗以及失真(染色)。  我们先来分段比对一下留声机与黑胶的各阶段差异。
f021458a2acf873429741b34ae9b651a-orig.jpg
麦克风在1920年进行的第一次播放▲

录音

  以留声机来说, 主要的分野在于电气麦克风的引进。  在没有麦克风出现的时代, 如上一篇所提到的, 音源是藉由号角的收集放大后,产生足够的振幅而被记录(刻)在软性材质之上。  虽然过程中没有麦克风和电气放大的介入, 但材质与号角物理特性, 频率响应以及振幅(音压)难免受到限制, 以及染色。  而在麦克风引进之后, 藉由电气放大与修正, 录音所能达到的带宽, 响应的平直, 以及振幅, 当然可以做到更好。  模拟黄金时代的黑胶, 也是沿着这样一条路线不断精进。  虽然麦克风以及相关放大电路的加入, 无可避免产生声音的损耗以及失真。  但所带来的其他优势却是明显可见的!  随着技术的进步, 现代录音可以达到的效果当然不是留声机时代可以比拟的。
       另外必须提到的是录音的载体。  不同的载体当然在先天上都会有其特色与技术限制。  载体的目的也是为了能够纪录麦克风所能捕捉到的声音的物理特性。
Curves.png

等化

  为了用刻轨来记录音频的带宽, 无可避免的就会对讯源做等化的动作。  除了最早期的acousticrecording (还没有麦克风的时期)外, 所有的刻片, 无论是虫胶或是黑胶都必须有等化。 在78rpm(电气录音)与早期LP的时代, 这个部分是很复杂的。  也幸好这个问题在1958年后, 由RIAA做为全世界通用的标准后, 才减少了回放等化的复杂度。但是......可惜的是, 即使是1960年后(甚至到1980年?)生产的黑胶, 回放EQ的复杂性以及标准, 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同。  这里有一篇关于黑胶EQ设定的文章值得一读。  先不论等化的标准不同, 只要有了等化, 无可避免就会对讯源产生损耗以及失真。  而在回放过程中的反等化, 又再次产生失真与损耗的机会。
Devialet-RAM-EQ-Curves.png

  这个对黑胶收藏到一定层度的爱乐者都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  甚至我们早先认为的各家唱片不同的音色平衡走向, 回放等化的正确选择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子。  更可惜的是, 尤其是早期(1950-60年代), 我们鲜少可以由唱片本身得知当时正确的等化曲线设定, 甚至同一家唱片公司还会有不同的等化设定!  也因此要客观的比较早期ED1版本, 与后期再版片, 不同区域的版本, 甚至复刻片都会产生一些难度。  当然, 后期的再版片与复刻片, 应该都是依照RIAA的标准。
       由于盘带的等化标准相对单纯(基本上, 只有美规的NAB和欧规的CCIR; 必须注意的是, 在前段的录音时, 早期还是有许多不同的标准, 例如AMS, AES...等), 从母带ED0。5或是各家早期出版的Pre-recordered reel tape的回放来体验各家录音的差异, 可以提供一个更客观的经验。
       回到损耗的探讨。  由等化曲线来看, 可以看得出, 音频讯号在1kHz附近是维持"不等化"的。  第二是各种等化的幅度不同, 如果统一用RIAA来还原, 是会产生问题的。  三是不同等化线路的误差与特性的不同。  当然以目前的技术来说, 等化曲线的精准度都可以做到非常好。
bellLab-f_fullsize.jpg

刻片

  对于早期Acoustic phonograph来说, 录音即等于刻片, 因为中间不会有任何麦克风或是电气放大。  而黑胶时代, 最类似的就是直刻; 也就是经由麦克风收音, 混音后制成两轨讯号后, 不经过其他录音载体, 直接进入刻片机刻片。  事实上, 电气时代的留声机唱片都是所谓的直刻片!  如同大家所体验到的, 也同意的, 直刻的黑胶唱片所能呈现声音的真实度以及动态, 通常会比一般的黑胶唱片更好。 其实这就是减少讯号被损耗和失真的过程和机会。  也是为何留声机唱片在有限带宽与动态下仍然可以保存令人讶异的声音真实感。
masteringing_1000b.gif

大量生产 & 回放

  商业化与营利是无可避免的行为。  因此量产的方便性与成本往往主宰了商业媒体的走向与淘汰。  从容量只有几分钟一面的虫胶,到约20多分钟的黑胶, 再到70多分钟的CD就是如此。  技术面上,这不一定是好事; 但从普及性来看,LP/CD的出现, 的确大大改变了人们消费音乐的模式, 也造就爱乐者聆听各式音乐的便利性。  甚至到今日的网络下载!
       以压片的过程来看, 黑胶生产过程中的四次翻模当然无可避免会有损耗以及失真。  这个部分, 以过程来看, 留声机唱片与黑胶是类似的。  从回放的角度来看, 也是如此。  当然现代黑胶的回放条件,在转速的稳定性, 唱头的性能等上, 是超越留声机许多的。  这也是为什么有许多人尝试用现代唱盘与唱臂,特别设计给播放78rpm唱片的唱头, 再加上搭配适合等化曲线的唱放来播放留声机唱片。  也的确可以得到更线性, 更稳定的回放效果。  但"极简"的留声机回放系统, 所能播放出来的高密度, 逼真的中频......还是别具魅力, 无法取代!

微信图片_20180301132703.jpg


此系列文章转载自River Yu的博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4-11-25 16:46 , Processed in 0.057250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