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12-16 12:06: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robinhook 于 2017-12-17 05:33 编辑
四、对原因的探讨
在上一贴有关银彩的讨论中,大家畅所欲言,试图解释银彩的人气为什么比国外高很多。我总结了如下几点,现在我们再看一看,在得到更多数据试图解释线材作为一个大类整体的高人气的时候,哪些仍然成立[高亮绿色],哪些不成立:
2.1 欧美类似档次的线材选择更多,国内选择少;[不成立。每个品牌国内人气都更高。]
2.2 银彩的声音特点更符合国人的审美,与欧美听音观不符;[不成立。每个品牌国内人气都更高。]
2.3 国内假货多,看起来卖的多讨论的多;[成立]
2.4 银彩在美国卖的更贵;[不成立。每个品牌国内人气都更高。]
2.5 国人爱面子,注重高档产品带来的尊贵感,所以愿意以超出欧美的比例投入,类似奢侈品消费;[成立]
2.6 商业价值高,利润大,商业推广多;[成立]
2.7 有烧友认真发文分享推荐,带动网友讨论购买;[不采纳。不考虑具体品牌的话,这一点可以并入2.8]
2.8 国内论坛舆论比较不理性,爱跟风,易受舆论导向的影响;[成立]
2.9 这现象本来就很正常,一件东西火不火本来就有地域差别,不值得探讨;[不采纳。上一贴已反驳]
2.10 银彩进驻国内时间较早,是很多老烧早年的梦想,现在有了经济实力就悉数购入;[不采纳。品牌专属的解释]
2.11 国内试听机会少,退货麻烦,风险高,考虑二手保值倾向已形成口碑的品牌,形成滚雪球效应;[成立,仅在国外还有大量品牌分散人气,国内仅有这几个“口碑品牌”的情况下]
统计下来,11点解释,只有5点在面对线材整体的数据时还是成立的。
而在收集了这么多数据,看了这么多讨论之后,我也愿意提出一点自己的解释。我觉得这件事的关键原因,在一句可能俱乐部人人都认可的观点上:
“越是高级的系统,线材避震的作用越显著。”
这句话也许是对的,验证它又可以写一篇论文,但这不是本文要讨论的。所以我的讨论就假设这个论断是成立的,并且可以进一步假设HF上的国外烧友也是认可的。那么基于这个论断,几个推论或“暗示”是:
1. “我的系统上听起来线材避震的作用越大,我的系统就越高级”。
2. “我玩的,讨论的线材避震器材越高级,暗示我的系统就越高级”。
3. 以上两个推论再进一步,“讨论高价周边配件”,发表各种周边配件“一耳朵差别”,这些就成了装X的捷径。倾向于不讨论、少讨论三大件,多讨论线材和避震,看起来就是个器材很牛的大烧了。
说到这,可以说国内外并无区别,以上的推论对国外烧友也是成立的。那么造成这个区别的原因在哪儿呢?我觉得逻辑上的推测可能是以下两点:
1. 国内烧友更爱装X,国外烧友不太在意这个。
2. 实际器材档次接近的情况下,国内外烧友对自己的器材究竟有多“高端”存在不同的判断。国内烧友觉得已经“高端”到该大力投入线材避震了,国外烧友可能还觉得这些东西不大用得上。
讨论原因,定量太难。在这里我也只能定性的讨论。容我再就这自己对中美两国国情的理解,进一步说说这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吧。
国内烧友为什么更爱装X?我认为这其实并不是烧友们的人品问题,而是中国的国情,和论坛文化的一种固有矛盾导致的。
什么是装X?我认为就是明明自己没有的东西,却要表现出有的样子。那中国的烧友们为什么更爱做这件事呢?因为以下两点之间的矛盾:
1. 中国是经济发展在各方面都极度不均衡的社会。不同地域,行业,城乡背景,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差距很大。上一贴中引述过2016年上海人均GDP是17,548美元,全国平均是8,123美元。上海高出全国一倍有余。
2. 论坛的文化,是一种平等的文化。烧友之间希望彼此间不受歧视的互相交流,畅所欲言。在这里身份、收入、地位的差距似乎不存在,或者在理想中不存在。
这两点碰到一起,就产生了一种固有的矛盾。理想中的平等,面对实际器材、经验、资源上的巨大差异,产生的落差是很容易理解的。所以要通过“装”的形式来寻求一种虚拟的平等。反过来看国外,地域间的不平衡是相对较小的。2016年美国全国人均GDP是50,557美元,而最富裕的马萨诸塞州是65,545,高出约30%。现实中的平等,和虚拟世界中理想的平等,落差并不大,“装”的需求就更少些。
我认为还有一点是关乎价值观的。那就是很多国人习惯以围绕一个人的各种外部的因素来评价人,而国外的价值观更多的是从人本身去评价,甚至是不评价。“Don't Judge”是一个被普遍接受的道德准则。
浅显的说就是国人习惯于贴标签,及其带来的各种歧视。而最显著的外部标签,就是物质的丰裕程度,其他还有很多,比如地域。发烧圈里的各种歧视也很盛行。比如“HF和绿坛一个水准,不用当回事”这样的言论。而社会盛行这种评价方式的结果,会导致每个人自身产生一种文化人格上的“不自信”:自己难以从“人”本身丰满的人格来获得自信,而往往要靠外部的“物”的标签来“争取”他人的认同,从而获得自信。结果就是构成一个闭合的评价体系,或者“歧视”环。每个人这样评价别人的同时,也这样评价着自己,更被别人如此评价着。
所以装X和歧视,是互为因果的内因和外因。而这样两个互为因果的内因和外因,导致了每个人都争相要通过属于自己的更“高端”的“物”,来证明自己“人”的价值。
之前在AKG那个帖子里写到思考“什么是发烧的真谛?“这个问题。我当时是这样写的:
尽可能的追寻让自己喜悦的声音,在途中却时刻明白自己的处境和去向。不迷失,不盲从。以人驭物,而不为物所驭。
以人驭物,而不为物所驭。就是希望每个人能从完善自身中得到自信,而不需要物的标签。同样,也希望在评价他人的时候,更看重“人”的价值,少一些歧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