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cd复活了的大提琴大师——雅科夫•斯洛博德金 进入2014年,俄罗斯的Melodiya公司和Bomba公司像是约定一样,同时出版了一张大提琴家雅科夫•斯洛博德金的CD。两家的制作几乎一样,内容却是互补的。在Bomba的CD内文,一开首就写道:“雅科夫•斯洛博德金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音乐名家之列,可以在演奏家一栏中看到他的名字。”
可就是这么杰出的一个演奏家,在几乎所有的资料都无所遁形的网络时代,斯洛博德金居然在网络上几乎找不到多少关于他的内容。资料基本上是源自这两张CD和里面的Booklet,照片也不外乎是唱片中出现过的两三张,不但少之又少,而且根本无法了解这位艺术家的全貌。即使是去ebay等地方找他的黑胶唱片,也不见踪影。某种角度说明,斯洛博德金在网络年代是被遗忘了或者淹没了的。因此,这两张CD使斯洛博德金在我们的时代被乐迷重新认识。 雅科夫•斯洛博德金(Yacov Slobodkin)是1920年8月11日出生。五岁的时候开始学习大提琴。1932年,时任莫斯科音乐学院院长的著名钢琴教授戈登威瑟(Alexander Goldenweiser)与院内著名的音乐教师共同推动,在中央音乐学校中组建“天才儿童班”,斯洛博德金从几千人中选出,进入刚开的天才儿童班。1933年,年仅13岁的斯洛博德金在第一届全苏音乐家比赛中获奖。1935年,斯洛博德金开始演奏活动,1936年,进入莫斯科音乐学院,师从M.杨波尔斯基教授。1937年,斯洛博德金在全苏小提琴家与大提琴家比赛中获奖,获邀成为“全苏音乐会与巡演协会”的独奏演员。斯洛博德金最开心的是,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和普罗科菲耶夫与他建立友谊,他们在创作遇到演奏上的问题时,会和斯洛博德金进行讨论。
卫国战争时期,斯洛博德金一直在前线演出。据统计,1941-45年,他演出超过1000场,平均1-2天就要演一次。1943年,他在苏联境内首演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他也因此获得卫国战争勋章。
战后,1947年,斯洛博德金随团到芬兰演出,其演奏打动作曲家西贝柳斯,两人开始了一段长达十年的艺术友谊。1950年在布拉格的一个国际比赛获奖后,斯洛博德金开始出国演出,其国际声誉开始出现。从这时起,斯洛博德金已经积累了一套丰富的保留曲目,从巴赫的大提琴无伴奏组曲到海顿、舒曼等人的大提琴协奏曲,肖邦、帕格尼尼、维尼亚夫斯基等人的改编曲,当代的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普罗科菲耶夫、哈恰图良等人也曾将各自的大提琴作品题献给他。
除了独奏,斯洛博德金还是室内乐演奏家。他是著名的柴可夫斯基四重奏的创始人之一(1952-58),也曾与钢琴家雅科夫•弗莱雅(Yakov Flier)、小提琴家依果尔•别佐罗德尼(Igor Bezrodny)组成三重奏(1952-55)。在Yedang和德律风根两个品牌中,可以分别找到柴可夫斯基四重奏与弗莱雅三重奏的极少量录音。2009年1月25日,斯洛博德金去世。同时这两张CD的出版开始被构思。 以往苏联大提琴体系中,罗斯特罗波维奇、努谢维茨基、沙弗兰是外界熟知的三大名家。老罗大气磅礴、努谢维茨基全面严谨、沙弗兰浪漫唯美,互不相同、各具特色。斯洛博德金的风格似乎兼具努谢维茨基与沙弗兰的优点而无他们各自的缺点。从小扎实的童子功与早年频繁在恶劣环境的演奏,造就了斯洛博德金稳固的技巧。他的发音扎实,没有老罗或努谢维茨基般粗旷,但比起沙弗兰是更加稳定与饱满;他的音色纯净唯美,与沙弗兰不遑多让;结构的处理有着苏俄老一辈大师的风范,大结构与小句子的处理都那么漂亮,结构匀称而不突出某部分,句子自然流畅而不做作。其演奏的高贵,使人不由感叹,这么多年过去,俄国贵族的气息还是渗透在他们的骨子里,斯洛博德金的演奏与老罗气势恢宏的演奏更领风骚,比严谨得有些严肃的努谢维茨基多了些情趣,比诗人般浪漫的沙弗朗多了些气魄。
如大俗德沃夏克协奏曲,斯洛博德金的演奏使人不像是在听一部烂熟的作品,而是在听一部新作品般清新。从大提琴进入后,听者的注意力一直被紧紧地吸引在他的琴声中,不曾走神。柴可夫斯基的《洛可可主题变奏曲》引人入胜,演奏如履平地,自然流溢,一点都不像是在对付高难度技巧的作品。海顿的第二协奏曲,是1930年代才被确定是海顿的作品,比起第一协奏曲知名度弱很多,斯洛博德金的演奏正好是古典主义风格的体现,笔者听完其演奏是觉得繁星满天,星光熠熠。而斯洛博德金参与的柴可夫斯基四重奏组演奏的肖斯塔科维奇第三弦乐四重奏,是气象万千,演奏的张力与绵密,使听者不敢大声呼吸。
Melodiya的CD收录了斯洛博德金演奏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Guzman指挥莫斯科国立爱乐乐团协奏)、格拉祖诺夫的西班牙小夜曲(Kovalev指挥广播小乐团伴奏)、柴可夫斯基的洛可可主题变奏曲(Niyazi指挥罗马尼亚国家广播乐团协奏曲),录音年份都不详。
Bomba的CD收录的则是韦伯的A大调奏鸣曲(Flier钢琴伴奏)、孟德尔松的音乐会变奏曲(Naum Walter钢琴伴奏)、格里格的a小调奏鸣曲(Ginzburg钢琴伴奏)海顿的第二大提琴协奏曲(Gauk指挥苏联国立乐团协奏),录音年份不详。
法国评论家埃斯卡皮在《文学社会学》中说道:“作家死后10年、20年或30年,总要到‘忘却’那里报到。如果某个作家跨越了这条可怕的门槛,他就踏进了文学人口的圈子,同时几乎可以流芳百世——至少可以跟看见他出生的那个文明的集体记忆共存亡。”斯洛博德金在大众视野消失的时间和前述的差不多,这次再版的两张CD,或许还未能足够证实CDBooklet说的“斯洛博德金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但可以开启一道门,让世人重新认知这位与时代也曾经紧紧相连的音乐家。 作者:赵毅敏 本文刊登于《爱乐》2014年第8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