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152|回复: 14

[转贴]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复制链接]

82

主题

728

帖子

3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30
注册时间
2003-6-6
发表于 2004-3-7 06: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眼下本版怀旧复古之风正浓,趁机贴点老文章。:D
-----------------------------------------------------------------------------------------------
转贴1

从64年起,开始了中国芭蕾舞剧的创作实践。事实上第一代芭蕾舞剧编导,大都是从学习民族舞蹈转向芭蕾专业的,他(她)们的民族文化背景,无疑有助于芭蕾舞剧民族化的探索。

大型中国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THE RED DEPACHMENT OF WOMEN)的上演,虽不是严格意义的"首开记录",(在此之前,已有过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成效的芭蕾民族化探索)却可以说是第一部最成功的大型中国芭蕾舞剧--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红色娘子军》1964年首演,编导:李承祥、王锡贤、蒋祖慧;作曲:吴祖强、杜鸣心等;首演者:中央歌剧舞剧院,女主角:白淑湘饰琼花;吴静珠饰连长;男主角:刘庆棠饰洪常青;李承祥饰南霸天;主要女配角:赵汝蘅饰琼花战友;万琪武饰老四。

它是根据同名电影改编而成。讲述中国第二次革命时期的故事:受尽折磨的琼花,因不堪忍受地主南霸天的压迫,逃离虎口,巧遇红军党代表洪常青,经过他的引路,琼花参加了娘子军,历经磨练和考验,成长为卓越的革命战士。洪常青牺牲后,她接过红旗英勇向前。

这部舞剧以震憾人心的悲壮情节,恢宏绚丽的场面,鲜明的人物形象以及海南岛的地域风情,从它诞生起,就赢得多方好评。它在芭蕾舞台上破天荒地塑造了英姿飒爽的"穿足尖鞋"的中国娘子军形象,将芭蕾的精华与中国的气派融为一体,为世界芭蕾舞坛增添了一朵奇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2

主题

728

帖子

3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30
注册时间
2003-6-6
 楼主| 发表于 2004-3-7 06: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2

《红色娘子军》这部舞剧对于我们这些年龄在30岁上下的人来说,还有一个特别的意义: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和另一部芭蕾舞剧《白毛女》,可以说是我们对芭蕾舞的最早认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假如没有这样的“革命舞剧”,我们几乎没有机会知道世界上还有如此美妙的艺术形式。

60年代,北京舞蹈学校芭蕾舞团根据周恩来总理提出的“要创作一个革命题材的剧目”的指示,在1964年初创作上演了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它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现代芭蕾舞剧。

这部舞剧的编导是李承祥、蒋祖慧,主要演员是白淑湘。剧组在创作过程中,深入到海南岛琼海县,遍访当年的娘子军连战士,收集关于当年“娘子军”的种种故事和人物原型的命运经历。舞剧《红色娘子军》共7场,连序幕和过场共9场,是中国当时前所未有的大型舞剧。这个舞剧继承了芭蕾的优秀传统,但又不拘泥于过去芭蕾舞的传统程式,独舞、双人舞,性格舞的处理完全从戏剧发展和人物塑造出发。《常青指路》中的双、三人舞和性格舞《五寸钢刀》都是很精彩的舞段。

《红色娘子军》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排练完毕。可是在试演时,领导同志提出只有娘子气,军人的气质却不浓、于是剧组又深入到部队去接受军事生活的体验,于国庆前夕接受周总理的审查。周总理看过后兴奋他说:“很成功,明天就可以为外宾演出”。中国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就这样在1964年10月1日于首都天桥剧场进行了首场演出。此后,芭蕾舞剧《白毛女》、《沂蒙颂》也出现在芭蕾舞台上,这表明:中国的现代芭蕾舞剧此时已经发展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1328

帖子

128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28
注册时间
2003-9-9
发表于 2004-3-7 09: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别拿这来引老否啦,上回就为这东西被老片兄搞的灰头土脸的啦。:D :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4

主题

3046

帖子

144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44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4-3-7 09: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现代芭蕾舞剧此时已经发展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
火车不是......:D
什么叫比较成熟?
写这个的人,我都怀疑他看得懂芭蕾舞么?: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1328

帖子

128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28
注册时间
2003-9-9
发表于 2004-3-7 09:50:51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到这话题,又想到“忠义救国军”那事上了,真是一群铁骨铮铮的硬汉,民族的脊梁阿。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4

主题

3046

帖子

144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44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4-3-7 09:58:26 | 显示全部楼层
1964年首演,编导:李承祥、王锡贤、蒋祖慧;作曲:吴祖强、杜鸣心等;首演者:中央歌剧舞剧院,女主角:白淑湘饰琼花;吴静珠饰连长;男主角:刘庆棠饰洪常青;李承祥饰南霸天;主要女配角:赵汝蘅饰琼花战友;万琪武饰老四。

白淑湘饰琼花,最后公开的名字叫吴清华,有广东姑娘薛清华出演,她的腰腿韧性,脚尖功夫等个人技巧,远高于白淑湘,身材修长结实也是很贴近角色性格。但是这部舞剧只是个革命广告,不成为芭蕾舞,可惜了一代人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1328

帖子

128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28
注册时间
2003-9-9
发表于 2004-3-7 10:05:08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作曲:吴祖强、杜鸣心、戴宏威、施万春、王燕樵,薛箐华的吴清华确实比白淑湘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4

主题

3046

帖子

144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44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4-3-7 10: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个朋友文革后到天桥看演出,他说非常幸运,看到了最值得的一幕:白淑湘演的天鹅,跳的跌倒在舞台上.....

  
:p :p :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2

主题

728

帖子

3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30
注册时间
2003-6-6
 楼主| 发表于 2004-3-7 23:08: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初由 老唱片 发表
[B]“中国的现代芭蕾舞剧此时已经发展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
火车不是......:D
什么叫比较成熟?
写这个的人,我都怀疑他看得懂芭蕾舞么?:p [/B]

我的理解,就是比原来没有这些现代芭蕾时成熟。:p
这种"比较XX"可算司空见惯吧。: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4

主题

3046

帖子

144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44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4-3-7 23:34:4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芭蕾不是我们想的这个概念!所以,我说写这个帖子的人似乎不懂。不是说穿现代服装、演现代故事的表演就叫现代芭蕾。

现代芭蕾是他的舞蹈语言,不是传统芭蕾的手位腿位。如果有条件,可以看看根据德彪西音乐编舞的《水中倒影》等,大致可以知道。

现代芭蕾烤的是编舞水平,古典芭蕾烤的是演员表演水平。

舞蹈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是男女双人舞。芭蕾舞更是如此。
这个在所谓的样板戏芭蕾舞里可以看的很清楚,他们丢掉了最基本的舞蹈语汇,成为一种残缺。所以,后来叫的名称是“革命现代舞剧”、“现代舞剧”,不提“芭蕾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4

主题

3046

帖子

144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44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4-3-7 23:3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样板戏真是没大意思的东西,不值得大家花很多时间、花很多经历去关注。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包括钢琴协奏曲黄河在内的都是如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2

主题

728

帖子

3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30
注册时间
2003-6-6
 楼主| 发表于 2004-3-8 00:0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初由 老唱片 发表
[B]样板戏真是没大意思的东西,不值得大家花很多时间、花很多经历去关注。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包括钢琴协奏曲黄河在内的都是如此。 [/B]

说得极是。从艺术成就的角度看,的确没多大意思。但作为那个特殊年代“硕果仅存”的几个作品,总归是无法绕开的。当时的所谓革新,好歹有点探路的价值吧,至少可提供一个失败的前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2

主题

728

帖子

3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30
注册时间
2003-6-6
 楼主| 发表于 2004-3-9 02:39:03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

至海南最令人难以忘怀的是椰树了。在街道两旁、海岸边、沙滩上,乃至山坡上,目光所及处,全上高大修长的叶子婆娑的椰子树!一颗颗或青或黄的椰子,密密的匝在叶下。少则十多个,多则数十个,蔚为奇观。

  说到这沉沉的果子,恐有人会想它会不会砸下人的头,海南人说椰子是长眼睛的,如有砸着了的,断不是好人。还流传一笑话,当年江青来海南,住鹿回头宾馆,晚饭在椰林散步,一椰子刚好砸下她身上,令她大恼,要砍这片椰林。此为导游的旅途笑料,不可全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2

主题

728

帖子

3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30
注册时间
2003-6-6
 楼主| 发表于 2004-3-9 02:45: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位遛遛达达的19岁大二学生注意到了“大春的纯棉衬衫和喜儿的披肩发”,他说,现在虽然流行染发——棕色、酒红色和黄色,其实,“白头发最酷”。
  
   另一位“在海里混着”的37岁“老青年”说,小时候我床底下有一箱子小人书。当时我最想要李玉和手里的那盏马灯。现在再翻翻小人书,发现它的铁皮玻璃组合,和宜家家居的某种灯具创意很像——不知道瑞典人算不算“模仿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2

主题

728

帖子

3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30
注册时间
2003-6-6
 楼主| 发表于 2004-3-9 05:3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更新了附图。:p 题字看来象郭沫若的手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4-6-16 09:42 , Processed in 0.104801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