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柏特(Franz Peter Schubert,1797—1828)生于维也纳近郊里克登塔,父亲是爱好音乐的小学校长。童年随父学习小提琴,从兄学习钢琴。以出色的童声进入帝国教堂唱诗班,后任乐队队长,常担任指挥。他曾随萨列里学习作曲。1818年以后,他放弃在父亲学校里的教职,在维也纳开始了自由音乐家的生涯。他的几次不很认真的谋职都未能实现,一生少与贵族交往(仅1818—1824年间,作为兼职音乐教师,夏季去埃斯特哈齐家族的乡下领地),主要依靠不固定的作品出版稿费度日,受到出版商的盘剥。在维也纳与几位志趣相投的年轻艺术家形成小文化圈,给他的生活带来乐趣和慰藉。他的生活时常陷于贫困,在朋友的接济下才得以度过难关。1821年参加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歌曲和室内乐作品在协会举办的“音乐晚会”和“音乐沙龙”中演出。年仅31岁在贫病中死于维也纳。葬于贝多芬墓的近旁。
同时吸取了大歌剧和喜歌剧的因素,法国作曲家在19世纪下半叶又创造出一种新的歌剧体裁——抒情歌剧(opera-lyrique)。抒情歌剧多有牵动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感染人的旋律。作曲家们重又选择了那些著名的爱情故事作为歌剧题材:托马(Ambroise Thomas 1811—1896)的《迷娘》、古诺(charlesGounod, 1818—1893)的《浮士德》和《罗米欧与朱丽叶》、马斯内(Jwles massenet,1842—1921)的《曼侬》、圣桑(CainilleSaint—Saens,1835—1921)的《参孙与达里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