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小白

[pc-fi软件] Lets 试听 —— CD的wav抓轨和转DSD音轨的对比

[复制链接]

11

主题

369

帖子

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1
注册时间
2015-5-2
发表于 2015-7-5 13:0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usic-sam 于 2015-7-5 13:10 编辑

楼上诸位,请先做一下实验,听听结果再说吧。

要注意这个实验的前提是什么?

节目源:CD——抓轨——WAV文件——自录——DSD文件
播放:
1,CD(唱片)
2,WAV (文件)(前级电平下调6dB)
3,DSD(文件)
4,DSD(文件)——PCM

而小白原来理论上说的试听,与上述试听:
1,CD(唱片)
2,DSD(SACD唱片)

还是有不少区别吧?

点评

别扯了, 这里个个都比你聪明的多, 还能不知道调成同响度再听啊.  发表于 2015-7-5 13: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主题

1万

帖子

8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82
注册时间
2009-2-13
发表于 2015-7-5 13:05:11 | 显示全部楼层
DXDXDX 发表于 2015-7-5 12:09
我觉得只是你设备问题,依旧明显的区别

人家没设备啊,人家都脑补幻听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主题

1万

帖子

8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82
注册时间
2009-2-13
发表于 2015-7-5 13:05:46 | 显示全部楼层
liubaba123 发表于 2015-7-5 00:42
晕,没dsd设备

LYRA不是可以放DSD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369

帖子

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1
注册时间
2015-5-2
发表于 2015-7-5 14:26:32 | 显示全部楼层
4realms  别扯了, 这里个个都比你聪明的多, 还能不知道调成同响度再听啊.  发表于 1 小时前
————

你有没有耐性?要么先完成实验再来说话吧。你根本没有搞懂小白的“实验”中缺了什么?

点评

很简单的实验,大家都懂,就你想多了。  发表于 2015-7-5 15: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49

主题

10万

帖子

3762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2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楼主| 发表于 2015-7-5 14:3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15-7-5 14:39 编辑
沧海茫茫 发表于 2015-7-4 23:01
Remastering就像摄影的后期处理,在RAW格式下通过各种调整(无损的)产生可以印刷或者网上传播的Tiff或者 ...

声音处理和影像处理有时候能类比(为了便于理解),但有时候不能。remastering不是高码率向低码率转换,只有在remastering之后才压缩为CD格式,形成最终的出版文件。你对remastering的理解错了。wav转为dsd的过程也不是依靠插值,而是一个重新取样的过程。

点评

从一个低码率的文件重新“取样”转换成高码率的文件,没有什么实用意义,无论是声音处理还是图像处理,都只是填充一些“假码”而已。要比较DSD和PCM的区别,更合理的应该用同一个母带制成的PCM和DSD来比较。  发表于 2015-7-6 04:00
插值算法,和取样技术,没有什么“打架”的含义,本身就是编码的技术内容。  发表于 2015-7-5 21:45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246

帖子

5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5
注册时间
2014-8-17
QQ
发表于 2015-7-5 15:4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jg 于 2015-7-5 15:58 编辑

咋日才看到白版此贴,晚上静下来试着做了,结果如下。
DSD  密度高,高频部分更强些但有毛边,中音更结实,如不适当调大音量则明显弱于WAV和CD。
WAV  整体都偏于淡些,细节不如CD和DSD,高中音明显弱于DSD,低音部分差别不大。
三者比较,总体听感DSD好与CD好与WAV。
    由于试听的节目和时间有限,有些自已还不能肯定。
  白版给的那段节目未能打开,我就用自已的cd 依样做了,准不准难说。
胡肇基[/co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246

帖子

5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5
注册时间
2014-8-17
QQ
发表于 2015-7-5 16:01:24 | 显示全部楼层
hjg 发表于 2015-7-5 15:46
咋日才看到白版此贴,晚上静下来试着做了,结果如下。
DSD  密度高,高频部分更强些但有毛边,中音更结实, ...

由于白版给的那段未能打开就用自已的cd 依样做了,不知准不准了。
胡肇基[/co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369

帖子

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1
注册时间
2015-5-2
发表于 2015-7-5 16:4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坛子上有人不先去实验,就插话质疑。这是缺乏实验精神的。


关于试听实验,有许多细节需要把握,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搞明白的。尤其一些误操作的行为,反而容易误导结论。


这里先来分析一下,小白的用意是在让大家从听感上分辨WAV与DSD文件的差异。但用怎样的实验和实验条件来保证这个目标呢?针对小白的做法,下述几点需要探讨:


1,节目源的选择:选择一张双层刻制的SACD+CD的唱片。
2,CD“抓轨”成WAV文件:尽可能降低失真与损耗。
3,WAV文件转录成DSD文件:要保证原信号的动态指标。
4,响度如何调节一致(尽可能)?

第一点:条件显然不具备,小白选择的唱片是HQ标记,并无SACD版本的标记。
第二点:CD抓轨成WAV文件,听感上有劣化的感觉,但信号质量尚能满足实验条件(指动态没有明显压缩,节目信息量还基本保障)。
第三点:动态范围压缩过分了。已经不具备主观音质评价的比较价值。因为节目源的有效信息量被打折扣了。你不能在如此动态“压缩”的信号状态中去理解“柔顺”的听感。只能理解为“平面化”的电声效果。属于较低质量的感受。
另外。我怀疑许多人表达的“密度感”,是一种误解。节目源原来有效信息量被减少了。你获取的密度感增加是“伪信号”的感受!比方说,你可以从人声的细节上来判断?尾声最后一个转音的“共鸣感”上去捕捉信息量的增减效果?
第四点:必须在前级电平上调整WAV的信号电平,不能靠功放最后的音量来调整大小。如果不是前级与后级的分离式配置,“响度调整一致”的实验条件就不具备。而响度平衡被破坏后的听感效果是大相径庭的。





点评

赞  发表于 2015-7-6 04: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82

帖子

6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6
注册时间
2013-12-16
发表于 2015-7-5 18:33: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music-sam 发表于 2015-7-5 16:40
坛子上有人不先去实验,就插话质疑。这是缺乏实验精神的。



老兄从哪看出来动态指标过分压缩了?用耳朵听出来的?

点评

为啥你在听的同时不核查一下foobar的频谱图呢?  发表于 2015-7-5 21: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主题

1万

帖子

8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82
注册时间
2009-2-13
发表于 2015-7-5 20: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yeziwong 发表于 2015-7-5 18:33
老兄从哪看出来动态指标过分压缩了?用耳朵听出来的?

全脑补嘛
这货到现在那么多年了都不敢说自己有啥器材233

点评

不是早就告诉过,有多个店家的器材可听,你还要求什么?告诉你器材,对你有啥用呢?  发表于 2015-7-5 21: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369

帖子

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1
注册时间
2015-5-2
发表于 2015-7-5 21:48:38 | 显示全部楼层
hjg 发表于 2015-7-5 15:46
咋日才看到白版此贴,晚上静下来试着做了,结果如下。
DSD  密度高,高频部分更强些但有毛边,中音更结实, ...

有条件的话,你选择一张双层SACD+CD的唱片,再做一下试听试验:

1,CD
2,SACD
3,CD——DSD文件

你肯定从CD转录为DSD文件的“密度感”会有明显增强吗?为啥不是衰减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1406

帖子

1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5
注册时间
2004-7-11
发表于 2015-7-5 23: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DSD唱片,多数后期的时候都是PCM,无非是你信唱片厂转的DSD还是信你自己转的
8830+Mytek 192DSD
Valve-X SE + MD2
HAD M2+ADAM 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246

帖子

5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5
注册时间
2014-8-17
QQ
发表于 2015-7-6 07: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music-sam 发表于 2015-7-5 21:48
有条件的话,你选择一张双层SACD+CD的唱片,再做一下试听试验:

1,CD

我“猜想”这密度高的结果是二个原因所致。一是确实信息和采样数高了;  二是我已预先知道格式,就不能排除脑放的心理因素。

点评

偶尔“脑放”也就算了。但反复试听,就该排除“脑放”的干扰。何况,还有工具可以帮助观察和佐证的。  发表于 2015-7-6 13:03
胡肇基[/co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369

帖子

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1
注册时间
2015-5-2
发表于 2015-7-6 13:0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usic-sam 于 2015-7-6 13:04 编辑
hjg 发表于 2015-7-6 07:15
我“猜想”这密度高的结果是二个原因所致。一是确实信息和采样数高了;  二是我已预先知道格式,就不能排 ...

这个坛子的绝大多数人,应该来做做这个试听实验,并且了解实验中的哪些基本条件需要满足?了解自己的听力能力?搞明白小白的错误发生在什么地方?搞清楚用什么手段可以观察指标得失,耳朵可以通过什么细节了解声音好坏程度?

知错不是羞耻,不认错才是羞耻。整天骂骂咧咧的,毫无收益。还不如老老实实的学习一下知识和实验方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49

主题

10万

帖子

3762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2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楼主| 发表于 2015-7-6 16:29:58 | 显示全部楼层
DynaxG 发表于 2015-7-5 23:23
现在的DSD唱片,多数后期的时候都是PCM,无非是你信唱片厂转的DSD还是信你自己转的

原始DSD录音,在编辑时还得转回pcm进行处理,处理完后转回DSD出版。虽然不“纯”,但是和自始至终的PCM录音,还是听感差异明显,所以还是有意义的。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4-6-18 20:52 , Processed in 0.106168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