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notus 于 2015-6-4 09:44 编辑
记得看过一篇关于布鲁克纳的乐评,第一句就说,布鲁克纳的音乐,难演,更难录.我不是布鲁克纳的乐迷,对他的了解更多的来自于一本马勒的传记.在我看来,他的作品用”暗潮涌动”(Sublime Darkness)来形容最恰当不过.于细微处见真章,要演好布鲁克纳的交响曲,需要做的不仅仅是放慢速度那么简单.它们真的要求指挥家去理解乐谱的每一处,并从一个很高的角度来合理的安排好每一点每一滴.而当我们欣赏布鲁克纳的音乐时,首先需要的,就是一大段空白的时间.虽然我已经练成了可以在坐地铁的时候欣赏第八交响曲的慢板乐章的本领,但如果真要好好享受音乐的乐趣,还是应该在深夜,万籁俱寂的深夜,只能偶尔听到树叶沙沙响的时候,一边看着窗外的点点灯火,一边把自己扔进那个孤独的音乐大厅.
扯远了,其实本文要说的,只是推荐几张 SACD 版本的布鲁克纳音乐.前面说了,要演好布鲁克纳的音乐很难,而要录好更难!其庞大的乐团构成让现场采集声音成了难题.后期制作时则考验录音师对音乐的理解以保证不会画蛇添足般的随便处理.
下面的几张,是我最近听过的演录俱佳的布鲁克纳交响曲.在这里推荐给大家.希望音乐带来的乐趣,能通过良好的录音,永远的保存在我们的耳机里.
BRUCKNER Symphony No 3 Kent Nagano & Deutsches Symphony Orchestra Berlin 色彩缤纷.这是我第一次听第三号交响曲,这首题献给瓦格纳的乐曲,其最初的版本充满了瓦格纳式的诗意.单说这张的录音十分的特别.无论弦乐还是管乐,都发出非常美妙而华丽的高音.而因为指挥家的处理,各种乐器的”尾音”有着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释放,这让这版的录音空气感十足.声音密度也是刚刚好,不会有过于单薄的感觉.聆听时经常会有一种见到五彩缤纷的水晶的错觉.
BRUCKNER Symphony No 7 Seiji Ozawa & Saito Kinen Orchestra 开放式.首先,这是一张现场录音!得益于后期处理的优秀,很多人直到最后一刻观众鼓掌声的出现才惊叹”这竟然是现场录音”.此张最大的特点就是空间感.其横向声场十分开阔,没有什么遮挡,很多声音像是从耳罩外发出,让人有一种户外音乐的错觉.这种厅堂感的缺失带来一些音色的损失,听起来声音中规中矩.但总的来说,瑕不掩瑜,这是一张非常优秀的现场录音!
BRUCKNER Symphony No 8 Herbert Blomstedt & Leipzig Gewandhaus Orchestra 混响.音乐厅混响的艺术就体现在这张了.初听这张,尤其是第四乐章,会有一种声音如火花般四溅然后碰到墙壁后又弹回来最后混成一团的感觉.但静下来好好听听,还是能感受到那强烈的现场感.声音不算细腻,但质感十足.定音鼓发声的时候明显的能感觉到那种回声感和残响感.KKL 音乐厅非常高,我想这是录音师能如此清晰的捕捉到这些声音的一个原因.
BRUCKNER Symphony No 8 Jaap van Zweden & Netherlands Radio Philharmonic Orchestra 距离感.演录俱佳的一版.听起来的感觉就像乐团在一个小岛演出,而观众在远处望过去.这种距离感带来非常强的孤独感,非常容易带动感情随着音乐一起波动.也是因为这种距离感,仿佛能看清乐团的任何举动一般,各个声部的声音区分十分明显,层次感很强.当所有声音交织在一起时,不会有躁动不安的混乱感.而每种乐器的音色也保护的非常好.高音飘逸,低音雄壮.总之,这是我觉得录音质量最好的一版.
BRUCKNER Symphony No 8 Thielemann & Staatskapelle Dresden 岩石.这版的录音就十分的火爆.第一耳朵就能感受到好像所有的乐器都摆在一排,而且还都拼命的探头想往前挤.乐器声音的残响时间也很短,没多少回味的空间.再加上指挥家的风格本来就很硬派,这一版可以起名叫”岩石”了.遇到这种情况,你总是会想要猜测,究竟是音乐厅的设计就是如此,还是后期处理的时候故意而为之呢?考虑到这辈子可能都没机会去德累斯顿录音的这个音乐厅坐坐,这个恐怕对我来说是一个永远的迷了.
BRUCKNER Symphony No 8 Stefan Blunier & Beethoven Orchestra Bonn 2-2-2.听到这个是因为一个很偶然的机会.这是一张很不寻常的演绎.首先,它是现场录音,其次,它由许多场不同的现场拼合而成.再然后,这些现场演出用了不同版本的乐谱…回过头来说录音,厂家自豪的宣传使用了独创的2-2-2录音技术.听下来后确实能感受到这个技术对现场的还原能力比较强.比如第三乐章和第四乐章,声音的感觉是不同的.稍微有点听音经验的人就能分辨出这不是同一场演出.
BRUCKNER Symphony No 8 Remy Ballot & Oberösterreichisches Jugendsinfonieorchester One take!这个词的意思是说录音是一次性完成的,中间没有编辑处理等后期.这张碟就是这样的一张作品!有趣的是,从指挥家开始准备这次演出,就考虑到了后期的录音效果.因为演出是在教堂进行,为了避免严重的混响效果毁了整场演出,他决定使用”很慢”的速度来进行.让乐器声音的残响能够充分的被释放和吸收.录音师则使用5只麦克风进行录音,一气呵成的完成了这张演绎.因为版权的问题,始终没法在网上买到 DSD 音乐文件,我只在 Spotify 上听过.但这个录音的效果是十分惊人的好.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抛开了十多 G 的 DSD 资源不听,仅用流媒体,来享受那种呼吸式的音乐流淌的乐趣.
BRUCKNER Symphony No 9 Bernard Haitink & LSO 空旷.我不是特别喜欢第九号交响曲,所以这个只是听个响.通俗来说,这版给人一种”假大空”的感觉.你能感受到录音的质量非常高,但信息量有点少,导致什么乐器的声音都很单薄,偏偏声场的感觉很宽阔.就是俗称填不满.无论哪个声部发声都好像在漆黑的夜里从远处传来的声音.大家凑在一起发声的时候也没有那种辉煌的感觉.可能是音乐厅太高级,而乐团水平有点跟不上吧.
说了这么多,核心就是演录俱佳真的很难!在我心里,只有少数的一些作品能够配的上这个词汇.希望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录音师们掌握新技术的能力的提高,有越来越多的指挥大师的经典作品能够被高质量的保存下来.
附录:
欣赏 SACD 的一大难题就是播放器.实体的 SACD 光盘属于高帅富专用,动辄上万的 SACD 播放机不是每个人都买的起的.幸好现在有网络,一大堆 DSD 资源网站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而买一台带 DSD 解码的 DAC 也不是多么难的事情.接下来,就开始等发行厂商们能够早点和这些网站合作,把渠道拓展到网上来.
上面说的红色封面的Remy Ballot 的那张布八,其录音师也在 SA-CD 上活动.问了他什么时候能在网上买到DSD,答曰很难。Gramola的发行和Naxos签约交给后者全权管理,而Naxos貌似没有想和付费下载的网站合作的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