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老唱片

你听过王洛宾唱歌吗?

[复制链接]

169

主题

3023

帖子

144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44
注册时间
2001-11-21
 楼主| 发表于 2003-9-24 20:31:04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着说着,老戴出示了几本歌集:

   一、《歌林三集》(1942年12月福建永安歌林出版社出版),其中收有署名“王洛宾”的二幕歌剧《沙漠之歌》。该剧共有插曲十五首,插曲八《我愿做个牧羊人》就是现在的《在那遥远的地方》,插曲十《草原舞曲》就是现在的《达坂城》(即《马车夫之歌》)。而《我愿做个牧羊人》只比《在那遥远的地方》少了最后一段歌词,此外,由于记谱上的问题,第二句的曲调被记错了。至于《草原舞曲》和《达坂城》,词曲上只有极微细的出入。最说明问题的是王洛宾先生为《沙漠之歌》所写的”前言”:“本剧中所用插曲,全系哈萨克民歌,谱以新辞,曾在西宁上演两次,一次即系招待哈萨克同胞。”这里说得一清二楚,所谓“全系哈萨克民歌,谱以新辞”者,即全部曲调都是采用哈萨民歌的曲调,并配上新歌词之谓也!而且,作者为了感谢曲调的创作者——“哈萨克同胞”,还特地举行了一次“招待演出”。当年王先生自己说的话,经用白纸黑字记载下下来,大概不争有错吧?

   二、《歌林二集·西北民歌》(1942年出版)中有一首署名“洛宾记”的“新疆吐鲁番民歌”,叫做《你要要娶她吗》,曲凋完全和《达坂城》一样,这也足以说明《达坂城》并非王洛宾作曲,而只是他记谱填词的另一有力旁证。

   三、《新疆民歌〉(1950年10月新华书店西北总分店作为《西北民间音乐丛书之二》出版)书序(由当时任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三席的张季纯所作)中明白无误地写着这样一段话:“这次在音乐万面参加收集工作的,有常曾刚、石志民、姚伶、韩维琴、刘烽五位同志。同时,还从维族音乐家穆罕卖江先生和音乐工作者王洛兵先生那里,转录了一部分。”书中涉及时下被说成是王洛宾先生的创作,其实是他们另外的同志记录的就有《掀起你的盖头来》(索克利亚演唱,曾刚记谱)、《依拉拉》(即《半个月亮爬上来》,哈迭尔演唱,洛宾已谱)、《大坂城》(即《达板城》,喀什歌舞团演奏,刘烽记谱)(以上为维吾尔族及乌兹别克民歌)、《都答尔》(即〈都达尔和玛利亚》,安里瓦尔演唱,姚伶记谱)(以上为哈萨克和何尔克孜民歌)、《在银色月光下》(洛宾译)(以上为塔塔尔民歌)。《玛依拉》一曲也收在书中,有两个版本,曲调基本相同。其中一首署名”洛宾记译”,还有一首则署名“迈克江诺夫巴、依木拉特演唱,刘烽记谱”;后者还加了如下的注释:”我国在十月革命以前,在中亚谢米·波列金斯基地方,有卖马奶及蜜制饮料的哈族孤女玛依拉,因她有天赋之歌喉,使得谢米地方的人们.郡争买她的马奶,每天都以能听到她的歌声及‘冬不拉’为一大快事。此歌为玛依拉所作,后流行于新疆各哈族部落。”这里,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记载了这些歌曲的出处——演唱者、流传地带及记谱者,都证明了它们是道道地地的民歌。

   四、《名歌三百首》(抗战期间由陈伊克编辑、现代音乐出版社出版)中收有《我等你到天明》和引《青春舞曲》。前者注明是“南疆哈萨克情歌”,后者则庄明是“新疆曙什噶尔民歌”、署名都是“洛宾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9

主题

3023

帖子

144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44
注册时间
2001-11-21
 楼主| 发表于 2003-9-24 20:31:4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戴深深地吸了口烟,在吞吐弥漫的云雾中,我们相对无言。

   历史啊历史,你为什么老是捉弄人?!有时,你是那么无情——无情得将一个釆集、翻译、记录和传播过那么多美歌的音乐老人打入十八层地狱;有时,你又显得过于多情,硬将那些溢美之言和不实之词一古脑儿套在才抖落掉蒙在身上的污秽的可怜人的头上——什么“西北民歌之父”,什么“西部歌王”,又是“父”.又是“王”,岂不成下”父王”了吗?!稍有常识的人都懂得,”歌王”是指“歌者之王”,如帕咱瓦罗蒂、多明戈等,从来无人用之来褒扬作曲家的。而“民歌之父”之谓,更是荒谬绝伦。民歌乃人民大众世世代代传袭的集体创作,民歌之父,就是人民的老子。我想,洛宾老人一定是把自己作为人民的儿子的。当一个人民的好儿子是最大的荣耀,哪有人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将自己置于“人民的老子”的地位上呢?!这无非是我们某些记者先生的信口开河。他们像是“炒货店老板”,在“炒”完了横扫大陆舞台多年的”四大天王”和“明星艳史”之后,又兴致勃勃地“炒”起方始复苏的高雅文化来;此时他们手中的”妙笔”,非但未能“生花”,反而成了枝蹩脚的走火土枪,而这一枪击中的不是别人,正是满身弹痕累累的王洛宾老人。本来,王洛宾老人虽然不像某些报纸说的“没有王洛宾,中国现代音乐将有一段空白”那样;可是,他在采集、记录翻译和传播西北民歌方面的功绩,是谁也泯灭不了的!但现在,由于我们诸位“炒货店老板”的乱炒、瞎炒、狂炒,反而将一个可敬可爱的老人推到了一个令人难堪的地位。要知道,民歌是世世代代人民的集体创作,他们留下了美歌,却没有留下自己的名字,它们的作者是“无名氏”,而不是王洛宾或者李洛宾,张洛宾。

   中国史家自古有“入史局须手硬”和”唯史不可以为伪”的传统。历史最忌作伪。当然,“作曲也有好多等级”,法国史学家马克·布洛赫这样写道:“从十足的欺骗到无意的疏忽。蓄意捏造事物自然全引起大多数人出自内心的反感,而对那些能满足人们一时利益的假象,大多数人部非常乐于接受。”还说:“失真的东西对某些人其实具有反常的魅力。”我想,我们中的一些人常常会为了“满足人们一时的利益”,而用“失真”去制造那些“反常的魅力”。虽然,可能是因为“无意的疏忽”,但是,更可能是因为少了点文化良知和历史的责任感。

   我喜坎王洛宾,我同情王洛宾,我的心的一端依然挂着“王洛宾情结”;可是,我多么希望人们早日帮助我完全解开那另一个“疑结”——“戴老板”这样做了,王洛宾先生呢? 相信他更会这样做。

原刊于1994年5月6《文汇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9

主题

3023

帖子

144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44
注册时间
2001-11-21
 楼主| 发表于 2003-9-24 20:36:5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上面的文章,立刻想到“梁祝”的台前幕后的纷争。

卡内基音乐厅百年庆典,曾经邀请了上海交响乐团演出。当天演出用的“梁祝”不是何占豪与陈钢的合作版本,而是陈钢自己的新编版本。这个版本并不成功,后来几乎没人 再采用过。二人的分裂因此走向公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QQ|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4-12-28 06:36 , Processed in 0.055684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