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古典乌龙茶 于 2014-9-29 13:11 编辑
说老实话我对大陆设计的HIFI器材一直不大感冒,因为很早以前在“性价比高”的宣传里很是吃过一些国产器材的亏,所以在音响器材环节我得承认自己很有点“崇洋媚外”的情结。不过随着音频数码流格式的进步和PCHIFI的兴起和发展,这方面的国产器材倒是比传统三大件进步的快,不少大陆厂家跟进的很迅速,前一段我有写过国产品牌金牛座Auralic的白羊座数字转盘的听感(http://blog.sina.com.cn/s/blog_ec39e14b0102v2xc.html),制作工艺和聆听感觉都相当不错,不过售卖的价格也就逐步和国外品牌器材接轨了。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上周六组织了一个另一个国产品牌艾诗(Arce)新推出的MBOX DSD数码流播放器的小型试听体验活动,我也参加了,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试听感受。
那天我很积极,早上十点不到就到了安润,小白版主已经早早就把机器开声在做热身。当天试听器材配置如下:MBOX DSD数码播放器、通过USB接口连接的外置建兴LITEON DVD便携光驱、前级AUDIONET PRE I G3、后级AUDIONET AMP I V2,喇叭是飞星的TEMPO 25黄金签名限量钢琴漆版。全部播放器、前级、后级都摆放在TiGLON三层器材架上,MBOX还通过三个脚锥摆放在一片单独TiGLON避震厚板上。线材我没有特别留意,不过也都不是鸡线。
从外观上看,MBOX的做工很好,应该比国外品牌不逊色,银色全铝制的面板和机壳加工精度不错。面板左侧六个方形的灯,分别是音频数码流的采样率表示。三个红色的分别对应44/88/176KHz的采样率,三个绿色的是对应48/96/192KHz采样率,黄色的一个则是DSD数码流标志,输入的数码流音频是什么规格,相应的灯就会亮起。面板中间是一块彩色液晶屏幕,可以显示器材和播放内容的相关信息。面板右侧上方则是三个功能旋钮,从左到右分别是暂停、播放/前进、后退/开、关。旋钮下方是两个橙色背光的左右声道UV表。这个面板的设计见仁见智,喜欢的人觉得很复古,很有怀旧品味,不喜欢的人觉得很旧,很老土,很像工业仪器。我个人是非常喜欢这种风格的设计的。播放器后面板则是各种接口:分别是220V电源插座、和遥控器连接的WIFI天线接口、两个标准USB输入接口、RJ 45标准LAN网线接口、左右声道RCA输出接口、同轴数码输出接口。我查了下资料,这个天线只是用于和遥控器的WIFI通讯,不是连接无线网络使用的。RJ45网络接口是支持10/100M标准,不支持千兆以太网。机器配备的遥控器也比较老土,是一个5.8TFT屏的小平板,就分辨率和色彩表现看只是一个比较低端的平板。在MBOX播放器的面板上只标注了Mbox dsd digital music player,并没有Arce的标记,遥控器倒有Arce标志,看来设计师对这个产品有很强的个人作品意识,有意不使用厂家的商标。
我目前主要还是CD党,当然先是用我自己精心刻录的试音CDR进行试听。通过后置的标准USB口小白版主连接了建兴LITEON 外置便携DVD光驱作为CD读取设备,而且外接光驱具有自动播放和优先播放的特性,光碟放进去合上盖子,播放机就自动从第一轨开始播放。通过试音碟我播放了男声、女声、钢琴、弦乐四重奏、爵士萨克斯、小型敲击乐、交响乐片段,总体听感确实如小白版主所描述的-非常的模拟化,一点不刺耳,非常耐听舒适。很多朋友不能理解声音的模拟化与数码化,其实用摄影来比喻我觉得很合适:数码化的声音类似一张锐化度,对比度和饱和度都相对高一些的数码照片,而模拟化的声音则类似相对锐化度、对比度,饱和度略低的胶片照片,但虽然胶片看起来比数码照片略灰,但宽容度却明显更大一些。我个人一点不排斥数码声,但在目前阶段确实模拟声听起来比大部分PCHIFI器材的数码声更耐听一些。需要指出MBOX的模拟味很足,但相应的信息量并无缺失的感觉,因为我的试音碟经常听,比较熟悉,MBOX对音乐数据量和细节的表现是完全到位的。并没有为了调出偏软偏暖的口味而牺牲细节,音场和解像力的表现也中规中距。说老实话,这次试听还改变了我对飞星TEMPO25这对音箱的看法。因为我曾经在这个同样的环境里听过TEMPO25的普通木皮版,也是用同样的试音碟进行试音的。当时的前端是SOULNOTE SC300 CD机+谷津的A38甲类功放,当时印象里的聆听效果就是低频含混不清,控制不住,声音相当糊,甚至影响到了中频的表现。这次聆听这些缺点都一扫而空,当然这个功劳我估计除了TEMPO25黄金版自身分频器的小升级以外,主要功劳应该记在AUDIONET前后级上吧。
听好了阿巴多指挥的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曲第4乐章,我非常满意,毕竟这只是外接光驱利用MBOX的内置解码播放的一张CDR刻录碟,我觉得在音乐播放部分起码和20K级别的国外品牌单体CD机相当。之后又来了一个广东朋友,他显然是数码流爱好者,自带了U盘和SONY D50录音机,里面大部分是港台上世纪8-90年代的老歌,而且他的口味不是很大众化的那些。于是我们又一起聆听了夏韶声、林志美、黎瑞恩、太极乐队的一些老歌,说老实话,确实90年代的那种味道完全表现出来了,广东朋友相当满意,我也觉得很有味道,很容易就让人听的很投入。作为一款数码流播放器,当然不能错过高清格式,因此最后我们请小白版主播放了一些他拷贝在U盘里的24bit/96KHz,24bit/192KHz格式的高清数码流以及一轨DSD64格式的数码流音乐,有古典也有爵士乐。我可以感觉到音乐更干净了一点,清晰了一点,贝司的低频弹性更猛了一点。但要说这些高清数码流在这套系统上全面明显胜过CD我倒没这个感觉。补充一下,这个机器的遥控器虽然老土,但是使用便利直观,选择信号源,建立播放列表,都很方便,不需要学习就能凭直觉使用。
回来查了艾诗原厂网站,了解到了这个机器是用了INTEL ATOM N2600双核处理器,设计师自行优化的WINDOWS XP 嵌入式操作系统,TI的1792A解码芯片,针对供电和时钟方面做了特殊优化,所以这应该是一个目前很独特的PCHIFI作品。看得出设计师倾注了很多心血,我个人很满意这台机器的声音。总结一下MBOX的优点:一体化机器使用方便、可以外接最大2T的移动硬盘,U盘、可以外接USB光驱播放CD盘片、音质上乘、非常模拟化。当然从我个人角度而言觉得还有一些可以增加的功能:希望增加前级音量控制,这样直接外接一对高素质有源音箱就可以构成一套非常简洁的高品质数码播放系统,二是希望增加数码输入,让机器也可以作为一款单独的解码器使用,三是希望可以增加耳机插口,变成一套小型耳机系统。当然我们几个在听的时候也在不停的讨论,这些都不是机器的硬伤,只是我们一些发烧友的期望,但是设计师显然针对设计的难易肯定已经做出了自己的取舍。我们还戏称如果增加这些功能推出个MBOX+应该更好卖。不过可能由于这款产品设计成本高、而产量不会太多,所以单价在国产器材里不能算便宜,特别是对那些有洋品牌情节的烧友们可能会觉得不好下手,不过我一定要向设计师王工表达我的深深敬意,在这个浮躁年代能有这样理想主义的音响设计师是我们烧友的幸事!诚意向大家推荐这款数码播放机!
由于本坛不好上传图片,要看图片请各位移驾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ec39e14b0102vbki.html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