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wshwl

[发烧理念] 都在说三频,其实是五频

[复制链接]

112

主题

2414

帖子

8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86
注册时间
2010-3-3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6 17:0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说到泛音,我想到一点是,弹琴时,一个高音区的音,弹出来音色是漂亮的水润的,而不是生硬的干巴巴的(具体方法就要说触键的问题了,但反正意思就是同一个键弹下去的声音差别很大),常常是因为能感觉到比它低的音域的一种浅浅的泛音效果,这种效果大概就在中音附近。我一向觉得,再差的录音,特单别像声道时代那种广播式录音,当然不能差的什么都听不见,演奏家触键的好坏还是很容易听得出来的:我记得ramos也说过类似的话。同样,对于交响演奏也是如此。或许也是因为其实音乐的核心部分就是在中间三频。
音乐大于器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主题

2414

帖子

8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86
注册时间
2010-3-3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6 17:0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wshwl 于 2013-12-16 17:15 编辑
bydrizzen 发表于 2013-12-16 16:58
我说的参数高不是说测THD要出来多少个0,而是实实在在的电气特性上的优秀,这种优秀不一定是一般厂家测试 ...

首先,那里面有几套我已经觉得很能传达钢琴的神韵了,其中有两个烧友(包括一个外国朋友)自己就是音乐家。第二,就算传达出神韵,我们也觉得,跟真实的钢琴还是有差,虽然那些我们都觉得可以忽略。更何况,我前面也说了,我所探讨的是一种妥协的问题。中低档的设备更需要面临这种妥协。我只是强调,妥协的时候更应该注意什么。我所反对的,实在需要妥协时,以不健康的调声来换取貌似的虚假的高素质感,而失掉了声音的精髓部份的做法。

点评

认同。  发表于 2015-4-21 20:34
这传达神韵对发烧友没啥意思的。只对你们这些钢琴发烧友有用啊。  发表于 2013-12-16 20:16
音乐大于器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2528

帖子

1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6
注册时间
2010-9-29
发表于 2013-12-16 17: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ydrizzen 于 2013-12-16 17:25 编辑
awshwl 发表于 2013-12-16 17:07
首先,那里面有几套我已经觉得很能传达钢琴的神韵了,其中有两个烧友(包括一个外国朋友)自己就是音乐家 ...

第一,请问他们的系统是怎么一套组成
第二既然是回放设备,那扬声器是摆在室内什么位置呢
第三很好奇真实的钢琴都差在哪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主题

2414

帖子

8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86
注册时间
2010-3-3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6 17: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wshwl 于 2013-12-16 17:23 编辑
bydrizzen 发表于 2013-12-16 17:12
第一,请问他们的系统是怎么一套组成
第二既然是回放设备,那扬声器是摆在室内什么位置呢
第三很好骑真 ...

一年多没听了,最近最近听的一套是mbl全套顶级。你单纯的问音箱摆哪里意义不大,这样要说起来,我得把整个房间所有的参数细节都给你。另外钢琴的差别,就我感觉而言,是一种整个琴的内部金属结构的共振,不是说没那个声音,但是一个扎实的触手可及的质感始终没有,终归是设备自身结构的共振质感。
音乐大于器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1082

帖子

2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7
注册时间
2013-6-20
发表于 2013-12-16 17:5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听音观刚好就是楼主说的“不健康”的,我的耳机看频响都是两头翘的U字形调音,个人非常讨厌低频潜不下去,中低频能量堆积形成的那种暖厚糊的听感。

点评

其实我觉得你说的这种声音,在听电音ACG、New age、轻的流行音乐,会非常有感觉。我也说了我的听音习惯更多是古典音乐,尤其是钢琴。另外找我以前的帖子也看得到,我也听不少欧美重摇滚。  发表于 2013-12-17 00: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7

主题

2189

帖子

1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6
注册时间
2009-6-24
发表于 2013-12-16 18:02:33 | 显示全部楼层
非要说的话,没有三频,也没有冷暖。只有一个,叫“感觉”。

所有的描述都是对感觉的描述,当然可以从不同角度出发。
古典做作,蓝调粗鄙,爵士颓废,摇滚狂躁
森海庸俗,爱科阳痿,拜亚死板,歌德风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3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12-9-11
发表于 2013-12-16 18:3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在说频响曲线的范围,有人在说瀑布图的范围,晕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4

主题

1万

帖子

104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04
注册时间
2011-10-10

积极参与奖

发表于 2013-12-16 18:56:23 | 显示全部楼层
LZ无非是从一个伪概念跳到另外一个伪概念而已
或者说,争论圆周率是3还是5有什么意义?失真太大了{:soso_e141:}

点评

从5到3也是很有意义的进步。没必要这样批判别人的思考。  发表于 2015-4-26 16:17
本来就没有所谓的“真理”,只是在适当的环境下的寻找更好的表述而已。  发表于 2013-12-17 00:13
HIFI→HUFI→HUEND→HUESTED→QUESTED→多媒体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

主题

2282

帖子

109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09
注册时间
2012-11-5
发表于 2013-12-16 20: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我来说,一个良好的听音观是中频和中低频较为饱满,中高频略略略略暗(不是那种很明显的),而低频和高频都是克制的(而不是没有!)。

这句话很赞同,曾觉得中高频稍暗会耐听很多,但实际上发现声音的“活生感”,“鲜明感”会减少很多,所以这个平衡的度要拿捏的恰到好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主题

2414

帖子

8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86
注册时间
2010-3-3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7 00:31:0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有一个北美学院比较通用的声音频率划分标准,在北美声学专业读研的朋友给的:
极低频:20-40Hz
低频:40-80Hz
中低频:80-160Hz
中频:160-1280Hz
中高频:1280-2560Hz
高频:2560-5120Hz
极高频:5120-20000Hz

点评

这个不错,细致准确,应当普及嘛,越基础的东西,越应该明确。  发表于 2013-12-17 10:53
音乐大于器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0

主题

1万

帖子

205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05
注册时间
2003-7-11

最佳创作奖

发表于 2013-12-17 10:3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帮顶,是应该稍微细化一下,拿中低频冒充低频的确实太多了,中低频多了必然会让人声部分显得脏和拖沓,适量即可。不过感觉lz的标准也是森海650的标准,都是认为这样的声音最好听,我想想好像真是这么回事儿。我是喜欢个性强的声音,所以频响一般都比较怪,比较直,或者比较标准(650那样主流听音观)的,我听得比较少。

点评

有一段我也喜欢个性强,但是发现常常是第一耳惊艳,但是不耐听听不久。真实的乐器加上优秀的演奏,很难说不会耐听,就算是会觉得困也不想把那个声音停下来(有点像古尔德听李赫特弹舒伯特那种困)。  发表于 2013-12-17 13:48
总感觉哥德巴赫猜想要被证实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62

帖子

2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2
注册时间
2007-2-6
发表于 2013-12-17 12:2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zhmp 于 2013-12-17 12:29 编辑
awshwl 发表于 2013-12-16 16:04
当我需要对器材优缺点进行选取时,这种特质也是我最不能妥协的部分。

我也倾向LZ有重点的取舍,不至使自己钻入纯技术的牛角尖。真实聆听是感觉不到或很难体味到冷声的,除非这乐器频谱很窄。所以中低频和中高频能量分布很重要,远胜于好似细节很多的突出高频和好似下潜很深冲击震撼的低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13-12-7
发表于 2013-12-17 19:40:57 | 显示全部楼层
美食家不需要会做菜,他的舌头比许多厨师强很多了。听音观和看声学教材两者没有必要的联系吧-------------------真敢说,想起一句话“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886

帖子

7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7
注册时间
2005-8-3
发表于 2013-12-17 21:37:34 | 显示全部楼层
1.极低频

  从20Hz-40Hz这个八度我称为极低频。这个频段内的乐器很少,大概只有低音提琴、低音巴松管、土巴号、管风琴、钢琴等乐器能够达到那么低的音域。由于这段极低频并不是乐器的最美音域,因此作曲家们也很少将音符写得那么低。除非是流行音乐以电子合成器刻意安排,否则极低频对于音响迷而言实在用处不大。有些人误认一件事情,说虽然乐器的基音没有那么低,但是泛音可以低至基音以下。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因为乐器的基音就是该音最低的音,音只会以二倍、三倍、四倍、五倍…等的往上爬高,而不会有往下的音。这就像您将一根弦绷紧,弦的全长振动频率就是基音,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五分之一…等弦长的振动就是泛音。基音与泛音的相加就是乐器的音色。换句话说,小提琴与长笛即使基音(音高)相同,音色也会有不同的表现。

2.低频

  从40Hz-80Hz这段频率称为低频。这个频段有什么乐器呢?大鼓、低音提琴、大提琴、低音巴松管、巴松管、低音伸缩号、低音单簧管、土巴号、法国号等。这个频段就是构成浑厚低频基础的大功臣。通常,一般人会将这个频段误以为是极低频,因为它听起来实在已经很低了。如果这个频段的量感太少,丰润澎湃的感觉一定没有;而且会导致中高频、高频的突出,使得声音失去平衡感,不耐久听。

3.中低频

  从80Hz-160Hz之间,我称为中低频。这个频段是台湾音响迷最头痛的一段,因为它是造成耳朵轰轰然的元凶。为什么这个频段特别容易有峰值呢?这与小房间的长、宽、高尺寸有关。大部份的人为了去除这段恼人的峰值,费尽心力吸收这个频段,使耳朵不致于轰轰然。可惜,当您耳朵听起来不致轰轰然时,下边的低频与上边的中频恐怕都已随着中低频的吸收而呈凹陷状态,而使得声音变瘦,缺乏丰润感。更不幸的是大部份的人只因峰值消失而认为这种情形是对的。这就是许多人家里声音不够丰润的原因之一。这个频段中的乐器包括了刚才低频段中所提及的乐器。对了,定音鼓与男低音也要加上去。

音量频段(二) - 中高频量感的分布与控制力

4.中频

  从160Hz-1280Hz横跨三个八度(320Hz、640Hz、1280Hz)之间的频率我称为中频。这个频段几乎把所有乐器、人声都包含进去了,所以是最重要的频段。读者们对乐器音域的最大误解也发生在此处。例如小提琴的大半音域都在这个频段,但一般人却误以为它很高;不要以为女高音音域很高,一般而言,她的最高音域也才在中频的上限而已。

  从上面的描述中,您一定也了解这段中频在音响上是多么重要了。只要这段频率凹陷,声音的表现马上变瘦了。有时,这种瘦很容易被解释为「假的凝聚」。我相信有非常多的音响迷都处于中频凹陷的情况而不自知。这个频段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从二音路喇叭的分频点来分析。一般二音路喇叭的分频点大多在2500Hz或 3000Hz左右,也就是说,2500Hz以上由高音单体负责,2500Hz以下由中低音单体负责。这2500Hz约莫是1280Hz的二倍,也就是说,为了怕中低音单体在中频极限处生太大的分频点失真,设计师们统统把分频点提高到中频上限的二倍处,如此一来,最完美的中频就可以由中低音单体发出。

  如果这种说法无误,高音单体做什么用呢?如果您曾经将耳朵贴近高音单体,您就听到一片「嘶嘶」的声,那就是大部份泛音所在。如果没有高音单体发出嘶嘶的音,单用一个中低音单体来唱音乐,那必然是晦暗不堪的。当然,如果是三音路设计的喇叭,这段中频绝大部份会被包含在中音单体中。

5.中高频

  从1280Hz-2560Hz称为中高频。这个频段有什么乐器呢?小提琴约有四分之一的较高音域在此,中提琴的上限、长笛、单簧管、双簧管的高音域、短笛的一半较低音域、钹、三角铁等。请注意,小喇叭并不在此频段域中。其实中高频很容易辨认,只要弦乐群的高音域及木管的高音域都是中高频。这个频段很多人都会误以为是高频,因此请您特别留意。

6.高频

  从2560Hz-5120Hz这段频域,我称之为高频。这段频域对于乐器演奏而言,已经是很少有机会涉入了。因为除了小提琴的音域上限、钢琴、短笛高音域以外,其余乐器大多不会出现在这个频段中。从喇叭的分频点中,我们可以发现到这段频域全部都出现在高音单体中。如我前面所言,当您将耳朵靠近高音单体时,您所听到的不是乐器的声音,而是一片嘶嘶声。从高音单体的表现中,可以再度证明高音单体几乎很少发出乐器或人声的基音,它只是发出基音的高倍泛音而已。

7.极高频

  从5120Hz-20000Hz这么宽的频段,我称之为极高频。各位可以从高频就已经很少有乐器出现的事实中,了解到极高频所容纳的尽是乐器与人声的泛音。一般乐器的泛音大多是愈高处能量愈小,换句话说,高音单体要制造得很敏锐,能够清楚的再生非常细微的音。从这里,发生了一件困扰喇叭单体制造的事情,那就是要如何两全其美?什么是「两全」?您有没有想过,假若一个高音单体为了清楚再生所有细微的泛音,不顾一切的设计成很小的电流就能推动振膜,那么同样由这个高音单体所负责的大能量高频与中频极可能就会时常处于失真的状态,因为这二个频段的能量要比极高频大太多了。这也是目前市面上许多喇叭极高频很清楚,却容易流于刺耳的原因之一。

  您还记不记得以前的Spentdor SP-1喇叭?它是三音路设计,那三音路呢?中低音单体、高音单体、超高音单体三路。那个超高音单体负责13000Hz以上的频率。我记得当时有许多人都「不解」,为什么SP-1有超高音单体,而声音却是那么的柔呢?应该要很锐利才对呀!现在我想您该了解了吧!SP-1设计着眼点在于使高音单体不会失真,而又能再生极高频。这就是SP-1听起来很舒服,具有音乐性的原因之一。

  了解了高、中、低频段的分段法之后,我们接着要讨论量感之外的「控制力」。量感当然是指量的多寡,即是我们说的:高音比较多、低音比较少等。而控制力通常多指「对低频段与高频段」的控制力。有些器材低频松散,有些则具有弹性。我们会说后者有低频的控制力。有些器材能够抓得住高频,让它不会飙得耳朵难受,我们说它高频控制力佳。请注意,各频段量感的多寡并不代表器材真正的好坏,器材之间量感多寡的相互搭配才是重要的。而控制力的好坏就可以说是器材本身的优、劣
--------------------------------------------------

转来的,何止五频{:soso_e113:}

点评

刘汉盛先生的吧  发表于 2014-1-14 17: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82

帖子

1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0
注册时间
2013-5-2
发表于 2013-12-17 22:24:25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LZ,其实现有的几乎所有的设备都不能很好的回放8K以上的那个频段,有时候往往音源出来,但是后面功放和箱子又把那段信息扭曲了,造成了失真,最后变得还不如不要。所以,抑制8K以上的表现力,虽然显得有些无奈,但的确是务实之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4-9-5 12:16 , Processed in 0.139590 second(s), 44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