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600|回复: 107

[发烧理念] 最近写的三篇小文:关于“指标”

[复制链接]

4210

主题

10万

帖子

3764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4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发表于 2013-12-3 08:56: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一)


在论坛上难免和烧友们产生一些关于hi-fi的争辩、争论。有些争论是有益处的,但有些则非常无谓。我记忆中在论坛上和人发生过的最愚蠢的一次争辩是,有一次我试图说服一个网友,中高档CD机的声音,会比低档的SACD机好,甚至好得多。但那个网友就认死理,认为既然SACD音频有着更高的规格,那么声音就一定会比CD机好,哪怕是顶级的CD机。

他举的例子很有意思,也确实貌似很有说服力——再高档的VCD机,画质也肯定不如最低档的DVD机。这就是格式的优越、技术规格的优越。这个例子没错。但可惜不能推导到音频。事实是,低档的SACD播放的声音效果,远不如中高档的CD机,虽然SACD的规格确实高于CD机的。

其实这个事例说明的一个情况是,关于声音,是一件复杂的事情,远不是简单的技术规格、技术指标几个数字能说明的。在模拟时代,国际电工委员会曾经制定过一个hi-fi的技术指标,也就是说音响器材只要能达到这个指标,就可以称为hi-fi。这个指标用今天的标准、或者说以数码时代的标准来看,是很低的,比如频宽只要达到20-16000赫兹,信噪比达到60分贝以上。而我们进入CD时代后,哪怕是低档的CD机,也可以达到20-20000赫兹,80分贝以上的信噪比,远远超过了国际电工委员会的那个最低标准。也就是说,面对模拟时代的标准,所有的CD机都是hi-fi的。

SACD带来的确实是更高的技术规格,比如频宽可以达到4万赫兹,动态范围可以达到120分贝。然而必须注意一点,CD的音质确实已经是“足够好”了。2万赫兹已经是人耳的听觉上限,能重播出2万赫兹以上的超高频信号,对人耳来说,是否有影响,是个存在争议的问题,即使存在影响,也是极其微妙的。而远远更容易听出、影响更大的,是低档SACD机的声音其实很单薄的,生硬的,密度不足的,而中高档CD机固然限于格式,不可能重播出2万赫兹以上的极高频,但它一般会有更好的密度、更顺滑的音色、更饱满凝聚的声音。问题是这些“更”,是无法体现在技术规格上的,是技术指标所无法表现出来的。

有经验的烧友都会知道,两台声音风格迥异的机器,却完全可能指标几乎一样。指标貌似好,但实际听起来难听,也是很常见的事情。归根到底,指标对声音的描述、概括能力,还是很片面的。它能在某些侧面、某些方面去描述声音的部分品质、特征,但无法做到全面地描述和概括声音品质的高下。

最简单的一个例子是,频宽,理论上是越宽越好的,但有些频宽非常出色、甚至创纪录的器材,实际却评价一点不高。比如索尼的SA5000耳机,高频延伸超过10万赫兹,大概是耳机里的世界前几名,但实际对这副耳机评价高的很少,也不会有人认为它是全世界最好的耳机。我听过这副耳机,也写过评论,在我看来,这副耳机最大的问题,可以表述为四个字——空中楼阁。它的声音是悬空的,缺乏底盘,听起来声音底气不足,浑厚感和密度感不足。所以即便高频延伸世界无双,但这是牺牲了中低频的饱满和密度换来的,这种声音对很多人的耳朵来说是不好听的。

声音,确实是一个很复杂的东西,对声音的评价和审美,因此也非常复杂。到目前为止,虽然技术指标可以告诉我们不少信息,但它对声音品质的描述能力,确实还远非理想,特别是在数码音频时代,我们的器材技术参数普遍都很高的现状下,更是如此。

关于技术指标这个东西,可说的话题和内容不少,今天先只到这里。附带说一句,论坛完全不是说服人的地方,试图在论坛上说服争论对象的,还是别梦想了。说清楚自己的观点,就可以了。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10

主题

10万

帖子

3764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4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楼主| 发表于 2013-12-3 08:57:47 | 显示全部楼层
(二)


关于器材的技术指标,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则一定要记住,那就是:不同品牌的产品,其技术指标是不能横向比较的。比方有两个品牌的器材,A标出THD总谐波失真度是0.01%,另一个B标出THD是0.003%,我们不能说B的失真度就一定是更低的。其他测试指标,如频响、信噪比、声道分离度等,也是如此。

关键是,hi-fi器材的技术指标测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东西:测试所用的仪器、测试环境、测试方法,都会直接影响结果。对某一个厂家来说,它一定有一套自己的固定测试体系,用某牌的测试仪器、在某测试环境下、用某测试方法,进行它家的产品的测量。但换一个厂家,就很可能是用另外一个测试仪器,用不同的测试条件来做。这样测得的结果是完全不具备可比性的。这还是在假定各个厂家都是很认真、负责、给出实际测试结果的前提下。还有些不那么负责的厂家,喜欢夸大测试结果,那就更没谱了。我们必须记住,厂家即使夸大测试结果,我们也是没有办法验证的。我以前说过,走遍全中国,找不出一家公认权威性的hi-fi测试中心。没有这样的地方。这就意味着如果厂家吹牛皮,基本是吹不破的。

事实上在国外也是没有这样地方的。确实有一些具备公信力的音响媒体,会自行对器材进行自己的独立测试(称为“第三方测试”),这样测得的结果往往又和厂家提供的不同(因为测试仪器和条件又是不同的),但这些音响媒体也只是媒体而已,不具备终极的权威性,不能用来裁定厂家的测试结果。

所以,让我们记住,不同厂家对自己器材测试的指标,不能横向比较。有一个著名的案例,多年来公认最佳动圈耳机的索尼R10,给出的频响只是20-20000赫兹,而那些几百块的耳机,给出10-30000赫兹一类夸张指标的也不少。这能说明任何问题吗?

不过厂家对自己产品线里的各个产品的测试结果,往往是具备可比性的,因为同一个厂家在测试自己的各个产品时,一般用的是同一个测试体系。用同一个测试体系出来的结果,是具备可比性的。比如森海塞尔的耳机,它给出的hd600、hd650、hd700、hd800等各型号的技术参数,就是可以比的,因为这必然是同一个测试体系的产物,森海不可能用这个测试体系来测hd700,用不同的测试体系来测hd800,不会这样。

假如世界上存在一个类似最高法院的、终极的、最权威的hi-fi器材测定机构,用一套大家都认可的、标准化的测试体系,来测试所有的器材,那么得出的结果就是有可比性的。可惜没有这样的机构,将来也不会有。所以大家要记住我们所看到的厂家自己提供的技术参数,只有参考意义,没有绝对意义,更不能把不同厂家的参数横向比较优劣。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10

主题

10万

帖子

3764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4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楼主| 发表于 2013-12-3 08:58: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


关于音响器材的技术指标,还有一个很有趣的客观现象,值得提出来思考。那就是,指标非常高的器材,有时主观听感并不“好听”,往往带一些冷感,而指标不低,但不是太高的器材,有时反而主观上更觉“好听”。这是一个颇有意思的心理声学问题。

我举例来说明:我们知道英国声的器材,几乎都是带一些“韵味”的,英国人就喜欢那样的声音,而不喜欢干净得像蒸馏水、或者直白偏清冷的声音。所以英国人设计的东西,不论是喇叭还是解码器、放大器,往往都带些温暖、圆滑、文雅的味道,听起来容易让人感觉亲切、温暖。如果我们测指标的话,英国声的器材,失真度指标并不是最高的。当然,中高档的英国声器材,指标也不低,但往往不是指标极高的那种。意大利器材也是这样的情况:往往声音柔美、动听,但失真度指标不会太高。

有些专业监听器材背景的厂家,会对客观指标非常重视,设计出失真度指标极低的器材,我拿耳放产品为例,德国SPL的耳放、加拿大Bryston的耳放,都是失真度极低的。厂家甚至以此为傲,把很优秀的失真度指标印在产品说明册里面。但熟悉这两家耳放产品的烧友都会知道它们的产品是什么声音——都是声音偏直白、有些冷感的产品,而不是以音色优美而见长的,相当部分的发烧友和乐迷并不喜欢这种声音,甚至排斥这种声音,给它很低的评价。

国内的耳放也有这样的例子。比如我实际接触过的一款国产耳放,厂家给出了非常优秀的测试指标,THD(总谐波失真)和IMD(瞬态互调失真)都极其出色。设计师也骄傲地把优异的测试数据和曲线都印在产品说明册子上。看数据确实非常地吸引人,但实际聆听这台耳放,我所听到的也是偏清冷的声音,感觉像喝蒸馏水。这样的声音,也许数据上非常“正确”,但从欣赏音乐的角度,并不是很好听,特别是长时间聆听的话,逃不了有一种冷感。

多年听器材的经验告诉我这样一个规律——主观上好听的、也觉得素质高的器材,往往测试指标也不错(不会差),但往往不是指标极高的;而测试指标指标极其优秀的器材,往往主观聆听就觉得声音偏冷、偏直白,有时呈现一种“蒸馏水感”,有时整个系统里这样的器材一用,整套东西声音都冷了,似乎被它“传染”了。

当然,假如测试指标很低,那几乎可以肯定,声音要么根本不好,要么就是所谓的“浆糊声”(徒有味道但透明度和解析很差)。但经验似乎在告诉我,指标太高,太吸引人,也并非好事。那些主观上让人觉得好听的器材,往往THD、IMD并不是太高。这是有一对矛盾存在的。

英语里对事物的好坏评价尺度,有一系列词汇:居中的叫Average(平均),比它好一点,叫Above Average(高于平均),再好一些,叫Good(好),再出色一些,叫Excellent(比较优秀),再上去,可以是Outstanding(杰出)或者Class-leading(同级领先)。经验告诉我,听感好听、素质也不错的器材,其测试指标,往往就在Good - Excellent这个范围。而指标高到Outstanding、Class-leading的器材,声音就偏清冷了。当然,测试指标如果只是Average甚至Below Average,一般也就是“浆糊声”罢了。

客观测试和人耳主观聆听,结果并非总是协调一致的,这个现象早就被发现了,在发烧圈内也存在很多争议。比如胆机先天在很多指标上落后于晶体管机,如果纯以指标论英雄的话胆机阵营全部可以归为垃圾产品了,但事实上胆机一直有人喜欢,不少设计成音色接近胆机的晶体管机也一直有人钟爱(此类机指标也不会很高)。我只能说,我自己的发现也确实如此,极其优异而杰出的客观测试数据,并非总是好消息。器材归根到底要靠耳朵实际收听来判断好坏、判断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7

主题

1万

帖子

8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82
注册时间
2009-2-13
发表于 2013-12-3 09:0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5

主题

7117

帖子

5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50
注册时间
2010-3-23
发表于 2013-12-3 09:05:56 | 显示全部楼层
规格高,效果还不见得好,这说明什么了?
thinkpad x200 + benchmark dac2 hgc + ha3 + SRH1840/hd600/dt880(6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5

主题

7117

帖子

5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50
注册时间
2010-3-23
发表于 2013-12-3 09: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1,规格定义的有问题
2,该领域没有客观的标准,好坏并不是油规格决定,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3,规格实在太高了,以至于规格的提高已经没什么明显感觉上的提升
4,该领域很奇葩

点评

这个说的全面  发表于 2013-12-3 18:34
thinkpad x200 + benchmark dac2 hgc + ha3 + SRH1840/hd600/dt880(6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88

帖子

4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4
注册时间
2007-12-28
发表于 2013-12-3 09: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不是可以用声音曲线、频响的梯度等等来表征顺滑度,积分以及归一化来表征频段饱和度等等。不知道有没有人这么干。
个人浅见是目前的表征还不够立体所以才造成这种荒谬的情况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8

主题

2万

帖子

57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57
注册时间
2011-9-29
发表于 2013-12-3 09:23: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

主题

1560

帖子

8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8
注册时间
2012-6-6
发表于 2013-12-3 09:28:22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还算客观,不过这个也和个人口味有关,例如指标并不高的英国的器材,带有“韵味”的,是温暖和文雅的味道,听起来容易让人感觉亲切、温暖。但是对于有些人来说,就是偏糊偏软了。
另外,关于标出来的指标好的机器,是否真的是指标好,还是说作弊了,这个也是很常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10

主题

10万

帖子

3764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4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楼主| 发表于 2013-12-3 09:37: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13-12-3 21:49 编辑

具体到耳放产品,我列一些资料如下。

英国耳放:

Chord的Toucan耳放(偷啃?),万元级产品,厂家给出的THD是0.06%。

Sugden HA4耳放,接近2万元的产品,厂家没有提供THD指标。

Naim Headline耳放,5k多级别产品,厂家没有提供THD指标。

Graham Slee Solo耳放,5k多级别产品,厂家给出的THD是0.02%。


德国耳放:

Violectric V200,6k多产品,厂家给出的指标是-110分贝,转换为百分比表示,为0.0003%。

SPL Phonitor 2,1万多元产品,厂家给出的THD指标为0.00091%。

SPL Auditor,5k产品,厂家给出的THD为0.001%。

莱曼Linear,4k多产品,厂家给出指标为0.001%(6毫瓦输出时)。

拜亚动力A1,6k产品,厂家给出指标为0.001%(170毫瓦输出时)。

Earmax Pro,经典小胆机,厂家给出指标为:35欧负载时最大0.3%、典型值0.04%;600欧负载时最大0.1%、典型值0.007%。胆机做到这样,很可以了。


美洲耳放:

Bryston BHA1,1万多元产品,厂家给出THD为0.005%。厂家还提供了IMD瞬态失真度指标0.001%,是我见过唯一提供了IMD的。

Headamp GS-X,2万元产品,厂家THD指标为0.006%。

Woo Audio WA22,1万多元产品,厂家提供THD指标为0.3%。胆机,没有办法!



可以看出以下结论:

一、英国耳放做“听感”不重视“指标”。Naim和Sugden竟然没有提供THD指标,估计这指标也不会好。Solo耳放的指标已经是英国耳放里最好的了。

二、德国耳放都重视指标,给出的指标个个棒。不过我认为莱曼的0.001%指标肯定蒙人,这个明显为味道型的耳放,THD指标应该不会好。这个貌似很好的指标,我估计有水分(厂家竟然测6毫瓦输出时的THD?)。

三、胆机耳放,指标没得玩。WA22才0.3%。德国货Earmax在胆机里失真度指标算好的了,但还是没法和晶体管机相比。

当然,这些不同厂家各自给出的失真度指标,是没法横向对比的,我说过这个道理。一个放大器的失真度,和它测试时所接的负载、测试时的输出功率,有直接的关系。同一个放大器,接不同的负载、在不同输出功率时,失真度指标是差别很大的。我们看莱曼耳放和拜亚动力A1耳放,虽然失真度同为0.01%,但前者是6毫瓦输出时测的,后者是170毫瓦输出时测的,所以完全不具有可比性。很多厂家也根本不标出它的失真度数字到底是在什么负载、什么输出功率下测的,这种数字,也只能权当参考了。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96

帖子

6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6
注册时间
2013-3-23
发表于 2013-12-3 10: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药品不能光看成分,须看疗效,但不能不标成分。
器材不能光看指标,必须耳听,但不能不给指标。

给了指标,有人会去检验,或用耳朵,或用仪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12-2-13
发表于 2013-12-3 10:4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指标清心、自然有味道,指标参数只用来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5

主题

7117

帖子

5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50
注册时间
2010-3-23
发表于 2013-12-3 11:05:1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为收莱曼而来 发表于 2013-12-3 09:28
说的还算客观,不过这个也和个人口味有关,例如指标并不高的英国的器材,带有“韵味”的,是温暖和文雅的味 ...

这个只能说明英国声是靠失真实现的,如果真的不失真了就不是英国声了。
最正确,最保真的声音,不见得是最好听的声音,也许肯定不是最好听的声音。
还是那个最显而易见的例子,玩摄影的都知道反转片,反转片就是典型的失真照片,但是不可否认它的绚丽
thinkpad x200 + benchmark dac2 hgc + ha3 + SRH1840/hd600/dt880(6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2124

帖子

4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4
注册时间
2010-4-6
发表于 2013-12-3 11: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58

帖子

1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6
注册时间
2013-5-26
发表于 2013-12-3 11:4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如果音响器材的指标参考意义不大的话,那厂商是拿什么来确定产品的定价呢?研发成本?老烧的金耳朵?

点评

市场呗  发表于 2013-12-3 21: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4-11-13 14:49 , Processed in 0.105232 second(s), 39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