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612|回复: 27

解读一位DX介绍“发烧唱片”的密语

[复制链接]

169

主题

3023

帖子

144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44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3-4-11 09:5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先转帖原文,写的很精练,但潜台词也深刻。

原文标题:闲聊几张常见的“发烧唱片”
作者:赵阔(原叫赵拓)
出处:家电论坛HIFI版

一直没弄清楚什么是“发烧”唱片,所以一般也不会去有意购买什么“发烧”唱片,因囊中羞涩,就始终抱着一个宗旨,把有限的资金用到无限的“赏乐”中去。说归说,但一进唱片店就往往不能自己,加之好奇心又重,结果是军费开支不断增加,唱片也越来越多(唱片花费也远远超出硬件投资),并且从媒体中、音响店和朋友哪儿知道自己手中竟也有许多“发烧碟”。前一阵子见坛子里有人谈论什么是“发烧友”,得到一些启示,可什么是“发烧唱片”我还是不清楚,也不知如何界定,私下以为录音效果特殊(吧?)、可以用来参考试机的可能就是“发烧唱片”了。不管怎么说下面聊的几张唱片都是音响店里经常播放的,也是媒体中常有提到的,它们总算是吧。

因为喜好古典音乐,所以所列唱片大多是古典唱片,同时可能还有许许多多唱片没想起来。语言中往往多是个人喜好,所以不免偏颇(但感受真实),也许会多有得罪,目的在闲聊与交流。这些个唱片也没有什么特别排序,只是想哪说哪儿了:

1. 罗西尼《弦乐奏鸣曲》DECCA443 838-2(双张)
录音效果太完美了。那弦乐是那样的丰润而富有光泽,仿佛一张由鹅毛或丝绸编织成的厚厚的音网,充满您面前的整个音场,蓬松而又迷人。音乐是那样的和谐流畅,似乎只有从莫扎特手下才能流露出来的。许多人都在放这张碟子,都说它好,其实在许多器材(包括高价器材)上都未能将它的潜质完全发挥出来,得到的只是左右声道分离度高,细腻而清晰有余,味道不足。说实话就连我原先那台当时自认是引以为豪的价格不菲的英国晶体管功放(就不提名字了)也是未能让它感动我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9

主题

3023

帖子

144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44
注册时间
2001-11-21
 楼主| 发表于 2003-4-11 09:53:49 | 显示全部楼层
2.《大地颂歌》瑞典Stockholm合唱团和圣约翰少年合唱团演唱
PROPRIUS PRCD9093
我不知道瑞典的PROPRIUS品牌有什么绝招,也不知道他们还出了多少张这样的唱片?首先让我感动的是里面的内容,天上人间焉能有此仙境?至于唱什么内容,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没听懂(说明书里的唱词也不是英文)。不过用不着听懂了。它的录音?美啊! 人声感人不说,单说那漂浮着的木管声总是那么醉人。但注意了它最近出了一款“特别 制作版”(具体是什么技术制作我也不清楚),在极而峰一对5、6万的箱子上播放(据说可以满足新的音频格式,具体型号忘了),功放还是音乐之旅。那个清晰度之高啊……!可遗憾的是总觉得少了些什么,是韵味!还有,那木管声中隐隐 地似乎还带了些细细的毛刺。有时新技术并不总让人欢呼雀跃,就象那新出的SACD,至少到目前为止还让我困惑。扯远了。

另外说一句,不是所有的贵一些的器材都能让这张唱片中那木管声产生磁性的。

3.《黄孩子》雨果公司出品 KG1004-2
这是一张让我不知所以然的唱片。听得懂吗?听得懂,喜不喜欢?不喜欢!那声音,那旋律我既不熟悉,也不感冒。无论用什么机器播放声底都是那么冷。当然,录音动态较大,低频很好,单是这又有什么意义呢,不是传统的乐器怎么作都不为过,我们也不好衡量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9

主题

3023

帖子

144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44
注册时间
2001-11-21
 楼主| 发表于 2003-4-11 09:54:57 | 显示全部楼层
4.阿诺德《英格兰舞曲》LYRITA SRCD-201
据说是“TAS”榜上最著名的发烧碟。其实最让我感动的是那里面那迷人的旋律,曲虽短小,但妙不可言,我们从中可以充分领略到英伦大地那湿润的空气,醉人的风情……
说到录音我没有太多的评价,只觉得平衡度非常好,音场颇宽,声音清晰自然,没有哪一频段特别突出的。也许是旋律太过优美让我未能顾及于此,也许是我听过的器材尚未能充分发挥出它的全部魅力。

5.《狂想曲》斯托可夫斯基 RCA 09026-61503-2
记得当初是奔《罗马尼亚狂想曲》去的(可惜只有一首),从此才知道有一指挥狂人斯托可夫斯基。音乐曲目的选择不用多说,虽有些杂,但都是些出自名家手笔的精彩段落,听来过瘾得很。
音响效果非常突出有特色,感觉录音电平很高,定位准确,动态庞大。乐器质感强烈、突前,仿佛伸手可以触及,那阵阵擦弦声让人诧异。只是有时私下揣度,是否有些夸张,现场哪有这般近距离?再有,能再润滑点更好!

6.贝多芬《第四、第六交响曲》瓦尔特指挥 SONY SMK 64462
贝多芬的这两部交响曲可能说不清听过多少版本了(虽然曲目在我心目中还不能称之为最),但瓦尔特的这款录音才最让我感动,演绎之妙确实无法用语言诉说。
说到录音,温暖柔和,高潮处又丝毫不乏力度,可以说是极其完美。那种美可以让您完全融化。演录具佳,以此为最。

7.圣桑《第三交响曲》弗雷莫与伯明罕交响乐团 KLAVIER KCD-11010
KLAVIER这个品牌以前从未听说,但这款录音让人称奇,演绎非常到位不说,那管风琴的低频,大鼓的动态,弦乐群的质感和厚度听来都是那么振奋醒神。
缺点是价格还满贵(当时刚出来买成150元吧?),说明书简陋,曲目的序号也有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9

主题

3023

帖子

144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44
注册时间
2001-11-21
 楼主| 发表于 2003-4-11 09:56:44 | 显示全部楼层
8.维瓦尔第《四季》罗夫德小提琴 Argo 414 486-2
该曲目最为人称道的首选版本。演绎既欢快流畅又让人沉醉。声音效果既清晰又甜美,音场表现也好。小提琴形体并不大,也不太突前,平衡感很好。经过24比特重新处理后在“传奇”系列中发行,声音更觉清晰,但让人心里觉得少了些什么,还是韵味!反复比较,这不是心理因素(怀旧)作崇,实在是有些画蛇添足。它原先的解析力已经够高了。

9.《卡门幻想曲》穆特演奏 DG 437 544-2
这张4D录音的发烧碟据说是发烧友们人手一张。穆特的表演略显外在(并非贬义),情绪似乎还是比较高涨的。其中福雷的《摇篮曲》可以让许多刚接触古典的乐迷初初领略一下这位真正的法兰西作曲大师的神韵。
几乎人人都用这张发烧碟来试机,并且众口一词的称“好!”(这里是说他们认为自己的音响器材好),音响店、唱片店里的老板伙计也洋洋自得。其实好什么呀,在有的高价器材上播出,那琴声清晰亮丽有余但缺乏厚润,列文手下的乐团不象是维也纳爱乐,到更象是一支有些粗犷的美国二流乐团。我意是说这款录音其实是非常考器材的,能使穆特的琴声柔润流畅,独奏与乐队在声音上,情感上相互交融,而又不显得某一部分分离突兀还是非常不容易的。

10.柴科夫斯基、西贝柳丝《小提琴协奏曲》海飞兹小提琴 RCA 37054
这不是一款老录音吗?是的!但里面海飞兹那独特而富有魅力的琴声确实少见,确实让人迷恋。我不知当时的录音师刘易斯、雷顿是怎么弄的,至少到目前为止,恐怕还没有那一款小提琴录音敢言出其右者。噢,当然,也许仅仅是海飞兹本人的原因吧,他的发声是那么的特别,个性是那么的强烈。相当初第一次听他的录音就诧在那儿了,那么丰润如鹅毛般的声音,那么的挥洒自如,真让人惊叹啊!那声音有时可以让人忘记作品本身的演绎。说到演绎,至少到目前为止,他的勃拉姆斯、他的西贝柳丝等在我个人看来都是他人难以企及的。听了他的《苏格兰幻想曲》,再听听阿卡多等人的演奏,就象两部不同的作品一样,阿卡多等人的演奏就显得乏味多了,虽然阿卡多等人经常录制发烧碟。

11.《施特劳斯家族》(圆舞曲) TELARC CD-80098
这张发烧碟可能也是拥者甚众。这种制作,除非您那系统差的离谱,一般都能爆地出彩。似乎在晶体管机上更有优异的发挥,或者说更能掩盖一些素质不高的晶体管机的缺陷。制作的痕迹太明显,修饰的太过头了,已经不象个管弦乐队在演奏,或者说已经更加远离HI-FI的本质了。不过话又说回来,内容还是“通俗易懂”,趣妙横生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9

主题

3023

帖子

144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44
注册时间
2001-11-21
 楼主| 发表于 2003-4-11 09:58:14 | 显示全部楼层
12.伯辽兹《幻想交响曲》津曼与巴尔迪莫 TELARC CD-80271
又是一张TELARC。它们的录音几乎都有相似的特点,录音华丽,动态惊人,容易给人完美的感觉(或是错觉),津曼与巴尔迪莫的《幻想交响曲》也是如此,记得科扬(KOJIAN)在RR也有一款超级录音(RR-11CD)。说到演绎似乎就太流于表面了,“上刑场”一段,听听他们的演奏让人恐怖的是音响,再听听克路易坦等人的演奏,恐怖在心底。再有,第二乐章克路易坦等人弄出的那让人心旌摇曳的美妙感觉在TELARC这个版本里的确难以让人真切体会到。

13.贝多芬《第五、第七交响曲》 克莱伯与维也纳爱乐 DG447 400-2
按照媒体上的说法,如果这世界上只选一张伟大录音的话(当然可能主要指演绎),非克莱伯与维也纳爱乐的这款录音莫属,评价也是众口一词的好,演录具佳!许多发烧友也跟风,言之为“最”,语气也非常绝对,当问及究竟好在那里时,往往哑然。其实当您真正熟悉这部作品后,就会有自己的判断的。克莱伯与维也纳爱乐演绎的流畅自然,节奏感非常好,这的确是其它录音难以企及的。但就我个人而言却并非最喜欢,譬如第二乐章第二主题再现时那不安的情绪(或者说气氛)就觉渲染的不够满意。再说录音真那么好吗?不尽然,譬如第一乐章那铜管乐出来时声音就有些发“叉”,还有,对于许多发烧友而言,整个乐队的演出说不定还会觉得“轻飘”了点呢。

14.贝多芬《第二钢琴协奏曲》(钢琴与弦乐五重奏版) BIS CD-1177
哎哟,这就是BIS的录音,场面宏大,低频潜得深,既清晰又通透,声底也不薄。放进碟机一出声就让人感到过瘾的很,您看,几件乐器就抵得上一支大型乐队的气势。多听听就觉得有些厌,为什么BIS的声音总是那么冷?

15.雨果《发烧碟》(一) HRP754-2
这张封面上标明“发烧碟”的唱片该是最正宗的发烧碟了吧。我实在是不好多说什么,只能一笑了之。它对于我们选器材什么的并无太大帮助。

16.《黑教堂》PROPRIUS PRCD 7762
又是PROPRIUS的录音。据说能够数出演唱者的人数(三排,每排十人),还能量出教堂的“使用面积”和“空间高度”。说句老实话,鄙人不才,从未去数过那三十个人头(当然可能也数不出),也没心思去琢磨那玩意儿。不过我得承认,它确实录的好,那自然的人声,那厅堂的残响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但个人觉得用来试机也不大合适,我发现它在许多器材上都有不错的表现。
里面的个别段落还是很好听的,比如说第一轨、第十一轨等。

17.布鲁克纳《零号交响曲》夏伊与柏林广播交响乐团 DECCA 421 593-2
噢,这真是一款让人瞠目结舌的录音!虽没有一些发烧友所企盼的爆棚效果,但弦乐质感非常好,管弦乐色彩丰富,声音清晰通透又充满活力,真是富有朝气,引人入胜。布鲁克纳这部经过反复修改的《零号交响曲》给人完成度很高的印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主题

2512

帖子

108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08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3-4-11 10:0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继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9

主题

3023

帖子

144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44
注册时间
2001-11-21
 楼主| 发表于 2003-4-11 10:05:1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结束。
有不少朋友应贴,但我不明白真的没有朋友读懂了这位大虾帖子的潜台词!所以我在那里发问:没有读懂楼主的意思啊,他想劝劝大家少买这些碟片!

发烧天碟真正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听过瘾的录音,爱乐人喜欢的是耐听的好演绎的好录音。我想赵拓兄和我可能会比较一样,尽管是感情不够专一,老想脚踩两只船,但还是可以清醒看待发烧天碟和单声道录音的。 我习惯实话实说,不客气了;赵兄可是温文尔雅,客气再三。

拿发烧天碟来烤器材很容易落入一个陷阱,在很多的系统里,声音的缺点问题并不容易发现,最好是选择什么都不挑剔的录音,例如瓦尔特的录音在什么烂系统都是好听的,演绎又不错;最忌讳是单纯的发烧天碟,经常是因为他容易过分夸张的音效,误导你对声音的认识和系统的调整。我体会最烤钢琴的录音,其实是30年代以后的单声道钢琴录音。你可以试试,在一套调整清楚后的系统,琴声的“水缸声”是很少的。

这位叫赵阔的大虾回答我的解读意见如下:
老唱片兄理解鄙人啊。至于这些唱片,我只能提一些尽量中肯些的意见,各取所需了,能少走点弯路就好。感谢大家的鼓励.....

但愿这个转贴对耳机俱乐部的朋友有点参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

主题

943

帖子

1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6
注册时间
2003-1-12
发表于 2003-4-11 10: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人老唱片...

另:你老再发长贴,在头帖中应注明,结束时也标出,大家就不要在中间加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1

主题

3052

帖子

128

积分

荣誉会员

俱乐部理事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28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3-4-11 11: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老唱片,这里有一半的唱片很垃圾,本来制造“发烧”唱片的人心态就不正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9

主题

3023

帖子

144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44
注册时间
2001-11-21
 楼主| 发表于 2003-4-11 11:3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顺便也说说谈点自己的体会,当然仅限于我听过的几张碟片。

1. 罗西尼《弦乐奏鸣曲》DECCA443 838-2(双张)
我买了这张碟,回头就在一家丹拿专卖店试听。老板特意强调要听出一片片、一层层的弦乐。所谓效果好的最高境界是经常用的一个词叫“抽丝剥茧”。这种结果就是DX描述的。

2.《大地颂歌》瑞典Stockholm合唱团和圣约翰少年合唱团演唱
PROPRIUS PRCD9093
这张也有。瑞典的歌唱水平很高,不少真正的大牌歌唱家出自瑞典;合唱水平也很高。其实北欧的合唱水平都是不低的。贝尔根国际合唱艺术节也可以在欧洲及世界排个座次。这家唱片小厂是比较有名的,什么时候也是坚持北欧那种自然声录音效果。

3.《黄孩子》雨果公司出品 KG1004-2
对不起,没有印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4

主题

3312

帖子

216

积分

荣誉会员

俱乐部理事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6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3-4-11 11:46:3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板特意强调要听出一片片、一层层的弦乐。

这是不够的,要能听到一把把的弦乐才到家,而这是除了屏风以外谁也作不到的,
我到不是说圣马丁有多好,但起码弦乐非常好,另外跟DECCA夸张的录音方式和用了成堆的话筒也有关系。
上次philips录国交,也是成堆的话筒,弦乐极不正常的好,我听《咏雪》时简直奇怪的要命。
DG路爱乐就没这个假象,声音平衡自然清晰舒展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4

主题

3312

帖子

216

积分

荣誉会员

俱乐部理事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6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3-4-11 11:5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这位赵拓为什么不喜欢BIS的唱片,
大概关键在于BIS也是单点录音专家,再有不喜欢DELOS唱片的人也不少,说DELOS太硬,大概也是美丽的失真加的太少的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271

帖子

4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41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3-4-11 11:51:37 | 显示全部楼层
评价一张唱片,

第一条,就是把演绎和录音分开看。

第二条,评价录音,要把重放系统的影响考虑在内,出来的声音,有某个特点(缺点、优点),这是唱片录音本身就有的,还是重放系统引入的,要区分开。

第三条,应该写明评价录音好坏的标准。



选择哪些唱片评价器材,如何通过唱片评价器材,是另外一个话题。

至于个人买不买某张唱片,如何判断,又是另外一个话题。



:rolleye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9

主题

3023

帖子

144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44
注册时间
2001-11-21
 楼主| 发表于 2003-4-11 11:52:27 | 显示全部楼层
4.阿诺德《英格兰舞曲》LYRITA SRCD-201
没有听过。可见我的视野是何等狭小。
自己对“TAS”上榜碟片有个深刻体会,只要旋律好听的,往往对音效惊喜的激情可以使我们忘记了演绎。

5.《狂想曲》斯托可夫斯基 RCA 09026-61503-2
不知道多少次听过这张片其中的某段,我始终没有一点的兴致。发烧友叫“白头老”的录音怎么可能再润滑点?他对美国录音的杰出贡献,造就了这样典型的录音。不要忘了,这是美国乐团的强项:如果不感觉粗暴,你的系统有问题了。

6.贝多芬《第四、第六交响曲》瓦尔特指挥 SONY SMK 64462
我有的也是这张。据说原来仅有一首的那个版本更好。最大的好处也是最大的不好处就是,他在什么系统上重播声音都在及格线以上。瓦尔特也是对录音非常讲究的指挥,可以说他的录音都很不错,我看资料说,原来水平一般的弦乐器个个音色发光。

7.圣桑《第三交响曲》弗雷莫与伯明罕交响乐团 KLAVIER KCD-11010
没有。我听的是RCA那张为波士顿乐团录的。在极品器材里听声音有些问题,但一般认为是非常好的。
管风琴见过很多,但都没有听过。在大教堂里是两组的管风琴,一般是正面一组大的,侧面一组小的。也有的把大的放在后面,侧面依然是小的。大的一般都从地上立到屋顶,声音可以想像还原的时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4

主题

3312

帖子

216

积分

荣誉会员

俱乐部理事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6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3-4-11 11:5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斯托可夫斯基哪里是指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4-11-22 18:51 , Processed in 0.093424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