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750|回复: 19

[发烧理念] ZT:从演奏谈录音与回放

[复制链接]

19

主题

625

帖子

1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0
注册时间
2009-10-11
发表于 2012-11-21 18:57: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原帖在此:http://www.daniviolins.com/board/view.php?ArticleId=1028
请读者自行甄别。

节选:
前言  

首先说说为什么要写这个系列文章。很简单,因为许多小提琴演奏家,包括我国一些顶级的、甚至某些世界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都没有令人满意,或者说比较真实地反应他们演奏艺术的CD。不信你可以问问你所能见到的著名小提琴家们,看看谁有自己认为满意的CD。为此,觉得在录制小提琴的艺术上,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也值得和应该去挖掘。  所以,我重新摸索弦乐的录音技术和艺术。  

录音技术在80年代就数码化了。本人应该算是用得最早的一批人。但三十年来,虽然硬件方面并没有太多的突破,但软件方面发现了巨大的变化,比过去先进多了。  

在写正文之前,想对我的小提琴演奏家同行们说几句话。我们这些拉琴的,是一个比较自信的群体(如果您不是,那我这番话就不包括您)。但是,我们千万不要在录音师面前太自信。因为我们必须知道,录音师是我们的partner,他们在与我们合作完成我们的CD艺术创作中占很大的比例,(俗话说“三分人才七分打扮”,用在这里很合适的)。以为录音师仅仅只是把我们高超的演奏艺术记录下来,就像会议上的“书记”一样,那就太错特错了。其次是我们这些拉琴的对于声音真的懂得可能不是太多,有的人干脆不太懂,甚至还有声盲。这样说很残酷,但事实往往就是这样残酷。比如最近有一位欧洲的小提琴独奏家兼教授把她的CD样片寄给我,告诉我说她不允许录音师在后期制作时加混响,因为她认为加混响是涂脂抹粉,不能真实反应她的演奏技术和艺术。  这让人觉得啼笑皆非。首先要替我的这位演奏家朋友向她的录音师道歉,为这位国际性大师如此莽撞的发言。懂录音的人都知道,混响是录音技术中不可缺少,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其目的不是涂脂抹粉,而刚好相反就是还原真实。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小提琴独奏,一般都在小音乐厅里举行。小音乐厅最好的位置不是最前排或者最后排,而是比较靠中间排的靠中间往左几个位置。因为这个位置在混响半径之内,可以听到不但是来自小提琴钢琴的直射声,还可以听到来自墙壁天花板地板等的侧射反射声。侧射声和反射声与直射声会产生一定的时差,这个时差就是“混响”效果。  

而现在大多数录音棚,尤其是数码录音棚,地方都很小,不可能有自然的混响声。所以必须在后期制作时加上混响,使得小提琴独奏听起来像穿着华丽的服装在小音乐厅里演奏,而不是穿着睡衣在卧室里演奏的。而加混响还原,却绝对不是一样简单的事情。首先是混响设备要好。这,就是玩钱的事情,一分钱一分货。没有钱,天大的本事也是不够的。其他就是要熟悉和了解个人的演奏风格,作品的风格,以及个人的喜好。一般说小提琴独奏,混响至少在50ms,加上70-80ms也很正常,对于一些大厅效果的延长到100ms以上都不奇怪的。不加混响,拉拉“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有板胡效果,很乡土,应该不错的。但如果是“思乡曲”或者“沉思”就肯定不行了。  

当然,在这里,也借机对录音师朋友们说几句话。录制小提琴是非常艰难的。因为小提琴家可能是世界上最最讲究的群体之一。要把与他们的合作当成是一种学习和挑战。拉琴的不同于唱歌的。唱歌的把他们的声音录漂亮就可以了。但拉琴的绝对不是的。所以,在录音之前,要多听他们拉几遍,听听他们的风格。有些人喜欢软绵绵的声音,比如日本人,一个劲就是讲究甜美甜美再甜美。而中国人不同,中国人有劲,干劲冲天,激动起来有时会把音拉破的。而他们那些耳朵已经习惯了破声音,所以在录音的时候,可以录两遍,一遍保留“瞬态失真”,一遍按录音基本原则把信号控制在失真范围之内。之后请演奏家自己听。听时最好不要用专业的monitor和耳机,就用民用的听音设备,看看演奏家是什么意见。总之,一方面不要让演奏家太翘尾巴,另一方面也要虚心听取演奏家的意见。最终的目的是录制出好作品,还交上个好朋友。  

今天,先随便讲几句。接下来,我会从录音的几个环节,一部分一部分慢慢说来。  

成丹  

PS:需要说明的是,这个系列文属于个人摸索的科普文章,而非学术研究。所以仅仅只想起到抛砖引玉的目的。希望能引来大家以及专家学者的参与和指点。

2011年初于名古屋
                                                                                                                                
               
                                                                                                
Reply: 小提琴录音的几个环节
Name: 成丹Date: 2011-01-09 12:32:43Email: Homepage:
                                1,小提琴录音的几个环节

录音的革新与进步  

许多人问到软件数码音乐工作站的事情,那我们今天在谈传统录音的几个环节之前,先来聊几句录音的革新与变化。

80年之前,录音技术都是采用模拟式的。模拟式的录音对棚的大小以及声学条件的讲究,以及模拟录音成套设备的庞大和昂贵,使得一般老百姓望而生畏望尘莫及。“录音”在当时就像“司机”一样,仅仅是一小撮专业人士的游戏。随着80年代初录音数字化的革命,录音空间(棚)和录音设备大大简化,专业音质的录音变得可能、简单而多样化。现在一个普通百姓发烧友,努力的话也能拥有世界一流的设备,就像现在国内一般人努力的话也能开奔驰一样。区别是,人们会不会充分利用他们手里的设备,和有没有那样的耳朵去辨别什么是好的声音?   

在当今的录音棚,几乎无论大小、专业或者业余,应该绝大部分都使用外置专业声卡和电脑软件音乐工作室取代了传统昂贵而复杂的硬件设备。

但是,对于一些有特殊讲究或者癖好的人来说,传统的设备仍然有它不可取代的魅力,就像数码相机的储存卡,还有电视摄像机的磁带或者硬盘永远无法彻底取代胶片所特有的质量一样。对于我本人来说,无法从硬盘录音机或者电脑的记录方式上找到DAT那种数码带出来的弦乐器的“弦”的质感。今天、本人之所以也使用硬盘录音机和电脑硬盘记录,仅仅是出于对“便利”的屈服。

接下来,我们将具体聊聊录音的基本设备和传统录音的几个环节。

继续   

小提琴录音的几个环节

在讲正题之前,先唠叨几句录音革命的事情。80年之前,录音技术都是采用模拟式的。模拟式的录音对棚的大小以及声学条件的讲究,以及模拟录音成套设备的庞大和昂贵,使得一般老百姓望尘莫及。“录音”在当时仅仅是一小撮专家的游戏。随着80年代初的录音数字化的革命,录音空间(棚)和录音设备大大简化,专业音质的录音变得容易简单而多样化。现在一个普通百姓,都可以拥有世界一流的设备,就像现在国内一些成功人士拥有世界名琴一样。区别是,人们会不会使用他们手里的设备,和有没有那样的耳朵去辨别什么是好的声音?  
   
下面来讲录音的5个环节:  

录音的第一环节是传声系统,也是设备投资主要所在。虽然世界一流的设备非常昂贵,但问题是有没有那个必要。因为事实上,专业级的传声系列,虽然价格上的差异极大,但效果并不一定是贵的就好。就像小提琴并不是贵的声音就好一样。这要看人会不会选用,用在什么地方。就像在上海城市里用赛车比摩托车,从速度上并没有优势一样。  

我曾使用过王牌传声器N87,此设备价格昂贵,当然是好东西,用它录钢琴有很好的效果。遗憾的是它的音色与我的小提琴传声器有些不配。所以这样贵重的东西,只能用它打边鼓,录录混响声。而这样贵重的东西拾混响音,与AKG公司的C3000好像没有太大的区别。而我本人并不喜欢C3000,因为听起来声音有些坚硬的颗粒感。据说该公司的C3000b和C414不错,打算购买试一试。记得当时我也试过Shure    SM58,印象也不是特别满意。由于它“价廉物美”的美誉,我再次购买测试了。结果还是不行……具体的到讲传声器的章节再叙)我自己使用的传声器是瑞典的Md产品。这是一家小公司,从技术上非常讲究,我当时在学习小提琴声学。为了作试验,试过不知道多少有名公司的多少产品,最后才定下用这套传声器。录制小提琴的声音可谓是绝了,虽然中频好像薄了一点,欠点浑厚,但高频真的是透明高贵而有穿透力。我已经锁定一些世界著名公司的某些产品,比如Neumann,AKG,Rode等,打算购买一批从理论上录制小提琴效果好的传声器,和我的Md一个个PK比较。最后的结果,我会写文章向大家公布。总之,把钱投资在传声系统上是值得的,因为这是一次性投资。而投资直接影响回报。  
   
录音的第二环节调音系统世界上并没有太多的选择。我十几年前用的系统现在仍然是世界一流的专业系统。当然,过去我用的是8轨,打算新添一个16轨的,录制独奏和弦乐室内乐,足够了。而巨大的模拟调音台等设备,那早就是历史,顶多弄一台给外行看看。现在任何录音棚都基本上不采用了,就像现在基本没有人用模拟磁带卡带一样。还有我上一回讲的混响器,一定要买好的。因为自己的做棚,就是地方小。后期只能拜托混响器。就当把买房子省下来的几个平方的钱买混响器就行了。当然,音频工作站有很好的软件系统,用它来做音乐可以省掉一大笔钱。如果朋友们中有Pro  Tools的高手,很希望能交交朋友。  
   
录音第三环节的记录系统,从1980年代数字革新后没有再更新,我手里的三台专业DAT仍然是世界一流的设备,还有专业CD刻录机和复制机,都是现成可以用的。另外还有一台8轨MD录音机,录制广播剧电视剧最适合了。现在还打算增加两台硬盘记录机。日本Teac公司是专门生产专业录音设备的公司。我已经锁定两款机器,打算近期购入。当然,硬盘录音机与DAT仅仅是记录方式不同,应该没有质量上的差别。  
   
录音的第四环节声音监听还原系统,虽然这对录音质量没有直接影响,但关系到真实地检测我们录音制品的水平和质量。更重要的是,听音,意味着提高我们的听觉水平和艺术口味。很简单,没有听到过好的声音,怎么可能拉出好的声音来呢?就像跟狼长大的孩子,只会学狼叫一样。所以,听音是非常重要的。为此,我在以后的章节里专门讲述。
   
音乐制作的第5环节是后期剪辑和制作,这是玩软件的事情了。这是我的弱项。我的partner琴乐在东京大学学过动画剪辑,自己制作过电视节目。操作上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我并不打算让她自己亲手做。懂就行了。真正操作,我们期待有电脑高手与我们可作。借此机会,我们再来一次:Pro  Tools的高手,我们在呼唤你。  


                                
                                                
                                
               
                                                                                                
Reply: 《录音监制是什么?》
Name: 成丹Date: 2011-01-11 09:36:40Email: Homepage:
                                2,《录音监制是什么?》

世界上没有人不知道乐团要有指挥,也没有人不知道拍电影要有导演,却几乎没有人知道录音要有“监制”。也因此,问题出现了。什么问题?演奏家和录音师之间的沟通问题。原因是演奏家和录音师都有自己不可逾越的技术和艺术原则。

比如演奏家录制一首吉普赛人的“查尔达斯舞曲”或者是“流浪者之歌”,演奏家在某些地方拉出有带嘶哑金属的声音,以及可能做出一些突强突弱的表情。而这些东西对于录音师来说可能就是大忌。录音师会非常“好心”地运用自己“高超的技术”把那些“不好的声音”过滤掉。使得成品优美动听。而当演奏家听到成品时,会突然发现自己像是只被剪掉爪子的凶熊,变成了一只可爱的大熊猫。你说那演奏家能不气愤吗?

其实,同样的事情也天天发生在小提琴家和小提琴制造师之间。因为,对于“好的声音”,演奏家和制作师往往在概念上就不同。当一位小提琴演奏家觉得自己的琴的声音不对,去找制造师调琴,问题也往往会发生。因为,制作师往往调不出演奏家想要的声音,如果不是越调越遥远的话。这便是我工作特别繁忙的原因。因为我自己是拉琴出生,其实现在有时还在拉,所以我最能理解每一个不同的演奏家需要寻找的是什么样的声音。

同样,如果让我来担任小提琴录音的监制,其实就是相当乐团的指挥或者电影的导演,在充分理解演奏家的所求之后,配合录音师操作录音设备录制和还原演奏家心里所想的、所需要的艺术作品来。

一场好的音乐会,必须要有好的作品,好的乐队,好的指挥。

一部好的电影,必须要有好的剧本,好的演员,好的导演。

一张好的小提琴独奏CD,必须要有好的曲目,好的演奏家,好的录音条件和设备,好的录音师,和像我一样好的录音监制。
                                
                                                
                                
               
                                                                                                
Reply: 小提琴特别难录的原因之一
Name: 成丹Date: 2011-01-12 09:36:20Email: Homepage:
                                3,小提琴特别难录的原因之一

小提琴特别难录的原因之一,就是小提琴的高频区辐射范围具有很强的方向性且辐射范围很窄。这个麻烦中提琴是基本没有的。中提琴虽然看上去和小提琴差不多,只是体积大一点,但它整个音区比小提琴低一个纯五度,(比大提琴高一个纯八度)。在中提琴的这个音区内,中提琴发出的声音的辐射范围没有太明显的方向性。这对于传声器的定位不要求那样精确。

大提琴呢,比中提琴麻烦,虽然在200Hz以下的音域辐射基本没有方向性,但从200Hz开始辐射就开始有方向性了,到高频区,声音的辐射还会分为两股,朝斜下方和斜上方。大提琴在一定的音域,比如300Hz时,背板会产生比较强烈的共振,这将使得声辐射的方向和能量有突然的变化。大提琴最要考虑的还有地板的发射声。不同的地板反射的能量和质量都不同。比如水泥地木板地的反射比较强烈,而用地毯反射会少而柔和一些。这要根据录音环境和曲目的需要以及演奏家的喜好临时调整。

但无论大提琴录音是如何之难,都是无法跟小提琴录音相比的。小提琴录音,前面讲到就是在高频区的方向性强,窄。这使得传声器的位置很难确定。小提琴和大提琴还有不同的,是小提琴弓与琴弦接触时的碰撞杂音很容易被听见。在大厅里由于距离和混响,使得杂音消失,听到的都是很cool的音头。但录音就不同了。如果传声器离小提琴太近,录出来的声音就会是噼里啪啦的。如果传声器离小提琴太远,录出来的声音就会太空、虚、缺乏现场的亲切感,更要紧的是如果传声器摆得太远,就很难扑捉到小提琴高频狭窄的辐射区内最好的声音,加之如果那位演奏家一激动不断左右上下cool摆动的话。第三是如果传声器离小提琴太远,在小的录音棚里(或者教室里,厅里),就可能拾到太多的混响音。那样的效果拉慢曲目还行,一旦演奏特快的曲目,就会含糊不清,听起来有可能误以为是演奏家技术不够力不从心。

所以说,录制小提琴,除了跟小提琴家打交道难以外,还从技术上有比录制唱歌和其他中频区域的音乐更特殊的难点。
                                
                                                
                                
               
                                                                                                
Reply: 谈谈小提琴独奏的立体声录制
Name: DanielDate: 2011-01-15 09:01:56Email: Homepage:
                                谈谈小提琴独奏的立体声录制  

4,  什么是立体声?  

“立体声”这个连幼儿园小朋友都知道的日用名词,可能连许多音乐专业工作者都难以正确解释其内容。  

立体声和单声道这两个名词在我国的最早频繁出现,是在1970年代末大量走私立体声收录机(两个喇叭,或者四个喇叭的那种)大量涌入大陆的时期。当时,很少有人知道立体声与单声道的区别在哪里,只知道单声道一个喇叭,立体声两个喇叭。这样的理解对不对?,回答是又对又不对。一个喇叭是绝对不可能形成立体声的,但即使有两个喇叭,如果原声带是按单声道录制的,出来的也就是单声道的声音。那等于是同样的声音从两个喇叭里出来。当然,如果问立体声和单声道从听觉上有什么不同?许多人都会有同样的回答:“立体声清晰,单声道浑浊。”这样的回答,是令人满意的。但如果追问:“为什么立体声清晰,单声道浑浊。”那么一般人就回答不上了。其实,回答起来很简单,但要理解,就要花时间了。那么,我先回答一下,免得说我卖关子。“立体声听起来清晰,单声道听起来浑浊”,是因为立体声有声像,而单声道没有。不管你懂不懂,以上就应该是最好的回答。那么,什么是声像?让我们进一步来解释。  

比如我们坐在音乐厅里听交响音乐会,如果我们的位置比较好,是坐在前后左右都当中的地方,那我们可以清晰地辨别小提琴组在我们的左边,大提琴组和贝斯在我们的右边。如果是听独唱独奏,坐在中间位置的听众,会感觉演唱演奏者在我们的前面,而如果坐在最靠左面的位置,会觉得演唱演奏者在自己的右边,而如果坐在相反位置最靠右边位置,会感觉演唱演奏者在自己的左边。  

人有能力辨别声音的方向,也就是“声像”,因为人有两只耳朵。如果人只有一支耳朵,就很难辨别声音的方向了。为什么?因为声音的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是有需要时间的。而声波从某一个地方传到我们的左耳和右耳时,是有时间差的。比如声音从左边来,那么左耳会先听的,然后才是右耳。就是这么是细微的时间差,我们的两只耳朵会把接收到的不同信息传达给大脑,而由大脑做出声源方位的判断。据说猫头鹰,就是用耳朵来判断猎物的精确位置的。  

简单说,我们坐在音乐厅里,能判断不同乐器发自不同的方位,那就是立体声。那样的声音,当然是清晰的。(事实上,在大自然里,我们一直都处在立体声的环境里。)但如果有一天我们去听音乐会的路上堵车,到完了,我们只能从门缝里,或者门的钥匙孔里听到音乐厅里的声音,而且只能侧着身子用一只耳朵听,那我们听得就是单声道。因为所有的声音都从一个钥匙孔里发出,你无法辨别哪种乐器来自哪个方位。那样的声音,听起来无疑是浑浊的。那么,我们现在知道了,为什么一只耳朵,或者一个喇叭,不可能产生立体声。因为立体声必需要有两只耳朵各自接受,或者两个喇叭各自发出不同方位声源的时间差。  

单声道的录音,就是把所有的乐器录制在一个声道上,再生的时候所有的乐器都来自一个方位。所以,这样的音乐,用留声机,收音机,老式的电视机,一个喇叭使用。而立体声,是在录音阶段,就采用双声道或者多声道的录音技术,将不同乐器的不同声像记录下来,在再生的时候重现音乐演奏的临场感。而再现这样的录音制品,必需用双声道或者多声道的播放器,用双扬声器或者扬声器群,以及一定条件的空间,或者用立体声耳机。

以上讲的立体声效果,是声源传到左耳和右耳的时间差造成我们对不同声源的不同定位(声像)所产生的。除了时间差立体声,还有另外一种没有时间差,但由左右声道的强弱移动(声级差)造成的声像移动。简单解释说,就是如果是单声道录了一个小提琴的声音,在用双声道播放时,两个喇叭出来的音量应该是一样大的。所以我们的耳朵听起来,声音来自中间。如果人为地把左边的喇叭音量增大,那么我们的耳朵会感觉声音在往左边移动,而且随着左边的音量不断增大,声音的位置也跟着不断往左移动。反之如果右喇叭音量增大,声像就会往右边移动。

这是一种人为的电平定位法。任何一个录音师,在哪怕最小的专业调音台上都可以完成。比如一个声道主要录制小提琴的声音,另一个声道主要录制钢琴的声音。如果再生的时候,觉得小提琴和钢琴的声像都在中间粘在一起了,想分开一些,那只要把调音台上的左声道的pan往左边拧,右声道的pan往右边拧,拧得越多两个乐器的位置分得越开,一直调到满意的位子为止。

从听觉上说,时间差立体声比较有空间感临场感,比较有活力和生动。而声级差立体声虽然死板一些但定位更加准确,如果录音师是一位非常高明而有经验又精益求精的人的话,在制作强弱立体声定位时,再模拟现场分别为左右声道加入不同时差的混响,那将会使得人工制作的立体声更加活泼逼真。

我本人曾经分轨道录制过四重奏,就是先在调音台上把四个轨道的声像都确定。虽然在录制每一件乐器时,演奏者是在同一个位置,但四重奏再生时却可以明显听到四个不同的声像。只是这样的效果,如果不分别加上有时差的混响的话,那听起来就有点像是看一张平面的画,虽然四个乐器各自在自己明显的位置上,但缺乏一点点纵深立体感。

讲了一大通,大家应该与立体声有所了解。那么,如何录制小提琴独奏的立体声,的确有许多值得注意的问题。比如,如果是录制无伴奏,只有一把小提琴,那就不需要有声像。而从录音的技术上说,立体声录音和单声道录音出来的声音,即使只用一个喇叭再生,听起来也是很不同的。而且当今的录音制品,已经很少有人用单声道录制。那么,用立体声的录制技术,在录制小提琴无伴奏作品时,要注意那些问题呢?接着是用钢琴伴奏的小提琴独奏(小提琴独奏钢琴伴奏与小提琴钢琴奏鸣曲又有所不同),要注意那些问题?录制小提琴与钢琴合作的作品,采取双轨一次录制,和采取多轨分别录制的好处和坏处。与乐团合作录制现场的问题等等,等下一回和大家一起来慢慢探讨。
                                
                                                
                                
               
                                                                                                
Reply: “稀奇”现象
Name: DanielDate: 2011-01-19 12:55:52Email: Homepage:
                                5,“稀奇”现象

在中国,如果要数顶级的小提琴演奏家,总少不了一位日本人的名字“西崎崇子”。而这个在中国响亮的名字,在她自己的祖国日本,却是鲜为人知。实在地说,西崎女士是一位很好的演奏家,发音干净高贵,演奏较完美瑕疵少,而且她手里拥有顶级的世界名琴。但同时也要实事求是地说,就演奏能力来说,即使在我国,西崎女士也不应该算是顶级的。而她,却偏偏能站在中国的顶级,享受着和俞丽拿老师同等的声望,以及和盛中国老师一样的荣誉,与两位老师在人民大会堂同台演奏同一首曲子《梁祝》。为什么?我以为主要就是因为她顶级的音响制品赢得得了不仅仅是广大中国人民,而且是世界人民的承认和青睐。应该说,西崎女士曾是中国作品在世界上的主要代言人之一。她为中华民族的小提琴音乐,是做过伟大贡献的。

小提琴,这个在西方有着几百年历史的艺术,在我国却只有短短四代人的历史。第一代是马思聪陈又新还有谭抒真院长那一代人,第二代是盛中国俞丽拿潘寅林老师这一代人,第三代就是薛伟吕思清同学这一代人,第四代的我基本上不认识,说不出几个名字。

我国第一代前辈没有给我们留下太多的录音资料(估计演奏技术也不会是世界一流)。给我们留下音响资料最多的是第二代人,当时是一些塑料唱片和卡式磁带,比如盛中国老师的专辑、俞丽拿老师的《梁祝》、潘寅林老师的《千年的铁树开了花》《红太阳把炉台照亮》。这些作品都是通过电台的播放,或者个人留声机的再生,当时给了我们非常过瘾到艺术享受。因为,当时我们还不知道什么叫立体声,更不知道一般收音机或者留声机的喇叭无法再现低频和高频的相当部分,更无法真实地再现小提琴真实的音色。我们第二代人,无论是演奏家还是一般听众,即使到现在,都或多或少留下了历史局限性的烙印。

随着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改革开放,人们从沿海地区走私了大量两个喇叭或者四个喇叭的立体声收录机。随之收录机硬件而来的,是录制质量非常优秀的立体声流行歌曲。无人不晓的代表性人物就是邓丽君。邓丽君曾在日本活跃,非常人气。她的大量歌曲都是日本原曲,甚至连乐队的配器都是原版的,只是把歌词改成中国语,其内容与日本原文风马牛不相及。但录音师录音的质量绝对是世界一流的。这使得我国早期的音响作品,包括许多唱歌的,由于录音设备技术的落后,录音质量的低劣,很快被邓丽君之流打败。在比较发达沿海地区,尤其是广东一片,开始了HIFI热。而正在这个时候,中国的大多数音乐艺术作品还没有从政治上明确解放,中国的音乐作品还没来得及被中国的演奏家家们重新录制的时候,中国人民的伟大友人西崎崇子不远千里从日本来到中国。她也许更多的是热爱中国的民间艺术,而她的丈夫,德国唱片公司的老板,有可能更多地是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商机。于是,他们用最先进的立体声技术,录制了一个又一个中国的音乐作品。她提琴硬件的声音,以及录制技术等各个方面,都是我国演奏家无法比拟的。一句话,他们有那个实力,人家有钱啊!其结果是,西崎高质量的立体声音响横扫全中国,国人无一人能抵挡。连梁祝,这部中国人的经典作品,广东那边许多人都只有“稀奇版本”。在国外,有些人听着西崎录制的中国作品CD,误以为是日本曲目。因为演奏者是日本人。

所以,我尊敬西崎崇子女士,倒不是因为她演奏了那么多的中国乐曲(老实说有些作品她解释得还真是平平),而是她把小提琴硬件,和好的立体声文化带到了中国。从这个意义上,她是一位开拓者,一位先驱。我国第二代的演奏家们虽然也不断开始认识到提琴硬件的重要性,以及好的立体声音制品的必要性,但出于种种局限,难了心愿。在这方面,潘寅林老师应该说是走在最前面。他经过在西方和日本十几年的工作(担任大乐团首先),已经在对提琴硬件的价值观上与西方和日本接轨,他拥有意大利世界名琴和法国世界名弓。他的演奏法也有很大的改良,他重新录制的音响制品,真可谓是今非昔比。

我国第三代的演奏家们,也录制了一些经典的红色小提琴曲。他们在演奏的技术上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而更重要的是,录音的技术和后期制作这些年在我国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这使得第二代演奏家们旧的录音制品难以与其媲美。

最近,我重新听了一位我国最著名小提琴家之一的CD,在为这位偶像人物的演奏功底而感叹的同时,也为录音质量之欠缺而感到无比地遗憾和由衷地悲哀。这样粗劣的音响制品,如何代表我国的尖端水平,如何好意思作为历史资料留给后人?

一位严肃的艺术家,应该是完美主义的追求者和不断地攀登者,不能对自己艺术作品瑕疵找借口原谅自己,什么录音条件不好,时间短云云。后人没有人要听这些,人们要听的,就是CD里出来的音乐和声音。而现实是残酷的,无论演奏得如何地好,只要录制得不好,就不可能被视为是成熟的音响艺术作品。
  
自己一辈子都干了些什么?自己该为自己的艺术人生定位在哪里?下怎样的结论?自己能给后人留下点什么质量的音响?是每一位严肃的小提琴演奏家都应该思考的问题。若干年后,后人能记住的名字将是十分有限的。到那时,唯有留下的音响资料能为自己代言。而这位代言,需要各位艺术家自己今天精心去制作。各位在精心制作时,就想着是在自己的墓碑上刻上永不灭迹的文字那样……
                                
                                                
                                
               
                                                                                                
Reply: 6,如何听音?
Name: DanielDate: 2011-01-22 10:16:38Email: Homepage:
                                6,如何听音?  

“如何听音?”这个问题是不是问得太奇怪?谁不是用耳朵听音呢!的确,别人拉琴,我们用耳朵听。太简单了,是不是。不过,是不是我们想听谁拉琴,谁就跑到我们面前来拉呢?这,恐怕埃及皇后下命令都难以做到吧?怎么办?那我们就只好听CD。而听CD,问题就复杂了。因为CD不是自然的声音,而是把自然声波变成了电信号,再经过复杂的技术手段还原成尽量接近自然的声音。而这个还原手段和过程,就出现了这个一样问题:“如何听音?”  

让我们勇敢地面对现实,我国小提琴演奏在国际上是什么水平?应该说技术上是不错的。但,就是声音不行,具体说就是粗糙,不美。为什么?因为我们没有听过什么好的声音。没有听到过好的声音,怎么可能拉出好的声音来呢?就像跟狼长大的孩子,只会学狼叫,而不会变成花腔女高音一样。  

我们嘴上可以不服气,但心里不能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在我国许多专业搞音乐的人,甚至连独奏家教授,都没有基本的听音环境和设备,许多人手里就是一台收录机,或者民用的小型配套音响。居不知,这些听音设备完全不可能还原真实的CD声音。功放、CD播放机、扬声器(喇叭)根据质量都对高频和低频有衰减作用,对音色的歪曲就更不用说了。  

当然,国内的实际居住条件摆在这里。所以,即使谁有钱,能买得起全套高级的音响设备(多少万甚至几十万人民币)没有声学房间也是个问题。因为一定的音响设备,一定要配备一定的声学空间。再说一遍,不是一般的空间就行,空间还必要符合声学条件。所谓符合声学条件,那便是首先房型要是长方型的,最好是木质结构的房子,地板上要有吸音的地毯,房顶要贴吸音板,墙壁都不能用太光滑太硬的材料。房间里基本不能有家具……这样的条件,几个人有?除开广东沿海一带的渔民,一些HIFI发烧友,他们的房子和听音设备要多好有多好……  

怎么办,那我们就不听音乐了吗?当然要听。新中国这一代人,是听收音机留声机塑料唱片过来的。当然,那是文革时代的声音,是革命样板戏的声音。现在我们要拉小提琴,要与世界接轨,要去参加国际比赛,要去海外谋生,所以,我们首先必须听到,外国人拉琴是什么声音。所以,需要解决“如何听音”的问题。  

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再简单不过了,那就是花最小的投资,购买一个专业的耳机(1000人民币左右)。相信我,一个1000人民币的耳机的声音,一定好过你花10000人民币甚至数万人民币购买配置的HIFI。  

比如AKG有两款王牌耳机,几乎是被全世界所有的专业录音棚和广播公司的专业录音师用作标准的听音工具。其价格也不贵(我们人人都买得起)。只可惜,经过我反复测试,这两款耳机并不是听小提琴独奏最好的选择。因为它的声音对原声有美化效果。也就是说用它听刚录制的小提琴声音,声音比自然真实的声音要柔软圆润甜美,而且过滤杂音,一些微妙的揉弦声,或者弓头声都听不出来。而且整个声音比小提琴本原的声音要丰满。这款耳机用来听古典交响曲,真的非常非常到位的,低频高频的平衡感,乐队的纵深感,时差与声压的方位感,乐队整体音色都足够地好。但是,如果用它来监听自己的练琴,或者学习他人的真本事,就会打些折扣。因为,你听到的声音,不是真实的你的声音,而是涂脂抹粉过的声音。你会轻易放过自己的缺点,而躲在那个神奇的耳机里洋洋得意。  

二十几年前我学小提琴声学时,也测试过许多专业的耳机。令人吃惊而沮丧的是,某些大公司,有名公司的昂贵的东西,出来的声音真的对不起该公司的门牌和顾客出的价格。日本有一家顶级有名的电器公司,老实说我就没有听过该公司出的声音自然的产品,从CD-R,(注解以下:不同的CD-R,录制出来的声音都是不同的)到播放机,耳机等。也许是我过于挑剔,当年经过多方挑选,最后是一家德国公司耳机让我服气。虽然声音出来比真实小提琴的声音有些毛刺,但用一层薄薄海绵过滤一下就基本接近真实的小提琴自然演奏声。问题是,这个东东除了价格巨贵外,而且体积太大。戴上那个玩意,会被人误会以为我马上就要上宇宙飞船去太空。从个人感受来说,那么重的东西戴在头上,简直就像是把一整套HIFI戴到头上去了。如果在出门办事之前,是肯定不能用的,因为用过那玩意,发型肯定一塌糊涂。还有,如果用它来听交响乐,PPP时声音真的很小,突然来个FFF,可以把你的脑袋炸开……总之,尽管那的确是个好东西,但绝对不敢推荐给各位。  

记得十四年前刚到日本的时候,我在一家小的音响店看到一款中型耳机,一听,把我吓了一跳。因为,除了低频少了一点,也就是单薄了一点,声音的还原能力真的是一流,尤其是拉小提琴,敏感得一点瑕疵都不放过,就那样原本本赤裸裸地再现在你的耳朵里。我急忙购买了这家公司的所有产品,并选定了我的耳机监听器。价格也不贵(记得万把日圆,折合人民币800元),大小也合适。这个监听器,十几年来跟着我闯南走北游世界,用得里面的海绵过滤膜都破了,耳机都发味了(汗味,成年累月的)。  

最近,我花了些时间找到了这家日本公司,正在与有关人员商谈按照我的要求特制一两款专门听弦乐器的耳机,并希望价格要被全中国的老百姓接受,但效果要超过世界上我试过的任何耳机。如果与该公司的技术人员合作,能制作出世界上听弦乐器不但效果最好价格也最好的耳机来的话,我们将邀请有兴趣的各位参加比较。在我们上海的研究室里,将备有世界上几款有名的王牌耳机,也欢迎各位自带自满的耳机来作比较。为的是,大家一起,制作出世界上最好的弦乐耳机来。有了这个耳机,大家可以听到更接近自然的真正的小提琴的声音,也可以检查我们自己演奏上的许多毛病。有了它,相信能帮助中国的小提琴声音更上一层楼。

                                                                                                                                



[ 本帖最后由 lihaoren 于 2012-11-22 06:58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625

帖子

1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0
注册时间
2009-10-11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1 18:58:33 | 显示全部楼层
Reply: 7,小提琴录音的记录方式
Name: Daniel         Date: 2011-01-23 10:11:40         Email:         Homepage:
7,小提琴录音的记录方式

这一章我来讲解一下小提琴录音用什么样的记录方式,也就是我们民间说“录音”方式。

上一回讲到“如何听音”,解决的对象是听音的硬件问题。为什么那是首要的问题呢?因为没有还原真实的够标准的听音硬件(监听耳机),就不可能真实地检测和判断我们录音的效果和质量。解决了听音的硬件问题,我接着说录音的方式问题。

七十年代末,我曾在湖南广播电视乐团(乐队)担任过首席。我们的工作很少上台,基本就是被关在录音棚里录制各种广播电视节目的音乐。所以对录音棚比较熟悉。

模拟磁带录音方式

过去,专业的录音棚使用的都是磁记录方式。使用很大的磁带录音机,通过巨大的调音台,将声音直接记录在卷盘磁带上。这就是最基本的模拟磁带录音机。后来发展到双声道和多声道的模拟磁带录音机。据说这些设备一直沿用自今,有些仍是我国的广播电视业发挥作用。

DAT数字录音方式

而正在我79年从湖南去上海留学时,国际录音技术悄悄在进行着一场革命。那就是DAT(Digital  Audio  Tape)的诞生。而成型作为产品生产,是1983年的事情。而真正走入市场,是在1987年。本人是1988年Oslo第一批购买Sony  DAT的粉丝。其实,当时连我本人都难以相信,尺寸只有一盒卡式磁带一半那么大的DAT,真的能记录比广播电台大卷盘磁带音质更好的声音?我当时买那玩意,一来是好新鲜,二来也是为了我学习小提琴音响学携带方便。

正是因为DAT高质量的音质,而且由于采用数据复制时没有损耗,曾在业界引起过有关版权问题的争议。虽然我们广大老百姓,大量使用卡式磁带复制音乐,但复制一次损耗一次,转录到后来都不是东西了。所以,用卡带录制的东西顶多只能作为个人欣赏之用。而DAT不同,如果用数据线复制,那出来的音质与母带毫无区别。这样的复制品,完全可以用来作为母带大批生产盗版CD。那就不是个人听听的问题了。

当然,版权问题不是我所关心的。当时,我只是被DAT惊人的录音质量所惊骇。1994年,我用了我的DAT,在挪威罗格兰音乐学院的大音乐厅里录制了我自己的小提琴独奏专辑。其音响效果,被当时做后期的挪威专家所惊叹。然而,由于本人并不是专业学录音的,所以对自己录制的东西始终没有信心,直到最近,我的盛中华老师(原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我的专业老师,现挪威有名音乐学院的教授,独奏家)给我寄来了她的大量CD收藏,其中包括她本人的,还有她大哥盛中国老师,和其他一些我国,以及国外的小提琴独奏家的CD。经过仔细比较,我惊讶地发现,我自己录制的东西的音质,好过大多数我国出版了CD的声音。(我国有些小提琴CD的音响质量,真的很成问题。从我听到的CD来看,我国小提琴独奏的录音质量,与发达的西方国家,有较大的差距。可以说,我国小提琴家的音响制品的音质,无法放在国际上与人比较。)于是,盛教授与我就录音的质量问题进行了一系统的讨论。并且决定把讨论变为现实,即自己研究录制世界上最好的小提琴的声音。这种实践,已经提到议事日程,一旦有结果,将适当向大家报告。

Sony公司曾经想普及DAT,想用DAT取代卡式录音带,所以日本曾经一度出现了带有DAT的民用套式HIFI音响出售。但是,由于民用的DAT和专业用的DAT从音质上并没有根本的区别,加之CD的出现,使得刚出头的民用DAT不得不收尾。

然而,DAT,直到今天,仍然是数码录音最好的选择之一。

CD和MD,光学记录方式

老百姓日常的音响制品,早期的是磁带。不是那种卷盘带,而是小的卡带。接着取代卡式磁带的是CD。后来出现了用另一种更高的压缩数据的MD,Sony公司还出品了MD的多轨录音机。可惜,我对CD和MD研究不深,虽然我拥有一台Sony公司的MD多轨录音机,并用他制作了我的第二张CD(我与挪威有人Lesli的演奏),但从整体感觉上来说,我觉得CD和MD都是消费用的产品,而非生产性的东西。跟朋友玩玩,你可以递给人家一张CD,但跟专业人士打交道,递CD就显得业余。当然,这仅仅是我个人的感觉。如果不对,请更专业的人士指出。

硬盘数据化方式

现在最新的录音记录方式应该是硬盘记录方式。那就是把录音信号直接变成数据存放在硬盘里。我已经锁住日本两款硬盘录音机,一台双声道的,一台6轨的。据我说知,是通过传统的传音器(现在也有数码传声器了),直接录制在硬盘上,硬盘可以是录音机自带的贮存卡片,也可以通过附件储存在电脑的硬盘或者Pro  Tools专业的硬盘里。然而就在电脑的音频工作站里做后期,完成,输出成为成品。这一方面,年轻人行,我还在努力学习中。

跟大家说了一通,无非不是想告诉大家:只要自己肯学习,肯钻研,肯反复实践,肯花时间,加上信心,再花一定的金钱,自己也可能录制出超出国内现有的许多音频制品,接近世界一流音质的小提琴独奏作品来的。





Reply: 8,  谈谈传声器的事情
Name: 丹尼         Date: 2011-02-25 13:29:27         Email:         Homepage:
8,  谈谈传声器的事情

传声器,是录音最基本最重要的工具。没有适当的传声器,录音师有天大的本事都没用。而传声器,又并不是越贵的就越好。所以才有价值谈这个问题。当然,是针对那些想用自己的力量达到世界专业录音质量的人们。

在谈技术问题之前,要先谈谈现场音乐会与听CD的区别。要理解这个问题,最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看电影打比喻。我们平时看到的世界,花红叶绿都是自然的,我们听实况音乐会也是自然的。但是,如果我们看电影,电影荧幕上的画面是通过科技手段再现的,导演会根据电影的类别有意制造色差。比如家庭片比较颜色饱和艳丽,而战争片比较浅淡发黄,自然片比较偏绿或者偏蓝等等。当然还有一些黑白历史片。大家是否能想象如果《卡桑布兰卡》的电影是彩色的!

录音也是如此。不同的传声器,不同的录音师,录出来的声音,色调,风格会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要录制出自己口味的音乐,充分反映自己提琴声音的质地,首先就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传声器,就像上台的演员首先要找一套适合自己的戏服一样。

传声器的种类:

在具体谈不同的传声器的特点之前,首先来谈谈传声器的种类和优缺点。

传声器主要分为两大类,动圈式(dynamic)和电容式(condenser)。一般老百姓用的以动圈式为主,因为这种传声器用起来比较简单(不需要外加电源),而且这种传声器比较结实耐用,在舞台上即使用比较长的传声器线,声音也不容易失真,万一不小心掉在地上也不容易损坏。这是理想的舞台和一般用传声器。但动圈式传声器的缺点是它往往不如电容式传声器那样敏感,如果是在录音棚里,就很难像电容式传声器那样扑捉到音乐家声音上一些细微的表情变化。

而电容式(condenser)和动圈式(dynamic)的优缺点正好相反。电容式传声器敏感,一般说在录音棚的条件下比动圈式传声器有更好的表现,问题就是对于一般老百姓来说比较难侍候。首先它需要有外加电源。用电池的那种还比较简单,但专业级的很少有用电池的,都是用外加电源或者用调音台上的电源。在使用的过程中,如果不切断电源,随便拔线就很容易造成损坏。电容式传声器非常娇贵,不能像对待老公那样,而只能像对待孩子那样对待它们,绝对不能抓在手里捏在手里,而一定要捧在手里。还有,正由于电容式传声器很敏感,所以它不但能扑捉你细微的表情变化,同时也能抓住你小小的瑕疵和失误。

传声器的方向性:

全指向性(omni-directional  或者non-directional)
这样的传声器一般用于实况,比如同时要报道舞台的节目和舞台下观众的反应和掌声。
双指向性(bi-directional  或者  figure-8  directional)
这种传声器一般用于采访,传声器放在中间,面对面的两个人的声音被录进,而来自两边的杂音被拒绝。
单指向性(unidirectional或者cardioid  directional)
这样的传声器主要用于舞台或者录制话语音乐节目。传声器只对所指方向敏感,来自其他方向的杂音被拒绝。

我们录制小提琴,一般都采用单指向性传声器。

频率范围:

传声器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数必须了解,那就是频率范围。

一般声乐用的传声器,从50Hz到15KHz的比较多。比如世界经典王牌55SH2就是如此。但录制弦乐器的传声器需要频率范围更广一些,一般我们都用从20Hz到20KHz的。还要注意的是,即使频率范围一样,各个厂家的不同产品,在不同的频率范围的表现是不一样的。在这方面,一般人没有那个经济实力和时间精力一个个品牌地去试,唯一的办法就是多上网看看别人的反馈。

为了不影响大家选择的自由和兴趣,以及被误会为给哪家公司做广告,我不想多具体谈某些公司产品的具体特性。只对已经非常有名的几家的某几款产品发表简单的感受。

世界上老百姓级别的传声器里,美国的Shure公司是一例。Shure公司有一款价廉物美的58产品(日本大约1万日圆,估计在国内不会超过1000人民币),这款传声器应该说是舞台比较理想的声乐和器乐传声工具(尤其是声乐)。还有一款57产品比较适合乐器和打击乐。58的声音比较温暖,而57的声音比较冷静。如果你只有这两款传声器,那就用58录制“新疆之春”,而用57录制“江河水”。但是,这个档次的传声器用在录音棚应该不是最理想的。58我试着录制过小提琴,声音有些毛刺,而57录制小提琴就过于理性冷静。

说起世界上专业的大录音棚,Neumann  U87A1和AKG414应该是最经典的传声器。U87A1估计国内价格在20000人民币左右,当然是好东西。但是,一般老百姓是不是一定要花那个钱去买这么贵重的传声器?事实上,专业用的传声器从人民币1000到数万,并不是贵的就一定好,尤其是录制小提琴。欧洲其他一些品牌,如果是专业级的,应该能找到性价比更好更实惠的东西。我本人用过AKG的产品,现在的监听器就是AKG最经典的产品。但是,AKG产品我只用于作为一个标准,而实际使用,都是其他品牌的东西。比如真正监听小提琴,我用的是一家日本产品。而传声器,我虽然拥有AKG产品,但并不喜欢实际使用。当然这是口味问题。

用于录制小提琴的传声器,20年来我用得最多的是瑞典一家小公司的产品(此产品早就不生产了)。声音真实高贵,可惜过于理性。老实说并不适合我的演奏风格。因此,用于测试小提琴的声音是最好的,但用于录制小提琴作品CD(巴哈除外),其实并不是最理想的。

我最近正在研究一些新的产品,尤其是那些想从质量上接近甚至超过U87A1的产品,而价格却低于U87A1的许多倍。不要以为是胡说,完全可能的。如果能找到音质和性能好的传声器,再加上不断学习和研究它的用法,一定可以录制出自己理想的,世界专业级的CD的。目前,我正在一家澳洲和德国的产品上下功夫。等有了确实的结果,再和大家分享。

总之,录制好小提琴,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要录制好小提琴,首先就是传声器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其他都是空话。



Reply: Re:小提琴录音艺术  (8,谈谈传声器的事情)
Name: Daniel         Date: 2011-03-01 16:02:40         Email:         Homepage:
9  补充谈点动圈传声器和电容传声器的感受

如果我没有搞错的话,专业的录音棚,大多以电容传声器为主。许多昂贵的传声器,也以电容传声器为多。那么,是不是说录制小提琴,一定是电容传声器好一些呢?我个人的感受是,未必!

我最近测试了一些在国际上评价很高的电容传声器,其中包括2005年2006年连续国际比赛得奖的作品。感觉到它们的确都很不错,各有各的特点。所谓“各有各的特点”,同时意味着各自都有自己的特点,而没有其他传声器的特点。比如,有一款德国的传声器,反应特别敏感,声音也非常地优美。小提琴拉出来有高级丝绸般的感觉。而不足的是高频过于尖锐,比较刺耳(如果不加海绵过滤罩的话),还有美中不足就是声音有点空。另外一款电容传声器,是澳洲产品,曾得奖,被誉称为私人录音棚的首选。这东西的确非常好,声音实且特别敏感,能反应出小提琴演奏细微的变化(弓头的声音换弓的感觉等),而不足的是比较难以控制,稍微不注意就要破音。另一款2005,2006连续得奖的传声器,介乎与前面所说两款的之间。本应该是最理想的传声器,可惜拾音过于平稳,拉拉莫扎特应该是最好的,但如果是录制吉普赛音乐或者爵士乐,那肯定是不过瘾的。

另外,电容传声器录制出来的声音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有一种电子管的声音。50后的人都知道过去有过电子管收音机,后来出现了晶体管收音机。同样是收音机,接收同样的电台节目,可声音就是不同。电子管收音机有一种温馨的感觉,而晶体管收音机的声音就比较冷静。或者说,电子管收音机的声音像是加工过的声音,而晶体管收音机比较真实。

我比较传声器的感觉也是如此。动圈传声器录制的小提琴声音虽然比较冷静,不像电容传声器那样温暖而有魄力,但声音却比较真实。我说的是“真”和“实”。声音里没有那种空气的感觉。当然,我使用的不是一般的动圈传声器,而是经过精心挑选,我用了十几年的工具。(顺便提一句,世界最流行的SM58和SM57,录出的声音完全不是我的口味)。惊喜的是,通过这次的测试,我找到一款日本传声器,与我的瑞典传声器搭配,能录制出比较满意的声音来。(瑞典传声器主要拾高频部分,而日本传声器拾中低音,这样出来的效果高音明亮透明中低音肉实通透)。遗憾的是我上网查询,得知这两款传声器都早就停止生产了。所以无法向大家推荐。

我下一步会尽量把精力集中在动圈传声器上,希望能为大家找到价廉物美的工具。因为,对于广大的老百姓来说,动圈传声器要比电容传声器用起来简单实在得多。



Reply: Re:小提琴录音艺术  (10,谈谈传声器的搭配)
Name: 丹尼         Date: 2011-04-22 11:17:38         Email:         Homepage:
谈传声器的搭配

“搭配什么,弄两个最好的话筒,不就行了吗?”看了我的标题,也许会有人会这样想。当然,这话说得也没错,如果并不想录制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声音的话。

而对于有创作性的录音艺术家来说,是要通过自己的技术,弥补或者掩盖演奏家的不足,达到演奏家和自己想达到的目的。这样的话,传声器的搭配,就是门很有趣很高深的学问了。

首先,我们可以把每一个不同品牌的传声器,看成是合唱队或者重唱的每一个人,或者从乐队选拔四重奏的成员。我们知道,每一个人,每一把琴,每人的演唱演奏法都是不同的。艺术总监或者指挥只有对每一个人都很了解后,才能根据自己的想法选拔出最合适的组合。而这种组合,绝对不是找两个最棒的独唱或者独奏演员就完事了的。我们知道,世界最有名的三个意大利男高音同时上台时,一人一句的时候是最精彩的,而三人一起的时候是很糟糕的,如果不是最糟糕的话。这说明要录制出真正自己想要的声音(除非自己根本就没有想法),简单地找两个同样品牌的最贵的话筒,是不能如愿的。正因为此,在选用和搭配话筒的时候,实际上是录音师的另一次创作的机会。由于各种搭配会出来完全不同的效果,便使得话筒的搭配使用变得如此地富有创造性挑战性和有意思。

在选择搭配之前,首先要对自己手里的话筒作一个性格、性能、特点的调查。我手里有十几个话筒,用得最频繁的就是这8个,四个电容式的四个动圈式的。(本人只研究古典弦乐独奏重奏和声乐的独唱和重唱,不涉及流行音乐或者爵士乐之类)

有关电容话筒与动圈话筒的区别,我前面有所提提及。基本上电容话筒在录音棚采用比较多,录制出的声音温和、高贵、纯净,而动圈话筒舞台使用比较多,录制的声音更加真实,冷静,理性。由于高质量的电容话筒从价格上可以高出动圈话筒许多,加上电容话筒的声音的确像贵族而动圈话筒的声音却比较平民,造成一般人认为电容话筒一定就比动圈话筒好。但实际上,真的不一定的。要看录制谁的演奏和什么样风格的音乐。就好像世界最名牌的高跟鞋在沙滩上也未必好过最廉价的拖鞋,以及穿着燕尾服去路边的大排档并不会比穿睡衣更合适一样。无论是弦乐器还是声乐,如果是表现教堂式的巴拉克时代的音乐,比如巴赫莫扎特什么的,一般说电容话筒会表现得好一些。而如果是拉吉普赛的流浪者之歌,那电容话筒未必好过动圈话筒,尤其是大振膜的高级电容话筒(因为质量越大的振膜,瞬态响应就越迟钝)。为了不走题,电容话筒与动圈话筒的区别这回讲到这里打住,有空以后继续。

今天就锁住搭配的事情:

1, 测试话筒。

如何测试话筒,最好的办法还是用耳朵听。如果有人觉得自己没有耳朵,只能靠仪器的话,那最好早点改行。录音和拉琴一样,首先是耳朵地干活。我的具体测试方法是,用一个多轨数码硬盘录音机,将四个不同品牌的话筒装在ABCD四个轨道上,将四个话筒尽可能挨近(不要相互碰到),将话筒的条件调成一样(指向性相同,关闭所有低切或者衰减),站在话筒30cm到80cm的距离自己说话唱歌,以及演奏一首乐曲。这样的话,四个话筒同时录制到了同样条件的同样声音。如果不同时录制,就可能会欠客观,怕人为的因素会参入进去,因为人每次说话和拉琴都会有些不同。录制下来播放的时候,用多轨数字硬盘录音机Mute键,关掉三轨,只听一轨,并途中反复用换Mute键的方法比较听各个话筒不同质量和特点的声音。之后要对自己的话筒做一个档案记录。

我下面拿我自己的四个电容话筒的测试结果作一个实际的报告: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免去广告嫌疑,我不公开我使用的话筒的品牌,能看懂的知道了也没有问题。

A话筒:此话筒就是所谓“世界最王牌最权威最经典、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专业录音棚都必用,不认识它就不是职业的录音师”的话筒。老实说这款话筒我80年代在挪威学习小提琴音响学的时候就使用过。尽管昂贵的价格和经久不衰巨大的名声,当时也并没有被我选用为学习工具,理由就是录制的声音比真实的声音还要动听(有点Sony制品的声音)。话筒最最重要的就是还原。如果你听一位小提琴家的现场演奏,用这个话筒录制下来,立刻再听录制下来的声音,你会发现录制的声音比实际演奏的声音要温暖优美高贵纯净纤细(当然,这也是电容话筒的特点,有一种电子管收音机的声音)。这对于广大演奏家,尤其是女性歌唱家,是极其讨好的。但对于我做声学测试,就嫌稍欠客观。但这次重新捡起录音,不是为了做学问,而是为了搞艺术,所以这次要用它派用场了。这次测试这款话筒的结果,的确不凡。其他就不要说了,基本上就是完美。

B话筒:曾在国际event获奖,的确名不虚传。这个话筒虽然价格只是A话筒的多少分之一,但质量真的很接近A话筒。从某种意义上说,比A话筒的声音更加真实。完全没有鼻音,很清晰,很接近原声。用于作A话筒的辅助话筒录制小提琴无伴奏或者小提琴钢琴,男女高音是最理想的搭配。

C话筒:也曾在国际event获奖,称为家庭式录音棚必备话筒。但声音比较有特点,特点就是有些鼻音。也许是振膜偏小,所以超级敏感,稍不注意就要破音。作为辅助与A话筒搭配,会使得声音比实际的要结实有厚度。用来录制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会很给力,会给男中音低音(尤其是底劲不足的男低音)比较满意的回报。

D话筒,这款话筒是价廉物美的象征。是许多录音学习者的启蒙话筒。曾见过有专业杂志誉为A话筒之二。这款话筒测试的结果是高频有很好的表现,但中低频欠扎实(有些薄和虚),同时有那么一丝丝的金属声。这个话筒可以选择指向性。如果用全指向,在离发音体比较远的地方用它录制全体混响效果应该是不错的。另外就是可以用于录制钢琴的高音区。

丹尼

PS:又到吃中饭的时间了。名古屋有一家拉面馆我很喜欢,过一段时间一定要去“日本文化”一次的。

我现在呆在名古屋家里,连窗帘都不敢开,因为怕辐射,暗无天日。日本天天在震,我像坐在一条大船上,晃啊晃的。开始还知道怕,习惯了,就开始有些无可奈何地enjoy了……

Reply: Re:小提琴录音艺术  (8,谈谈传声器的事情)
Name: 琴乐         Date: 2011-04-22 12:50:07         Email:         Homepage:



Reply: 试听一段我认为录制得好的小提琴声音
Name: Daniel         Date: 2011-04-28 14:31:57         Email:         Homepage:
由一位日本年轻姑娘演奏

Download

Reply: Re:小提琴录音艺术  (8,谈谈传声器的事情)
Name: Daniel         Date: 2011-06-15 08:56:01         Email:         Homepage:
大量有关录音问题的讨论


小提琴学习网

http://www.violinstudy.net/forum ... &extra=page%3D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625

帖子

1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0
注册时间
2009-10-11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1 19: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几百块钱的耳机应该是和讨论内容比较相符的吧....:D

[ 本帖最后由 lihaoren 于 2012-11-21 19:0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625

帖子

1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0
注册时间
2009-10-11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1 19: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文中提到的Pro Tools应该是Pc-fi的专业选择吧!但是据说有的录音室用其录出来文件后再用模拟系统过一遍,说明Pc-fi还是有所天生不足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625

帖子

1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0
注册时间
2009-10-11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1 19: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转帖:

        Date: 2012-06-05 20:06:17         Email:         Homepage:

学生:丹尼老师,都看完了,可能视频的问题,声音不好,我没有听到能打动自己觉得很特别的声音,风格的话西贝柳斯喜欢莎拉张的,因为觉得她个性很强,一听就跟别人不一样,门德尔松喜欢郑京和还有珍妮扬森,觉得有味道

丹尼老师:
1, 穆特用的是一把Strad,这把琴大约20年前我帮她调整过。声音很美但发音不是最敏感,而且有头痛的狼音。穆特告诉我她从小拉琴,几乎没有太玩过。我问她最想干什么?她开玩笑说:“如果可能的话,我想5年不拉琴……”从对穆特的了解,她的音乐中欠缺自己对音乐深刻的理解,更多的是老师、指挥,总之是别人给她的提示。所以如果你多听一些她的CD,你会发现她的音乐风格有些不统一。但,她对声音的控制是不错的。以后我会给你发一个她的沉思,从头到尾几乎没有高潮。声音控制得很得力。
2, 莎拉张我不熟悉,不是一个年代的人。最近听了一些她的录音和视频。感觉无疑是个天才。双手的机能都很好。加上惊人的漂亮和sexy的同时不失“卡哇伊”,舞台风度又讨好,成功是一定的。但如果闭上眼睛只听声音和音乐,会发现她的声音离一流演奏家还是欠那么一点点。(发音再集中再纯一点就好了。)对音乐风格的掌握,还带有一丁点学生气。
3, Anne  Akiko  Meyers曾经有一面之交。她也是拉Strad,琴很好,弓子也好。她有半个日本血统,但日语比我差远了。她是健康有力的那一派,但声音保持在不炸的范围内。现场拉得不错,实力派演奏家。
4, Sayaka  Shoji很有才能的学生。无论从声音还是音乐,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5, 郑京和是真正的大师。(她使用瓜耐尼小尺寸琴,但视频中好像不是我熟悉的那把琴)她的许多CD都是很经听的。但她由于长期舞台演出,养成一些舞台表演风采,而这些很“帅气”的动作,有时往往影响到她的音乐。比如这个视频,明显拉得有些过头,过激(急)了点。在我看来,郑京和仍然是亚洲人的顶峰。
6, 珍妮扬森,你喜欢她什么地方,能具体谈谈吗?


下面是我对八大美女的感觉
1, 马科维奇,风格掌握的很好,味道正宗。
2, Nancy  Zhou才女一个,技术不错,但对西贝柳斯作品的理解还有一些空间。(她更多的是在拉自己,如同李拉梁祝)。
3, 艾丝特刘音乐不错,真正的艺术家料子,风格掌握得对路,沉着,有内涵。
4, 莎拉张again,要仔细观察她的双手,她在不断在调整,使得两只手的关系保持得很密切。技术很好,尤其是右手。
5, Lisa  Batiashvili是我最喜欢的声音,也是我最熟悉的西贝柳斯的音乐。
6, Hilary  Hahn也许是现场录音不好,声音发散。以前听过她的别的东西,拉得不错的。
7, 侯以嘉  无论是声音和音乐都把握和控制得很好,尤其是声音,非常有质量有味道的声音。才女!
8, Akiko  Suwanai  是日本人民的骄傲。就不评价了。建议在网上找到她的梁祝听一下。

上次给你的两个连接,听了没有?如果没有,好好听听,另外加一个连接,听听他们之间的区别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dSgb65WpOQ8/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vs6ECOPVCnI/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YsBDLgu_o3s/?fr=rec1

还有2楼提的问题,也请思考后回答。

丹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625

帖子

1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0
注册时间
2009-10-11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1 19:25:2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与皮尔的交谈中,得知录音师的概念中“自然和真实”的声音就是录音棚的声音。

而实际上,录音棚是最不“自然和真实”的的地方。因为那是人为制作出来的最优秀的声学环境,是一般生活中没有的。也就是说,几乎没有人熟悉录音棚的声音,因为几乎没有人会去录音棚里听音乐的。而录音棚尽量去掉了自然环境中对声音不利的因素,而拾得最佳的乐器或者人声(纯声音)效果。而正因为这种声音是实际生活中没有的,大家不熟悉的,录音师为了使这种声音还原到现实生活中大家比较熟悉的环境,所以才加环境混响(所谓大厅、中厅、小厅)。

而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最最熟悉的声音其实是小房间和音乐厅的声音。因为无论我们拉琴,还是听人拉琴,大多都是在这两种声学空间中。

由此,萌发了自己尝试在小房间和音乐厅里录音的念头。而接下来的一周,皮尔有事要离开学院。我和丹丹决定自己试一试。还是因为不想去打搅诺门大叔,我们采用了自己为给提琴作声学测试的传声器,和DAT。也就是说没有中间环节了(调音台)。就是直接把传声器接到DAT上录制。我们两在学院的一间练琴房,乘晚上没人安静,录制了一首《爱的致意》。这首曲子一共只录了四遍,就选了最后一遍,无剪辑无编辑。

可拿回去一听,那原声的效果真的是干啊!干得就像自己在耳朵边练琴,一点水分都没有。这个,真是没法听啊!

除此之外,我们还发现,在小房间根本就无法录制钢琴。因为钢琴越往低走声波越长,小房间有限的空间无法呈现(听到的只是那些低音的泛音)。至少,我们有了这个经验。但由于《爱的致意》是完全由我们自己录制的“处女作”,后来还是把她珍藏在我们CD里的最后一曲。

请听最原始的(干)声音: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UvKmzK0Dzs/

由皮尔做过后期的声音(实际CD里的声音):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Dm1IrhKxPwo/

本人自己最近做的,比较能够接受的声音: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fkKKv3-9TR8/



Reply: 95年挪威录音故事  4
Name: 丹尼         Date: 2011-06-26 02:28:43         Email:         Homepage:
由于我们发现在小房间里根本就无法录制出满意的效果,丹丹提议还是去找找诺门大叔,因为音乐厅的钥匙也是归他管理的。本以为诺门大叔会摆架子为难我们,却没想到他非常高兴和乐意帮助我们,尤其是当他知道以后不用麻烦他亲自抄机的时候。他对我们说:“你们要用音乐厅,只要没有演出或者排练,随叫随到为你们开门。”

真的,以后都是那样,只要丹丹一叫,诺门大叔就帮我们开音乐厅的门。舞台上的Steinway大钢琴,是丹丹最最熟悉的(她是罗格兰音乐学院历史上钢琴专业学位最高的之一,是该音乐学院的骄傲)。

开始,诺门大叔总要呆在台下看着我们,讲错了,是看着丹丹,好久好久一会儿。我倒是因为有个观众,演奏状态会好一些。而丹丹,却实在是不自在。后来好像诺门大叔也察觉到什么,也就只是好心地帮我们把音乐厅的门打开,而不介入我们的事情了。

下面是我们在音乐厅里录制的一首《叙事曲》。这是罗马尼亚作曲家奇普利安、波隆贝斯库的作品,是我年轻时代最喜欢的乐曲之一: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pCHFqJhFUbo/

听完这段演奏,跟大家聊点别的事情:

我的小提琴演奏生涯,其实早在90年代初就结束了。因为从90年代初开始,我已经慢慢把自己的定位从实际演奏变成学术研究。

经过30余年的小提琴生涯,90年代初我就开始意识到,在小提琴的演奏世界里,从50分和90分,虽然花费的时间和气力有着极大的区别,但在社会上的物质生活却基本没有太大的不同。小提琴的社会就是如此,要么99分,100分,那就是位小提琴家,要么就什么也不是。

而对于世界上99.9%的小提琴家来说,如果要为自己留下点什么音响资料,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懂点录音,自己来录制自己的东西。因为棚实在太贵,而且很不方便。加上每次去棚都不一定能录制出自己满意的水平(种种原因)。即使在棚里自己感觉拉得不错,经过录音师一调整,一加混响,出来的又不知道是什么东西?而如果自己能学习一些录音的常识和技术,自己投资购买一些基本的设备,就可以随时随地,在自己最高兴,状态最好的时候录制,而且可以不担心时间,一遍一遍录到满意为止。

当然也不用太认真,就当是个爱好,好像别的男人喜欢玩车,打高尔夫一样,我们就当自己喜欢玩录音。

这便也是我和丹丹决定完全靠自己的力量试试录制自己的东西的原因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2153

帖子

7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7
注册时间
2012-9-6
发表于 2012-11-21 19:5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882

帖子

2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2
注册时间
2012-7-29
发表于 2012-11-21 20:0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25

帖子

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1
注册时间
2012-11-14
发表于 2012-11-21 20:0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复杂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7

主题

2190

帖子

1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6
注册时间
2009-6-24
发表于 2012-11-22 01:0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帖子,明白人讲话总是留有余地的,没见过世面的人才目空一切
古典做作,蓝调粗鄙,爵士颓废,摇滚狂躁
森海庸俗,爱科阳痿,拜亚死板,歌德风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5

主题

1万

帖子

104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04
注册时间
2011-10-10

积极参与奖

发表于 2012-11-22 01:2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时候,几万的周边达到的效果就是专业器材拧一拧的效果
HIFI→HUFI→HUEND→HUESTED→QUESTED→多媒体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78

帖子

2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2
注册时间
2012-5-3
发表于 2012-11-22 01:47:37 | 显示全部楼层
受教了

请问有没人能分析说明一下里面的耳机和话筒型号的?非常感兴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340

帖子

2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7
注册时间
2005-11-5
发表于 2012-11-22 03:3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收藏了,很有营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3

主题

3348

帖子

1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6
注册时间
2008-11-25
发表于 2012-11-22 04:38:3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mark下。
白天听小提琴, 不瞌睡
晚上听大提琴, 睡得香
M&V@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6

主题

8063

帖子

128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28
注册时间
2006-6-26

优秀版主奖

发表于 2012-11-22 09:35:4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学习了
头条:激光鼠HiFi音响工作室
手机/微信:13901797159
淘宝店:https://orava.taobao.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4-11-13 15:43 , Processed in 0.109220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