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742|回复: 16

【转】指环版本纵览

[复制链接]

148

主题

4447

帖子

100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00
注册时间
2011-4-26
QQ
发表于 2011-6-24 00: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前段时间听完索尔蒂的指环,最近在等待大都会列文的齐格弗里德广播,总之是充满了兴趣,搜出了这篇文章,原译文应该取自2008年《留声机》原作者Mike Ashman

再次聆听DECCA唱片公司完成于1964年,由乔治·索尔蒂指挥的《神界的黄昏》第一幕,重温这个录音史上第一套全本的“指环”:其大师级的乐队;忠实于总谱的演奏;富有创造力的一干歌手;以及约翰·库尔肖录音团队的大胆尝试——对一些重要场景的人声录音采用特殊的原音技术(即对人声部分不加电子放大的一种录音技术,此后这种技术被长期采用);利用超指向性话筒的移动“营造”出歌剧舞台的音效;还有类似于宽银幕电影中表现恢弘气势及野外场景的声音画面(如描写吉比雄人的场景)。或许正是这出色的声音效果,掩饰了英雄男高音沃尔夫冈·温德加森在这个录音中略显疲态的歌喉。你还能听到那些演唱吉比雄人的歌唱家们——如迪特里希·费舍尔-迪斯考和格特劳博·弗里克精准与平和的演唱,以及克莱里·沃特森的脆弱——借助瓦格纳所写的歌剧脚本中所蕴含的能量,在剧院录音中再度创造那一幕幕的场景。伯吉特·尼尔森对歌词的驾驭不乏能量与色彩,但是并没有把布伦希尔德的慷慨奉献表现得体。

索尔蒂在处理豪普特曼式的管弦乐效果方面有很强的能力,对其戏剧性和唱词都悉心应对,但是在转调的处理上不尽如人意,而这正是瓦格纳艺术的“最精妙之处”。在第三位命运女神一边编织缆绳一边叙述的场景,或是布伦希尔德在黎明时分呼唤众神来见证其半人半神的后代们的功绩的场景,索尔蒂着力展现韵律的细节。维也纳爱乐乐团也已经习惯于他对强音符的摄取和对节拍的困扰。罗兰·博格在《神界的黄昏》第一幕黎明前二重唱的高潮处吹奏的那段圆号、维利·波斯科夫斯基领衔、伴随着沿莱茵河而下的齐格弗里德的小船翩翩起舞的弦乐部分;还有值得怀念的科斯滕·弗拉格斯塔德、乔治·伦敦(在《莱茵的黄金》中分别演唱弗里卡和沃旦)和其后汉斯·霍特尔等一大群杰出德国艺术家的演唱,都是这个录音中值得聆听的地方。这个DECCA版本的“指环”迄今已被重整出品了12版,当然争议犹存。

卡拉扬DG版“指环”可以被视为索尔蒂版的一个比照,在此之前还有一个萨尔茨堡复活节音乐节的现场录音版本(由Memories公司出品,音效很差)。卡拉扬这个录音因其演唱阵容的不同寻常,以及极度的强烈和抒情并存而毁誉参半。卡拉扬手下的一干歌手,其演唱很少具有描绘性,缺少色彩。抛开琼·维卡斯演唱的齐格蒙德、贡杜拉·亚诺维茨演唱的齐格琳德、蕾吉妮·克丽丝滨演唱的布伦希尔德以及迪特里希·费舍尔-迪斯考在《莱茵的黄金》中演唱的沃旦不谈,卡拉扬版“指环”中的那些反面角色——法夫纳、洪丁等,尤其是卡尔·里德布什演唱的哈根——都在卡拉扬的处理下显得很中性。《神界的黄昏》的第三幕被演绎成一个自在的乾坤,这既是最有意义之处,又是毫无意义之所。几乎没有一个指挥家像卡拉扬那样对待歌词。卡拉扬凭着自己的直觉,为表现莱茵河之女预言齐格弗里德的命运这段音乐中蕴含的某种意义重大的东西,设计了两处音乐高潮。卡拉扬版“指环”中演唱齐格弗里德的海格·布瑞利奥斯,其嗓音充满魅力和青春气息。但是在里德布什(哈根的演唱者)和猎人们对英雄的偷袭以及齐格弗里德讲述自己年轻时的故事等场景的音乐中,无论节拍还是韵律,都是管弦乐部分占了上风,而人声则落了下风。葬礼音乐混杂着最原始的赞礼,这是通过适度的滑奏而达致的境界。贡特鲁妮的场景也是前所未闻的。祭献场景的音乐被誉为在唱片上所能听到的最伟大的音乐之一——赫尔加·德内什那强有力的、音色偏暗的音域以及对高音的冲击力,并融合了卡拉扬浑然天成的指挥,以及最终孕育成被雷吉纳德·古代尔后来效仿的爆发。

DG公司1966-67年在拜罗伊特现场录制、由卡尔·伯姆指挥的“指环”,直到1973年才由Philips公司整理出品,这是第一个有正式授权的拜罗伊特版“指环”。这个版本中的几位独唱者似乎都正好处在其个人演唱生涯的转折关头:温德加森演唱的齐格弗里德比DECCA版中的更为成熟;他还在《莱茵的黄金》中演唱了一个既令人愉快又情绪矛盾的罗格;尼尔森演唱的布伦希尔德是对维兰·瓦格纳知遇之恩的最好报答;提奥·亚当唱出了一个至高无上的沃旦,令人回想起他早年的演唱;埃尔温·沃尔法赫特演唱的迷魅内心恐慌却又感情炙烈,是赋予这个角色最人性化的一个演绎;经验丰富的古斯塔夫·尼格林德和约瑟夫·格兰德尔演唱的阿尔伯里希和哈根毫不夸张。但尽管如此,其他一些角色的选择或是有欠考虑或是演唱得不够好。节庆剧院的麦克风摆位也墨守陈规。这个在拜罗伊特节庆剧院中使用指向性麦克风进行的录音并非一次成功的尝试。其音乐演奏的不足之处在于,无论是以拜罗伊特的标准还是伯姆对准确性的要求来衡量,都显得不够协调一致。伯姆对音乐的处理,其音效含混不清,很难与作品本身或剧情场景产生足够的关联,因而削弱了这部作品在音乐和戏剧两方面给人的精神享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8

主题

4447

帖子

100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00
注册时间
2011-4-26
QQ
 楼主| 发表于 2011-6-24 00: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倾听诸多的布伦希尔德

鲁道夫·莫拉特在1948年冬至1949年初为奥地利电台录制的全套“指环”,虽然后人评价不高,但嗓音洪亮的君特·特雷普托在这个录音中演唱齐格蒙德和齐格弗里德,其正宗的弱声技巧和极富诗意的演唱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格特鲁德·格洛-普朗德在《齐格弗里德》和《神界的黄昏》中演唱布伦希尔德时,尽显其嗓音的英雄本色,但对其歌词似乎无甚感觉。费迪南德·弗朗茨演唱的三个沃旦(分别出现于《莱茵的黄金》《女武神》《齐格弗里德》)都要好于他在富特文格勒版本中的演唱。他是一位男低音歌手(这点亦符合瓦格纳的设计),但其嗓音中那种高贵的中性略显呆滞。而尤里乌斯·玻尔泽演唱的罗格既仁厚又有心计。莫拉特的指挥生动、流畅、连贯,又富创意,而维也纳交响乐团的演奏则是专心致志,整个录音亦有如此之声色。

弗里茨·斯泰特里指挥的1951年大都会歌剧院版“指环”,因其乐队的糟糕表现,证实了指挥家在日后的演出中倍受耳聋困扰的传闻。但是这个版本中的《女武神》第三幕是个亮点:演唱布伦希尔德的海伦·特劳贝尔,其嗓子明亮,率真,有着优秀的专业背景,虽然无法唱过高音G,但她是我们倾听演绎布伦希尔德的“先贤”——科斯滕·弗拉格斯塔德和“来者”——阿斯特里德·瓦尔奈(在这个录音中唱齐格琳德)的连接点。塞特·斯万霍姆的演绎几近英雄,但是他唱的齐格弗里德过于平面化。

威廉·富特文格勒在“指环”音乐的旋律线、结构、乐速和层次方面的努力,无疑是“指环”演绎的终极实验者。在主导动机的展现上,他强调的是自始至终的完整性,而不仅仅是对音乐主题的展现。他在战后的两个“指环”录音都是与意大利乐团合作完成的,这些录音体现了富特文格勒围绕突出其戏剧性而对乐速善加控制,并使音乐富有张力。富特文格勒对速度有所偏好,而且在音效上要求每个音符都能被清晰地演奏出来,但还不止于此。在他的“指环”演绎中,歌手被当作一件独立的乐器而出现。比如他宁取费迪南德•弗朗茨这位“率直”、嗓音缺乏色彩的歌唱家而弃用汉斯•霍特尔演唱沃旦;他坚持启用弗拉格斯塔德唱布伦希尔德,是因其演唱气势宏大且从容不迫。他在其后1953年的录音中启用玛莎•莫德尔和瓦尔奈唱布伦希尔德亦出于同样的原因。米兰斯卡拉歌剧院版“指环”是弗拉格斯塔德唯一一个全本的布伦希尔德演绎,其嗓音基本上达到角色要求;尤里乌斯·帕扎克演唱的迷魅虽不合瓦格纳的原意,但具悲剧色彩;罗马电台乐队版“指环”中玛莎·莫德尔把布伦希尔德演唱得感情充沛。而所有这些都值得聆听。罗马版“指环”基本体现了富特文格勒对乐队的控制,除了《女武神》中沃旦和《齐格弗里德》中漫游者的独白段落中有个别小节处理得有些粗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8

主题

4447

帖子

100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00
注册时间
2011-4-26
QQ
 楼主| 发表于 2011-6-24 00: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环顾拜罗伊特版“指环”

Testament唱片公司已将Decca唱片公司1955年拜罗伊特演出实况的录音档案整理制作成唱片陆续上市。约瑟夫·凯伯特自1952-55年在拜罗伊特连续四个音乐季担任“指环”的指挥,演唱阵容亦基本相同。这个录音已经取代52-53年的演绎而成为大师指挥“指环”的代表作。Decca唱片公司的工程师成功地捕捉到了节庆剧院独特的乐队排列而形成的音场效果,并在人声和乐队的平衡方面明显优于此前的几个录音。在齐格弗里德穿越火圈、齐格弗里德莱茵河之旅等音乐高潮的段落,凯伯特的指挥更能打开听众心扉的不是对“指环”总谱的解读角度,而是那情感强烈的戏剧性效果。低男中音汉斯·霍特尔的演唱,在乐句调性的转换、声音的色彩以及剧情的暗示等方面,极具莎士比亚式的戏剧大师风范。他能将角色所有的细微差别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在沃旦因自己计划的破灭而感到恐惧时,用几乎失声的极弱音唱出“一切都完结了!”,或是漫游者(沃旦的化身)在长矛被齐格弗里德击碎前漫不经心地劝说齐格弗里德时所唱“嫉妒会毁了你,还有我”的乐段。阿斯特里德·瓦尔奈是一位善于用声音表达情感和行为的伟大的歌唱家,她的演唱使痛苦、愤怒和爱恋具有了各自独特的声音色彩。她演唱的布伦希尔德作为最重要的瓦格纳乐剧演绎文献之一,体现了在庄严的弗拉格斯塔德和近年来更多的女性心理解读者之间的一种折中。

克莱门茨·克劳斯的演绎快速轻盈,但是在表现那些戏剧性的庄严的场景时——如布伦希尔德宣告齐格蒙德之死;献祭场景时在沉思中与上帝的对话——他的解读仍能保持足够的呼吸和休止,而且注重用语速的对比来表现不同的角色(比如在齐格弗里德与法夫纳决斗前,齐格弗里德的语速很快,而法夫纳的语速很慢)。克劳斯以深思熟虑的艺术歌曲伴奏者的感觉引领着他那一干歌手,为死亡的宣告抹上一缕阴森的色调,并以一种最能给人深刻印象的方式来表现赴汤蹈火的音乐场景。

克劳斯棒下的演唱阵容是1952-1958年间拜罗伊特音乐节上演唱“指环”的基本阵容——除了在克劳斯指导下演唱了女武神和沃旦的瓦尔奈与霍特尔之外,还有古斯塔夫·尼格林德演唱的阿尔伯里希,约瑟夫·格兰德尔演唱的哈根;温德加森演唱的齐格弗里德以及另外一对魏尔松兄妹(克劳斯启用了蕾吉娜·蕾丝妮克和拉蒙·维内——在男性气质上和中音部分表现堪称完美的齐格蒙德)。克劳斯那准确而轻盈的节奏反而迫使这些歌手在表现其戏剧性和情感的传达方面,比在凯伯特和克纳佩茨布什的棒下更为卖力。他已经接近,抑或可以说抵达了“指环”演绎的巅峰。

汉斯·克纳佩茨布什的演绎气象宏大、乐速的轮廓清晰、节拍沉重,还不时伴之以不着痕迹的渐缓(此种处理亦合传统)。但是他以用大编制乐队演奏室内乐的演绎方式是一种近乎冒险的尝试,在那个年代(1958年)甚至可说是绝无仅有的偏颇。而且在1956、57、58年拜罗伊特《女武神》第一幕的演绎中,他塑造了三个不同的齐格蒙德,以及在录音室版本《神界的黄昏》中塑造的齐格弗里德,这种偏颇还多次出现。他还对女武神们在舞台上的位置进行了重新排列,对那些不能领会其意图的歌手置之不理。所有这些“克纳式”的演绎代表了即兴、浪漫之演绎的巅峰。除此之外,克纳手下的一干歌手也是被津津乐道的:路德维希·苏特豪斯演唱的罗格意味深长;简·玛黛拉演唱的埃尔达似妖般妩媚;约瑟夫·特拉克塞尔以艺术歌曲的风格演唱弗洛;另一位伟大的拜罗伊特的迷魅的诠释者保罗·库恩;以及在1958年拜罗伊特音乐节上首次演唱齐格蒙德的维卡斯和首次演唱齐格琳德的伯吉特·尼尔森。前者的演唱被描述为舞台和乐池间的一场有趣的意志之战,而后者显然绝非演唱齐格琳德之材。克纳1958年拜罗伊特版“指环”和他同年的拜罗伊特版《帕西法尔》一样,因其基本阵容中增添的新血液,以及克纳本人的指挥更为清新更为敏捷,而成为一个无可置疑的优秀演绎。

“几乎所有的乐段都处理得太响了”,这是对鲁道夫·肯普版“指环”评价的突出之点,也正是他,不仅察觉到了其音乐层次的精巧细微和活力,而且把这些特质表现了出来。肯普版“指环”还有着很强烈的戏剧感,不同场景的音乐被处理得一环紧扣一环,并且使之成为一块巨大的色彩斑斓的调色板(如《女武神》的结尾处那段“魔火”音乐,就与任何人的处理都很不同)。而所有这些特点,早在1950年代他在科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的“指环”制作中,就已经为人熟知(1957年皇家歌剧院版“指环”音效不错,但肯定出自私人录音)。遗憾的是,我们最容易买到的肯普1960年拜罗伊特版“指环”,其演唱阵容并不理想:赫尔曼·乌德和杰罗米·海因茨两人演唱的沃旦都不够真实;以尼尔森演唱布伦希尔德的标准来衡量,演唱齐格蒙德和齐格琳德的歌手状态不佳;汉斯·霍普夫演唱的齐格弗里德缺乏刚毅。然而,在肯普的老搭档奥塔卡·克劳斯演唱阿尔伯里希的所有场景、《女武神》中阿斯特里德·瓦尔奈的演唱以及《齐格弗里德》的前两幕和《神界的黄昏》第一幕中,指挥大师的处理手法都清晰可见。这个拜罗伊特版中乐队的优秀演绎,我们可以从Myto唱片公司出品的CD或从网络上听到。

雷吉纳德·古代尔作为一位音乐教授英名犹存,但他的瓦格纳演绎是否也声誉犹在呢?埃米尔·贝尔克特演唱的罗格冷峻;德雷克·哈蒙德-斯特劳德发音清晰,他演唱阿尔伯里希深具悲剧性;诺尔曼·贝利演唱的沃旦(漫游者)宛如天神;瑞塔·亨特演唱的布伦希尔德充满了人性和深思;阿尔贝托·雷米迪奥演唱的齐格蒙德尽显美声唱法的精妙——所有这些都昭示了古代尔的“指环”演绎声誉犹在。英国国家歌剧院乐队长期受古代尔的调教,并且拥有像约翰·劳利(其演奏双簧管甜美无比)那样的核心独奏家。古代尔的指挥似有埃利希·克莱伯的宏大和清晰,又有克纳佩茨布什的力量和句法。他能营造出震撼人心的高潮,能制造出宏大的音乐幅度(如整个《神界的黄昏》第一幕一气呵成),并创造出巨大的冲击力。重听这个“指环”,偶尔会觉得这是一个充满着古典主义情怀的演绎——所有人都在努力使音乐演奏得崇高,但却有个别人渴望有点刺耳的音符或演绎。这也正是卡洛斯·克莱伯之所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8

主题

4447

帖子

100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00
注册时间
2011-4-26
QQ
 楼主| 发表于 2011-6-24 00: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哉,莱文版“指环”

第一个以数码录音技术出品的“指环”是德累斯顿国家歌剧院及乐团的制作,谢瑞尔·斯都德、汉娜·施瓦茨、凯瑟琳·库尔曼和安妮·希尔旺四人演唱女武神,露琪亚·波普演唱莱茵河之女沃格林德。阿兰·布里斯在谈及这个录音时指出:“亚诺夫斯基把这部四连环剧更多看作是19世纪之前的艺术杰作,而并非是一部新时代的艺术作品”。他那节奏轻盈的演绎风格,让人联想起深受马勒指挥风格影响的阿瑟·保丹斯基指挥的“指环”,声音的嘹亮度也让人误以为是用了古乐器。齐格蒙德·尼姆斯根演唱的阿尔伯里希憔悴而神经质;彼得·施莱埃尔演唱的罗格率直而富有智慧;提奥·亚当在《莱茵的黄金》中演唱的沃旦成熟睿智。除了杰西·诺曼(她从来就不适合唱齐格琳德)和马蒂·萨尔米农(其演唱的哈根过于做作和大声),其他演唱者可谓充满了创造力——简妮·阿尔特梅耶演唱的布伦希尔德敏锐、青春、优雅;热内·科洛演唱的齐格弗里德虽然声线有些单薄,但因其对戏剧性的敏锐理解力而出众;彼得·施莱埃尔演唱的迷魅甚至比他唱的罗格更为人称道;而提奥·亚当在演唱沃旦遭遇齐格弗里德时表现出那种神谕的聪慧以及纯净的声线,则更是我们聆听的额外收获。

        詹姆斯·莱文和伯纳德·海廷克两人在歌剧院指挥“指环”的经历之初就录制了全套“指环”的唱片,因此这两套唱片都有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詹姆斯·莱文指挥的“指环”具有卡拉扬式的音乐风格,戏剧性和抒情性交融,优雅适度,音响均衡,即使是在铜管乐起主导作用时仍然能恰如其分,弦乐则是近乎维也纳风格的甜美。整个演出从头至尾就像是对莱文的绝妙赞礼。这个大都会歌剧院的版本的突出之点是宁静、高贵,为此DG公司还出品了由布瑞恩·拉吉导演的这个版本的DVD。除齐格弗里德换了耶路撒冷(他演唱的齐格弗里德更富想象力,莱文用他替换了虽然训练有素,但演唱略显僵硬的雷纳·哥德堡)之外,CD和DVD两个版本中其余的主要独唱者都是相同的。希尔德加·贝伦茨演唱的布伦希尔德既充满热情,又满含女性的温柔,是这些年来这个角色最佳的诠释者之一。詹姆斯·莫里斯演唱的沃旦在声线方面堪称完美,虽然在歌词的色彩方面缺乏注意。低声部的演唱者拥有你所期待的一流的德国水准:克里斯塔·露德微演唱的弗丽卡和瓦尔特劳德是她对瓦格纳的最佳献礼;埃克哈德·乌拉什哈演唱的阿尔伯里希直率。在指挥大师莱文的指挥下,他们的演唱由优美达致纯净。这个DVD的舞台制作似乎极端的因循守旧,以至于让人认为是“回归到当年瓦格纳所要求的”。这也就是意味着,其舞台制作重现了1876-1940年间德国浪漫主义的舞台制作场景。

        EMI唱片公司执行制作人彼得·爱华德是瓦格纳的热爱者,他按照当年约翰·库尔肖甄选歌手的标准为海廷克版“指环”挑选歌手,但是他没有那么好的运气来实现自己的愿望。提奥·亚当演唱的阿尔伯里希略显沉闷且过于崇高;托马斯·汉普森是一位伟大的艺术歌曲演唱家,他唱的巩特尔絮絮叨叨;堪称歌星的基利·特-卡纳瓦演唱的林中小鸟含混不清。艾娃·玛尔顿在《女武神》中演唱的布伦希尔德,其音色恰到好处,但是在《神界的黄昏》中有力竭之感。海廷克的指挥被阿诺德·怀特恰如其分地概述为:“对这部为人熟知并令人敬畏的作品的解读,既不逾越传统,又不断寻求、探索,表现出自己诠释的个性和独到之处”。詹姆斯·莫里斯(其在海廷克版中的演唱比在DG版里更为放松,尤其是在沃旦长篇独白的演唱中,时而具有钢琴般的动态)、耶路撒冷(唱齐格弗里德)、海因茨·泽尼克(唱罗格)、两位弗丽卡(由玛吉娜·丽波芙斯卡和瓦尔特劳德·迈耶尔演唱)以及彼得·哈吉(唱迷魅)等人的演唱都十分优秀。而当玛尔顿摆脱了紧张,其演唱直追黄金年代那些前辈伟大歌手。但是就“指环”演绎而言,海廷克这位以指挥布鲁克纳、马勒等人作品见长的大师,在这里建树无多。

        在拜罗伊特节庆剧院百年诞辰之际,帕特里克·切利奥制作了一台经典的“指环”,这台“指环”具有意大利的风格和法国式的优美,剧中的人物服装和布景道具显示出歌剧的演绎风格由18世纪向20世纪初演变的真实风貌。这是第一个在电视上演播的“指环”,由彼埃尔·布列兹指挥,演唱阵容无论扮相还是演绎能力均属一流,而且画面感也属一流。温妮•琼斯唱出了一个从声音到扮相都很高贵的布伦希尔德;唐纳德•麦金泰尔唱出了一个工于心计却屡遭失败的沃旦;海因茨•扎德尼克唱成了一个既与命运抗争却又听天由命的犹太人。布列兹无论作为作曲家还是作为指挥家,都以变革创新著称,他演绎的“指环”乐速轻快,织体清晰,无论是在复调和对位的处理上(如齐格弗里德的莱茵河之旅)还是在转调的处理上(如瓦尔特劳德的场景)都显示出其精湛的技艺和掌控旋律的能力。他对描述场景的音乐尤为着迷,时不常地穿插其中。而且上述优点在其DVD制品中亦得到保留。

        十年后,丹尼尔·巴伦博伊姆指挥拜罗伊特音乐节的“指环”现场录音面市,这个舞台录音体现了他对富特文格勒大师的热爱和对其指挥艺术的传承,尤其在其指挥的音乐的巨大起伏和足够的呼吸。许多人把他对众神进入瓦尔哈拉天宫时音乐的处理评论为华丽和空洞,而实际上他的确是如此处理的。巴伦博伊姆版“指环”中的歌手多为英国人所熟悉。耶路撒冷演唱的齐格弗里德,被成打扮一个赤裸着胸部的兰博形象;格拉汉姆·克拉克把迷魅演唱得情感热烈、絮叨,并且显出近乎崩溃的紧张;安妮·埃文斯的音量小于通常演唱布伦希尔德之所需,可看作是当代的弗里德·莱德尔(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德国著名的瓦格纳女高音),她的嗓音纤弱而清晰;迈耶尔演唱瓦尔特劳德从布伦希尔德手中取回指环时的唱段光彩夺目;琳达·芬妮演唱的是弗丽卡;而菲利普·康泽把哈根唱成了一个歹徒;约翰·托姆林森演唱的沃旦委婉低沉,萦绕不绝,体现了角色集魏尔松家族所经历的全部悲剧于一身。他对沃旦的刻画也许是自霍特尔之后对其角色领悟最为全面的诠释(当然,歌剧脚本中对此角色的刻画就很复杂)。但是这个录音的堂音过重,而拜罗伊特节庆剧院的声学特性并非如此。

        这个版本的DVD突出了舞台总监亨利·库帕弗营造、弗里茨·朗所喜欢的恐怖气氛。舞台设计汉斯·施瓦诺克在舞台的空间设计上,交替运用开敞的空间和与此相关联的后现代工业厂房遗址,还运用大量的激光来表现水和火。他把自己的设计称之为深刻的“历史之路”之作。库帕弗早年在东德歌剧院所受的有素训练,成为连接传统的舞台叙事方式和当代的演唱者个体之间很好的桥梁,尤其是在表现人与人之间互相残杀的惨烈方面。“齐格弗里德之死”和“葬礼进行曲”的场景音乐,让那些饱受惊吓的乐善好施的观众只想着快快结束面对死亡的痛苦挣扎,同时也表现了沃旦和布伦希尔德在面对齐格弗里德那巨大坟茔时的无限悲痛。而在终场结束时,一群无聊的雅皮打扮的溜冰者,看着电视上熊熊燃烧的大火,仿佛是在预言“9.11”事件的发生。同凯伯特/Testament公司出品的唱片一样,巴伦博伊姆/库帕弗的这个制作(DVD),在“指环”的演绎史上是一次重大的进步。

        尼古拉斯·莱恩霍夫在慕尼黑的舞台制作(目前在欧洲很难买到)与切利奥或库帕弗的相比,不太注重“指环”的叙事性,但是许多场景的舞台道具、人物打扮和服装都体现出了现代甚至是未来的想象,如莱茵河女儿被妆扮成有着巨大而美妙的胸部的酒馆女招待;吉比雄人的住所是一个非常现代化的停飞机的大棚等等。沃尔夫冈·萨瓦利什对音乐的极度敏锐性,和对剧情进展及戏剧统一性的把握,在日本录音工程师抓取的声音画面里得到了很好的兼顾,在听感上,人声和管弦乐的量感比例合理。其演唱阵容与1980年代后期德国的演唱阵容相类似:科洛演唱的齐格弗里德和贝伦茨演唱的布伦希尔德,声音的稳定性不复当年,但对其角色的理解大有精进。而罗伯特·哈勒和罗伯特·梯尔则是两位新进的歌手,前者对沃旦的理解和表达均很到位,后者则把罗格表现得既风流又爱唠叨。

        我没有听过萨瓦利什罗马歌剧院版的“指环”,以及西克斯滕·埃赫林指挥的1970年代大都会歌剧院版“指环”,也没有看过斯蒂格·安德森与蒂娜·吉博格合作的奥尔胡斯版“指环”DVD。Arte Nova古典唱片公司出品的“廉价”版“指环”,出自古斯塔夫·库恩在奥地利蒂罗尔的蒙特里加音乐学院“半舞台”(即音乐会)版的演出。在这个演绎里,指挥对总谱的推进速度与歌手的演唱不怎么协调。英国歌唱家阿兰·伍德罗的杰出演唱,把齐格弗里德表现得非常感人;托马斯·哈普把迷魅唱得流畅而不夸张;玛丽亚·玛舒卡演唱的布伦希尔德青春、激情。君特·纽霍德指挥的“指环”(在伦敦的零售价不超过10英镑)演绎流畅,有些地方还处理得很精确(爱德华·库克和约翰·维格娜在这个版本中分别演唱齐格蒙的以及成年齐格弗里德和布伦希尔德),音乐衔接得较好,不琐碎。这是一个给人享受、不矫揉造作的音乐制作,无论是对“指环”初步涉略的人还是对版本比较挑剔的人,都值得一听。指挥家-音乐教育家汉斯·斯瓦洛夫斯基的“指环”演绎与1968年夏天捷克斯洛伐克的事件有着某种关联,他的“大交响乐团”和演唱阵容(包括演唱布伦希尔德的著名歌手纳蒂尔德·克妮波洛娃)中的大部分人来自捷克,而在苏联入侵布拉格之后被迫离去。演出阵容总是在调整中,整个录音亦显得有些古怪,尽管斯瓦洛夫斯基似乎十分愉快地完成了全本“指环”的演绎,但是他的指挥似乎时有时无。

        Naxos出品的斯图加特歌剧院千禧年版“指环”既没有及时完成,也显得多余。罗沙·扎格罗斯克对总谱的解读显得冷峻,织体清晰,乐速与重音的处理合乎老一代德国的传统。斯图加特版“指环”的演唱阵容亦属优秀,但是在我们这个能即时复制的年代,声音的录制总是被要求有特别的突出之处。这个录音中值得我们反复聆听的是齐格弗里德的演唱,还有琼·弗里德里克·韦斯特和丽莎·盖丝汀的演唱以及苏·帕切尔演唱的第三位命运女神。而这个录音的DVD制品呈现出的却是完全不同的情景:这四部各自独立的乐剧,在其剧情的处理上完全参照了上个世纪的欧洲剧院的风格,但舞台制作却又充满了幻想色彩,呈现出当代剧作的风格。其中最具诱惑力的是《齐格弗里德》一剧,其第一幕和第三幕被处理成室内剧,演员在一个怪诞的建筑物内演唱,角色间的争斗惨烈。而彼得·康维茨尼版《神界的黄昏》中被无情毁灭的英雄的场景、被现代化了的吉比雄人的场景,都使其呈现出抽象艺术的特质,但是终场时祭献场景的处理是其舞台制作中令人失望之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8

主题

4447

帖子

100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00
注册时间
2011-4-26
QQ
 楼主| 发表于 2011-6-24 00: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首个澳大利亚版“指环”

亨利·库帕弗第二个“指环”的舞台制作已经在巴塞罗那被制成电影。与他在拜罗伊特的制作一样,他对魏尔松人命运的刻画是其演绎的主线。舞台设计总监施诺瓦克在“指环”结尾处,在被焚毁的世界的灰烬中添加了一棵树,沃旦那杆被粉碎的矛即由此树而来,埃尔达亦从此树繁茂的树根中破土而出。在“指环”后两部乐剧中,他运用了大量20世纪工业化的装置。服装和服饰的选用亦更为合理,使之具有时代气息和史诗感,并把结尾处理得更为光明。这个版本的演唱阵容几乎可以媲美他本人的拜罗伊特版,演绎亦是如此。格拉汉姆·克拉克和君特·冯·坎恩演唱的尼伯龙根人比在拜罗伊特的演出中更为成熟;约翰·特雷莱文演唱的齐格弗里德稳健持重(对歌词的处理尤甚);福柯·施特鲁克曼演唱的沃旦,尤其在《女武神》中显得不可思议;黛博拉·波拉斯基演唱的布伦希尔德呈现出符合角色理想的身形和声线。指挥家勃兰特·德-比利十分热爱瓦格纳,他和这些歌唱家以及里塞乌大剧院乐队有着长期的合作关系。但是他看上去更像是一位优秀的“指环”伴奏者,而不是英勇的领导者。《齐格弗里德》和《神界的黄昏》中大段的场景音乐段落对他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整个舞台制作因其舞蹈编排、合唱及一些小角色的演唱等方面的排练不够而令人失望。在由卡塔兰电视台制作的录像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对演员登场时的处理上,和因为没有对演员的特别提示,使得台上的演员反应迟钝等一系列不足。此外这个制作的音乐段落也比其他公司的出品来得多。

梅尔巴制作的“指环”至今尚未全部完成。这是第一个由澳大利亚公司录制的全本“指环”,其制作自2004年11月持续至今。阿什•费赫(巴伦博伊姆的校友)为这个制作提供了资金。用阿诺德•怀特的话说,这是一个“进度合适,在短期与长远目标之间取得了有效平衡”的制作。阿德莱德交响乐团的演奏优雅轻松,录音也很优秀(是目前市场上能买到的音效最好的“指环”之一).这套“指环”中的《女武神》因其丽莎•盖斯汀的演唱,以及黛博拉•瑞德尔和斯图亚特•斯凯顿(后者亦为英国听众所熟悉)演唱的魏尔松兄妹而成为一个具有收藏价值的生动演绎。唯一让人失望的是荷兰低男中音歌唱家约翰••布洛克勒,他在这个录音中演唱沃旦有些力不从心。已经先于这个制作上市的阿姆斯特丹版“指环”由哈姆特•哈钦指挥,彼埃尔•奥迪任舞台总监。布洛克勒在自己家乡演唱的沃旦明显优于澳大利亚版。这个最新的全本“指环”被制成两种制品上市。DVD在先,CD则随其后,演唱阵容有所调整,部分场景则重新录了音。这个录音是最新的一个使用19世纪的乐器演奏的“指环”。哈钦的这个版本是为21世纪录制的,采用了最新整理出版的总谱,在乐曲的动感、平衡(特别是打击乐的使用和音效)方面,以及诸多提示性音乐的细节展现方面做到了一丝不苟。他强调的是晚期浪漫主义音乐中对音响的夸张表现以及类似于门德尔松神话题材的音乐作品和李斯特的交响诗所体现出的音乐的均衡性。这是一个可选择聆听的另类的“指环”。经验丰富的荷兰歌唱家布洛克勒唱沃旦,汉克·斯密特唱阿尔伯里希,在CD中替代他们的是阿尔伯特·多赫曼和君特·冯·坎恩;在DVD和CD中演唱迷魅的都是格拉汉姆·克拉克;在DVD中演唱布伦希尔德的简妮特·阿尔特梅耶成熟而不乏优雅和生动;在CD中演唱齐格弗里德的斯蒂格·安德森活泼青春;安妮·希尔旺演唱的埃尔达和瓦尔特劳德具备了这两个角色所需的洞察力——这些都是这个版本的优秀之处。在CD制品上你听到更多的是哈钦对“指环”的诠释,他棒下的那两支乐队表现出了更多的戏剧性和本能的演奏。而在DVD制品中,你能了解到奥迪新颖的剧院理念以及他对控制全剧结构所做的努力。

克里斯蒂•蒂莱曼以及安东尼奥•帕帕诺至今尚未录制过“指环”,因此我们还无从进行比较。而终极的独一无二的选择,我们还是得回到那些历史录音——约瑟夫•凯伯特或者是威廉•富特文格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

主题

2026

帖子

223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23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11-6-24 01: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就一套索尔蒂的指环,还是慕名而收,一次没有完整听过,惭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5

主题

1万

帖子

602

积分

荣誉会员

Discophile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02
注册时间
2005-9-17

优秀版主奖

QQ
发表于 2011-6-24 03:3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帮你排了下版……
Nelson Pass rock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329

帖子

3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3
注册时间
2009-6-16
发表于 2011-6-24 10:26: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店有位买家,凡是能买到的指环版本都买。。。
蓝铁矿古典阁,最专业的古典正版唱片专卖店:
lanti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主题

589

帖子

4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4
注册时间
2010-12-9
发表于 2011-6-24 10:3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指环是听cd好还是看视频好?
这部作品是否极其重要,以至于类似于贝多芬的晚期弦四,即使初期觉得不大好听,但仍然属于“必听”范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8

主题

4447

帖子

100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00
注册时间
2011-4-26
QQ
 楼主| 发表于 2011-6-24 11:3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的帖子

听完一遍很有庄严感呢 不过不懂歌剧不懂德语,我决定开始听时主要还是为“一定要听过”

谢金属羊,昨夜睡大头觉去了

就我而言无需看视频,需要了解剧情可以边听边看各幕的简介,网上整理的适宜的资料有不少,至少可以让我知道谁在唱,想说什么,以及哪段主题是干嘛的

[ 本帖最后由 笑脸男人 于 2011-6-24 11:4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410

帖子

6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63
注册时间
2009-10-10
发表于 2011-6-24 16:27: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的帖子

听你说过。曾经也想这么干,后来疲劳了。
指环听唱片再多也抵不上看一个现场啊。去年有谁去了?我听了一个全套+1场
月舟移雾渚,枫楫泛霞滨。台上澄流耀,酒中沉去轮。水下斜阴碎,树落秋光新。独以星问镜,还云浮汉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主题

1397

帖子

4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40
注册时间
2010-12-31
发表于 2011-6-24 17: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TitansFox 于 2011-6-24 10:33 发表
指环是听cd好还是看视频好?
这部作品是否极其重要,以至于类似于贝多芬的晚期弦四,即使初期觉得不大好听,但仍然属于“必听”范畴?
指环是歌剧艺术的顶峰,不论从内容上还是表现形式上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我个人以为,如果说18世纪有贝九的话,那么19世纪有指环,虽然两个作品都不算好听的那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主题

589

帖子

4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4
注册时间
2010-12-9
发表于 2011-6-25 01:25: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winniemon123 于 2011-6-24 17:11 发表
指环是歌剧艺术的顶峰,不论从内容上还是表现形式上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我个人以为,如果说18世纪有贝九的话,那么19世纪有指环,虽然两个作品都不算好听的那种。


贝九还算好听吧,第二乐章有点贝五的感觉,第三乐章柔美,第四乐章也有著名合唱段子。指环现在暂时是听一点就听不下去了……折磨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410

帖子

6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63
注册时间
2009-10-10
发表于 2011-6-27 07:5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指环先听听选段呗。别太在意怎么唱,仔细听配器和音乐的交织,其实很优美,功力深厚。至于那些念白似的唱腔,听惯了还是有点滋味的。
月舟移雾渚,枫楫泛霞滨。台上澄流耀,酒中沉去轮。水下斜阴碎,树落秋光新。独以星问镜,还云浮汉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2

帖子

4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4
注册时间
2004-8-18
发表于 2011-6-29 10: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指环每部结尾管弦都是史诗篇章,不亚于贝九旋律。
不同意原帖里说的一点就是stiedry的演绎,类似富特的耳疾的确有此说,但是演绎的管弦效果可谓惊人,不亚于甚至超出富特两版气场,单比女武神,依旧超出富特54立体声女武神的气势。如果界限划定在历史录音,个人感觉此人指环声势最强。
另外原创作者说traubel无法唱过高音g?他有没有去耳科做检查啊?女武神里布伦有多少个高过g的音,听下来也就是hojotoho那里不很准,其他可是一个都没拉。Traubel的中低音非常强,而且有吻合剧情调节声音色泽力度的积极表现,因此她退台后,依旧在百老汇音乐剧有过一番作为。

[ 本帖最后由 DelMonaco 于 2011-6-29 10:19 编辑 ]
新浪微博:拜大瓦迷
blog.sina.com.cn/wahnsin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4-11-13 09:02 , Processed in 0.106612 second(s), 39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