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2-6-27 10:30:4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
这里热心的同学真不少,另外的帖子里“daxian50”同学已经说的比较完全了。我从我自己的理解也来解答一下,如果有不对的,还请各位同学指正。为了说明问题方便,使用了以为朋友实测的一些数据,这些数据是零星凑来,我标注在图纸上的,不一定很准确,但是很值得参考。下面的说明,也是基于图中的数据来的。
1、LF351部分很复杂,+-电源用不一样的,-6.2和+22,为什么这样用?D8,D9,D7,D8是什么作用?78L12和10K的可调电阻等是如何实现中点调整的,工作原理?78L12为什么只接输入和输出端而调整端悬空?
LF315的供电有点特殊,原因是运放的静态输出不是0V,按照后面接的电子管偏压情况来看,阴极使用了8.2V的稳压管,再加上电子管阴极自给偏压电阻的压降,最终使得运放的输出端直流点位为+7.36V,这就好理解为什么运放的供电是非对称了,+7.36大约就是+22和-6V的一半。这种处理方法是和常用对称双电源,输出为0;单电源供电输出为电源电压1/2是一样的。
至于为什么要让运放的同相、反相输入端都要有共模直流信号输入,我的理解是为了配合后面的电子管偏置易于调节。至于非对称供电会不会带来音质的变化,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了。
D6--D9是嵌位保护二极管。
78L12的画法,显然是笔误,公共端应该是接地的,输出的+12V,由10K电阻分压,提供给运放的反相输入端直流点位。
2、倒相+OTL通常要自举的,这个电路的自举是怎么实现的?我看不明白
这个电路确实有自举,看看1A电子管的供电,R25-R26-C24就是这个回路。其实事情并不绝对,自举电路一般都是为了提高输出动态用的,如果高压供电,而需要的输出信号很小,完全有可能不使用自举电路,虽然在这个电路中用了自举电路。还有,很多人都说自举电路会使电路的声音更具有模拟音源的味道,这点暂时不做评论~~~
3、既然有C22和R19(电容偶合)为什么又加了D10而且R20用100K这样不是成直耦了?混合耦合?看了头很大。
C22,R19把交流信号输入到2A电子管进行倒相,但是为了完成整机的直流通路,使用了D10同时也给1B电子管提供偏置点位的。R20=100K,这样的数值是比较合理的,因为2A电子管在电路中的作用是倒相,这种倒相形式可能与我们常见的倒相电路形式不一样,我们这里的要求倒相后的两个信号不必是幅度也完全一样,因为输出管的组态也是不一样的。
4、第一级管的阴极D5,C20为什么用这么古怪的偏置?
其实这点在问题1中,已经有点涉及了。如果不采用这个偏置,把D5短接,运放使用对称电源,理论上电路一样也可以正常过工作,但是可能设计者是为了让前面的运放就要使用非对称电源,而避开0点的开关是真?(只是猜测)
5、电源部分我觉得用的实在太省了点..这样SN要做高点难度是非常大的,对布线和走线的要求很高很高的,如果我焊这样的机器,SN做到70都难的很。
电源部分的设计是有点简单,但是如果纵观整机电路,一个运放的开环增益达到100DB左右,后面的电子管放大电路开环增益也应该在50DB左右,这样整机的开环增益在150DB左右,而闭环增益只有40倍左右,简直就是深度负反馈了。我感觉电路的很多指标是靠着大环路负反馈来决定的,这么深的负反馈可以掩盖很多比如失真,频响,信噪比的问题。
下面是“daxian50”同学的回复,比我说的更简单,易于理解。
第一没有说运放必须正负电源要对称,这个运放的一个目的就是保证电路的直流工作点,它的输出电压并不为零(我在一开始就犯过这个错误),D6-D9明显的就是一个钳位作用,它是保护运放输入端的,这个电路图是有遗漏的,不知道是否有意为之,但是PCB上78L12中点是接地的,至于它的中点调节作用,请自己简化一下(负正正负)。这个电路不是没有自举,上臂的帘栅电压和前级三极管,就有自举啊,请看C24的作用。至于D10,没有它后级的中点电位,就不能靠反馈到前级运放来稳定了,它是一个直流通路元件,用稳压管是为了保证前后级之间的电位差。
以前的图挂了,重新编辑一下帖子,把原理图传上来。
[ 本帖最后由 zfg 于 2012-6-27 10:31 编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