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5599|回复: 20

xxxxxxxxxxxxxxxxxxxxx

[复制链接]

72

主题

346

帖子

4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4
注册时间
2010-4-6
发表于 2010-7-6 10: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 本帖最后由 mazida 于 2010-8-27 14:58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43

主题

10万

帖子

3761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1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发表于 2010-7-6 10: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耳机领域里没有什么新技术,都是传统技术。贴个新标签罢了。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

主题

346

帖子

4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4
注册时间
2010-4-6
 楼主| 发表于 2010-7-6 10: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1

主题

5672

帖子

4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40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10-7-6 10: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宣传没啥用,主要是声音好就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8

主题

1万

帖子

7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73
注册时间
2008-3-28
QQ
发表于 2010-7-6 10: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是了无新意,结构方面并不会有明显的进步,最多也就是材料进步了,结构更加紧准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43

主题

10万

帖子

3761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1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发表于 2010-7-6 10:3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耳机和喇叭是最有可比性的。大家看看喇叭领域内有啥新技术呢?或者说,历史上曾经有过一些什么新技术呢?

十几年前一度流行“平面振膜”,即动圈喇叭的振膜不是锥盆型,而是平板型,这算是一项当时的“新技术”。但后来呢?这项新技术虽然有优点,但还是消亡了,动圈喇叭单元振膜到现在还是锥盆!

另外一个容易成为新技术的是新材料的运用。日本人在高频单元的材料开发上下过很大功夫,制造出过高频延伸达到8万赫兹的特种材料高音单元,但它有没有普及开来,或者被尊崇为高频单元之王呢?也并没有!音响不是光看数字的,是说“好声”的。

中低频单元材料有也经历了很多沿革,但至今最古老的纸盆仍有不少人认为声音最醇厚好听,PP盆也可以做得声音很好听,而新式的金属振膜,虽然某些方面素质很好,但一直有人认为声音不好听,过于“现代声”,容易发亮、偏薄。

所以对厂家所谓“新技术”的宣传,大家还是平常心待之吧。

[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10-7-6 10:37 编辑 ]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

主题

346

帖子

4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4
注册时间
2010-4-6
 楼主| 发表于 2010-7-6 11:35: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白 于 2010-7-6 10:36 发表
其实耳机和喇叭是最有可比性的。大家看看喇叭领域内有啥新技术呢?或者说,历史上曾经有过一些什么新技术呢?

十几年前一度流行“平面振膜”,即动圈喇叭的振膜不是锥盆型,而是平板型,这算是一项当时的“新技术 ...


讲的很有道理,很客观实在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6

主题

6931

帖子

286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86
注册时间
2005-4-14
发表于 2010-7-6 11:44:36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ttr.com/

欢迎特斯拉技术的研究,世界上的领先制造商特斯拉线圈!这里的资料编制了来自超过30年的研究,设计和建设特斯拉线圈。如果您在购买特斯拉线圈系统,元件组装,或个别零件,有兴趣或需要咨询帮助,请E - mail给我。

特斯拉技术的研究也提供电视,电影和媒体仍然特殊效果。请参阅“公司简介”获取更多信息。无论您正在寻找租用或购买碳带有正确的解决方案。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QQ群:23348565(同好同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6

主题

6931

帖子

286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86
注册时间
2005-4-14
发表于 2010-7-6 11:4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像此项技术应用还满广
QQ截图未命名.jpg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QQ群:23348565(同好同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0

主题

1万

帖子

205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05
注册时间
2003-7-11

最佳创作奖

发表于 2010-7-6 11:51:10 | 显示全部楼层
磁通量达到1t的线圈 呵呵 可以想象成线圈对振膜有着强大的控制力就是了 实际上声音也差不多这样的表现 其实拜亚动力的耳机一贯这样 只是这次专门找了个卖点罢了 我估计是有中国销售人员介入企划部了吧 玩噱头还是得搞市场的人来弄
总感觉哥德巴赫猜想要被证实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9

主题

4776

帖子

100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00
注册时间
2009-7-24
发表于 2010-7-6 11:5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既然没有新技术,声音为什么会好呢?

T1,HD800和PS1000没有听过几耳朵,不好判断~但D7000是超出HD600和K701这些老一辈的~

因此我认为技术还是可信的~

但作为发烧友不用纠结于技术,声音好就行,用什么材料和结构有什么关系呢?
我是有多想追随我内心的想法,但又不背离社会的主流价值。每当在这件事情纠结的时候,我就带上音乐,拿着镜头,带他们一起去看看这个世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6

主题

6931

帖子

286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86
注册时间
2005-4-14
发表于 2010-7-6 12: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度:

特斯拉线圈又叫泰斯拉线圈,因为这是从"Tesla"这个英文名直接音译过来的。这是一种分布参数高频共振变压器,可以获得上百万伏的高频电压。特斯拉线圈的原理是使用变压器使普通电压升压,然后经由两极线圈,从放电终端放电的设备。通俗一点说,它是一个人工闪电制造器。 在世界各地都有特斯拉线圈的爱好者,他们做出了各种各样的设备,制造出了眩目的人工闪电。
历史:19世纪90年代,爱迪生 光谱辐射能研究项目的一名助手尼古拉・特斯拉就申请了最初的一个专利。 其中的一个线圈连接在电源上传输能量作为发射器,另一个线圈连着灯泡,作为能量接收器。通电后,发射器能够以10兆赫兹的频率振动,但它并不向外发射电磁波

简介:在今年的年初,曾经有一篇介绍特斯拉线圈的文章:<近距离接触“死亡之手” 家中制造的人工闪电>,其中大概介绍了特斯拉线圈的大概组成部分和原理。
特斯拉线圈尽管电压很高,但是并不是那么危险,任何一个懂得电力电子的人都知道,一切都是平衡的。我们人或者动物之所以会触电身亡,是因为细胞的带电离子分布瞬间遭到破坏(并不是功率的原因),过大的电流可以将生物机体中的极性大分子“剥离”开来,而且还与供电时间有关,但因通常制作的功率很小(恒定的),所以尽管电压很高,但电流很小(高电压在不能提供高电流的时候,在人体电阻不变的情况下立刻便被人体拉低,该电压被电阻很大的空气分担),对人也够不成危害,并且它是一种高频电流。只要设计得当,是几乎没有危险的。 玩过红色警戒的人都对这个有印象,苏联的所有磁暴武器均是特斯拉线圈的变种,他可以用来接收能量,也可以把能量发射出去,这就是无线电力传输的最初发明。

特斯拉线圈:为了打破爱迪生的技术垄断,特斯拉特地制作了一个“特斯拉线圈”,它是由一个感应圈变压器、打火器、两个大电容器和一个初级线圈仅几圈的互感器组成。放电时,未打火时能量由变压器传递到电容阵,当电容阵充电完毕时两极电压达到击穿打火器中的缝隙的电压时,打火器打火,此时电容阵与主线圈形成回路,完成L/C振荡进而将能量传递到次级线圈.这种装置可以产生频率很高的高压电流,不过这种高压电的电流极小,对人体不会产生显著的生理效应。

特斯拉线圈


传奇:断线不断电之谜,不需要电线,随意将电能输送到数万千米之外,让每个人都能用上便宜甚至免费的电能,这就是无线供电的未来。至今仍然有人对此深信不疑:1943 年秋7 个巨大的“特斯拉线圈”向停泊在费城的中型驱逐舰艾尔德里奇号(DE -173)定向发送了强大的电能,并且在10 分钟之后使它得以瞬间消失。有人说,那7 个也被人称为“磁暴线圈”的装置所发出的能量足以支持所谓的“空间跳跃”,它们正是美国军方按照爱因斯坦相对论的理论计算结果来设置的。

在传说中,这场“费城试验”以失败告终。当驱逐舰在百慕大被人们重新发现时,它的船员们不是身首异处就是深深陷入船体结构被物化为船的一部分。于是,能爆发出恐怖而庞大能量的“特斯拉线圈”随着“费城试验”一起在科幻作家的脑海里扬帆启航。作为一种高能量瞬间杀伤武器,它在电影、小说、漫画和游戏中被大肆布设。这场面几乎要使人们遗忘“交流电之父”尼古拉• 特斯拉设计它的初衷——用作无线输电部件。

主要应用:只要建立一座大型特斯拉线圈,纵使接收电容的数量不断增加,也绝对不会影响该线圈所供应电力的输出量。换句话说,只要该座线圈是输出10万匹马力之电力, 方圆35英里内,所有接收电容即可接收10万匹电力,就算再增加多1 万个或100万个接收电容,这1万个或100万接收电容亦可以接收空气中的10万匹的电力。因为它所释放的高压高频电流,能够诱导其他空气中的中子释放出 一样的电子。这就是特斯拉线圈与一般免费能源发明之分别。
比如只要城市在数个方位位置上建设了特斯拉线圈,整个城市每一处地方即可享受到免费电力的生活。我们的交通工具、汽车、火车、轮船、飞机、手提电话、白光 灯、电脑、升降机、电冰箱和空调机皆能使用免费电力。可惜这项已于100年前被确认的免费能源至今仍遭到不公平的压抑,在各个国家中只允小撮人以实验性质来制造,并不能被推上成为主要供电方法之一。没有尼古拉·特斯拉,科学怪人的形象可能不会像今天这样闪耀,更不会有那些僵尸复活的闪亮一瞬。尼古拉·特斯拉把他的一生都投入到了电磁学的研究,他所取得的成就也许可以为他在蝙蝠侠的庄园也赢得一席之地。

[ 本帖最后由 忽然散步 于 2010-7-6 12:09 编辑 ]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QQ群:23348565(同好同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7

主题

1009

帖子

2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5
注册时间
2009-3-12
发表于 2010-7-6 12: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耳機領域就是有新技術,就是拜亞動力這家地球上動圈耳機始祖想到應用該技術到耳機上面,我在台灣討論區常常在說拜亞的工程師在聲學方面真是玩到走火入魔的地步(最有名的就是DT990的設計,真是        )

那個技術就是某人有提過的"Halbach磁性陣列"  配合震膜上面 獨步地球的阻尼膠

特斯拉线圈是另外一種東西了(人類在一百多前就已經有免費能源可以使用,結果被控制美國的洛XXXX   石油集團與 愛XX  發明大王所創的集團聯手封鎖相關科技與記錄,可惜可惜)

電影 The Prestige別真的以為是兩位魔術師的戰爭,其實暗指愛XX 與特斯拉在大鬥法的經過

[ 本帖最后由 gameguytw 于 2010-7-6 12:1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5

主题

4660

帖子

1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3
注册时间
2009-4-1
发表于 2010-7-6 15:03:55 | 显示全部楼层
The Prestige我最喜欢的电影之一,但因为实在太压抑了,我只看了3次。
“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主题

2535

帖子

3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31
注册时间
2006-6-25
发表于 2010-7-6 15: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轉篇在隔壁的回文

嚴格來講,用在T1上的所謂特斯拉什麼什麼的,並不是一項嶄新的技術或原理
只是最佳化現有的東西而已,外磁式設計也不是什麼新鮮的磁路結構,很基本的形式之一

但是戲法人人會變,各有巧妙
重要的實際上是beyerdynamic實怎麼在一定體積的限制下,將音圈運動的磁隙的磁力束密度
提高到超過1T的水平

喇叭單體要超過這個水平並不難,磁鐵用大一點,用強力一點就行了
高興的話甚至可以用電磁鐵,舉個例子,Lowther的磁束密度指標就高達2.7T(還是多少,反正
就是超過2T)

但耳機不同,除了成本的限制之外,還有體積的限制,你不可能用太大太重的磁鐵在耳機上,這是最根本的,也是不可能突破的限制

至於所謂特斯拉技術的全貌.....只能從至今發布的新聞稿去拼湊

大體上是以多個小磁體拼湊成一個完整的複合磁體

而透過幾何運算,最佳化排列方式,使得磁力束外洩與衰減的情況被控制住,所以這樣的複合磁體效果反而比一個完整的大磁體來得更好

Headroom的Tyll猜說T1其實是用了海耳貝克陣列磁環,實際上如何也不清楚

另,我知道另一個對磁體很講究的廠商正好是SONY,Qualia 010的磁路構造很特殊,是由幾片片狀的磁體 拼 成一個圓筒狀的構造,而用得似乎是特殊的徑向極化磁體,成效如何先不提
至少在用料上算是很奢侈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4-5-26 14:47 , Processed in 0.119711 second(s), 41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