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liubingpang

[pc-fi软件] (更新:公布答案!)退烧测试:分不清这两个mp3/wav音质区别,就可以退烧,呵呵

[复制链接]

10

主题

562

帖子

3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3
注册时间
2008-8-8
发表于 2010-1-9 16:54: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茶喝到这会儿,是喝出点味儿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1127

帖子

8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8
注册时间
2004-9-1
发表于 2010-1-9 17: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正是因为不可靠,所以要盲听啦。
盲听当然是唯一相对来说比较可靠的手段,我从前是百分之一百的支持盲听的。
现在不是百分之一百支持盲听了,但绝不是因为盲听不可靠,而是另外一些原因。

原帖由 小白 于 2010-1-9 16:19 发表




世界上的事,细究下去都没那么简单的!  前面pcear很认真地做了ABC盲听,他的盲听结果,你可以说"人的听觉非常不可靠吗"? 如果人的听觉非常不可靠,ABX的结果应该始终是: 你猜测的可能性是50%左右.  人的听音趣味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97

帖子

6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6
注册时间
2010-1-1
发表于 2010-1-9 20:26:3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这贴子收获最大:让我在今后的听音路上<之前是想HIFI的,原来好听就行啊!>省下不少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97

帖子

6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6
注册时间
2010-1-1
发表于 2010-1-9 20:29:2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这贴子收获最大:让我在今后的听音路上<之前是想HIFI的,原来好听就行啊!>省下不少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432

帖子

1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7
注册时间
2008-11-19
发表于 2010-1-9 20:31:49 | 显示全部楼层
A文件比B文件好听的原因,失真似乎不是最主要的原因,而在于前者的文件是由D50将模拟生成的完整音频波形转为数字音频,而后者接受的数字音频本身就是数字化采取过的文件。前者的质量必然输给后者,但因为更接近模拟声所以听感略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2453

帖子

2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7
注册时间
2009-7-22
发表于 2010-1-9 21:4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白 于 2010-1-9 10:10 发表

问一下前面楼主上的X,Y两段,你认为哪段听感更好呢?

我认为是Y,Y感觉声音更干净、更利索。开始的2秒多那一下弦乐齐奏突然收掉有这个感觉,还有弦乐齐奏背景里连续的小鼓敲击,小提琴开始的时候左边低音大提琴的弱奏伴奏,我认为Y表现更好。
同时对比过白版的a/b之后,我发现楼主的x/y录得太好了,我都有点怀疑楼主的x是不是ipod的输出了
看来楼主的声卡录音比d50模拟录音好

[ 本帖最后由 pcear 于 2010-1-9 22:14 编辑 ]
没烧过 不折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2453

帖子

2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7
注册时间
2009-7-22
发表于 2010-1-9 21:55: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frui 于 2010-1-9 17:17 发表
呵呵,正是因为不可靠,所以要盲听啦。
盲听当然是唯一相对来说比较可靠的手段,我从前是百分之一百的支持盲听的。
现在不是百分之一百支持盲听了,但绝不是因为盲听不可靠,而是另外一些原因。


frui兄,我还是100%支持盲听,盲听出来一定有区别,但盲听不出来不等于没有区别,只是这个区别一定很小很小而已。
举个例子,盲听可以听出来的区别假设是m,实际区别是n,只要n<m,就盲听不出来了,但不等于没有区别。
另外盲听这种方式十分取决与盲听者对软件版本和器材的熟悉程度,换个曲目或者换个器材可能就盲听不出来了,需要较长时间去熟悉。
frui兄有什么高见,愿闻其详。
没烧过 不折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6

主题

3821

帖子

6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65
注册时间
2009-9-27
发表于 2010-1-9 22:04: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认为音质区别如果要仔细听才能听得出,就没有多大意义了
Soulution540+ARC Reference5se+PASS600.5+ANDRAIII
ARIES+La Voce S3+281+EMS+HD800+TH900MKII
ARIES mini+DAC8+EAR834+DUKE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2453

帖子

2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7
注册时间
2009-7-22
发表于 2010-1-9 22: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白 于 2010-1-9 12:57 发表
其实我的意思是: 楼主的这个实验很有意思,引出了一个很有兴味的话题,但只要能听得出差异,哪个"音质好",其实是有很大主观成分的,针对不同人的口味,不同的录音,音乐类型,各人会有自己的判断,而且我认为也并不能说,数字 ...

听感存在主观成份,音质不存在主观成份。建议还是区分这两个词,模拟转换音质是一定有失真或者说劣化的。
验证的手段就是不断循环重复模拟录音操作,不管多高班的器材,到一定次数之后,模拟输出的一定是惨不忍听的。数字只要保证数据一致,音质还是一样,只是听感不同而已。
这个实验很有趣的一个地方是ipod模拟输出和抓轨的差异只小大大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第二是很多人都不是“金耳朵” ,第三是对适当的失真对听感能带来正向拉动。
纯模拟信号,假设原始的载体音质是o,经过器材A(ipod或者其他设备)模拟输出成了p,再经过各位的器材B(dac或者声卡)DA转换成q。o经过设备B转换成r,我们实际听到的是q和r,对比的实际是o和p。
当直接用o来对比A和B器材的时候,听的应该是r和p,对比的也是r和p。p中间少了器材B的转换,所以p并未带有B的风格,我认为这是为什么差异小到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原因。当然我是YY的,欢迎大家实验或讨论。
举个例子,原始载体就是一个美女model,每件器材就等于一件半透明的衣服,美女model每披上一件,就朦胧一点。发烧友追求的应该是全透明的衣服 当然有人喜欢粉红的衣服,但披多了美女就成苏姗大妈了。
没烧过 不折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2453

帖子

2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7
注册时间
2009-7-22
发表于 2010-1-9 22: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elt 于 2010-1-9 11:17 发表
我承认lz的ab我认为a的更好,细节上。
白版的AB对比我喜欢A,有印象的地方是:最后掌声响起来的那里A比B更饱满。B干涩一点。
看来我该退烧了。

a比b声音干净,也是容易造成听感更好的原因。
没烧过 不折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1127

帖子

8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8
注册时间
2004-9-1
发表于 2010-1-9 22:3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从另外一些角度来看这个问题的,三言两语也不是很说得清。
大致的意思是:水至清则无鱼。
或:难得糊涂。
我相信盲听是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客观的。但是音响这样的事情,太客观了也不好。
也许应该容许错误,容许谬误,容许想象,容许夸张,一句话:给主观一个空间。

就像足球,按照现在的技术,用机器人或高科技监控设备来做裁判也不是什么难事,而真人做的栽判就会有误判,黑哨等等。但是足球的魅力也和这些缺憾不可分割。

所以像线材这样的东西,我本人是不相信的,但是我认为线材有存在的意义,我自己也会去买,就算买一个好心情,给自己一个折腾的空间。从辩证法的角度,马克思和黑格尔认为恶是推动历史的杠杆,那美丽的谎言就更是推动HIFI的动力了。

呵呵,这都快形而上了,就算我胡扯吧,pcear兄的认真精神我是绝对支持的。

原帖由 pcear 于 2010-1-9 21:55 发表

frui兄,我还是100%支持盲听,盲听出来一定有区别,但盲听不出来不等于没有区别,只是这个区别一定很小很小而已。
举个例子,盲听可以听出来的区别假设是m,实际区别是n,只要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2453

帖子

2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7
注册时间
2009-7-22
发表于 2010-1-9 23:3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听一听那些东西还没down完,和frui兄探讨
音响本来就是有主观、客观的,反正没有透明的衣服嘛。那么厂家就有无限的风格可以玩,烧友也有无限的风格可以喜好。我前几天才搞了条电源线,就是贪它铜片特别好,插头比较YY
至于盲听,属于过于客观,我觉得算开关量而不是渐变量,所以有些第六感之类的差异是盲听无法处理的   而某些“烧友”拒绝盲听,我觉得是过于强调主观。
我相信大样本的人群+大样本的器材群的盲听才有代表意义。
听得越多,越发现听觉的不可靠,所以YY一下让听感更好也是发烧的路子
没烧过 不折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1127

帖子

8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8
注册时间
2004-9-1
发表于 2010-1-9 23:51:53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不可靠的感官太多了,也不光是耳朵会出卖你
触觉,视觉,味觉,嗅觉............没有一样不会搞鬼。
但是看一本书说(《普鲁斯特是个神经生物学家》,科学家现在发现味觉的记忆是最长久的,几十年都不会忘却,所以普鲁斯特在《追忆逝水年华》中对马德兰小点心的描写是正确的。

我个人推测,可能是味觉与生存关系最大,生死攸关,不靠谱不行啊
听觉相对来说没那么重要,所以误差大一点也没有关系了。

主观和客观,我相信平衡,就是说不要太走极端,太主观或太客观就不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48

主题

10万

帖子

3762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2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发表于 2010-1-10 09: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数字录音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干净,冷静,但这也一直是造成诟病的原因之一。因为真实的声音给人的感觉,并不是十分绝对的干净,至少不是象很多数字录音的那个干净法。LP的声音干净吗?很多时候是不象数字媒体那么干净的,但很多人认为LP那种声音是更真实,听感更佳的。所以“听感”确实是个奇妙的东西,牵涉到心理声学的因素。

在盲听的问题上,我也是支持盲听的,当然很多东西是很难盲听,甚至无法设计盲听试验的。很多时候,在无法盲听的情况下,我们也得相信自己的耳朵。而耳朵的判断力是可以通过训练提高的。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96

帖子

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1
注册时间
2006-6-3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23:2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cear 于 2010-1-9 21:49 发表

我认为是Y,Y感觉声音更干净、更利索。开始的2秒多那一下弦乐齐奏突然收掉有这个感觉,还有弦乐齐奏背景里连续的小鼓敲击,小提琴开始的时候左边低音大提琴的弱奏伴奏,我认为Y表现更好。
同时对比过白版的a/b之后 ...


绝对正宗的 IPC 线性输出,外加一根价值1元人民币的对录线,呵呵,前面有我贴的实验用设备图

另外,我用的 ct4620声卡,虽然现在是花100多块收的大白菜,但在当年刚推出的时候,也是挺专业的“白金版”,呵呵,做工、电路什么的还是很精良的
不过也有可能是白版用的 iPod nano,线路输出质量没有IPC好

以上纯属猜测、y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4-6-14 20:22 , Processed in 0.099872 second(s), 36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