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05|回复: 10

关于数字音乐听感的基本问题?

[复制链接]

13

主题

158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09-6-24
发表于 2009-8-1 21: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能不能归纳一下,

一张CD碟,音乐内容设定为A0(原盘)。PC与所有后置器材假设为高品质的解码器+音响系统(音箱或耳机)是同一的配置环境。

1,将CD原盘A放入PC的光驱内,然后接HI-FI器材(解码器——音响)还原播放,设定结果为A0音质。

2,将CD原盘A放入PC的光驱内,翻录为WAV无损文件,然后接后置器材播放,设定结果为A1音质。

3,将CD原盘A放入PC的光驱内,刻录为另一张CD复制盘为A-B,然后重放入PC的光驱内,接后置器材播放,设定结果为A-B。

4,将硬盘内的WAV无损文件,刻录为一张CD复制盘为A-C,然后重入PC的光驱内,接后置器材播放,设定结果为A-C。

对比各种结果A0,A1,A-B,A-C,判断音质差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48

主题

10万

帖子

3762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2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发表于 2009-8-1 21: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不要ABCDEFG了,简单说,很多人认为只有一种音质,音质完全是一样的.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2453

帖子

2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7
注册时间
2009-7-22
发表于 2009-8-1 21: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A1>A0>A-B=A-C
假设这个pc的光驱比较烂但刻录机一致性还比较好,如果光驱好例如用高价转盘,可能A0>A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158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09-6-24
 楼主| 发表于 2009-8-1 21: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考虑几个变量:

1,A0原盘放入光驱内后,有两种播放方式:一种是取出数字码流,然后接解码器+音响系统播放。另一种是直接解码出来接音响系统播放。这样的结果又两种设定为A0-1,和A0-2。

这两种结果的音质对比如何?

2,翻录后储存在硬盘内的WAV无损文件,以数字码流的格式输出到后置的解码器以及音响系统播放,并非是直接在PC内解码输出。

3,复制盘的材质假设也为高品质的基材,尽量剔除复制盘片的品质问题。

4,WAV无损文件的刻录方式,可以分解出不同的途径,由此产生了另外一种听感对比试验:

比如,抓轨方式的差异为:一种是该PC的光驱抓轨,另一种则是在其他高级转盘上抓轨后的数字码流文件,存储到硬盘上。

另外,刻录方式也可以有区别为:同一的硬盘内的数字文件,用该PC进行刻录复制,另一种方式为其他高级刻录机的产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158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09-6-24
 楼主| 发表于 2009-8-1 21:3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白 于 2009-8-1 21:13 发表
你不要ABCDEFG了,简单说,很多人认为只有一种音质,音质完全是一样的.


实验本身就是一种探索,不是人云亦云的附会。

这里要区分的不仅仅是数字文件码流的“同一性”,还要区分所谓的数字格式中是否有特定的“差异性”也被打包附加了?也不是仅仅猜测JITTER的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8

主题

371

帖子

1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1
注册时间
2009-1-22
发表于 2009-8-1 21:3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158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09-6-24
 楼主| 发表于 2009-8-1 21:5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eff3610859 于 2009-8-1 21:33 发表
OFFICE软件我刻录了N遍,有时候为了节省硬盘空间,每次刻录完就删了,下次刻录以上次刻录为母版,还能完全没错的安装啊,这些EXE文件稍有一个字码错误,都不能安装的,或者错误提示的
还没出现错误情况


你的理解未必正确。

所谓数字文件本身就是一种打包文件,内容里包括一些校正信息的字码。所以,猜测一个字码错误,会导致文件整体的失控,这是错误的想法。但是,如果误差过大,导致校正码不能正常作用,这种结果才是完全的失控——会有警告性的错误提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158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09-6-24
 楼主| 发表于 2009-8-1 22:0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同理推论,有些人理解的数字音频文件的“同一性”(0101之类的次序与位置),就是“字码”对应的完全相同,这用一些比较软件检验也并非是可证的。

因为这里的编码取决于音频信息与各类校正码和识别码的定义。

这个问题,需要一些数据专家好好解释一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158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09-6-24
 楼主| 发表于 2009-8-1 23: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的帖子

考虑的因素不多,因为除了音源文件之外的后置器材都是同一的。

现在用最偷懒的逻辑来推理:

假若后置的器材完全是同一的,但音效仍然存在可辨识的“不同”,那么,按照小白的意思,就是质疑音源文件的“同一性”——如果数字文件的信息完全是一致的,为何最后的音效还可能有差异性?除非,伴随音源文件的解码过程中有寄生的JITTER起了干扰作用!

但是,按照坛子上的数据专家分析,JITTER本身不可能在中间过程中传递,或者有干扰的影响。那么,这里反推出音源文件的“同一性”肯定是不能保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158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09-6-24
 楼主| 发表于 2009-8-1 23:3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坛子里的探讨启发了一个问题:

模拟信号的失真,对原有真实信号的损坏,是不可逆转的(即不可还原的)。所以,失真就是音质的损害,至于能否被听出,是另外的问题。

数字信号的失真(JITTER),如果是一种寄生的现象,而原有的真实信号仍然可以借助“校正码”的方式完全“还原”,那么,这类失真信号就成为一种近似“噪声”的方式干扰发生,从而也导致了音质的降低(被干扰)。

有没有这种可能性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74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09-7-31
发表于 2009-8-2 02: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听风 于 2009-8-1 23:38 发表
坛子里的探讨启发了一个问题:

模拟信号的失真,对原有真实信号的损坏,是不可逆转的(即不可还原的)。所以,失真就是音质的损害,至于能否被听出,是另外的问题。

数字信号的失真(JITTER),如果是一种寄生 ...


数字音频信号在传输和保存过程中,如果没有误码的话(大家用实际行动已经证明了不难做到不误码),不存在失真。所谓失真大头来自于AD和DA时的Jitter,就是数字与模拟互相转换的边界,数数转换(计算)过程中,以及其他很多跟数字技术无关的方面,比如AD/DA芯片的电压转换精度、AD之前的模拟电路、以及DA之后的模拟电路。忽略纯模拟世界的失真,“数字音频的失真”只存在于数模转换或数数转换(计算)过程中,列举如下:

1. DA时钟jitter造成的DA失真。DA时钟应该跟当年AD转换时的时钟完完全全一致的,但是因为jitter,DA的时序跟AD时的时序并不吻合,所以出现失真,就是“在错误时间输出一个模拟电压”,至于这个电压值是不是正确的,这根DA芯片的模拟性能有关,跟jitter无关

2. AD时钟jitter造成的AD取样值错误。AD时钟也不可能是完美精准的,所以AD也会在“错误的时间”去取样。音频波形是不断变化的,“错误的时间”取得的取样电压,当然也是错误的电压,这是失真。不过AD一般是专业人员做的,当饭吃的,所以有理由相信一般AD时钟的jitter不至于太差。当然了,再差我们也没办法,要不你自己做唱片去,不听那帮混蛋做的了

3. AD取样时以及母带截尾转16bit时的量化失真,因为要把有无数种可能值的模拟电压变成只有24bit(一千六百万种可能值)的母带数码音频信号,或者把有24bit种可能值的母带信号切成只有16bit(65536种可能值)的发行版本音轨,这时候的舍入会带来“量化失真”,dithering可以大大改善量化失真

4. 数码音量控制、SRC、各种DSP和其它任何计算更改音轨的操作也会因为算法优劣不等带来不同的数数转换失真

好像没有什么其它数字音频信号的失真途径了。当然了,其它很多模拟世界的因素至少一样重要,不过那些跟数字音频,跟Jitter没有关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4-6-14 18:45 , Processed in 0.093455 second(s), 33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