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楼主: 小白

SFB01K: Good but Overpriced?

[复制链接]

9

主题

157

帖子

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1
注册时间
2003-5-6
发表于 2008-12-26 17: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RickyLung 于 2008-12-26 17:17 发表
玩过o1海外一星期,很没感情的声音,比不上SFB01K。

如果现阶段用O1海外的价格弄一个DAC+一个耳放的组合
能明显胜出O1海外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主题

2434

帖子

6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61
注册时间
2006-9-24
发表于 2008-12-26 17:32: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款耳放我在去年底听过,作者连续寄给我三个版本。

如果说这耳房现在能引起众多大侠的关注,那说明这耳房已比我当初听的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变(当然也不排除我当初没听明白)。

借这个地方对作者说几句心理话(都是武汉人嘛):
1、恭喜你的作品有进步。
2、器材的最终目的是表达音乐,而不是简单地比指标。
3、不管你是否喜欢古典,我觉得你都应该听古典,听大编制测试全面情况,听室内乐测试音质音色,两者不可偏废,如有机会,更因该去听听现场,我理解这是你制作器材的工作的需要。我不认为那些流行歌曲碟片能真正测试好器材。

如不当,请海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主题

3155

帖子

2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1
注册时间
2006-5-6
发表于 2008-12-26 17:37: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jw100 于 2008-12-26 17:32 发表
这款耳放我在去年底听过,作者连续寄给我三个版本。

如果说这耳房现在能引起众多大侠的关注,那说明这耳房已比我当初听的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变(当然也不排除我当初没听明白)。

借这个地方对作者说几句心理话( ...



这几句话我相当的支持,SFB01K不能只能做为听人声的器材,在古典上应该有所改进,同样,这个价位的所有国产耳放(包括所有进口耳放)都不可能做到完美,我们也应该宽容看待

[ 本帖最后由 dark132 于 2008-12-26 17:3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0

主题

1万

帖子

205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05
注册时间
2003-7-11

最佳创作奖

发表于 2008-12-26 17:4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白 于 2008-12-26 16:58 发表
SFB关于声场的理念我是完全理解的. 确实在把声场做大的同时难免要引起信息密度的下跌; 把声场向中间前方挤一些,以烘托中间部分的密度感,也是一种做法.

但SOLO在声场感明显比SFB01K宽阔自然,仿佛听音空间大很多的 ...


倒不是刻意烘托的 因为这东西是两个人做的 一个相当于导演 一个相当于监制 做监制的那位是中山大学的一个大提琴教授 校音最后的定夺是必须要经过他的认可的 也就是说 能量感分布、结像大小及其他各种声音的原始属性都要切近于真实乐器 否则肯定不行 我自己是经历了一个由否认到怀疑再到试验再认可的过程 所以才有现在这个比较有把握的看法 当然我对高档器材了解太少 也只能理解到这个位置 其他更多的信息等我经济实力改善了再议论:)

当然这段时间我也不会休止 日后各种版本的cd以及附近音乐学院的现场和真实乐器 我是会经常去接触的 希望能在有钱之后更能把准方向~
总感觉哥德巴赫猜想要被证实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40

主题

10万

帖子

3761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1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6 17:54:3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学教授也罢,他估计是没听过更好的耳放,而没听过更好的耳放的话,就无法想象更高档的器材是如何处理声场的. HI-FI电声器材的设计者一定要多听高级的制品,去体会设计者是如何处理一些问题的. 假如SFB01的设计者仔细听过一些进口高档耳放,也不要太高级的,1-2万的即可,就会对声场/密度的关系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下棋的要找高手对弈,设计耳放的要多听高级的制品(不光是多听现场音乐).

[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08-12-26 18:02 编辑 ]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40

主题

10万

帖子

3761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1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6 18:01:28 | 显示全部楼层
SFB01K的声场不仅是宽度受限,还有一个小问题是深度方面,也留的余量偏小. 我听的音乐里有一段是钢琴三重奏. 大家都知道钢琴三重奏的分布方式: 左边是小提琴,中间靠后的是钢琴,右边是大提琴.

SFB01K表现这段音乐时,钢琴就有点突前,好象钢琴摆得太前面的感觉,同时小提琴,大提琴的位置都坐得比较突前; 这样给人的主观感觉就是演奏的空间是较小而局促的,三件乐器"挤"了一些.

SOLO的呈现方式则要舒展和留有更多的空间余量. 钢琴不那么靠前,而是后缩一些(注意这是正常的三重奏摆位),小提琴和大提琴都仿佛坐得离我们远一些,彼此的演奏空间就都不局促. 整体给人的感受就是宽舒,适当的距离感和空间气氛.

所以SFB01K和SOLO在空间感的处理上,确实差异是明显的.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0

主题

1万

帖子

8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81
注册时间
2005-1-23
发表于 2008-12-26 18:02:50 | 显示全部楼层
貌似01K版还是没有解决之前01版的问题
Linn, VAW/Graham Slee, Podium Soun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9

主题

1007

帖子

4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4
注册时间
2008-11-29
发表于 2008-12-26 18:0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的帖子

sfb01k我没听过,sfb01试听的时候我听过,对比莱曼,我认为略输莱曼,作者和mvw则一直认为我听音有问题,现在看来sfb01也就是那个素质,不好不坏,售价略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40

主题

10万

帖子

3761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1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6 18: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包括Ricky Lung龙哥在内的一些烧友不认同O1海外版的声音,ZYZS还怀疑我是出于朋友面子才给O1海外好评. 我稍微说一句备注:

O1海外版的设计者我不认识,但我可以肯定他是一个纯正的古典乐迷. 我也是,听古典音乐已经有20年. 古典音乐重播所需要的自然,准确,质朴无华,我认为O1海外版做得很好,我个人是认同的. 同时我在那篇评O1海外的文章里也指出了,它听流行音乐确实过于朴素无华,不够好听,相比之下我的老战马SOLO演绎流行要好听得多,简单说就是有声有色,有起有落,有动感,有激情,有色彩,而O1海外的表现风格始终是有着古典派的"贞洁",不太适合流行,包括人声的演绎; 它令我回想起拜亚动力的A1. 我始终认为O1海外和A1走的是一个路子,因此优点缺点也基本相同. 这种质朴无华的呈现方式,表现古典固然十分妥帖(在严肃的古典乐迷听来),但用于表现流行时,多数人是嫌不够劲,不够味的.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0

主题

1万

帖子

8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81
注册时间
2005-1-23
发表于 2008-12-26 18: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耳放部分, O1海外版和O1古典版差距有多大?
Linn, VAW/Graham Slee, Podium Soun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0

主题

1万

帖子

205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05
注册时间
2003-7-11

最佳创作奖

发表于 2008-12-26 18: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白 于 2008-12-26 17:54 发表
大学教授也罢,他估计是没听过更好的耳放,而没听过更好的耳放的话,就无法想象更高档的器材是如何处理声场的. HI-FI电声器材的设计者一定要多听高级的制品,去体会设计者是如何处理一些问题的. 假如SFB01的设计者仔细听 ...


这点我还是有异议的

自从接触了几个版本的好碟 以及一些还算有些水准的演出后 我立马有退烧的心思了 中唱片或者现场的毒 如同中邪 是器材本身无法比较的 现场演奏者对气氛的把握和调动 是非常震撼的 不同的演奏者对气氛的调节堪称云泥之别 这些在耳机系统里只能听找出点皮毛之意

之所以这次这个器材彻底打动我 让我着迷 也是这个原因 他能更深刻的表达出唱片对于音乐欣赏的重要性 也能更加充分的表达出一个歌手、演奏家对于音乐感情的把握 相对来讲 达到了一个比较深刻的层次 这是我喜欢的 我相信这些东西如果没有他们对真实乐器和现场的体会 不一定能做的这么传神 校音本身是一种设计者对音乐的理解 如果总是以其他器材为参考 那永远只能做一个追随者 这样的器材我就提不起兴趣了 做东西 首先要和别人不一样 否则 只会迷失自我 没有长久的潜力

就好像我热爱文学 但相比读文章我更喜欢写文章 前者是学习 后者是创作 非要二取其一 自然要选择创作 否则 脑子里的东西 写出来的东西 永远都是别人的

而且就读书、学习来说 也要有所取舍 别人说了好就去读 太机械了 要有自己的看法 我读书 两个人 鲁迅 朱自清 前者思想 后者笔法 两个人够研究一辈子了 所以 学习别人没有错 但坚持自己 也没有错 关键是其中对“度”的把握

另外我不止一次给作者强调过 器材校音自己认为怎么样就怎么样 要有一套系统的标准 如果烧友觉得怎么样你就去改 那这个器材肯定完了 diyer不能过分依赖指标但也不能矫枉过正 全凭想象了 亘古不变的标准就是真实乐器 能接近的同时做好艺术化的处理 就是最高境界

好在作者在信念方面一直都做的不错 我喜欢在器材上固执的人 就好像老森海那帮设计师 事实上 经典大多诞生在偏执狂手中 器材校音还是应该坚定而个性的 思路要清晰 手段要坚决 一刀切入要害 收工完事 挺好

当然 要补充一句 这样的人最终的结果 大多都是倒闭 很遗憾 我是一个永远都认为 经典与利润不可能共存的人 这个理解在我分析过的所有产品中都一一验证了 就好像艺术家很少能在生前受到认可一样 得不到(失去)的才是最好的 这是人作为生物的一种本质 跨越哲学、科学、文化的真理 谁也改变不了

[ 本帖最后由 mvw 于 2008-12-26 18:31 编辑 ]
总感觉哥德巴赫猜想要被证实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0

主题

1万

帖子

205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05
注册时间
2003-7-11

最佳创作奖

发表于 2008-12-26 18:24: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fanhn 于 2008-12-26 18:03 发表
sfb01k我没听过,sfb01试听的时候我听过,对比莱曼,我认为略输莱曼,作者和mvw则一直认为我听音有问题,现在看来sfb01也就是那个素质,不好不坏,售价略高


我没认为你听音有问题 有固执的理念挺好 呵呵~ 俺朋友里对比8pr 认为01输惨的人多了去了 最起码在一半以上了 不过这并不能改变我的看法 呵呵 我也是个极为固执的人
总感觉哥德巴赫猜想要被证实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8

主题

1562

帖子

1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4
注册时间
2007-5-11
发表于 2008-12-26 18:32:25 | 显示全部楼层
肯定没有价格差距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40

主题

10万

帖子

3761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1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6 18:32: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以其他器材为参考, 而是去体会高手是如何设计声音的!

HI-FI设计这个行业,国外的历史和积淀远比国内丰富和悠久,这点是必须承认的,不承认这点,闭门造车的话,或指望靠音乐教授帮忙校声,以为这样就能出HI-END声的话,肯定是个错误的路子.  别人走了几十年的路,你指望靠音乐学院教授帮忙,一下就操了捷径? 这是不切实际的,除非你真是几十年出一个,可以进音响名人堂的天才.

HI-FI设计和任何学问一样是没有捷径的. 别人的积淀,只有一点点去学.

所以必须不仅听现场,还要听高级的国外器材,去分析国外高手是如何设计声音的,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眼界和水平!

在国内DIY圈子里都是这样的. 提高水平都要靠解剖进口名机. 除非你是几十年出一位的天才,否则,没有解剖过数万元进口机的人,就是做不出那个级别的东西(解剖了大多数也做不出,但至少有希望).

谁要是认识一位国内DIY设计师,没有分析解剖过进口数万元高级机,单凭靠音乐学院教授帮忙或在家独自研究,就能做出一台与之媲美的高级机的,千万告诉我.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0

主题

1万

帖子

205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05
注册时间
2003-7-11

最佳创作奖

发表于 2008-12-26 18:4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是自然 学是必须的路径 现在的问题是国外设计师不可能把校音技术 甚至他们的真实追求表露出来 作为器材设计者 要想学会这套校音理念 光听是不够的 还要挖掘 挖掘国外设计师在制作器材时最深层次的考虑 这个是很困难的 我不知道用这个要求国内diyer是否现实 但恐怕不比“原生”简单多少

换句话说 与其想办法学来美国人做原子弹的技术 不如自己潜心研究 而且所谓研究已经包括了对国外器材的参考和学习 只是不能拘泥于此 其实美国人不可能把造原子弹的技术告诉你 同时 欧洲人也不可能把造器材的技巧告诉你 一是不能告诉你 二是这东西来自于一个民族的积累 一时半会没法学

我倒是建议作者没事好好思考一下中国的文化本质是什么 辅以对乐器和现场的理解 再加上对于进口器材的取经 做出个性化的 有坚定路线的器材 我想 这也就是国内diyer能做的最好的地步了 否则 不如考虑多赚些钱收购国外器材生产商来的实在……

另外 白版 你说的那些我知道 剖析进口器材是学不到精髓的 真正的精髓只能靠脑子想的,要思考,要体会,要挖掘的 这点我真的觉得好困难 可行性堪忧
总感觉哥德巴赫猜想要被证实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4-5-20 22:40 , Processed in 0.108775 second(s), 36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