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基于手上的PM-1已开声有100小时+, 可以说几句感想了:
一等一的做工和包装
这个很多开箱文都有相片可参考,不多描述了
avbuzz - OPPO PM-1 磁振平膜耳机
http://www.avbuzz.com/audio-video/201406/OPPO-PM-1-Unbox/0.htm
sina - OPPO PM-1耳机及HA-1解码/耳机放大器实拍
http://slide.tech.sina.com.cn/mobile/slide_5_22298_50453.html#p=1
稳如泰山的中低频
严格来说,虽然PM-1不是一只拥有高密度声音的耳机,但吊诡的是它高中低音全频先天就有一种韧度,令声音又滑又厚,也是它无出其右的特色。要PM-1发出尖刺薄干的声音,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任务。也因为如此,即使音场不大,凭借绵密的低频也能轻易烘托出歌曲的气氛。
要论PM-1的过人之处,不是什么实实在在可以具体化的质素如音场/延伸/分析力/动态之类,而是声音的饱满度。刺激的中高音/空洞的中频/虚浮的下盘/粗糙的质感/散乱的结象,在PM-1上统统都找不到,做就了一只非常耐听的耳机,但要追求音场堂皇/定位精准/高音华丽,素体的PM-1也是一样都没有的....
那这样的取向究竟是有利还是有弊呢? 壊处就是面对现多众多旗舰对手,亮点不足来吸引各用家的耳朵,是很醇厚没错,却刺激不到购买欲。不过,对于爱折腾的玩家来说,PM-1却是不可多得。究其原因,天生的声音厚度及高灵敏度令它对录音和器材的寛容度非常高,使恶声基本上绝缘,问题是如何推得神采飞扬而已。而最低限保证已有了,只要坚持及找到正确方法,还怕好声音不来吗?! 音响器材买回来就是要用来听,用来享受的,却屡屡因发出不中听的声音,而令它们变成只是买进卖出的货物,岂不是本末倒置了。
成也西装 败也西装
至于经常作一套展出的OPPO HA-1 + PM-1 西装, 反应都是毁誉参半, 美其名是面面俱买,事实上是找不出亮点。最大问题就是控制不好低频,即使分析力是旗舰水准,听起来也是糊糊的,被轰轰响的低音遮掩了,结果就是不够通透,高音听不出来,空间感的营造也受限制,声音也黏稠成一块,层次感都被扼杀了....
不过,原OCC耳机线倒是很好,频寛及密度兼具,没有2千元预算,要完胜它不是易事。
看似易推 实则大食
如果以HA-1作音源,请放弃不结力的6.3插口(推动圈如HD650之类倒是不错的), 最低限度以4针平衡推动,你会发现不一样的PM-1 :
原本拥挤在一起的声音一下了豁然开朗,井井有条,高中低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饱满又结实的音像活现眼前。我敢说,在2W这个预算内能达到这个程度的声音,非常有竞争力,在音场/密度/分析力3者之间都达到了微妙的平衡,这才可够格称得上是官配标准。
虽然PM-1 标注32 Ohm / 102 dB in 1 mW, 看似易推,但只是代表容易出大声而已,骨子里还是不折不扣的平板耳机,难以驱动良好的毛病依然存在。高灵敏度只是改善了最差表现,保留了声底厚实的优点,无气无力,自然奶油味非常重,听来拖泥带水。
推动它, 个人还是推荐一些大力耳扩如Bryston BHA-1/ Schiit Mjolnir等,耳扩不用什么味道,因为耳机自身已足够,只要能推开音场,就能揭开另一片天。
意外收获
现在聆听PM-1 (PC-->viard usb-->Burmester 099 --> PM-1) ,音声弥漫在空气中,余韵尾音自然流淌,尤其是人声质感和2CH系统很相似。回头再听回其他动圈如HD800/T1/K812/SA5000/TH900等,都发现它们声音变得干薄了,一时之间真是适应不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