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3-9-2 09:0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bright 于 2013-9-2 09:06 编辑
中国人的思维喜欢把东西集合化体现,然后让人在集合中摸索。
说好听了是喜欢归纳总结,说句不好听的是喜欢以偏概全。
对于古典曲目,所表达出来的东西是manifold, complicated, subtle且continuous的,它也许能被总结概括,但是这种总结是不细致完全的,只是表象而不是内在。
而且曲目所带出的内在是对不同人是相异的,它是靠表象首先带给人一种客观的形象然后因由不同人的不同经历不同素养给出不同的主观表象
像是西方的乐评,或者是国内乐评家对于古典音乐的乐评,甚至是对于音乐本身的分析,都是很细致的,对每个小节的表情和感情流露都有细致的剖析,这种感觉可能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但是这种感觉是无法简单概括或集合化的。
其实我认为这也是中国人的性格的一种体现,
喜欢去直接表达出最直观最容易感受到的东西,对于细微的、主观的东西表达得十分含蓄,一般都藏在表象背后。
像是民族音乐,虽然相比西方古典音乐的曲式没有很严格的体系和构架,很难从结构上来揣摩感情,准确的描述一些东西。
但是类似于高山流水这样的取名便带给人一种非常直接的意象,然而更深次更细腻的感情需要听众琢磨这字里行间的意境了,这种背后的东西,反而不随本身表现得限制,而更倾向于一种难以言状难以刻画却让人能感受到的精神波动,这种感觉很让人能给与其明确的描述。
其实这种民族性的东西也体现在一些别的方面,
例如中国菜和中国的酒,
相对于法国菜和日本料理一类,中国菜对于食材以及一些其他因素的偏执程度远要远不及,而且在味道层次和复杂感上也没那么讲究,但是中国菜的味和口感——也许是很直接的体现,但是这种味道是长时间积累而成的一种很好地结合(表象),并带有一些文化上的东西(意象)。
像是酒类,绵柔醇厚这种词不仅仅是味觉上单纯的表达了,一股文化上的积淀也随着酒香飘出来了;但是对于洋酒,还是讲求实实在在存在的:哪几种植物口味,哪几种香气,前中后调,剩下的就是喝酒时的心情了。
所以我觉得用中国这种表象概括式的方法来描述西方音乐并不是一种很恰当的方法,因为西方人想要表达的背后内容并不是那么“模糊”,不像是那有种氤氲的感觉。
是更加有条理、明显、有层次的一种感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