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箱价格发展到了几十万美元,应该大力发展租赁服务
记录序列号脚钉部分和地面贴个特制封条,严禁私自挪动,一个月起步,按价格30年计算月租,比如实价360万的箱子月租1万元,长租可以按50年计算月租(箱子不挪动,正常音量,基本上寿命100年没问题,即使换个分频器小零件也不很多钱不算什么360万的箱子放租,360万资金成本每年5%的话一年就要18万,你月租才给1万一年才12万,这还没有考虑喇叭折旧,根本不现实。
40万的喇叭,10年折旧,4万保证金,一个月月租1万,利润率15%,这个才有商家可以做。 还可以灵活一点比如只租一只箱子,这样成本减半,我平时听音乐为了省电白天电源质量差就只开一个声道,晚上电源好再开两只箱子 本帖最后由 darkblood 于 2024-2-25 15:57 编辑
只能参考房租和企业利润, 年利润不到3%的企业比比皆是,40万的箱子月租1万我想不会有人租不如买了
就我而言,40万的大肥婆年租1万我都嫌贵了我会买 因为事实上 箱子不动他寿命上百年 除非400万买不起
hifi世界360萬的喇叭是土壕買的, 不是給窮hi玩的
窮hi第一, 就算360萬折到180萬也不會買
窮hi就花點時間蹲二手好價好喇叭 , 以買賣承擔風檢代替租借 利润不到3%的企业,如何能有持续的研发和创新投入? 应该大力发展吊销贵价厂商执照业务。 本帖最后由 hzh9772 于 2024-2-25 18:11 编辑
10年折旧也不会有人做这样的生意,参考国外有租赁音箱的行情,差不多月租金15月的费用相当于箱子本身售价。高端的只见过 90天承诺 卖出价90%价格回收,买家承担来回运输费的服务,其实就是变相租赁。 曾经见过804D3 租赁 ,月费用700,后不到一年商家就抵挡不住,再也没有这种服务了 线材价格差不多也朝着这方向奋进啦。
君不见某靓声秘籍重点就是总价小十万刀的电源线四条:lol
说句关黑屋的话,现在发烧友仨字,基本等同于脆皮大猪,视肉感满满的:lol 15个月平摊全价的方式等于分期付款,不是租赁了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24-2-25 19:11 编辑
没有商家在做这个,其实就足够说明这个业务做不起来,没有盈利模式。
包括试听机巡回之类,只有一些国内厂家、DIY师傅在做,因为几次折腾下来新机就变成旧机甚至破烂了——国内的物流和用家的素质决定的。正规代理进口名牌音响的谁敢做巡回试听,有少数尝试过的,都是新机变成破烂回来。
谁敢做这个租赁业务的,也要做好租出去回收破烂的心理和财务准备。到时候就来回扯皮吧。从租的客户角度说,反正机器不是我的,是租的,何必小心对待?所以变成破烂是很大概率的。 有金融租赁或者融资租赁,需要企业主体和增信,利率7-9%,付一定比例后,器材直接以租赁形式使用,每年还本付息一次,类似车贷。
区别在于入表并非负债而是成本,俗称隐形债务,航空公司用的多,方便调节利润。
手动狗头 租赁破损的确是个问题,可以参考蚂蚁信用等参考机制,租赁平台对每个用户借用器材归还时的折旧情况评分。(有专门第三方测评公司),纳入信用体系。商家一开始以合同形式约定不同损坏的赔偿费,如单元损坏,表面擦伤,是否开盖(设置封条)等等。操作起来麻烦些,但是最难的可能还是商业体量太小了。
Hifi器材的体量可能还比不上钢琴租赁。 在德国,
两门911被默认个人消费,所以保时捷推出四门的帕梅拉,可以计入公司财产,用来避税。
天价音响,是老板用来给企业避税的。
这可能就是为什么天价音响商从来不在乎音响品质的原因吧。
所以个体对个体,只能做20万以下的买卖。
超过的大额的,必须成立公司,才有戏。
不说了,注册公司办叫我手续去了。
其实换个思路,有偿试听能不能做呢,付点钱让音响商提供专业的场地设备服务和一定的试听时间。试听设备的流通由音响商负责。如果搞个连锁店还能进一步降低成本。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