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心睡眠
发表于 2002-7-3 11:19:00
耳放市场目前的确不大,但是随着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耳机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对高素质的耳放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多。如果厂家短视,只重利润不顾质量,等到这团面粉真变成蛋糕以后恐怕连瞧一眼的份都没有了。
所谓性价比高是指2个方面,一是性能相当价格便宜,二是价格相当性能更优。因此在比较不同的产品的时候必然要对产品的性能和价格逐一进行对比。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性能不同的产品要去评价其性价比是十分困难的,声音好的那么一点是不是值那么多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观念。有时候一个器材的声音比所有其它器材要“好一些”,但是价格要高上数倍甚至数十倍,是不是可以说它的性价比不高呢?不一定!因为从别的器材上得不到这样的声音,就像稀世的珍宝一样,高出的这点音质是无价的。发烧永远是量力而行的事情,是否要为了追求更好的音质而付出大把的钞票,要看个人的经济能力了。
我喜欢DIY耳放,并不是因为它的音质高到什么地步,而是它的价格符合多数人的消费能力,同时在性能上至少不输给大多数价格高高在上商品机,对于一个普通的发烧友来说了解这些就足够了,去讨论人家成本多少、利润多少都是毫无意义的事情,我只关心我得到了什么样的声音以及为此要付出多少钱就行了。
至于生产厂家,如果认为这块市场根本不值得重视,还是干脆退出算了,否则质次价高的产品不仅仅毁坏的这个产品的形象,也会让广大发烧友产生对厂家形象的不良印象,从而影响到其它产品的销售。
耳放这东西的技术含量并不高,才有了DIY的可能,如果生产厂家想在这个市场牟取暴利,那是完全没有可能的事情。INTEL的CPU芯片曾经是典型的暴利产品,自从有了AMD加入竞争后,终究有所收敛。DIY产品的高性价比对所有的专业厂家都是个警钟,要想在耳放市场上站住脚,还是踏踏实实搞好产品的性价比,否则不要指望有什么良好的市场表现。
李晓梦
发表于 2002-7-3 11:52:00
<BLOCKQUOTE><font size="1" face="宋体">引用:</font><HR>发起人 小白:
<B>不是因为喜欢耳机的人少,而是因为大多数人觉得耳机直接接音源就足够了,要求不高的话,我自己也这样认为的。真正讲究音质到肯投资买耳放的人,在耳机发烧友中,又只占一小部分。</B><HR></BLOCKQUOTE><P>咳咳,没办法,我已认命了,耳放非买不成了。<P><P>------------------
迷蝴蝶
7805
发表于 2002-7-4 07:09:00
<BLOCKQUOTE><font size="1" face="宋体">引用:</font><HR>发起人 无心睡眠:
<B>耳放市场目前的确不大,但是随着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耳机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对高素质的耳放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多。如果厂家短视,只重利润不顾质量,等到这团面粉真变成蛋糕以后恐怕连瞧一眼的份都没有了。
所谓性价比高是指2个方面,一是性能相当价格便宜,二是价格相当性能更优。因此在比较不同的产品的时候必然要对产品的性能和价格逐一进行对比。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性能不同的产品要去评价其性价比是十分困难的,声音好的那么一点是不是值那么多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观念。有时候一个器材的声音比所有其它器材要“好一些”,但是价格要高上数倍甚至数十倍,是不是可以说它的性价比不高呢?不一定!因为从别的器材上得不到这样的声音,就像稀世的珍宝一样,高出的这点音质是无价的。发烧永远是量力而行的事情,是否要为了追求更好的音质而付出大把的钞票,要看个人的经济能力了。
我喜欢DIY耳放,并不是因为它的音质高到什么地步,而是它的价格符合多数人的消费能力,同时在性能上至少不输给大多数价格高高在上商品机,对于一个普通的发烧友来说了解这些就足够了,去讨论人家成本多少、利润多少都是毫无意义的事情,我只关心我得到了什么样的声音以及为此要付出多少钱就行了。
至于生产厂家,如果认为这块市场根本不值得重视,还是干脆退出算了,否则质次价高的产品不仅仅毁坏的这个产品的形象,也会让广大发烧友产生对厂家形象的不良印象,从而影响到其它产品的销售。
耳放这东西的技术含量并不高,才有了DIY的可能,如果生产厂家想在这个市场牟取暴利,那是完全没有可能的事情。INTEL的CPU芯片曾经是典型的暴利产品,自从有了AMD加入竞争后,终究有所收敛。DIY产品的高性价比对所有的专业厂家都是个警钟,要想在耳放市场上站住脚,还是踏踏实实搞好产品的性价比,否则不要指望有什么良好的市场表现。</B><HR></BLOCKQUOTE><P>
说得好!目前电子行业全部进入了微利时代。现在企业要站稳脚跟,利润必须要降低。如果按白版的“理想”方案运营,企业将无法生存。好在白版不是企业老总。在这里发表一下观点,过过嘴瘾可以。实际操作起来行不通。
<P>------------------
喜欢催永元,实话实说。
小白
发表于 2002-7-4 08:16:00
是啊,现在是微利时代,所以企业都没有足够利润去投入研发,所以国产家电永远没有什么技术突破,关键技术永远掌握在别人手里,得高价买进,所以企业们只能在价格上斗法:你卖1000,我卖950,他再卖900,我再卖880......结果几败俱伤,大家都没钱去搞技术研究!
国产家电产品的悲哀就在于此——所有的关键技术都不得不从老外那儿引进。国内企业拼死拼活就赚点零头,还打得头破血流,老外轻轻松松地靠卖点技术给你,乐悠悠地过好日子。
这个现实你们不想改变?!想永远这样下去?!
话题扯远了,抱歉。
Zoson
发表于 2002-7-4 08:30:00
<BLOCKQUOTE><font size="1" face="宋体">引用:</font><HR>发起人 7805:
<B>
说得好!目前电子行业全部进入了微利时代。现在企业要站稳脚跟,利润必须要降低。如果按白版的“理想”方案运营,企业将无法生存。好在白版不是企业老总。在这里发表一下观点,过过嘴瘾可以。实际操作起来行不通。
</B><HR></BLOCKQUOTE><P>你这个观点可是错的,“电子行业全部进入了微利时代”本身就不对。有时间研究研究市场,研究研究企业,也分析分析客户群体,从书本上的也罢从实际中的也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里应该不是那么一会事的。<P>大家都是过一下嘴瘾而已,过手瘾的不陪咱玩!
小白
发表于 2002-7-4 08:48:00
说起微利和暴利,其实现在的时代,技术上没有创新和突破的企业,不管什么行业,都只能微利,靠低价和高质量服务来竞争,只有拥有了优势技术,才能暴利!也就是说,如果你有高人一筹的技术优势,就有资格卖高价,赚暴利。在这里,技术含量和优势是决定性的。只有那些技术上没有优势的企业才不得不进行价格战,所以叫“低层次竞争”。技术的竞争才是高层次的。
可惜的是中国企业好象没有谁有这样的技术优势,所以只能微利,这是很可悲和无奈的。哪家企业不想赚暴利呢!
而取得技术优势要靠投入资金和人才(搞研发)。国内电子企业目前大多处于无奈的“微利”,只能搞低层次竞争,没有足够利润来投入研发,反过来又再次造成技术没有优势,甚至靠偷工减料、欺骗消费者、逃税来增加自己的“价格竞争优势”,这是个恶性循环。
电视
发表于 2002-7-4 08:52:00
他还以为是微利,哈哈,其实是高利润率,低利润量,这样有两个好处,一个是质量差了,另一个是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积累,无法开发属于自己的关键技术,只能受制于人。
还就真别说VCD和DVD了,完全是国外操纵的,一年我们要卖多少劣质驱动器和解码板。看看SVCD的争吵还不是以国外厂商胜利告终,还不明显,两大集团操纵,不管谁胜,输的都是中国人。
georgermichael
发表于 2002-7-4 09:15:00
耳放市场缺少竞争是关键。
大饼
发表于 2002-7-4 11:07:00
目前国内的耳放一分钱一分货,基本符合价值规律,低中高档都有,我不相信老叶打遍天下无敌手,更不相信越级挑战的神话
springson
发表于 2002-7-4 12:22:00
如果谁怀疑8P暴利,请帮我找找电子管,如果谁能找到一致性很好的、全新的EL42 MULLARD15只,我出2000收购,质量保证3000也成。不是笑话,知道成本了吧?关键是看你要玩到什么境界,如果追求及至,呵呵4000还不够啊。<P><BLOCKQUOTE><font size="1" face="宋体">引用:</font><HR>发起人 电视:
<B> 如果你是善意的,我会不跟你讨论?
你要多高的透明度呀?真空?要不要各位理事来点裸照?
8p你了解吗?听过吗?怎么知道性能价格比不高的,说说看。玩耳机的里面有钱人不多,我们花4000多买耳机放大器还叫好,岂不都是傻子?你见过二手8p吗?
如果你台一个扁一个,且对我心怀不满,总想来挑我玩,这本身就是不合理不透明的。
最后,你怎么知道我不动手的,看见啦,我告诉你啦?我确实不喜欢电子,没办法,一分析什么电路呀,向量呀,我头都大了。而且我也动动手,水平不行,明知不行我就不能啥都动的。
200》4000是可能实现的,但是这个研发费用。。。会远大于4000的。</B><HR></BLOCKQUOTE><P><p>[被 springson 编辑过(日期 07-04-2002)]
无心睡眠
发表于 2002-7-4 12:41:00
<BLOCKQUOTE><font size="1" face="宋体">引用:</font><HR>发起人 大饼:
<B>目前国内的耳放一分钱一分货,基本符合价值规律,低中高档都有,我不相信老叶打遍天下无敌手,更不相信越级挑战的神话</B><HR></BLOCKQUOTE>
如果绝大多数商业耳放是一分钱1分货的话,那么大多数DIY耳放是1分钱2分货。有些网友自制的耳放可能是1分钱更多分货……<P>我的印象中,所谓器材的级别一般都用价格来衡量,一般越级挑战指的是不同价格的器材之间性能优劣的比较。越级挑战不是神话,是每天都在进行的事实。很多发烧友都喜欢进行这种比较,也有不少音响杂志不停进行比较,很多厂家的高价产品就是因为这种残酷的比较结果而消失或者不得不降低身价。这是市场竞争的残酷性的体现之一。正是由于这种不断的挑战,才使得真正好的器材在众多的良莠不齐的器材中脱颖而出,才逼迫厂家对自己的优势产品不断改进以保持优势。
至于投资研发的问题,据我所知,很多国内厂家并不是拿不出资金投入,而是不劳而获的思想在作怪。比如北京某国营电子厂靠卖地赚了一大笔钱。赚了的 钱没有拿出一点点来搞研发,而是几乎全部投入了房地产行业了。这是资本运作的的特点,总是追求利润最大化,风险最小化。在发展中国家,真正的技术研发几乎一定要靠国家的支持,民间企业的资金一定不会向研发这种长期投资项目流动,即使有少数不顾市场规律而又富有“使命感”的企业家下决心投资,最后还是被无情的市场碰得头破血流,比如SVCD就是个典型的例子。手机的格式之争可能会是下一个例子,还有蓝光DVD、高清晰度电视、汽车……。日本在战后经历了30多年的拿来主义以及日本政府在民用高科技产品领域不计回报的巨额投资,和现在日本企业的技术领先优势是有很大关系的。
所谓知识产权问题实际上是一种看不见的战争,是技术领先的发达国家对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在技术上的钳制,以保持其领先优势。
耳放是技术含量很底的产品,所谓研发投入所需很少,少得靠发烧友个人的经济收入就可以搞。如果有人说手工作坊式的生产工艺质量根本无法保证,我不赞同。因为像耳放这种市场不大、技术含量不高的民用电器产品,专业生产厂家与手工作坊相比并无优势可言。因此,是不是在耳放上投资研发,绝不是厂家有没有钱来搞的问题,而是厂家对这个市场是不是重视的问题。国内很多厂家都在AV音响上投入大量资金的现象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大饼
发表于 2002-7-4 01:00:00
我说的一分钱一分货当然包括diy,这其中有个计算方法,如果diy都是活雷锋,不记个人的智力投入,自然是一分钱1.5或者0.5的货,耳放当然不是什么高科技产品,但其中在工艺经验、制作经验等等技巧,也是非常宝贵的智力资源,不是不值钱,而是比元器件更值钱的东西
无心睡眠
发表于 2002-7-4 01:16:00
的确,这部分几乎是无偿的。这要感谢为数不多的几个DIY高手的无私精神,呵呵……
大饼
发表于 2002-7-4 03:02:00
<BLOCKQUOTE><font size="1" face="宋体">引用:</font><HR>发起人 无心睡眠:
<B>的确,这部分几乎是无偿的。这要感谢为数不多的几个DIY高手的无私精神,呵呵……</B><HR></BLOCKQUOTE>
呵呵,是啊,有的是diy高手,有的嘛……,经验和技术水准毕竟不同,所以说一分钱一分货,起码的经济规律嘛<P><p>[被 大饼 编辑过(日期 07-04-2002)]
David Lin
发表于 2002-7-5 11:24:00
在市場經濟的角度去看,絕對的一分"錢"一分貨!
只是"錢"不一定是現金.名聲-那怕是網上的假名虛名,都是收入的一種,高手露個幾招;不管接著來的是鐵公雞還是捧場唱諾,那也是收入,(有時也是代價)<P>網上的高手商業化後是否能打敗名牌?(Hi-End大廠的老闆不也有幾個是高手?)這個答案我不知道,但我可以肯定一點,商品化後一定會價格上揚!因為交易費用增加了(交易費用一辭,我是作張五常教授的犬馬走)<P>雷鋒的名氣也是收入,但可作與全國性的廣告費用支出相抵的代價,故他至死都收不到現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