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随笔】甚么是声音密度?
作为一个音响评论员,在撰写器材评测时,在听感上我们会使用很多对声音的形容词,当中包括了一些评论员之间通用的音响用词和术语。甚么是分析力?甚么是层次感?甚么是空气感?甚么是声场结像?甚么是低频下潜?甚么是声音光泽?甚么是润滑?甚么是音乐感?甚么是透明度?
对于这些专业用语,您与评论员之间真的拥有一套共同标准吗?
Steven 决定分享自己作为一位音响评论员,使用这些专业词汇时的标准和原则,这只是 Steven 个人的表达,其他评论员是不是拥有一套共通标准,我真的不得而知,要注意啊!
首先,Steven 会将这些词汇分成两类:
一类是主观性形容词,例如"肥厚","润滑","音乐感"等等,是没有绝对性的,是感性的。
另一类是客观性形容词,例如"层次感","分析力","音场",是具有标准和规范的,是理性的。
==============
头一回,Steven 将会跟大家分享:甚么是声音密度?
声音密度跟音乐讯息量(还原)构成正比关系,而音乐讯息量包括了微细节,也包含高音延伸和低频下潜,还有中频与中高频以及中低频的衔接失真程度。
举个例子,声音密度越高,听到的声音应该是越多(完整),三频衔接时失真越低,音乐表现也会越流畅。
最常的误解是“音场会影响到声音密度”,音场越窄,声音越容易填满整个空间,声音密度就会越高,然而,这个密度是假的,试想像将聆听空间由100尺缩小到10尺,声音密度是并不会增加10倍的。
事实上,声音密度是包含了我们所说的“空气感”(又可以理解为层次分明),没有发出声音的“声音”也会占据着频宽,是音乐原还的一种讯息。
因此,声音密度越高,音场不是缩小了,反而听起来是宽阔了,这一个点最容易被误解。
==============
欢迎大家留言分享想法和表达意见
内文及回覆会继续与大家讨论,并进行资料和想法上的补充
:lol:lol:lol 今天收到ed15封闭版。一开声,除了低频量大外,第一个感受就是全频段密度很高。相比th900的密度得靠前段填充,我现在玩过的音源(linn akurate,hugo2)一个都没填到满意。ed15封闭的话随随便便就填得满满的。 这么说临场感和背景黑度应该也属于声音密度范畴了吧,这个跟电源线的质量很有关系的 这个还得请教,我觉得rs1e头版密度非常高,是否属于上文说的假密度。 其实很多把声音指标加上频域区分之后很可能就豁然开朗, 比如密度其实就是解析力, 那为什么有些器材是"密度很高但听起来很挤, 解析其实不高"? 因为这些器材不是全频密度都高 (很有可能是只有中频解析力), 这么一分就很简单了. 从数学上,密度就是体积和存放质量的比例,简单来说,体积越大,存放质量不变,密度就会越细,相反,体积越小,存放质量不变,密度就会越大
因此,很多人,会套入声音密度上,将音场与体积挂勾,将存放质量与讯息量挂勾,
套入这个概念,即是说,只要将音场越细,密度就一定会越高,而事实告诉我们,这是不对等的,即使我们不断把音场缩小,声音密度不会因此而增加
因此,我们才要重新思考声音密度的真正含意
Steven 认为这是一个常见的误区
Steven 认为声音密度与讯息量是挂勾的,可以理解为存放质量
不过
体积对应的元素不是音场,而是声音结像
声音结像跟音场不一样,声音结像是音乐原貌的反映,这解释了为何我们在100尺空间可以感受出管弦乐团在音乐厅的感觉,这个才是真正影响到声音密度的重要原因,
至于,声音结像跟音场不一样的地方,如何去区分两者的定义,Steven 会随后进一步分享我个人的意见和想法 密度是一个在声学,乐理,乐器调律,录音监听,舞台调音里面都没有出现过的声音概念。用密度去形容音响效果,是非常不准确的描述,在不同人的不同理解之中会造成极大的误解。认为密度越高就越接近真实,是对现场的误解和音响还原原声理念的背叛。
如果声音结实,那么就用结实去描述。如果声音强弱分明,那就用张力去描述。如果声音有强无弱,那么就如实描述。 本帖最后由 Phase 于 2019-9-16 23:18 编辑
使用“密度”这个词汇给人最大的错觉就是,声音是压在结像内部的或者一个声场内部的,结像里面的细节越多,结像越密实,还原度越高。真实的声音不是如此。
对于任何有演奏原声乐器,聆听现场,甚至是注意聆听周围声音经验,或者学过初中物理声学的人都会明白,只要是不在吸声室,声音从发声体及共振体离开后以声波的形式扩散,都是会在各个平面反射、衍射、被吸收,从而构成我们常说的残响与余音。
素质越高的器材,越能刻画出声音的阶跃瞬态,以及离开发声体之后的反射的残响与余音逐渐消散的过程,因此,音响器材的素质越高,声音的反射与衍射刻画的越为明确,越能想象非直接发声体(地面,演奏者的身躯移动,天花板,墙壁)。这种感受才是音响器材所应当还原的原声音乐的真实特质,“密度”二字完全无法真实描述原声音乐的这种特质。
Phase 发表于 2019-9-16 23:13
使用“密度”这个词汇给人最大的错觉就是,声音是压在结像内部的或者一个声场内部的,结像里面的细节越多, ...
绝对同意一点是,很多音响评论中使用的形容词,都并非真正物理学或声学上的声音理念,更像是文学中的形容方式,比喻方式,事实上,透过这种方式,我们更能够将我们所体会的感觉,以一种较准确的方式传递给别人。
举个例说,以不同的汽车作比喻,以不同的茶味作描绘,透过影像的反差来说明,都是评论员经常使用的手法。 那请问楼主,hd800的密度与音场怎么样比较? abcdccjy822 发表于 2019-9-17 19:25
那请问楼主,hd800的密度与音场怎么样比较?
我认为单一耳机产品是无法写出声音评价的,只能作风格的描述,因为在不同的系统驱动下,声音会完全不一样。
对于耳机,我更偏向写下一些推荐的玩法和配搭方式,也会多作一些横向对比,使用比喻方式作描绘,这样更能让读者准确了解到耳机本身的特质。 我觉得主观描述最好从两个尺度去分析,第一个叫刺激度也就是亮暗,第二个叫厚度,有了这两个尺度,我们就基本能把握这个音响器材的音色属性是不是自己喜欢的。 rockyroad 发表于 2019-9-16 21:58
今天收到ed15封闭版。一开声,除了低频量大外,第一个感受就是全频段密度很高。相比th900的密度得靠前段填 ...
可是到了5W级别的音源开始,你就会发现15的密度就不能和900比了,可能还不要5W……233毕竟8XR只要4W多。 密度这个词的确不好表达和理解。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