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ko 发表于 2019-9-12 23:58:48

LV火花 发表于 2019-9-13 00:02:41

按我的理解这里说的是CD抓轨吧,很细致的分析非常用心了。

抓轨包括电脑硬盘拷文件,我觉得有些像录音的路子,不能完全用发烧那块去套,具体来说是尽量选一些大厂、受众最多的配件,路径的优化也是门道很深的,这一块我也正在摸索。
总之要尽量避免小众的附件调声,例如跟重放设备用同一组避震,线材等等,否则就会存在叠加的多次渲染。原理无法解释,跟主系统共享垫材、供电转出来的成品,根子上依稀已经受到了类似的调声:lol

muma 发表于 2019-9-13 00:30:54

拜读了,很受启发,之前配套Melco也研究过ripper的事情,只想到第一招,当时做了很多研究,选了buffalo自家的Buffalo BRXL-16U3-EU 16 x USB 3.0 External Blu-ray Drive,但还没有线性电源可以适用,至于其他的更是没有想到,看来我又要重转一遍。呵呵

manubewin 发表于 2019-9-13 00:48:35

yangshr 发表于 2019-9-12 18:29
什么年代了还在妖言惑众,希望多点想想这样好吗?真理是永远存在的,虽然它往往会迟到。。。用任何正常光驱 ...

讲话注意点好吧

DXDXDX 发表于 2019-9-13 01:30:52

steven版不如上传一份同一个光驱和抓轨软件抓的曲子,一个啥都不加,一个用线电,usb线,避震。上传上来对比下

dvd333 发表于 2019-9-13 05:08:46

dvd333 发表于 2019-9-13 05:09:53

qyy 发表于 2019-9-13 07:13:45

支持楼主继续分享“音响秘笈”。

StevenTam 发表于 2019-9-13 08:57:25

这篇分享会引发不同的意见讨论,是我意料中的事情,在我学习 Positive Psychology 课程的时候,Tal Ben-Shaham 教授有一句:“Being Known rather than Validated. ”深深记忆到我心中的笔记上,也成为了我撰写音响文章一个重要的理念。

事实上,利用我们有限的知识去解说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事情,相信肯定是不完整的,当我们了解越多,我们就会发现我们不知道的越多,包括线材无用论,电源,数码讯号,甚至避震等等种种的因素,在音响发烧友之间,也有着形形色色的解说方式,各自的理念和论证,Steven 认为这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Steven 以自己来作例子,也有一些不认同别人的时候,这个时候,我尽可能采用“实践出真知,再由实践来修正”,Steven 相信,今天自己认知的事情,很可能就是未来被断定为错误的事情,所以,Steven 经常提醒自己,最重要的事情,是保持一颗开放的心,去续持学习,有些事情,是当我们经历过后,有了体会,才能够找到一套全新的理论去解释的。

“这七项因素可以令 CD Ripper 变得更好”,这是经过实践而得出的感受和心得,最简单的一个方法,在单纯使用 iTunes 和 dBpoweramp 作 CD Ripping 后对比实验,已经能够察觉到听感是不完全一致的,实验方式可以很简单,使用电脑程序把两个音乐随机播放,约五到十次,能够完全判断那一个档案属于那一种 CD Ripping 方式的产物,就可以断定两个音乐档案确切的造成了不一样的听感,而这一点,大家不用花费甚么金钱也能体验到。



我是怎样写音响文章的呢?一般情况,只要想好了题目,我会用半天左右进行资料搜查,两个小时下笔,一篇音响分享的初稿就能在一个晚上写出来,之后重写,错别字修正,再重写,就能成为杂志上或网络媒体的文章,然而,在撰写专题报导或涉及专业知识的文章时,资料搜集和考证的时间可以是一个星期,甚至是一个月,而在一路下笔的过程,我会不断问自己:一般发烧友真的能看懂吗?真的没有写错的地方吗?有令观众产生误会的地方吗?这样说明就足够了吗?标题够吸引吗?好的评论文章就跟好的音响产品一样,必须经历时间的考验,将来的某一天,别人再次看起来仍然能够感受到当中的趣味。


写文章要进步,不是来自别人的赞赏,而是每次能够重新审视自己的不足之处,越是挑剔的观众,越是能推动自己的成长,更关键的是,作者的热诚绝对不能输给读者的好奇心,一篇好文章就能诞生,种子这种东西,就是要埋在泥土里的。到它发芽之前,你都不会留意到它的存在,我是这样相信的。

StevenTam 发表于 2019-9-13 09:10:27

对于数据测量这一点,我也注意到这件事情,很多人实验过使用不同 CD Ripping 方式所得出来的音乐档案数据是没有差别的,Steven 也有使用专业音频软件去了解过,但是,Steven 认为这个盲点在于,我们的听感是来自经过音源和放大器和音箱后才发出来的声音,我们最想得到的数据,不应该是重播那一个环节所得到的声音吗?有没有人从这个方向着手呢?Steven 相信,即使是同一个音乐档案,每一次得到数据也可能会有点不一样,但是,这个不一样,不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听感吗?不才是我们真正在意的“数据”吗?

DXDXDX 发表于 2019-9-13 10:51:08

不同软件抓轨声音不同很正常,校正方式都不同,得到的最后文件也不同

4realms 发表于 2019-9-13 11:03:32

本帖最后由 4realms 于 2019-9-13 11:07 编辑

文件数据一样的前提下, 与其说是抓轨的魔法, 其实应该是数播的魔法

其实就算文件的少许不同造成的区别也是数播的魔法啊。。。

DXDXDX 发表于 2019-9-13 11:07:33

EZ CD Audio Converter更好,可以试试

hhyytt 发表于 2019-9-13 17:35:22

哈哈,当年小白也做过对比,两份抓轨文件,除了文件头ID3Tag不同,真正PCM音频部分一摸一样,有一半网友听着不同,有一半听着一样。还是耳朵不同。

巴人 发表于 2019-9-13 22:00:42

楼主的研究精神可嘉。
请恕在下直言,有这个时间,多听几盘CD,比折腾更好;有买这些东东的钱钱,去注册ROON一类的更好。
私人的加工,跟大厂的数字制作,差距太大,实在没必要。
我曾经有超过10T的各种数字文件,现在删得不到2T了。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音响密技】这七项因素可以令 CD Ripper 变得更好!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