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zchen 发表于 2019-4-8 17:00:11

谈谈器材声音的流畅性和音乐味

本帖最后由 wzchen 于 2019-4-14 14:04 编辑

虽然器材声音的宽松、流畅和音乐味似乎是我们音响发烧的终极追求目标,但对于宽松度、流畅性和音乐味,不像频响、透明度、细腻度、结像、声场那样容易被理解。就是什么样的声音是宽松流畅的,什么样的器材播放音乐才有音乐味,似乎并没有统一和定量的标准,也没有见到有这方面的详细介绍,对于音乐味,个人感觉有点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意思,例如,感觉好听是否可以作为器材声音具有良好宽松度、流畅性和音乐味的标准?还是好听和音乐味根本就是两码事?对于这些问题,个人曾经也很迷惑,直到遇到了Viva 845和经过了近几个月的实践探索和思考。
话说今年1月份,我带着我最新制作的豪华版Krell KSA5线路耳放去上海熊猫视听和上海安润与顶级的胆机Woo Audio WA33和Viva 845做了试听比较,这个豪华版KSA5是在上次拿到上海安润供大家试听的版本上对声音的宽松度和流觞性又有一定改善的版本,和很多耳放相比,宽松度、流畅性、音乐性已经相当不错了,声音的呈现具有良好的美感,播放钢琴和小提琴能美得让人心醉,播放音乐,往往会感觉歌手的演唱和乐手的演奏非常专业,我自己也引以为豪,曾经发帖“你的系统播音乐专业吗”进行介绍,不过,这台耳放与上述两台优秀的胆机比,尽管在透明度、人声韵味等方面已有过之而无不及,不过在高音的舒展和延伸方面不如WA33,在声音的宽松和流畅方面不如Viva 845。特别是Viva 845声音的流畅性让人印象非常深刻,这种比较,确实给人伤害不小。所以,这几个月就一直致力于改善KSA5耳放声音的宽松度和流畅性以及高音的舒展与延伸,通过对元器件进一步的优化,特别是选用了日本Amtrans国宝级电容和电阻、万隆金银线等极品器件后,耳放声音的透明度、解析等进一步提升,宽松度、流畅性、高频舒展和延伸也有明显改善,几乎达到了让耳机彻底消失的境界,同时,音色的还原也更加精准。例如,听雷佳瑞鸣录制的唱片“蒲公英的天空”,原本听雷佳的歌,感觉嗓音是清脆和清亮的,虽然好听,但感觉似乎雷佳一直在用假嗓演唱,直到用最新的豪华版KSA5聆听,终于听到了雷佳的真实嗓音,例如,第一首开头,雷佳的嗓音并不是清亮的。再比如,听席琳迪翁的The Power of Love专辑第一首“爱的力量”,从开头到高潮处,席琳迪翁的嗓音特征变化非常明显,从开头心平气和的真嗓吟唱到后面的假嗓引吭高歌,嗓音特征变化对歌手感情的演绎非常到位。听最新的豪华版推HD800,已经让人感觉到了非常的满足。
为了确认耳放声音的进步,我把最新的豪华版KSA5耳放又和几年前制作的普通版KSA5做了比较。其实这个普通版的用料与市面上大部分的耳放比,已非常不错,例如,德国80W的Block电源变压器,德国WBT插座,日本古河的电源尾插,日本尼康顶级KZ电解电容、万隆单晶铜机内线等,初步聆听结果,也确实证明两者的差异并非很大,更不是秒天秒地差异,两者的声底基本相似,都是那种清澈透明、宽松大气、推力充沛,结像和声场极为优秀的声音,当然,声音的在宽松度、流畅性和高频舒展和延伸方面,豪华版确实略胜一筹,但在听某些曲目,例如,某些邓丽君的录音,由于普通版还有一些音染,邓丽君的嗓音有些微微发亮,反而显得韵味更好,这个比较结果让人有点沮丧,因为,从普通版到最新的豪华版,已经经历了10多次的改进,每一次的改进,在当时,声音都有可闻的提升,都是透明度、解析更好,音染更低,电声味下降,宽松度、流畅性更好,音乐味更浓,而且很多元器件的价格更是10倍、几十倍的差异,总体成本豪华版是普通版的3-4倍之多,不过,经过了几天的仔细聆听,对比不同的唱片,终于发现了两者之间的一种重要差异,这种差异,个人认为与声音的流畅性和音乐味密切相关。这种差异虽然始终存在,不过,在听部分唱片和人声的时候比较明显,以听人声为例,听有些唱片和某些曲目,普通版歌手的吐字仿佛是一个一个字嘎嘣出来的,每个吐字,缺乏一个起音和收尾的过程,嗓音听起来比较平面和缺乏层次感,另外,感觉每两个吐字之间是有时间间隔的,就是说,每两个吐字之间,有一段时间,你是听不到歌手的嗓音的,仿佛是被一种背景噪音给掩盖了,歌手的唱词似乎连贯性和流动感不好,另外,歌手嗓音结像也缺乏层次感和立体感。而豪华版耳放,歌手咬字吐词始终是连贯的,每个吐字有明显的起音和收尾,感觉后一个吐字是被前一个吐字带出来的,每两个吐字之间没有明显的时间间隔,而且,普通版的那种在两个吐字之间掩盖歌手嗓音的噪音也消失了,与歌手嗓音有关的声音背景特别干净,另外,豪华版的歌手嗓音结像明显具有更好的层次感和立体感。个人理解,这种嗓音结像具有良好层次感和立体感,歌手吐字具有连贯性和流动感的特征,正是我们要追求的器材声音的流畅性和音乐味。除了器材,其实耳机也有类似的差异,例如Hifiman HE1000、Arya等耳机与Susvara,Susvara耳机售价近4万,是HifimanHE1000两代的2倍多,是新出的Arya的近4倍,Susvara初听非常一般,甚至还不如1000两代和Arya,不过,在聆听多次后,终于发现了其高明之处,和豪华版KSA5一样,每一个音符都有一个起音和收尾的过程,音乐听起来有种娓娓道来的讲故事感觉,相比较,其它两副耳机,声音是直接扔给你的,缺乏那种娓娓道来的叙说感。


SHANDP 发表于 2019-4-8 17:14:24

个人拙见,流动性的话觉得solo和majestic解码做的不错,但是素质从现在看也就那样
而且有些类型音乐体现不出来流动性,能体现比较明显的是弦乐和人声,但是我自己眼界体会下来,过好的流畅会降低拳拳到肉那种颗粒的质感

wzchen 发表于 2019-4-8 17:36:49

SHANDP 发表于 2019-4-8 17:14
个人拙见,流动性的话觉得solo和majestic解码做的不错,但是素质从现在看也就那样
而且有些类型音乐体现不 ...

可能我们理解的不是一个东西,我所说的流畅性是透明度、解析极致地好带来的,就是素质极高、模拟味极其好,超级透明、解析的情况下,仿佛一切细节都是那么清晰可见,和Solo之类的所谓流动性(其实是含糊)应该不是一个内容。所以,正好和你说的相反,听800,低音的那种拳拳到肉的那种质感超级好,Majestic解码声音电声味挺重的,甚至不如天龙DCD2000AE自带的解码 器。

wzchen 发表于 2019-4-8 18:11:39

本帖最后由 wzchen 于 2019-4-8 18:12 编辑

再讲两个与题无关的体会,个人感觉,器材和系统的提升,有一个从不挑碟到挑碟,再到不挑碟的过程,随着耳放声音越来越好,原先认为录音不好的唱片,现在都能听了,有些感觉效果还不错,例如,以前上海书城买过一套宝丽金再版的邓丽君五张套唱片,原先听,邓丽君的嗓子粗粗的,而且,嗓音结像是散的,非常难听,现在听,发现嗓子不粗了,结像也凝聚了,层次感也出来了,甚至像10元1张的国产唱片,以前听粗糙刺耳,而现在听觉得还可以,结像凝聚了,声音变细腻了,层次感也不错,所以,虽然,在同一套系统上,有的唱片好听,有的不好听,但不好听的唱片并不一定是唱片的问题,也有可能是系统的问题。第二个体会,好声音听多了,也有后遗症,原来用手机听无损,用好一点的耳机,听起来也不错,现在则完全没法听,只感觉一股浓浓的数码味,包括电视机、普通音箱系统的声音都感觉混浊和电声味。

SHANDP 发表于 2019-4-8 18:40:08

wzchen 发表于 2019-4-8 17:36
可能我们理解的不是一个东西,我所说的流畅性是透明度、解析极致地好带来的,就是素质极高、模拟味极其好 ...

哦哦那确实不是一个东西,可能我说的是油润,其实就是音染了,majestic包括da10,美国那个,我可能觉得要流畅一些,但是确实不是一个流畅

wzchen 发表于 2019-4-8 19:08:29

本帖最后由 wzchen 于 2019-4-8 19:13 编辑

个人非常推荐日本Amtrans AMCH薄膜电容和AMRG碳膜电阻,淘宝上是这么介绍的“AMCH是为HI-END音响而生!声音非常富丽堂皇,动态有排山倒海之势,又见森林又现树,背景如深山般静寂。质感粒粒晶莹剔透,冰清玉洁,犹如天仙般的声音!”关于Amtrans电阻,淘宝也是这么介绍的,个人觉得一点也不夸张,特别是“又见森林又见数”这一句非常形象,就是Amtrans电容、电阻的解析超高,细节超级丰富,同时,又是音乐味十足,模拟感一流,让你听到一个个丰富的细节的同时,又能保持整体超好的音乐性和乐感,这就是又见森林又见树的境界,特别从拓万金属膜电阻换到Amtrans AMRG电阻,透明度和解析的提高是“哇乌”级别的,有点让你见识什么才是优秀的解析的意思。另外,也试了更昂贵的Audio Note钽电阻和无磁钽电阻,声音和Amtrans两种风格,Audio Note电阻透明度和解析稍差,但韵味稍好一些。

电脑小痴3 发表于 2019-4-8 19:52:38

本帖最后由 电脑小痴3 于 2019-4-8 19:55 编辑

也赞同博士的观点,好声音绵密感好,不过,可能有的人不那么喜欢:) 不同的是,博士折腾耳放,我这里折腾PC:(,经历上有这个体会吧

aaalzaaa 发表于 2019-4-8 20:03:56

我认为,在配置良好的系统上,回放所有正规制作的唱片就不应该会难听,因为正规制作的录音质量是有底线的,区别是录得好细节就多些,录得差细节就少些,但不至于难听。。另外,流畅性和音乐味来源于对录音高保真的还原,而不是另外添油加醋,所以就需要系统有很好的透明度。。

rander 发表于 2019-4-8 20:12:41

怎么不用那个高精度的vishay电阻,淘宝卖100多,其实有渠道30多就够了

旧号zhyipod 发表于 2019-4-8 21:52:31

当你怎么样得到的时候,也就怎么样失去,怎么样好的时候,就怎么样坏,孰能兼得乎?:lol

FUJIKID 发表于 2019-4-8 22:57:50

学习~

SHANDP 发表于 2019-4-8 22:59:21

旧号zhyipod 发表于 2019-4-8 21:52
当你怎么样得到的时候,也就怎么样失去,怎么样好的时候,就怎么样坏,孰能兼得乎?

不错,当人十分肯定的认识了什么,那就几乎就在离这个东西远去,直到有一天从中跳出来时的那一撇

FUJIKID 发表于 2019-4-8 23:01:29

lz所说的都是遵循自然声好听的原则的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设计思路

LV火花 发表于 2019-4-9 03:52:36

本帖最后由 LV火花 于 2019-4-9 18:18 编辑

流畅和乐感在日系甚至是美系的一些器材方面始终是差一口气,好比楼主兄提到的用常有的中高端元件DIY机器,该有的素质都具备但始终感觉差点睛之笔。

然而同样是高级元件差价也是极大的,好比尼康的黑底金字跟黑金刚、号称蛋神石仙的弗兰克、传说中的牛机御用伊娜老黑底金字C系列···这个价位差除了炒作溢价因素外或许也存在最终声音完成度方面差一口气的些许差异吧。

限于条件高端的东西接触不够,就目前来说调声我还是佩服英国人---通常都是那种简单的、元件不起眼的、甚至看起来很土气的线路构架,却总能得到较高的声音完成度,这大概是欧系调声的精华吧---

不求奢华好看,求的是在合理成本下最短信号路径、最简洁的线路(线路复杂化固然有好处,但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可预估的,这个影响要命的还出现在感性层面,例如流畅和乐感,而简单复杂化日系玩得最溜),同时在关键点精细调校···

当然了英国机也有缺点,普遍较为缺乏硬素质,尤其是中低价机器。但看一些英系机的构架和元件核算下成本,我是没办法用接近的东西弄出这个声音的---逐点校声时间成本太高,还要有相对靠谱的参考···好比一个关键端子的松紧问题就够折腾

吐血的,一些看似简洁出好声的设计,往往在于团队的积累。而DIY用高级元件我认为是尽可能的填补这种人力、经验等条件不足的差距吧···前些年也装过一些小机器,当时感觉不错跟大牌一比自认为只能达到三四品来的。

说了这么多在器材这块我大概是要抵制日货到底了,没法子打开日系机各种细细的量产排线---时常为了好看还来个大转弯~真是衰声之源,还有那种明明能把大管直接焊板,却偏要套一块小印板再过一组极细的接插线---在大电流的输出极衰减

效果是可想而知的。纵观目前的新机这个现象也好不了多少,好比数万元的某大牌旗舰,拆开机壳就是横七竖八的一堆飞线,好似线不用钱,况且日系线本就差一截--指的非质量而是乐感···


话说回来日系的东西优点也不少,例如电容等零配件,在这块上要彻底摆脱也不可能而且没必要,活用就可以了。说到日系电容以前爱用伊娜可惜系列分得太细很长时间找不着北,到现在一些靓声老系列被炒得太高,C系列绝对是一代经典(

感觉不但是亚系女毒而且很全面,只不过中低频的完成度不如黑金刚偏上盘些,到老款的黑底金字完全可以和黑金刚一战,可说是最优秀的日系电容)。

紫袍的D系列也不错中规中矩的厚暖取向,老款兼顾一些质感···俗称棕神的S系列也是厚声的感觉,灵动方面不如C系列,染色却比D系列稍重,在被炒高之后感觉不值;相比之下音频专用就名不副实了。值得一提的是新款T系列,感觉品牌个性被

中和了不少走的是安全牌属性,跟其他元件契合度不错,就价位来说性价比高于棕神。

如今更喜欢红宝石的电容,乐感极好只是差素质,性价比没说的,化工用来打底适量混搭红宝石、伊娜很不错而且成本低,松下貌似是贵族欧洲机爱用,我自己用不好。尼康吧一度极喜欢如今看见有些头疼,总觉得声音太瓷实了差灵动。

最后乱说下新老款电容---或许也适用于电阻、线材等其他附件吧,之声底差异的看法。

老款的东西多为厚声,但厚实不失灵动流畅。新款厚了易糊···所以说选用新款附件时我还是倾向于薄声不失灵动的,没质感打底的呆厚是很要命的:handshake

wzchen 发表于 2019-4-9 16:06:19

谢谢LS丰富的经验分享,我感觉这样的讨论很有意义,从我的经验来讲,对耳放声音影响最大的是电容,其次是电阻、整流管、接插件、导线什么的,线路设计也重要,不过与元器件的选用相比,其重要性不值一提,再优秀的设计,如果元器件选用不当,照样声音很烂,很简单平庸的设计,如果选用极品级的元器件,再加上合理的搭配,照样可以发出天籁之声。耳放的声音好坏,很大程度上(叫我说是99%,线路设计最多只占1%)取决于元器件的搭配选用,而元器件的搭配选用则完全依赖于个人的审美,而个人审美又取决于其文化修养和阅历,例如,文化程度,阅历,所处的环境,是否喜欢听音乐,是否有机会经常听现场音乐会等等,所以,优秀的耳放,多半出自以个人为主的小作坊(和DIY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优秀耳放制作者大多是有文化、阅历丰富、又喜欢音乐的中年人和老头。由于,耳放的声音太依赖于个人的审美,从声音角度讲,耳放更像是艺术品,而非工业产品。这就是为什么优秀的耳放大多出自个人小作坊,或DIY者,有一定规模的大厂反而鲜有好的产品出来的原因,因为,艺术品是不能用现代化手段生产的,更是没法大规模量产的。我很赞同LS的观点,音响产品的音乐性确实有区域性,我有一对意大利出的BC信号线,价格也不贵,只有几百美元,但声音确实带有意大利式的审美,顺滑、随意、自然而不做作,没有明显的强项,也找不到明显的短板,日系产品相对来说,讲究精致、工整,但确实少了一份灵动,声音有点呆板和机械。松下电容,个人也不喜欢,有一股浓浓的发亮电声味,明显的音染,当然,价格也非常便宜,依娜的For Audio做电源滤波其实不错的,与贵十倍的Mundorlf比,其实差距不大,紫袍韵味可以,但解析差了一些,不过,伊娜解析好的SILMIC(II)又太注重解析,缺乏整体感,只见树木,不见林了,声音缺乏模拟感,有点电声味和数码味。尼康的顶级KZ电容,声音模拟味很好,但高频确实少了一份飘逸感。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谈谈器材声音的流畅性和音乐味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