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m133
发表于 2017-12-17 01:40:11
墨月雪 发表于 2017-12-17 00:11
在美帝的随便说几句,楼主这些结果很有趣,但是解释可能过于主观。
其实关键是房价。楼主从headfi拿数据 ...
楼上所言有道理。可以到Audiogon等玩儿箱子多的网站搜些数据。
punkerji
发表于 2017-12-17 05:05:59
真是好贴!顶顶
robinhook
发表于 2017-12-17 06:20:36
feelsunny 发表于 2017-12-16 23:39
帖子数据判断不准,还要加上帖子本身的pv。一个网站对比太片面了,就成国内外了。另外有很多玩音响的人并不 ...
PV是什么,可以解释一下吗?
两个网站的结果能不能代表国内和国外,这事值得说说。咱们还是用数据说话。
先说国内,烧耳机的论坛基本上就看两个,一个紫檀一个绿坛。两个加起来能不能代表国内了?我觉得差不多了,没什么更有代表性的论坛了。这里没有加上绿坛数据,一是怕被拍,说那水平不行(误),二是也偷懒了嘛。姑且认为紫檀水平高些,更能和国外比,这个应该没什么问题,对吧?
紫檀绿坛规模如何?目测绿坛总回帖数大约是紫檀的3-4倍,按3.5倍好了。文中已经定义和计算了“论坛规模指数”,那么绿坛规模指数就是3.5。两者加起来,规模指数一共4.5。
中国人口多少?14亿。这个意思是一个14亿人口的市场,基本上耳机发烧的规模指数是4.5。这个规模的论坛就可以概括整个市场的全貌了。
美国人口多少,3亿出头。欧洲7亿多。两个加一起算11亿人口,比中国市场还略小些。HF规模指数3.6。按以上中国人口和绿坛紫檀的规模综合的比值14/4.5x3.6=11.2。这位朋友还觉得HF是“一个论坛”,概括不了欧美市场的全貌吗?
robinhook
发表于 2017-12-17 06:51:46
本帖最后由 robinhook 于 2017-12-17 07:45 编辑
墨月雪 发表于 2017-12-17 00:11
在美帝的随便说几句,楼主这些结果很有趣,但是解释可能过于主观。
其实关键是房价。楼主从headfi拿数据 ...
我想这位朋友想说的主要是两点。一是国外高价线材都被用在音箱系统了,二是“人气”数据不能光看消费者,还要看生产商。这两点我说说自己的想法啊。
先说第二点。本文其实主要说的就是“讨论的人气”,所有数据和结论都是在这个范围内,而在这范围内,数据和结论已经自洽了。没有必要引入别的参数,既没有说销量,也没有说产量。
虽然如此,之前有网友质疑了人气不等于销量,我在27楼还是做了个计算。用简单可以获取的Massdrop数据计算了人气和销量间的相关性,结果是0.63,应该说还是比较相关的吧?人气高卖的好,这个也符合常理。
那对于你所质疑的产量,咱们都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哈,完全竞争的市场是供求平衡的。谁也不会生产一堆卖不掉的存货。销量和人气的关系大体如此,产量怕是也不会差太远,对不对?
至于你说的产量和内需的关系,这个真的是拍脑袋臆测。我认为在全球化的今天是不成立的。美国厂商的货一定要卖给美国人吗?照这个思路,intel和AMD产了世界上全部消费级的CPU,那意思是除了美国人世界人民不用电脑?瑞士产了世界上全部的奢侈品手表,那意思是除了瑞士人世界人民都不戴高价表?
wpdownlaod
发表于 2017-12-17 06:54:54
robinhook 发表于 2017-12-17 06:51
我想这位朋友想说的主要是两点。一是国外高价线材都被用在音箱系统了,二是“人气”数据不能光看消费者, ...
赞“代表”,动不动就能代表14亿。
robinhook
发表于 2017-12-17 07:07:20
墨月雪 发表于 2017-12-17 00:11
在美帝的随便说几句,楼主这些结果很有趣,但是解释可能过于主观。
其实关键是房价。楼主从headfi拿数据 ...
再说一下第一点。
我觉得必须明确什么是“可比”的。我的可比性,是建立在耳机大类的数据基础上的。这有几个层次,一是市场、论坛的总规模可比;二是在两边论坛上耳机的价值档次基本可比;三是在前两者的前提下,两边论坛讨论耳机的人气也可比。这三点可以说是我的模型“自洽性”的最佳体现,最终算出这些数据也真是让我觉得很欣慰。
三个可比性的前提定下来,讨论才有基础。我的结论是国内烧友明显比国外烧友更关注高价线材避震,这是基于两个市场对耳机的数据都差不多一个水平这个前提的。这是大厦的桩基啊!
如果拿国内耳机发烧的市场和国外音箱发烧的市场比,可比性的基础是要重新建立的。烧音箱市场的总规模如何?大家的系统平均价值如何?对线材的关注和对音箱的关注是什么比例?
举个简单的例子:音箱系统的总价一般大大高于耳机系统。假如统计下来国外音箱烧友平均使用10万美元的系统,线材投资1万,和国内耳机烧友平均2万美元的系统,线材投资1万,这个比较说明了什么呢?你可以得出合理或不合理的结论吗?
没有基础的比较就像apple to orange,比不出什么意义不是?
robinhook
发表于 2017-12-17 07:18:17
本帖最后由 robinhook 于 2017-12-17 07:27 编辑
墨月雪 发表于 2017-12-17 00:11
在美帝的随便说几句,楼主这些结果很有趣,但是解释可能过于主观。
其实关键是房价。楼主从headfi拿数据 ...
还有一点,有关避震在音箱系统和耳机系统间的差异。
避震的第一大应用,是在音箱下面,这直接改变箱体的机械振动,作用是非常非常显著的。
避震的第二大应用,是在音响系统的其他器材下面。因为声音开大了,通过空气甚至地面传播的声波的能量是可很可观的。我小时候家里CD机和音箱放在一个桌面上,音量开大一点CD机直接不能读盘音乐中断。我觉得这个也是非常实在的作用。
所以我认为避震在音箱系统中是毫无疑问非常重要的东西。
而在耳机系统中没有大能量的机械振动来源。避的什么振动呢?电流经过电源电容产生的“内部振动”?这个有多大?加个磁悬浮板子内部振动还是在内部啊,怎么就消除了呢?总之我觉得在耳机系统上搞避震,原理和效果都是存疑的。
简言之,避震在耳机和音箱系统之间,没有可比性。
robinhook
发表于 2017-12-17 07:20:08
wpdownlaod 发表于 2017-12-17 06:54
赞“代表”,动不动就能代表14亿。
不太明白这位的意思。
我说的是“一个紫檀一个绿坛,两个加起来能代表14亿”。以及基于这个前提,HF可以代表欧美。
我可没说我代表14亿哈。。
punkerji
发表于 2017-12-17 08:30:53
robinhook 发表于 2017-12-17 07:20
不太明白这位的意思。
我说的是“一个紫檀一个绿坛,两个加起来能代表14亿”。以及基于这个前提,HF可 ...
支持楼主的专研精神还有严密的思维和调研,其实lz如果想避免别人jjww挑刺可以说的谨慎一点,也就是说你目前的结论适用于上论坛的耳机发烧友,但是这个人群是否对所有发烧友起代表性还需论证,这样就没有任何问题了。
sbluojie
发表于 2017-12-17 13:27:52
不知道楼主有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科研训练,野路子不可取,别走上民科的路子。
robinhook
发表于 2017-12-17 14:22:16
sbluojie 发表于 2017-12-17 13:27
不知道楼主有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科研训练,野路子不可取,别走上民科的路子。
这帽子扣的... 专业耳机发烧科研训练?Lol,等您来开这个专业啊?
robinhook
发表于 2017-12-17 15:39:42
sbluojie 发表于 2017-12-17 13:27
不知道楼主有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科研训练,野路子不可取,别走上民科的路子。
偷换啥概念啦,你说说呢?另外说野路子民科可有什么根据?
看了一下你的贴,很多说线的哈。本帖对事不对人,请勿对号入座啦。
daniel_梵歌
发表于 2017-12-17 16:12:37
这帖子还行。对我的启示:
1. 线材性价比有待考虑;
2. 有资金就把大件尽力升到顶;
3. 至于后面,我认为对于一定级别的器材,比如5-10万级别的,升级线材带来的收益,未必低于器材价格再往上加个两三万;
4. 器材价格较低的,慎玩线,不如攒钱升级器材
style1114
发表于 2017-12-17 17:28:17
本坛程序员烧友里面最有血性的一位,没有之一,人民群众会记住你的贡献
robinhook
发表于 2017-12-18 08:56:59
style1114 发表于 2017-12-17 17:28
本坛程序员烧友里面最有血性的一位,没有之一,人民群众会记住你的贡献
血性不敢说,唯求一个“真”字。只是这年头说真话不讨喜,爱听真话的人不多啊。
被真话触及商业利益的,自然是不爱听。器材够档次也有实力投入顶级周边的大烧们,本文的观点也不是说给他们听的。
真正希望能因这些数据有所助益,提供不一样思路的,是广大注重投资性价比的中烧初烧们。而在多年浸染之中,某些观点已经成了真理,怕是难以分清什么是真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