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可欣 发表于 2017-7-5 10:36:20

指挥大师乔治·丁特纳谈布鲁克纳(四)
c小调第8交响曲
    布鲁克纳第八交响曲不太为人所知的1887年第一版的总谱和现在常用的1890年版的总谱之间的关系就象贝多芬《莱奥诺拉》和《菲德里奥》的关系一样。两个作曲家都是迫于善意朋友的压力对作品进行修改、删节,同时这种压力由激发作曲家新的灵感,如《菲德里奥》第一幕的终场部分、第八交响曲第二乐章的三声中段;不过有得亦有失,贝多芬忽略了一些精彩的片断,而布鲁克纳——他的性格决定了他更容易被别人支配——不仅任由这些朋友对他的作品进行涂改,而且还和他们一起对作品进行毫无道理的删节(和1887年版的总谱相比1890年的足足少了164个小节!)。Robert Haas是第一个研究布鲁克纳手稿的人,他所编纂地布鲁克纳交响曲的总谱被认为是最好的。Haas认为布鲁克纳对第八交响曲的删节并非出自布鲁克纳的本意,而是由外人强加的,因此他在编纂这部交响曲的时候从1887年的总谱中恢复了一些他认为十分必要的段落。虽然Haas的做法受到一些有“科学头脑”的人的反对,但是他所编纂的布鲁克纳第八的总谱却是三种总谱中最好的一个。不过1887年的第一版是布鲁克纳在他的第七交响曲带来的第一次成功的巨大喜悦激励下写出来的,而且丝毫没有受到外人的干扰,更好的表现了布鲁克纳创作这部作品的最初动机。
    开始布鲁克纳把这部作品给了Hermann Levi——布鲁克纳第七交响曲就是在他的棒下取得辉煌的成功,而且他还指挥了《帕西法尔》的首演——还附上了谦卑的题词“希望这部作品能够得到您的垂爱”。但是Hermann Levi还是拒绝了这部作品。就我们后人的眼光来看,Hermann Levi拒绝这部作品一点也不奇怪,因为他根本没有明白这部庞大的新作品中蕴含了一个多么与众不同的悲剧世界。不过Hermann Levi的拒绝对布鲁克纳而言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使得布鲁克纳几乎想去自杀。布鲁克纳立刻失掉了所有自信,他马上开始着手“改进”这部杰作,不过这种改进并不是总是那么有效,比方说在第一乐章24小节处宏大的主部主题再次出现的时候,在我看来1890年版中铜管乐器的写法就太简单远不如1887年版的那样有效果。
    在所有的布鲁克纳11部交响曲的开头部分,只有这首交响曲的调性是不明确的,在开始的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都在猜测这部作品到底会落在哪个调上。很快,布鲁克纳式的节奏出现了(二连音加三连音的节奏),这个节奏构成了第二主题的基础,这时候是在大调上。第三主题在弦乐器拨奏的伴奏下出现将音乐引入到小号上缓慢的长音和其他铜管奏出的5个音符的快速下行音阶之间的碰撞。展开部的开始部分十分的安静,第一主题以十分抒情的方式演奏着。随后出现布鲁克纳喜爱的发展手法:第二主题逆行。低音乐器三次反复演奏着第一主题和其他乐器演奏的布鲁克纳式节奏对抗,好像发出了绝望的呐喊。音乐由此进入再现部分。第一乐章以很强的力度结束,这对于那些习惯于1890年版的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因为1890年版是结束于弦乐器轻轻的拨奏中。然而这个初看上去似乎是无用的多余部分却是布鲁克纳最初的构思。
    布鲁克纳觉得有必要把谐谑曲的位置提前,放在阴森恐怖的第一乐章后面,就像他在第二交响曲和贝多芬在他的第九交响曲中所做的那样。这个乐章具有一种上奥地利人式的固执性格。听众欣赏这个乐章的时候在一些的地方会发现一些和声上的差异(后来的版本对此有所改进),谐谑曲第二部分弦乐的演奏的旋律是上行的而不是下行。三声中段部分在1890年版中完全被重写,这个三声中段部分标记着“有节制的快板”,在1890年版中是“Langsam”(缓慢的)。我演奏的时候在三声中段中省去了竖琴声部。
    在我看来这个柔板乐章是继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以来最伟大的交响曲慢乐章。在二连音加三连音节奏的伴奏背景(这个伴奏和瓦格纳《特里斯坦》的爱之死有一定关系)之上第一小提琴唱出了一个极为独特的旋律,这个旋律主要以一个长的持续音为基础最后上行一个半音,当旋律反复的时候又下行一个半音。两个如同心灵歌唱般的转调乐段将音乐又引回到开始的旋律。速度加快后在远离乐章主调(降D大调)的远关系调性上出现一个高潮(在第一版中是在A大调上)。一组神秘的和弦带出一个新的旋律,这里我们第一次听到竖琴的声音。所有这些反复一遍以后,大提琴奏出第二主题——这是布鲁克纳最伟大的旋律之一。在一段庄严的铜管乐乐句之后音乐进入14小节的3/4拍子部分(这个乐章的其它部分都是4/4拍子)并将音乐引回到开头部分。随后主题在原速上进行一段发展后速度又逐渐加快引出竖琴上的和弦,辉煌的大提琴旋律降低半音出现,中提琴加强。第一部分再现,中提琴上的对位旋律进行装饰。音乐的速度强度逐渐加大引出一个颤音背景上的高潮,伴以6下奇怪的镲响(这个高潮的调性和1890年版的不同)。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他人对布鲁克纳的影响。在第七交响曲的慢乐章中对镲的使用是Nikisch借着作曲家名义使用的,因此你想指挥布鲁克纳的第七交响曲而不是Nikisch的第七交响曲时候很容易而且也很必要去掉这一声镲响。但是对于第八交响曲中的这6下的镲响怎么处理呢?你只要按着谱子演奏就是了,因为它们是布鲁克纳明白的写在手稿上的。
柔板的尾声部分和第七交响曲柔板的尾声一样,都是所有音乐中灵感四射的创作。
    庞大的终曲部分由弦乐器上演奏的“骑行”节奏开始,铜管乐庄严的宣告又使我们开始猜测音乐究竟会落到那个调性上去。弦乐和第一圆号奏出一个缓慢的抒情旋律。随后我们又听到一个进行曲样的旋律。一个短暂的休止后,弦乐、长笛、单簧管在长号的伴奏下奏出一个庄严的旋律,接着进行曲的旋律又回来了。主题经过广阔的发展后进入变化的再现部。尾声中音乐逐渐转入C大调,最后在C大调的和声中各个乐章的主题一一出现结束整部交响曲。在1890年版的总谱中终曲乐章是经过删节的,因此很有必要听听作曲家原来是怎么样设想的。

d小调第9交响曲
    未完成的杰作有时候本身就预示了作品新的生命。比如舒伯特,他留下的未完成作品比任何人都多。他一定有自己的理由不完成他那首精彩的弦乐四重奏乐章(D703),现在这个作品已经被视为一个完整的作品而独立存在。同样,没人知道舒伯特为何不完成他的第8交响曲。但从遗留下来的第3乐章的总谱和第4乐章的草稿来看,它们远远没有达到头两个乐章的深度。因此,当舒伯特把这两个乐章交给他的朋友Hüttenbrenner在Graz演奏以感谢当地音乐协会吸收他为会员的时候,他一定认为两个乐章就已经是完整的了,可以独立演出。
相似的情况也出现布鲁克纳身上。在生命的最后两年里,他将全身心都投入到第9交响曲终曲的创作中,希望完成这个作品,幸而命运阻止了他。虽然这么说有些残酷,但从布鲁克纳所遗留下来的草稿来看,这个终曲远远没有达到前三个乐章的高度——这三个乐章可能是布鲁克纳所创作的最伟大的音乐——就像舒伯特那首未完成的第八交响曲一样。迄今为止,很多著名的学者都在为了完成这个终曲而努力。然而在我看来这种努力仅仅具有历史意义罢了。
死亡的神秘和恐怖始终贯穿在第九交响曲的三个乐章中。
    正如莫扎特未完成的《安魂曲》开篇的“Requiem aeternam”一样,d小调的调性在交响曲的第一乐章中占据着统治性的地位。在由弦乐和木管奏出的柔和的长D音背景上八支圆号轻声宣告最后的审判的来临。随后一个绝望的呼号在远关系调性上响起,双簧管回声一般应和着这个呼号。随后音乐强度逐渐增大,引出乐队齐奏的主要主题,这里布鲁克纳采用了大胆的和声的手法(和他在第四交响曲的终曲中所采用的手法相似)。随后柔和的第二主题在A大调上出现了,这个主题节奏宽广,和声效果辉煌。第三主题又是从d小调上开始。在作品总谱“H”标记的八小节之前的那个段落,音乐的调性先后经过了b小调、g小调、e小调的转移。这是在这个令人震颤的乐章中唯一让我觉得“弱”的小节。呈示部结束在F大调上,但在F大调的和声背景上长笛和第二小提琴拨奏演奏者自然B音。在勋伯格的第一室内交响曲中可以看到这个不同寻常的和声组合对他的影响。
    虽然那个绝望的呼号在展开部中反复出现,但是展开部整体的氛围还是相当平静的。展开部结尾速度和响度逐渐增强达到一个高潮时,主部主题变化再现。由展开的高潮直接进入再现是布鲁克纳常用的手法。温暖的第二主题改在主调上再现。一个颇有学究气的华彩把音乐带入尾声,这个尾声像莫扎特的《安魂曲》一样有令人恐惧的D-A开放五度。
    谐谑曲的开头部分是在神秘和声背景下小提琴、大提琴阴郁拨奏的对话,升c音不停顿的持续41小节,开始是由双簧管奏出后由小号加强。紧接着是乐队有力的齐奏一个跺脚节奏,此时乐章的主调d小调才真正确立。一个天真的旋律出乎意料的出现在双簧管上,但前面阴暗的部分马上又回来,这个奇特的谐谑曲冷冰冰的结束在d小调上。
    三声中段是成熟的布鲁克纳所写的唯一一个快速乐段。听上去就像对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中的谐谑曲的阴暗模仿。快速乐段中间夹杂着一段非常有表情的旋律,布鲁克纳为这段旋律配上了极富魔力的和声。忽然粗野的跺脚谐谑曲又回来了。对我来说整个乐章充满了一种让人透不过气来的恐怖。
柔板是对世界真挚的告别。乐章开始小九度大跳的激动旋律奠定了整体的气氛。瓦格纳大号神秘的和声之后是对瓦格纳《帕西法尔》有意的引用,开始出现在庄严的长号声部最后由木管接过。紧随后的是一个奇特的高潮,小号重复三次演奏奇特的附点节奏的询问音调,而大部分听众都以为能在这里再次听到瓦格纳大号的声音。随着高潮的渐渐消退瓦格纳大号加入到其中,音乐也越来越慢越来越弱。
    一个速度稍快的可爱旋律在降G大调上响起,大号和声背景之上一支长笛将音乐带回再现部。一段漂亮的弦乐段落再次引出三支小号演奏的询问音调(不过这次只出现一次)。可爱的降G大调旋律经过修饰后在降A大调上出现,布鲁克纳保持住这部分的主调。其中那段充满神秘色彩的弦乐片断的影响,可在Vaughan Williams创作的《塔里斯主题幻想曲》中可看到。在接下来的慢速部分布鲁克纳引用了他早年的杰作《d小调弥撒》中“Miserere”的旋律。一段渐强之后音乐又达到一个刺耳的高潮。其后布鲁克纳似乎出现了一个配器的误算,四支瓦格纳大号的演奏已经很完美了,但布鲁克纳又用大提琴区加强同一个旋律,因而显得不太和谐。渐渐的,最后的安宁终于来临了。在这个不同寻常的尾声中,大号奏出第八交响曲柔板乐章的主要主题,圆号接奏第七交响曲开头的琶音。
在这样感人告别之后,我不想再听到任何声音……

安可欣 发表于 2017-7-5 18:12:14

汀特纳的解读太复杂了,是不是想的太多了的才会这样子?

4realms 发表于 2017-7-5 18:49:10

并没有过于复杂, 作为指挥真正掌握的比这还要多很多

安可欣 发表于 2017-7-6 10:52:39

本帖最后由 安可欣 于 2017-7-6 10:55 编辑

4realms 发表于 2017-7-5 18:49
并没有过于复杂, 作为指挥真正掌握的比这还要多很多
请问:比这还要多很多是指哪些?

4realms 发表于 2017-7-6 11:06:16

安可欣 发表于 2017-7-6 10:52
请问:比这还要多很多是指哪些?

指挥对整首交响的把握, 某节到某节是什么速度, 什么乐器需要什么音色, 某一段旋律应该是什么表情, 总体形成什么氛围, 远比他能写下的多得多, 这个看看排练视频就很明显

安可欣 发表于 2017-7-6 11:26:49

本帖最后由 安可欣 于 2017-7-6 11:46 编辑

4realms 发表于 2017-7-6 11:06
指挥对整首交响的把握, 某节到某节是什么速度, 什么乐器需要什么音色, 某一段旋律应该是什么表情, 总体形 ...
这些是指挥最基本具备的要求,更多的在于音乐之外的东西,也就是:功夫在诗外。

4realms 发表于 2017-7-6 11:46:34

本帖最后由 4realms 于 2017-7-6 11:48 编辑

安可欣 发表于 2017-7-6 11:26
这些是最基本具备的要求,更多的在于音乐之外的东西,也就是:功夫在诗外。
形而下的东西做扎实了, 形而上的东西才会发生, 他写给你的, 已经是形而上的了, 所以少了很多.
比如你我这些普通人去看排练视频, 不看字幕的前提下, 99%的情况中根本听不出为什么最后通过的处理是更好的, 甚至区别都未必听得出, 但我们多少能听出齐奏之后, 整体是什么感觉, 这就是形而下与形而上的巨大差距, 所以不用质疑指挥是不是想太多, 永远不多.

安可欣 发表于 2017-7-6 13:42:00

4realms 发表于 2017-7-6 11:46
形而下的东西做扎实了, 形而上的东西才会发生, 他写给你的, 已经是形而上的了, 所以少了很多.
比如你我 ...

你讲的对,作为普通听众来说,能感受到音乐里的喜怒哀乐并为之激动就成了。
至于指挥,把他对音乐的情感通过乐队的乐手们表达出来,就达目的。

saulgrace 发表于 2017-7-7 11:14:11

这一套值得听,但可能十遍以上就腻味了,切利比达凯的我听不到二十遍就腻了,只有白开水的约胡姆,可以永远听下去。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如何解读汀特纳的布鲁克纳交响曲的包子?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