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ll
发表于 2004-4-14 14:34:15
如题、、、有劳斑竹及各位说一下,这4张中、哪一张值得拥有?
最初由 kell 发表
有劳斑竹及各位说一下,这4张中、哪一张值得拥有?
大饼
发表于 2004-4-14 16:04:39
都是名版,俺只有这个
kell
发表于 2004-4-14 16:26:28
饼叔、我是都没听过、有时易将英汉、德汉的翻译弄混。想买一张听听,烦您老就给推荐一张如何?
bach
发表于 2004-4-14 16:50:00
http://www.arkivmusic.com/graphics/covers/full/29/297495.JPG
大饼
发表于 2004-4-14 16:53:04
我只这一版
记得老片有个长帖是关于这个曲目,您找找看,似乎是杰西诺曼和施瓦茨科普夫吧?
我觉得四首是R.斯特劳斯最值得听的东西(之一),内心宁静、已经超然,相形下什么英雄生涯,什么玩意
bach
发表于 2004-4-14 16:54:04
◆ 中国交响乐团2003-2004年音乐季交响音乐会(十八)
时间:2004年5月15日(周六)19:30国家图书馆音乐厅
演出:中国交响乐团
指挥:李心草
独唱:马梅
曲目:里查·施特劳斯:《莎乐美》(七面纱之舞)
四首最后的歌
交响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票价:30元 50元 80元 120元 380元(VIP)
订票热线:88545501 88545731 88545526 88545520
:D
bach
发表于 2004-4-14 16:56:22
独唱:马梅 中央歌剧院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曾获第20届美国迈阿密国际声乐大赛最高奖—朱蒂·乔治大奖、法国图卢兹国际声乐比赛优胜奖。
;)
kell
发表于 2004-4-14 17:15:44
我这里可以买到20几个版本的四首,但不知哪个交经典、所以选则起来较困难,有请片兄出阵解围、、、、、
最初由 大饼 发表
我只这一版
记得老片有个长帖是关于这个曲目,您找找看,似乎是杰西诺曼和施瓦茨科普夫吧?
我觉得四首是R.斯特劳斯最值得听的东西(之一),内心宁静、已经超然,相形下什么英雄生涯,什么玩意
F15
发表于 2004-4-14 17:19:09
最适合唱最后四首歌的,俺认为这几个不错:尤丽娜克,斯陶德,婼曼,
F15
发表于 2004-4-14 17:39:07
二十几个版本全拿下.一个一个比较.是很有意思地.
kell
发表于 2004-4-14 17:42:43
一个一个的比较岂不是太累了吗、、、省下银子买别的碟呀。
最初由 F15 发表
二十几个版本全拿下.一个一个比较.是很有意思地.
老唱片
发表于 2004-4-14 19:46:12
最初由 bach 发表
独唱:马梅 中央歌剧院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曾获第20届美国迈阿密国际声乐大赛最高奖—朱蒂·乔治大奖、法国图卢兹国际声乐比赛优胜奖。
;)
我的看法是,中国的女声唱不了这个曲!演唱意大利歌剧的女声一般也吃不消!这种纪念碑式的歌唱风格,一定要瓦格纳式的女声。
下面是前面那个连接说的观点:
“杰西.诺曼,她被许多人认为是发声共鸣最科学最先进的典范,全身共鸣腔合为一体,达到了能上能下随心所欲的地步,把她形容为一个巨大的风箱也不为过。
“但她是一个优秀的艺术歌曲演唱家,唱歌时,共鸣的运用比唱歌剧时要节俭得多(虽然我个人认为有的曲子她的共鸣还是用得太多),唱高音时胸腔共鸣比例也明显比唱歌剧时少,高音音质相对集中明亮,而她有时唱歌剧时运用很大成份胸腔共鸣演唱高音,头音成份反而较少,音色较暗,高度到high c,这在女声中是非常少能做到的。
“但不能就此认为她的这种唱法是最先进的,因为多样化的曲目要求在不违背科学的前提下多样化的唱法。杰西.诺曼这样的发声可以唱很低音,这也是她自身条件所决定采用的唱法,但达不到美声曲目的高度,如果一个抒情花腔女高音采用杰西.诺曼的方法来唱美声曲目,一是不好听,而是声音有可能坏掉。
“所以还是因人而异,因作品而异。同样是庞然大物的卡巴耶、帕瓦罗蒂,后两人都擅长美声曲目,大多数情况下,使用的共鸣腔体比杰西.诺曼要小得多,也许卡巴耶可以称得上是个大风箱,一个省风的风箱,保持气压大,出风小,用得久,但帕瓦罗蒂却是个小风箱,同样在自己的曲目中受人欢迎。
“我个人认为,根据作品的内在要求,在自身技术能力范围内灵活控制适当共鸣和音色的最佳范例,是由Szell(塞尔)指挥,施瓦兹科普夫1965年演唱的理查.斯特劳斯的《最后四首歌》。
“施瓦兹科普夫声乐生涯之初是学习女低音的,从她1955年唱的莫扎特的《老妇人》(Die Alte)我们可以知道,她其实是有着多棒的胸声!
“而出道之初,她以演唱康斯坦兹、泽比内塔等花腔女高音角色而出名,而这两个角色正是她的老师Ivogun最优秀的角色。到中后期,作为德奥歌剧抒情女高音角色的扮演者和主要的艺术歌曲演唱家,施瓦兹科普夫的应用音域主要集中在中音区,她的中声区的宽度、力度和厚度被大大拓展,部分牺牲了她的高音,因为作为艺术歌曲演唱家,中声区特别重要。
“她有时用中声区来唱进入头声区的音,也不完全关闭,特别是唱艺术歌曲时,因此转入轻快的头声相对难些,而她的高音由早期的high e降为high c,在她进入70年代后的老年演唱时期,她唱高音时又严格采用关闭方法,如1973年唱的《纺车旁的格丽卿》。
“从发声和共鸣角度来看,应当说,杰西.诺曼的技术能力比她要强,能应用的共鸣腔体要大得多,更具现代特点,但问题是,是否所有的作品都需要这么多的共鸣腔参与;或是否越多的共鸣参与就越科学,声音就越美,歌者的水平越高。答案是否定的。所以今天我们似乎不可以说施瓦兹科普夫的共鸣小,演唱老套,风格过时,因为言之尚早,而很多事例也向我们表明了物极必反和循环往复的可能性。
“回到施瓦兹科普夫唱的《最后四首歌》。《最后四首歌》是一部精心编织的色彩斑斓的后浪漫主义作品,每一个音符,人声和乐器的关系都像一针一线般的被紧紧缝合在一起。在塞尔的调和下,整部作品的音流在行进中变换出无穷无尽的连续色彩变换,再没有第二部声乐作品能象《最后四首歌》一样有如此多细微的音色变化。
“和马勒《大地之歌》各个乐章之间色彩差异不同,《最后四首歌》甚至在几小节之间乐队音色就会有极大改变,我们不知道音流将去向何方,一路上或阳光明媚,或阴霾,刚刚还是激情乍起,瞬间又是一声轻叹,然后又是无名的喜悦与冲动,才走几步,却不过是短暂和平庸的幻梦,一路走来,除了《春天》,都是在乐队昏暗的弱声中得到解决。
“施瓦兹科普夫的演唱和乐队相互应答,色彩上相互照应,共同编织出这幅无比绚烂的人生幻梦场景。而另一位女高音Della Casa(卡萨)则是完全本色的演唱,她银色的嗓音在整个音区自由翱翔,无过多音色上的变化,与此适应,伯姆控制的乐队也较明亮,色调的变化比Szell要少。这两位女高音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嗓音演唱《最后四首歌》的完美风格,都在自身条件范围内把作品的美发挥到极至。
“这是部需要演唱者有高度艺术敏感和修养的作品,不是象卡巴耶、弗雷尼这样的歌剧女高音所能胜任的,尽管她们也都演唱过这部作品。而杰西.诺曼在这部最能发挥她无与伦比发声技术的作品中,自然不会放弃她巨大的共鸣和恢弘的低音,虽然她十分节制,但她并未真正解释音乐和诗歌的精神境界。”
F15
发表于 2004-4-14 19:56:23
首演是弗拉格斯塔特和福特文格勒,哈哈,老片.
典型瓦格纳的女高音.是理查本人意图?
冰冰鱼
发表于 2004-4-14 19:58:54
风箱的比喻令人喷饭有是贴切不过:D
Viking
发表于 2004-4-14 20:11:32
最后四首歌,我个人推荐施瓦兹科普夫/塞尔的EMI版,还有德拉·卡萨的DECCA版,都是十分动人的演出。大饼的Lott/雅尔维的CHANDOS版怎么样,我见都没见过,说来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