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xple
发表于 2004-3-5 09:15:59
luxple
发表于 2004-3-5 17:38:30
mmyxlt
发表于 2004-1-26 11:58:52
呵呵!1957年写的书,在那个一切向政治看齐的年代,只能如此了。
作者也说过:“这部选本不很好;由于种种缘因,我以为可选的诗往往不能选进去,而我以为不必选的诗倒选进去了。只有些评论和注解还算有价值。”
而《胡适之晚年谈话录》记录胡适之评及《宋诗选注》,对选目很不满意,并认为迎合风气,却说:“注确实写得不错。”
祗园主人
发表于 2004-1-27 02:34:14
开篇第一首柳开的《塞上》不就说到声音了吗?“鸣鹘直上一千尺,天静无风声更干”:D
祗园主人
发表于 2004-1-27 02:41:12
最初由 否极泰不来 发表
楼主的感慨又把咱老否前久和城管干架的事钩了起来:一苗族老婶在街边的一篮子鸡蛋硬是被那几个城管同志几脚踹的稀烂。谁知道那篮子鸡蛋里有什么呢,也许是老婶一年的盐巴钱?也许是老婶女儿在家里盼着的红头绳小花布... 野夫怒见不平事 磨损胸中万古刀!
祗园主人
发表于 2004-2-14 23:42:52
“宗法由政治转移到社会,统治的关系没有了,凭借统治而来的罪恶也便没有了;于是宗法中的亲亲精神,乃成为我国两千多年来社会组成的坚韧的纽带,也成为我国能度过历史苦难的真实力量。…………在衡论历史时,岂能忽视宗法由政治转移于社会所发生的不同意义与结果,而一概以‘封建’两字断定其罪案?我特于此发千古之覆。”
严格的说只有西周的宗法制才是真正完备的政治制度,所谓大宗百世不迁,小宗五世则迁,各种设定相当繁复;汉以后又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中国是一个早熟的民族,这个东西让咱们三千年的命脉得以保存,但是也让中国人吃尽了苦头。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少壮派法学研究者对这套系统大加驳斥,后来随着研究渐渐的深入,对礼法的看法也就客观实在的多了。
祗园主人
发表于 2004-2-28 20:03:27
小资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人群
蚊子
发表于 2004-1-26 10:34:36
欢迎。我们也多学点东西。
钱钟书目空一切,宋人都是有赞有弹的,对王安石的“绿”字的分析更是让人喷饭。
蚊子
发表于 2004-2-25 00:49:36
最初由 祗园主人 发表
“宗法由政治转移到社会,统治的关系没有了,凭借统治而来的罪恶也便没有了;于是宗法中的亲亲精神,乃成为我国两千多年来社会组成的坚韧的纽带,也成为我国能度过历史苦难的真实力量。…………在衡论历史时,岂能忽...
正是!!!
憨慢仔
发表于 2004-2-25 18:42:35
前几日,看了一部片子《向左走,向右走》其中的有首宋詞:
我住长江头,
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
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
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
定不负相思意。
现在想了想,影片的意境是无法和这首詞的意境相比的
meltice
发表于 2004-3-5 03:03:22
最初由 F15 发表
都讨论啥呢?正天都在胡思乱想.
有一天,罗素的一位年轻朋友来看他。走进门后,只见罗素正双眼视房屋外边的花园,陷入了沉思。
这位朋友问他:“您在苦思冥想什么?”
“每当我和一位大科学家谈话,我就肯定自己此生的幸福已经没有希望。但每当我和我的花园谈天,我就深信人生充满了阳光。”
meltice
发表于 2004-3-5 23:15:50
最初由 klavier 发表
这句话颇有些“无欲无求”...
西方人追求的是“入世”,罗素当时的心情很可能不是“无欲无求”,而是有感于“欣欣此生意”。从花卉的美丽和生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生命的可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则是典型的中国情致了。
Viking
发表于 2004-2-15 09:00:15
其实宋诗是饶有意趣的,与唐诗相比,历尽数变,另有一番天地,并非仅是一般印象中的那样,以理学入诗、以禅入诗……。从成就和对后世诗歌的影响而言,宋诗并不下于唐诗。只是长期以来,汉赋唐诗宋词元曲这样的顺口溜说惯了,给人以错误印象,似乎宋代就是词,论诗莫若乎唐。
钱钟书先生的《宋诗选注》应该算得上宋诗选本中注得最精当最精彩的了,不过由于是在那样的历史时代,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所以钱先生不得不以选“现实主义”格调的诗歌为主,那些有味道的好诗,勤劳勇敢的劳动人民们是不欣赏的,只能割爱。所以,以才学自命的钱先生后来也说明了自己的遗憾。好在他有谈艺录、管锥编、七缀集证明他的博学,有围城说明他的才情,就是《宋诗选注》这个小小的“败笔”,也足以令我们高卧怡情了。
Viking
发表于 2004-2-28 14:05:30
我估计是属于那种复古派,不能接受小资(也就是说,不喜欢小资们)。当然我所说的小资肯定是我所定义的小资。
在我看来,小资们的第一个特征是身处或大或小的城市里,已经脱贫,基本小康,受过一定的教育。
第二个特征是不能够容忍“大众化”,包括话语方式、生活中享用的品牌,喜欢标新立异,但又不能接受惊世骇俗。说话写文章阅读一定要以一些精致的淘气和精致的废话、痞话以及充分体现非大众化品牌意识的玩世不恭为上品。《三联生活周刊》每期前面的“生活圆桌”栏目就是典范。
第三个特征是品位主义色彩浓厚,无论是工作理念、生活享受、阅读追求、小乐小趣,要在一个“品位”当头,跌份和露怯都是小资不能自我原谅的,连老土也要有如许说法,告诉别人自己不是真土,是刻意求土。
第四个特征是对形式的追求和品味远多于对精神实质的追求和品味,比如说,小资们可能是不屑于听流行歌曲的,那玩意儿俗,要听古典音乐。而听古典音乐,是不屑于听约翰施特劳斯,那玩意儿浅,要听肖邦、巴赫和马勒。但说穿了,肖邦、巴赫和马勒之于他们是一个表达品位的符号,对于他们重要的是他们要告诉周遭:我在听“肖邦、巴赫和马勒”!
第五个特征是小资们最讨厌给人感觉是一个消费主义者,而要让人知道自己是一个芸芸众生中小小的精神贵族,但实际上小资是最大的消费主义者和时尚追求者,除了那些形而下的时尚以外,文化、艺术甚至于一些浅近的哲学、时髦的学术话语,都可以成为他们的消费对象,他们跟着文化时尚走,比如说听听古典音乐,看看盗版的欧洲电影,表达一下对于好莱坞的鄙弃,喜欢看不过分难懂的但一定要是小众的书籍。
小资不朴实,很多小资因为修养不够(这得怪咱们国家的素质教育)而显得矫揉造作,但小资们不管是表达自我游刃有余的还是矫揉造作的,清一色的都底气很足,因为他们受过教育都还自认为挺有文化挺与众不同、因为他们在城市里往往有一份比较好的工作,因为他们已经脱贫可以在适当的范围内不过分拮据地消费,如此而已。很多小资华而不美,为了体现精致和雅致的生活态度和追求,显得心态不稳,急于求“成”,但小资不是暴发户,所以还没有那么粗俗,惟其如此,小资没有暴发户们体现心态那么真实无忌,而是假模假式,犹抱琵琶半遮面。看着小资们忘我地追求品位、体现出对自己都判断不出精粗的文化的热切追求、被更大的文化时尚生产者和炒作者牵着鼻子走的样子,真够让人怜悯的!!不过,小资们自我感觉良好就可以了,听听肖邦,看看文德斯、塔科夫斯基、阿莫多瓦的电影,读读博尔赫斯、胡兰成、张爱玲,多些坐在星巴克里面的谈资,总比天天围着桌子打麻将好!:p
Viking
发表于 2004-3-3 21:58:19
最初由 离继 发表
如果对'小资"一词可以联想种种而感不快的话,窃认为,这是有关个人胸襟问题了~~
有可能!小资是由于一种生活态度而造成或模仿而成的一个都市群体,按说,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理应采取尊重和宽容的态度去看待。只是,我周围有几位“小资”朋友,确实让我倒了胃口,现在一些装帧精美的小资文化杂志,也让我倒了胃口。可能我推崇一种朴实理性、发乎自然的生活态度,所以对小资有偏见。不过,只是一种存于心的看法而已,小资们多了,对于社会生活来说,应该不是一件坏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