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DXDX 发表于 2015-9-2 12:18:58

摄影除了纯记录片,目的就不是保真,大多数是为了突出和美化,但摄影器材全都是朝着保真这个目的做的。

JeffZhu 发表于 2015-9-2 12:47:36

摄影,美术,文学。这些都是基于现实的提炼浓缩再创作出来的。这是由于现实往往过于平淡不够精彩,完全再现现实的话就没意思。所以,这些过程都能称为“创作”

录音不一样,其所面对的对象已经是浓缩提炼后的产物,甚至是多年反复演练,才能形成一场演出。这本身就是最精彩的。如果要基于这个本体进行再创作,那就画蛇添足了。所以,录音不能算是“创作”,我想大家对这个都没有什么意见。

总而言之还是那句话,如果本体是更好的,那就是越接近本体的效果就越好。如果本体不够好,那就不要接近本体,而是需要提炼再加工,进行“创作”。

我想,大家都是希望能够忠实还原现场的效果,而不是让自己的设备进行“第三次创作”

laozhishu 发表于 2015-9-2 13:14:08

有关真和美的探讨,很有意思:
http://www.headphoneclub.com/thread-200573-1-1.html

wzchen 发表于 2015-9-2 13:20:24

本帖最后由 wzchen 于 2015-9-2 13:23 编辑

JeffZhu 发表于 2015-9-2 12:4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摄影,美术,文学。这些都是基于现实的提炼浓缩再创作出来的。这是由于现实往往过于平淡不够精彩,完全再现 ...
说的非常有道理,现场的音乐会往往已经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录音师、器材设计制造者、发烧友没有水平、也没有资格对音乐作品作所谓的艺术再创造,更不要说,录音师、器材设计者只是中间环节的传递者,他们是没有权利、也不被允许对音乐作品作所谓的艺术再创造。

liubaba123 发表于 2015-9-2 13:21:30

本帖最后由 liubaba123 于 2015-9-2 13:27 编辑

wzchen 发表于 2015-9-2 13:2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说的非常有道理,现场的音乐会往往已经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录音师、器材设计制造者、发烧友没有水平、 ...
关键是根本就没有这么完美无瑕的传递者

如果真有,那全世界的音乐器材放出来就是同一种声音——“现场”,那就不会出现现在的器材风格各有的现象了,就算监听器材也是有风格区别的

4realms 发表于 2015-9-2 13:24:11

本帖最后由 4realms 于 2015-9-2 13:25 编辑

但事实是无论如何高看录音的保真性, 后期处理过后的音频就是已经被调了很多东西的, 和干声差距甚远的, 所谓"真实"其实是制作出来的结果, 这个再怎么也否认不到;P
要不然切利等人当年也不会如此反对罐头音乐, 行内人对录音的了解比局外人多不止一点点, 哪怕局外人把自己的地位贬得一钱不值, 也还是和实际情况差得远

小白 发表于 2015-9-2 13:27:22

4realms 发表于 2015-9-2 13:2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但事实是无论如何高看录音的保真性, 后期处理过后的音频就是已经被调了很多东西的, 和干声差距甚远的, 所谓 ...
很多发烧友对录音流程的认识确实是偏差的。同一个场地、同一个乐团的表演,在不同录音师的制作下,结果可以是完全不同的。另外我前面42楼的发言还是请很多发烧友同学读一读。不要理想化地认识问题了。

wzchen 发表于 2015-9-2 13:28:03

liubaba123 发表于 2015-9-2 13:2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关键是根本就没有这么完美无瑕的传递者

没有说要完美,只是说要尽量接近完美,其实,音响界,包括录音、器材设计制造、器材搭配等等,都是围绕一个目的,就是降低失真,接近真实传递。

liubaba123 发表于 2015-9-2 13:30:13

wzchen 发表于 2015-9-2 13:2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没有说要完美,只是说要尽量接近完美,其实,音响界,包括录音、器材设计制造、器材搭配等等,都是围绕一 ...
对于我们发烧友来说,我觉得很简单,我理解的就是真与美合理结合,能坐下来好好欣赏,不焦不躁就是个大前提了

wzchen 发表于 2015-9-2 13:50:30

不要把技术和艺术混为一谈,录音师在现场演出本身有缺陷的情况下,或者受录音设备限制导致声音不够完美的情况下,对声音适当的修饰和美化,那只是技术,因为,录音师知道什么是真实的小提琴声,这种修饰和美化,只是让录音更接近真实,这样的修饰才能被演奏者和听众接受,这种修饰谈不上对音乐作品的艺术再创造,也不需要去理解音乐作品的精深内涵,只要懂的什么样的声音是真实的,好听的就行。

wzchen 发表于 2015-9-2 13:51:20

不要把技术和艺术混为一谈,录音师在现场演出本身有缺陷的情况下,或者受录音设备限制导致声音不够完美的情况下,对声音适当的修饰和美化,那只是技术,因为,录音师知道什么是真实的小提琴声,这种修饰和美化,只是让录音更接近真实,这样的修饰才能被演奏者和听众接受,这种修饰谈不上对音乐作品的艺术再创造,也不需要去理解音乐作品的精深内涵,只要懂的什么样的声音是真实的,好听的就行。

wzchen 发表于 2015-9-2 13:59:58

本帖最后由 wzchen 于 2015-9-2 14:05 编辑

同样,发烧友由于自己的审美不同,对好声音的理解不同,通过自己的器材和线材等的搭配,同一张唱片,往往可以重放出完全不一样的效果,难道这也叫艺术再创造?所以,录音师审美的不同,对好声音的理解不同,录出不同效果的唱片,那只是技术水平的问题,与对音乐作品的艺术理解和再创造没有半毛关系。你有没有听说过有那个录音师把某部音乐作品理解和演绎的特别好,而另外一个录音师又特别擅长录制某某作曲家的作品?

4realms 发表于 2015-9-2 14:02:50

烧友的系统调整当然是讲艺术品位的高低的.
顺便也就部分印证了录音师的情况.

wzchen 发表于 2015-9-2 14:09:09

4realms 发表于 2015-9-2 14: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烧友的系统调整当然是讲艺术品位的高低的.
顺便也就部分印证了录音师的情况.

艺术品位高低与艺术再创造有必然联系吗?我喜欢透明清澈的声音,所以我把器材搭配出了这样的声音,我对音乐作品有艺术再加工吗?

4realms 发表于 2015-9-2 14:16:00

wzchen 发表于 2015-9-2 14:0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艺术品位高低与艺术再创造有必然联系吗?我喜欢透明清澈的声音,所以我把器材搭配出了这样的声音,我对音 ...

看你怎么定义艺术再加工.
至少有一点, 如果对优美的声音没有印象, 那么凭个人之力肯定不能重现优美的声音. 老鼠虽然说做器材懂声音就行了, 但不要忘了他每个器材出来后都有很多人给他提意见, 他不断改, 越改越好. 事实上这就是他不那么懂音乐的体现.
页: 1 2 3 4 [5] 6 7 8
查看完整版本: 音响发烧入门ABC之一:音响发烧的本质 (旧文重拾)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