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制片配音、配音演员乔榛、丁建华、童自荣及其他
最近有几个围绕译制片配音和配音演员的帖子。先看看这几个相关的帖子:来源不明,我是在隔壁家电论坛看到的。帖子是应HIFI分论坛小胡子版主写的。开始的一些内容是发在隔壁的电影分论坛。
转贴一
童自荣:他在灯火阑珊处
大约在一周前,一场名为《向往崇高》的朗诵会在上海商城剧院举办,一开场,这台演出的策划人、著名配音演员童自荣便黯然告诉观众:“说起来,今天多多少少有些和诸位告别的意思。”那样充满着英雄迟暮伤感的开场白,不禁令很多迷恋“佐罗”俊逸华美声音的观众们心中一沉:久别重逢,却是为了道别?
的确,我们曾经是那么熟悉那个富有特点的声音,熟到只要听几个字就能分辨出来他是谁的地步,然而近几年那个特别的声音几乎听不见了,以至于有谣言传出,说声音的主人已经不在了。这些多少都是这台名为《向往崇高》的朗诵会出现的动因之一。
童自荣说,我要对大家有个交代。或许他也希望能将自己不能为角色配音的苦闷在朗诵的舞台上找到一个小小的突破口吧。不过,就是这样一台朗诵会,也让书呆子气的童自荣整整奔波了两年才得到赞助。也难怪他说是告别,到明年1月,这个声音一如当初华丽的“老佐罗”就到退休年龄了,而能让他事业走出低谷的曙光却丝毫没闪现。
几个月前,我偶然在一个电视节目中看见童自荣的镜头,那样落寞的神情和他清苦的生活让我相当吃惊,他或许有他性格上的清高、内向,甚至是某种固执和不合时宜,但曾经那么辉煌、有着那样意气飞扬声音的童自荣如今何至如此?尽管配音艺术的没落是不争的事实,但配音大腕们如今仍然风光的大有人在。我很想知其所以然,于是我拨通了童自荣上海家里的电话。
■暗夜里飘来“佐罗”熟悉的声音
童自荣的家住在上海一个老弄堂里,不熟悉的人在夜里还真不好找。当我边问边在黑乎乎的弄堂里寻找时,暗夜里突然飘来“佐罗”熟悉的声音:“是……小刘吗?”刹那间我仿佛走进了上个世纪80年代的外国电影,前面应该有个身穿斗篷手拿佩剑的外国骑士———但那是一个浅色衣着的瘦高影子,拿着把扇子,显然等候一阵了。
错觉转瞬即逝,眼前之人立刻能隔开银幕和现实,他引我走向他家的楼梯,不是浪漫的外国影片中的潇洒侠客或英俊王子,他只是生活中的童自荣———人到老年却依然挺拔矫健,态度并不特别热情,却刚刚好让人感到温暖,就像他在楼下等我,不是为了逢迎,而是真怕我找不着。
坐定后,他问我:“你是要采访我什么呢?”我不免要说许久没见他的消息,观众十分挂念之类的话,他说觉得很奇怪,虽然很久没有配什么主角的戏,但在今年找他作采访的人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多:“成了我的采访年了。”为此一开始在电话中他想婉拒我的采访,他说,都说一样的事也没意思。但他因为谦和的好脾气以及我所说的观众对他的关注,却最终没有拒绝我。看到他那样儒雅、淡定又和气的样子,我开始怀疑他并不像我想象中那般落寞。
他坐在窗前的一把藤椅里,玩着手中那把折扇,目光似乎习惯于低垂,说:“现在配音事业那么不景气,观众还牵挂着我,我还是很满足。我应当知足了,一生很幸福了。一个人能从事一项他最感兴趣的工作,又能给大家带来快乐,当你身处逆境的时候,还有人牵挂你、同情你、期待你,这样的幸福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当演员的有多少人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否则我现在得很不平衡。”话虽如此,弦外之音却明显听出他的不得志。
我不由得要问他那个“逆境”是什么,他说:“以前很多片子的主角找我(配音),但现在已经有三四年的时间没有片子了,我个人也不好意思去问,厂方也没有主动向我说明原因。这种现象是不正常的,我也不会那么窝囊,时机成熟的时候也会说的。”话止于此,他并不多谈,他不想靠媒体来逞一时之快。
在他们厂,收入是和工作量挂钩的,如果没有接片子,便不会有奖金。从2000年之后,童自荣便没有被安排配音了,导演说不合适,人家不爱听他的声音。
这是多么大的反差,当初那个声音曾经迷倒了那么多人,如今说来都有些不可想象:一个人仅凭声音就成为无数人心目中的偶像,辉煌时期不知有多少追星的信寄到上海电影译制厂。我曾听说一个女孩迷他的声音,在笔记本里称他为“卿”。但现在他却被告知,人家不爱听他的声音了。怎能不让人困惑。
我告诉他,一位他的听众说,以前听他在80年代配的很多小生,像是《佐罗》、《黑郁金香》、《铁面人》什么的,觉得他的声音意气飞扬,特别棒,但后来发现他开始配很多不是第一小生的角色,声音明显就空了,不自信了,肯定是有什么不好的际遇了。他略沉吟之后说:“也许是他们比较敏感,但我始终是很努力的,不管什么角色,还是尽我最大的努力配好。也可能有些角色本身比较空洞,有光彩的角色从影片本身到演员的演技都是很出色的,如果是角色本身不好,那我再努力也不精彩。”一谈及配音,他便会很认真仔细地把话题说开,但是,苦恼的是,他现在没有角色好配,如何说精彩!
■我等了12年才实现的梦想,舍不得啊
我没有忍心告诉他,他赶上了80年代译制片辉煌的年代,他华美的声音满足了人们压抑已久的对高贵、浪漫、传奇、理想的想像,他的声音就像阿兰·德龙英俊的面容一样成为迷人的经典,但是他的经典同样遭遇了喜欢嘲弄、颠覆经典的90年代,人们开始喜欢更多样的面孔和更多样的声音,对他那个个性特征极强的声音的微词也多起来,有人甚至认为这样个性化的声音对影片原有的角色和内容是干扰。未必真是有那么多人讨厌他的声音,但这是童自荣的尴尬,同时也轻易成为“让他靠边站”的方便理由。
我只是告诉他,听多了他的声音,年轻的观众们可能会希望多一些的选择。他依然玩着手里的折扇,却摇着头说:“从前我们年轻人哪会听腻呢,我们巴不得每部片子都听到邱岳峰的声音,现在的人倒不一定。”他若有所思地说:“作为我们来说,还是要在‘人各有貌’上下功夫。你看邱岳峰就是,第一句你一听肯定是邱岳峰,但是第二、第三句台词你就忘了他是邱岳峰,就完全融入角色中去了,他在刻画角色上各有不同。”一说起邱岳峰,他的声音便亮了起来。邱岳峰是他的偶像,正是邱岳峰、毕克这样他认为是大师的人,让他从少年时代就不能自拔地爱上了配音艺术。
童自荣对配音的痴迷是著名的,从上中学爱看外国文学作品和外国电影、迷邱岳峰开始,便不顾社会、家庭的压力立志做配音演员,到后来考上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有做演员的天分和为配音做准备。
他并不想到台前当演员,称自己性格内向,不爱在公众面前亮相,只对自己的音色有信心。大学毕业后不愿留校当老师,坚持要到上海电影译制厂当配音演员,终于在他毕业5年之后如愿以偿。而再经过5年的磨合和努力之后,他才开始配男主角,随后终因《佐罗》一举成名。在80年代,他因骑车时琢磨美国电视剧《加里森敢死队》里“头儿”的台词太投入,一头撞上大卡车的故事曾流传很广。
他总是说,我花了12年的时间才实现了到上译厂做配音演员的梦想。有人劝他,既然那样的不如意,不如离开厂里算了,他说,我等了12年才实现的梦想,舍不得啊。这样不顾一切守着自己理想的人,百分之百的理想主义者。
他承认自己太理想主义,比如他真心实意地崇拜鲁迅和焦裕禄、孔繁森这样的人民公仆,他不是党员,但他认为像这样牺牲自己为人民谋福利的党员多好。他为《牛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所激动,至今如此。
他说,中国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电视剧,他很想为保尔配音,但人家没找他,现在又听说国内在拍《牛虻》,他说:“我很希望他们找我配,我有激情,一定会配得好。”为他心中的牛虻配音,是他最大的愿望,他相信,他心中的那种革命理想主义的激情,现在的年轻演员感受不到。不知道有关制作方能否听得到内向的童自荣发自内心的呼声呢?
■人家都说他简直像外星来的
童自荣承认,他自己的想法有些天真,但他说:“我能有这样一份纯真的心对搞艺术很好,搞艺术是需要天真的,圆滑世故的人,做演员做不好。”他说自己性格内向,想得多说得少,常常觉得很孤独。他的夫人杨倩华说,人家都说他简直像外星来的,像生活在真空里一样,常常会很书呆子气地说:社会上怎么会有这种事?
他还崇拜包公、武松这样为百姓伸张正义的人,因此在生活中他也很有侠义精神,常常会很冲动,不顾一切地站起来讲话,这个性格成全了他配《佐罗》的成功。当初导演也是看中他这个性格和行侠仗义的佐罗相符,选定他来配音。他说佐罗的侠义激发了他创作角色强烈的欲望和激情,于是角色塑造成功。
但与他这种冲动的侠义性格矛盾的是他“不争”的性格。他的夫人杨倩华说他不爱出风头,当初阿兰·德龙到上海,欢迎宴会上把童自荣安排在主桌和阿兰·德龙坐在一起,有些老同志不高兴了,说童自荣让开到后面去,他无所谓地走开了,结果后来阿兰·德龙到处找“佐罗”,把他找了回来。在他最红的时候,大学里请他去做讲座,说开车来接,他说不要,自己骑车不到一个小时就到了。他觉得车子停在门口来接会是让他很不自在的一件事。
有人要帮他写自传,他不肯,说自己就只是一个配音演员,不是什么大艺术家。他走红了,却不张扬,和邻居们关系都很好,和厂里的司机、小木匠关系都很好,很多人都说他是个好人。
他不张扬的性格影响到孩子,他走红的时候正是孩子上中学时,孩子回来说:“爸爸最好不要出名,因为很多人看我,很难为情。”
杨倩华说,他把很多东西看得很淡,不追求,人家好他为人家高兴。
或许,“不争”、“不求”是一种高尚的人生境界,是一种君子的美德,在和童自荣短短两个小时的交谈中,我不敢说就了解了他的性格,但确实能感到他谦谦君子的风度和善良的品德,那是良好的教养使然。
然而,联想起他多年来事业上的不合理际遇,甚至是对一些不公正待遇他所保持的沉默,他这样的性格会不会让人觉得软弱可欺?这与他行侠仗义、好打抱不平的一面是多么的矛盾!然而,对我不了解的事情我不能妄自揣测,童自荣谈及配音可以滔滔不绝,但关于私人或他人的问题,他决不多谈,就连我问起他成长的家庭环境,他也避而不谈。有关他的一些不多的感性内容,还是从他夫人杨倩华口中漏出的。
他家的生活很清贫,很难想像这样一个著名的演员,身上的衣裳虽然很清爽,但都是几十块钱一件的,在别人都住进高楼新房的时候,他几十年如一日地住在弄堂里老式房子的二楼,不过30多平方米区区两间,厨房卫生间与别人合用。一家四口,幸亏两个孩子都在国外念书,孩子回来一个,童自荣就要在客厅打地铺。
我曾在一个电视节目中看到童自荣流泪,因为觉得对不住孩子,因为他没有更多的钱给孩子在国外念书,孩子是自己争取到的奖学金,没有钱给家里打电话,瘦得“穿短裤像穿裙子”。至今,他在加拿大上学的女儿打工都是骑自行车去,而别人都是开车。他们老两口也不是没有买房的计划,杨倩华说,等孩子们从国外回来,他们有钱了,让他们买。
他的清贫,与他事业的不顺遂有关,与他“书呆子”式的清高更有关,那么多年里,他曾经坚持不走穴、不接广告、甚至不教学生。以他的名气,但凡有这其中的一项,挣些过上小康生活的钱决不成问题。有时候他的想法的确单纯得可以,觉得搞艺术的不能让钱沾染得不纯粹,不能挂羊头卖狗肉地挂名骗学生的钱。他没有手机、呼机、电脑这些所谓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东西,但是这不妨碍他依然和邻里们、甚至马路上卖西瓜的处得一团和气。
他就是那么一个好人,但我猜想,近些年他一定困惑于这个时代和他的精神世界的冲突里。
■他退休后,像他这种华丽音色的小生也没了
他的理想世界在录音棚里,就算是他说“看得很淡,不争”,他念念不忘的,还就是“苦于没有机会献给观众好的作品”。
他在忧心着配音事业的不景气,说像老厂长陈叙一那样既懂艺术又敢于用人的领导没有了,说现在配音的班子搭配不齐了,不像过去“生旦净末丑”样样齐备,现在没有合格的老太太,没有像邱岳峰那样饱经沧桑的声音,他退休后,像他这种华丽音色的小生也没了。
他分析着为什么现在配音的魅力不如从前,因为影片商业味太浓,注重视觉的冲击,台词的艺术性差。他说对配音工作再创辉煌已经不抱乐观态度了。
当他说着这些的时候,我看着他清晰的五官,问他,有没有想过向影视方面发展?其实,他年轻的时候就应该是很英俊的,连夫人杨倩华也说:“长得跟佐罗也像。”他说,近些年也有人请过他演,但没有合适的角色他不演,他第一部影视作品要演自己,才有把握。
以前人家请他去演的,不是张牙舞爪的喜剧人物,就是很神经质的人,我猜想,那多半是有关的人在颠覆经典心理下出来的想法。但那样的角色真的不适合他,如果真的对童自荣有一点了解的话。 转帖二
我爱童自荣!
这个男人可能是上海滩最为华美、最有磁性的嗓音的拥有者。除了体育解说员唐蒙先生那来自语言本身的奇妙魅力或许能有一拼之外,我想象不出至少是本埠的汉语文化圈中,还有第三种配得上“华丽”一词的声音。
他就是童自荣,一个在30岁以上的中国人中拥有大量FANS的配音演员。
童自荣的魅力和昔日帅哥阿兰德隆一样历久而弥新——或许在很多影迷心中,这两个人是二位一体的。24年前,中国人第一次见识了银幕上的蒙面侠佐罗,那英俊飘逸的影像和激扬悦耳话音的双重震慑,让人无法不为之倾倒。很久以后,我还是没弄明白:阿兰德隆和童自荣究竟是谁沾染了对方的荣耀更多一点?是庄生晓梦迷蝴蝶,还是蝴蝶晓梦迷庄生?
今天,59岁的“老佐罗”就坐在我对面,平常、儒雅,嗓音依旧华丽,只是多了几丝颤音。
两年奔波“向往崇高”
童自荣把身体陷在客厅的藤椅中。说客厅,其实那是70年前的功能。童宅位于淮海中路一幢连排旧式民居的二层,客厅电视柜后还有当年的壁炉。从父母一辈算起,他们一家已经在这套建于1930年代的旧屋中住了50多年。30多平方米一共两间房住着童自荣夫妇俩,用他自己的话说:“一旦在国外留学的一双儿女回来,只能在客厅打地铺了。”
为了一台名为“向往崇高”的音乐朗诵会,童自荣四处奔波长达两年。如今,他的心愿已经实现,在上海城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赞助下,因为SARS延迟的这台音乐朗诵会在“十一”前成功上演。
“朗诵会的名字来自于光远的一篇散文。”童自荣说,“如果想让这个社会的每个人都能健康发展,崇高是不可缺少的东西。”
那么,这个朗诵会对童自荣本人究竟意味着什么?
童自荣解释说,译制行业近年不景气,他本人的事业一直在低谷徘徊,因此想做点事情。一来他非常喜欢朗诵会的气氛和感觉,可以寄托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艺术上的追求;再则虽然现在银幕上童自荣的声音已经沉寂,但广大影迷对他还是很关心。既然暂时不能以新的配音角色回报影迷,童自荣打算通过与配音异曲同工的朗诵形式,来向影迷作个交待。
近5年未当过“主配”
说到这些年的事业低谷,童自荣脸色沉郁:“我……说不清楚,什么原因我真的不知道。厂里已经快5年时间没有安排我配主要角色了,他们一直没给我解释,我也没好意思去问。”童自荣夫人在旁边补充道:“他不去问,是怕别人说他争角色。”
有传闻说,握有进口大片分配权的中影公司曾给上海译制片厂下过电话指令:“童自荣不适合配主要角色;观众不喜欢。”童自荣表示,的确听到过这样的说法,但一直没有得到证实。“但在适当的时候,我会讨个说法的,否则不是太窝囊了?!”童自荣淡淡一笑。
从不上网的童自荣可能不会想到,尽管译制业陷入低潮,但在互联网上,关于译制片昔日的辉煌,甚至对他本人的“怀旧”却日益升温。
“对网友们的爱护、期盼和声援,我非常感激,”童自荣的语速慢了下来。“想到这个,我想我应该知足了。”
数月前,上海卫视上门采访了童自荣。“录节目时,卫视的记者一进门就问:哎,你家的厅呢?”童夫人杨倩华说。家里实在太小,连镜头都无法切换。报道播出后,影迷才恍然:原来童自荣是这个样子啊。此前关于童自荣的传言众说纷纭,有说他“出国”、“转行”的,甚至还有“童自荣已经去世”的说法。
现代传媒手段的效果颇让童自荣惊讶。采访节目“上星”后,在全国反响热烈。不久前,重庆卫视又邀请童自荣夫妇前去做了一档节目。昔日的“配音王子”走到前台,与会影迷的热情更让童自荣感慨不已。
有一点孤独
你感到自己有一点孤独吗?我问。
有一点,童自荣说。
失去“主配”位置的这几年中,在失落与迷惘中苦苦求索的他像在进行一场不知何时终结的“一个人的战争”。
“我前几年还在做这样的梦:我们的译制片能够有第二次辉煌。”童自荣苦笑,“现在看来大概是不可能了。但我还是幸运的,至少从事了我钟爱的配音事业,并赶上了第一次辉煌。”
童自荣对自己的认识相当客观。“我最大的优点是音色华丽,有魅力;最大的缺点是音域不够宽,声线的局限性比较大。”童自荣这样分析。
虽然现在已难有“开口”机会,但童自荣对和声音相关的创作还是魂牵梦萦的。在世界文学经典中,最让他情有独钟的是《牛虻》。
“如果有机会,我想把《牛虻》做成长篇连播。牛虻和小说旁白部分可以我来,但像蒙泰利尼那样具有金属性和穿透力的声音我不适合,一定得找孙道临老师。”童自荣说,“孙道临老师在我们上译厂配制的《王子复仇记》、《基度山伯爵》和《白痴》等片子,都是译制片经典中的经典。”
“你觉得孙道临作为电影演员和配音演员,哪个更加出色?”
“同样出色。”童自荣很郑重地说。
应该有人写写邱岳峰
童自荣也有自己的偶像——去世已20多年的原上译厂配音演员邱岳峰。
谈到这位前辈,童自荣字斟句酌:“这可是一个大师级的人物,还有一个毕克老师也是。邱岳峰老师是我年轻时崇拜的偶像,后来成为我工作上的良师益友。应该有人好好写写他……”
1980年代初,正处事业顶峰的邱岳峰令人费解地选择弃世。迟至今日,此事在热爱配音的影迷心中,仍然令人唏嘘不已。
“他这个人太自尊,怕人误会,也是性格上的弱点哪……”童自荣话音黯然。
当年童自荣在配《绝唱》时,曾请教邱岳峰如何才能“含蓄地表达一种克制而又心潮澎湃”的情绪。邱岳峰告诉他:“首先,你的心里得有事,不能脑袋空空地站在麦克风前。”邱岳峰的意思是:强调内心的情感抒发,比单纯的宣泄更能打动人。这句话深深地影响了童自荣日后的配音探索。
不会再拒绝广告
前些年,曾经有商家找上门来,让童自荣录一则金饰品广告。童自荣以一句“这种广告是不是太俗气了”,回绝了对方的好意。
几年过去,童自荣谈起这件事时多少还有点不好意思:“当时我的想法的确有些问题。不过现在我也在改变,好的广告当然也是艺术。今后如果有适合我又不乏艺术性的广告找我,我会考虑的。”
当初的矜持,令童自荣至今与清贫结伴。为了把儿女送到国外深造,童自荣长期承受了经济重压。“但是为了配音,我们家老童可以不谈钱。”夫人杨倩华半是埋怨半是自豪地对记者说。
论明星配音热
这几年,引进大片请国内大腕配音的风气渐起。童自荣认为,出于上座率的考虑,这倒无可非议。
对于网民议论颇多的李亚鹏版《黑客帝国》,童自荣也有耳闻。“我认为李亚鹏不适合配那个角色,”他说。“李的气质和角色不吻合,我不明白外方挑选李亚鹏主配的原因何在。其实明星配音不是不可以,但应该先找几个气质接近的明星试音,再作慎重选择。”
对于近年越来越多的观众宁愿看带字幕原版的现象,童自荣认为,这一方面是由于我们的配音制作趋于粗糙;另一个原因是,现在引进的大片往往艺术性比较缺乏,只强调视觉的冲击力。 转贴三
一个著名的配音演员的遭遇
此人在配音界大大有名,曾配过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角色,人们形容他的声音,往往会用一个词:性感。
明说了吧,配佐罗那个,知道了吧?好吧,用T来代表他。
跟T同时代的,还有两个配音演员,一男一女,互为搭档,也很出名。不妨称为Q和D。
Q和D是很善于钻营的人,出名不久,即走上领导岗位,T则不行,T是那种敏感而脆弱的人,配音是他的生命,他是到目前为止,唯一一个配音不用看稿子的人,因为所有台词,他都已经化在心里了……
Q走上领导岗位后,始终看不惯T,于是处处为难T。先是在业务上,6年间,竟只给T分配过几个几句台词的小角色。这也就是这些年,人们总也听不到T声音的原因。
然后,在生活上,拼命的对T进行打压。厂里所有人都分了房子,只有T,始终住在石窟门里,后来,在上级领导的干预下,勉强分了两间房子给他,一间7平,一间9平米。
Q是厂长,隔三差五找T的麻烦,虽然不分配T角色,却也不准T离开厂里半步,有一次,元旦放假,T到外面参加一次演出,Q以不准走穴为名,勒令T全厂检查。T争辩是在放假期间,但Q蛮横的拒绝。
须知,这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而不是那已经过去的“十年”于此同时,Q和D到是整天到处参加演出。就在前几天,美国一演公司,给T发来邀请函,希望他去美国演出,Q扣下信,对美国方面说,要去就是Q和D去,要么谁也不能去……
前面说的是背景,下面说说这几天的事儿。
这几天,央视《新闻夜话》和《艺术人生》要做T,结果Q极为恼怒,用尽一切手段加以阻止。
先是给栏目组打电话,以组织的名义告诫栏目,要注意政治影响。
栏目组没理他,他又给中央台台长发了公函,是T是个不老实的人,要台里注意影响…… 结果,台长批示,建议不要再做了……
《新闻夜话》决定放弃,转做Q和D了。
《艺术人生》没有放弃,亲自去上海,亲眼看到了T的生活情况……
T每年只打一次车,就是同学聚会的时候,他不愿同学们看到他的惨状。
T和他的妻子,身上没有一件衣服超过50元,因为厂里不许他出来演出,他除了有限的工资,没有别的收入,女儿又考去了加拿大……
因为中央台要做他,厂里又给他施加了压力,T的妻子一下子病了……
《艺术人生》决定顶住压力,还是要做T。不过要策略一些,给台里报的是,做一期关于配音的节目。台里含糊的批了。
T一下飞机,一看见央视接站的牌子,当时就哭了……
其他的,可以看节目。
一个花絮是,T的妻子,临走的时候,跟T说,咱再坚持几年,等你退休,咱一定要来北京,这里有自由啊……闻者无不泣下……
T-童自荣
Q-乔榛
D-丁建华 转贴四
参加《艺术人生·童自荣》节目录制散记
排队进到中央电视台大楼,等候进场时,大家三三两两地交谈着,我闲不住,就在那东张西望。忽然,那边走来一位清瘦的中年人,身着暗红色西服,神情平和低调——不用说,那就是童自荣老师。
他和杨阿姨就这么默默地走进休息室,没有fans前呼后拥,也没有旁若无人的高声谈笑,仅仅像一个普通得毫不起眼的工作人员,以至于不少配音迷竟没注意到他。——这种低调大概和那种高亢的嗓音构成了一种奇妙的和谐,都是童自荣老师的防伪商标之一吧。
进入会场,哎呀,几乎都坐满了,还加了几排椅子,呵,童老师人气好旺呀!我找了半天,才在第一排最左边找到一个空位,偏就偏点吧,有位置坐就不错了——哎,不偏呀,这位置太好了,正对着童老师坐的椅子,真是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呀!
好,《艺术人生》前面的一段,中央电视台网站有详细介绍,本站也已经收录,我就不赘述了。顺便说一下,北方影武者老兄制作的那个用角色诠释童老师的片子非常精彩,我这里卖个关子,希望大家届时一定注意欣赏。
童老师是个很容易动感情的人,仅仅看看他那些经典影片的录像,再看看网友们打出的“从来也不曾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的横幅,眼睛就已经湿润了。但是,童老师再三再四地深深感谢观众的厚爱,却无论朱军怎么“诱导”,他都不肯对自己作哪怕一点点赞美。
朱军大概也从来没见过这么低调的嘉宾,最后直接脱口而出:“今晚,难道您就不能骄傲一回吗?”童老师笑了:“好,我也骄傲呀。”但笑容告诉我们,那只是得到观众认可的欣慰,他也许根本不知道怎么去骄傲。
谈到《艺术人生》节目组打着“艺术人生欢迎童自荣老师”的牌子去机场接他时,他又动了感情,向朱军提出:“能不能把这块牌子送给我作个纪念?”一块普通的纸牌子,怎么会令他如此激动呢?
童老师这边还没缓过来,朱军又问了一个问题:“听说您父亲去世时,您也没能陪在身边。”童老师听到这个问题,几乎忍不住要哭出来,可是,他说起这件事,依然是淡淡的,只是说,那时厂里有配音任务,他也没料到父亲的病会恶化得那么快。有人劝他请假,可他想戏已经配了一半,换人很麻烦,他不想麻烦厂里;有人劝他换班,可他想换班会给别人添麻烦,他也不想麻烦别人。结果,父亲去世前他没赶上和父亲说上一句话。——“他去世的时候……才63岁呀!”
说到这里,童老师再也控制不住,眼泪如断线珍珠般滚落下来,声音哽咽——可是,他还是没有对自己的敬业感到一点骄傲,有的只是无尽的愧疚与遗憾。
这时朱军说请杨阿姨上场,我才发现杨阿姨原来一直坐在我后面,杨阿姨先是介绍了童老师和她思想不开放,拒绝拍广告,拒绝海外的高薪聘请的事,这些大家应该都了解的。
童老师说在香港时,人家半夜把他叫起来“洗脑”,他也动过心,可他一想到在上译能为十几亿观众服务——十几亿呀,就感到留在上译也许清贫,但自有无上的光荣。这时我想起前面朱军说的一句真正内行的话:“也许只有在上译厂的录音棚里,童老师才能真正找到感觉。”
童老师还回忆,当年结婚时杨阿姨家条件很好,比童老师家好多了,可电影迷杨阿姨还是看中了童老师。结婚以后,以前从不干活的杨阿姨“被童自荣训练得什么家务都会做”(杨阿姨自嘲),连她的同学都惊奇。不错,童老师的事业会遇到低谷,但近有杨阿姨的相濡以沫,远有广大影迷的大力支持,还有什么困难是不能逾越的呢?
童老师也说起了某些人所谓的上译内幕,不过他的态度值得所有人学习。他说:“哪个单位没有点矛盾呢?正常的问题可以通过正常的途径解决。以前我们厂有人把一些事捅给媒体,我还批评他们,他们这样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使问题激化。”
朱军说:“你曾收到过中影转给你的一封观众来信对吗,听说那封信对你伤害很深。”童老师说:“是的,那信是说电影里老是我的声音,以后不要听我再配音了。现在中影换了新领导,我也给他写过信,想请他下来听听我们配音演员的想法,哪怕我来牵头也可以。可也许领导太忙了,现在还没有想到这里。”
http://www.tompda.com/bbsimg1/tompda_91399_200310286193043985.jpg
老说这些总是沉重的,于是话题又转到艺术上。童老师深情地谈起了上译两位最令人景仰的配音大师——邱岳峰和毕克。
他说,这两位大师真是天才,那非凡的艺术领悟力和表现力令他佩服得五体投地。他还始终牢记这两位大师在艺术上对他的无私帮助,比如毕克常提醒他:“你的血液有没有和角色一起沸腾起来?”
他又提到陈叙一,他说:“如果没有陈叙一,就没有上译的辉煌。他懂戏,英语又好,想在他面前蒙混过关是不可能的。而且陈叙一那时侯一切都是从艺术出发,谁合适就谁配,没有别的干扰。”
确实,现在再出一个邱岳峰,也未必能把配音事业带出困境;可如果出一个陈叙一,也许真能再演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的好戏呢。
童老师说起《佐罗》里那段“赎罪节抢珠宝”的台词,原来翻译翻的比较软,“陈老头”很不满意,亲自修改成了“女士们先生们,摘下你们的珠宝,把它交给我。我是代表那些遭受横征暴敛的人民来募捐的。正好碰上赎罪节,我相信你们都会慷慨解囊的。”再经过童自荣的精彩演绎,正义凛然而又风度翩翩的侠客顿时呼之欲出。
还有《加里森敢死队》里面那个著名的“头儿”的称呼,也是“陈老头”的神来之笔。听到这里,想必每个观众心里,都在和童老师一起呼唤:陈老头,你在哪里,你能感觉到我们想念你吗?
嘉宾之一是年轻的新闻播音员康辉,他自称是童老师的扇子,现场表演了一段《王子复仇记·活着还是不活》,然后朱军又出“坏主意”:“康辉是学播音的,来了段配音;童老师是搞配音的,是不是来段新闻播音?”顿时得到大家的一致响应。
童老师说:“其实我们配音的时候,也配过广播员、解说员什么的。那不能像外国解说员的风格,而是要学中国的播音员解说员。”
话虽这么说,可童老师来了段台湾法院审判偷渡蛇头的新闻,还是给播得抑扬顿挫、变幻万千。朱军做了一个夸张的拿剑的姿势,说:“这是佐罗的宣判!”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一位北广的老师说,她对童自荣“有意见”,每回招进来学播音的学生都爱学童老师,她得费好大劲才能纠正过来。童老师魅力可见一斑。
另一位嘉宾是刘纯燕,这位大姐三四十了,可无论装束还是气质都是小姑娘,无怪乎人家老把她当作王宁的女儿。她和童老师先是合作讲故事《天鹅湖》,然后又和张澎合作表演了秀兰·邓波儿的《小歌星》,要说刘纯燕和童自荣一样,也属于艺术个性很鲜明的那种,怎么就没人说要封杀她?大概是因为中央电视台不归中影公司管吧。
朱军问:“童老师总是这么平和,你生气过吗?”童老师说:“怎么没有?我生气的时候也会拍案而起的。”哦?童老师也有金刚努目的时候?朱军自然顺应民意,要童老师说说。
童老师说:“有一次去演出,我和一位小师妹被人认出来了,结果人越围越多,拉拉扯扯,最后小师妹只会说‘我怕’了。我们被逼到墙角,我就拼命张开胳膊保护她,后来人群里出来七个‘佐罗’,七个小伙子帮我们逃出来了。”
朱军失望:“那也没有拍案呀。”童老师笑了:“难道你真要我像佐罗那样吗?”朱军:“如果你也遇到了坏人,你会像佐罗那样挺身而出吗?”童老师:“哎呀,像我这样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人……不过,硬着头皮我也要上的。”
有观众递纸条请童老师唱歌,童老师爽快地来了首《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歌童老师在《同一首歌》晚会也唱过,不过那时唱得规规矩矩。而这次童老师确实很有兴致,潇洒地加了不少“花”,如同90年三大男高音演唱会上老帕唱《我的太阳》时一样——都是感觉良好时的即兴之作,看来童老师今晚是真高兴呀。
亲情是《艺术人生》的一大卖点,这次也不能少呀。节目组拨通了童老师儿子的电话。这段父子、母子对话十分温馨,相信播出时不会删的,那我就留点余地,请大家届时自己看吧。节目组也是善解人意,送给童老师的礼物是——电话卡。
节目组送了礼物,网友们也不甘落后呀。每位站起来都不忘介绍:“我是中国配音网的……”生命、瞳颜、北方影武者……哎呀,我都数不过来,请他们自己介绍吧,相信每个礼物都有一段故事。
朱军说:“中国配音网的站长也来了,我们请他也说两句吧。”于是我首先简要回答了朱军的问题,介绍了配音网的基本情况,然后对童老师说:“观众并没有忘记您,在配音网举办的‘我最喜爱的配音演员’评选中,您的得票是第一名。”自然观众们用热烈的掌声祝贺童老师。
我接着说:“我们配音网也商量给您送什么礼物,可我们大多数网友都没有像样的东西可送。于是我们约定送您‘欢乐’,我们希望您能快乐地度过这个夜晚,而且以后永远这么快乐。
(童老师频频点头,后来还说了“今晚我很快乐,这种快乐会持续很久很久……”)刚才有朋友建议您以后可以考虑主持、当老师、讲故事,这当然都挺好,但配音迷们更希望您能在配音表演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就,这是全体配音网友的心声(没搞过投票,我自作主张代表大家一回),希望您一定满足我们。”童老师激动地回答:“一定。”
童老师和张澎合作了《黑郁金香》片段,现场效果不错,尽管他们和观众都有意把角色掉过来再试试,但确实太晚了。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对于童老师,“刚见面又要分手了”。
录制结束之后,我们很多网友还没吃饭,得知童老师夫妇也是饿着肚子录节目时,多谢北方影武者老兄大力斡旋,请童老师夫妇和网友共进夜宵。这顿饭,又是难忘的经历……不过,我不要一个人把话都说完了,其他到了现场的朋友,相信也有千言万语,那还等什么,让这感情通过你们的笔流淌出来吧。
没去的朋友可以得到身临其境的真切感受,而到过现场的朋友呢,勾起这美好的记忆,也该是件多写意的事情呀。 其实我正好看了CCTV “艺术人生”对他们三人做过的二次采访。前一次朱军是采访乔榛和丁建华,这一次是采访童自荣夫妇。
我刚刚看了CCTV的网站,这次采访童自荣的具体内容还没有贴出来。有位网友说“因为出差在海外,没能看到《艺术人生——童自荣》一期节目的内容。很遗憾!所以热切希望能在网上看到 《艺术人生——童自荣》一期节目的内容介绍。”
CCTV网络艺术人生版主答复是:“过一段时间在网上会有视频”。
http://bbs.cctv.com.cn/detail.jsp?bid=735&id=2755845
对于中国译制片的没落,ruf大虾说:童老师的声音我也喜欢过,声音有特点,高频嘹亮,有点偏中性,让人过耳不忘。事实上偏中性的声音总容易讨人欢喜,例如Michael Jackson和王菲。老一辈配音演员工作都很投入,无愧“演员”二字,不像现在电视上欧美片日韩片的配音,就是简单的翻译加念台词,配音演员缺少表演意识。
不过配音行业的确走向没落了,对年轻人来说,原版加字幕无疑更好。我上周看了电影The Matrix III,原版加字幕,对话清晰易懂,音效比翻译版的第2集好多了,而且也不会出现像李亚鹏那样的配音——那简直就是“牛头对马嘴”嘛!第2集我第一次是看的译制片,居然没有看懂,后来补看了一次原版,才知道很多地方翻译不对,误人子弟。所以除非没有选择,否则我绝对只看原版片而不会看译制片。
回到配音的话题,我认为如今的配音工作者在情感上的失意是无法避免的,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但是像乔榛、丁建华、童自荣这一代人,在他们的时代,他们是成功者,他们也值得因此骄傲。
译制片的兴起与没落,我的看法有几点,客观来说,都是中国电影的悲剧。
第一,由于各种原因,中国的电影不是同期录音。直至今天,大量的国产片依然不是采用同期录音。很大程度上是我们对声音的认识直接关系。例如,我们希望演员说都是标准的普通话,不是人物的性格声音。
第二,大量的国外作品进入中国市场,使得高水平配音显得势单力薄,力不从心。在过去,除了长春电影制片厂向隽殊等个别演员之外,北京电影制片厂等都很难形成一定的实力承当重头电影的配音。上海电影译制厂不到30位配音演职人员中,真正优秀配音演员,也是屈指可数的。
第三,尽管今天有部分人士,不再需要电影配音,但中国国庆的特殊性决定了多数人还是需要译制片。今天的问题是,真正值得欣赏的、有艺术价值、值得付出代价去好好做翻译配音的电影并不多。意识形态的障碍,割断了一些出色艺术片进入中国电影市场;进入市场的这些电影客观上也不需要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大投入。
这些对立和错位,造成了中国电影译制片水准的大幅度下降,优秀的配音演员和作品越来越少。 配音演员乔榛、丁建华和童自荣应该是新中国电影配音的第二代的代表人。
我在北京音乐厅现场听过乔榛的声音,嗓音醇厚,韵味浓烈,感情含蓄内在,很好!我一贯这么感觉和认识的。
同场朗诵的还有很多名家,老搭档丁建华,其他北京的,如当红的话剧演员濮存昕、吕丽萍,还有很多著名的播音员。
那个演出是北京音乐厅策划的第一次诗歌与音乐的结合,叫什么“古今中外名诗朗诵会”。
当时每人朗诵二首诗歌。凡是濮存昕朗诵,都有姑娘上台献花。我后面坐的三个大男人议论,一个说濮存昕确实有魅力,难怪这些姑娘了。一个说乔榛的声音真正有磁性,那才是魅力,濮存昕表演特别吸引人。另一个说,各有所长,都很不错。
上半场是朗诵和小的乐器配乐朗诵。下半场是北交伴奏的朗诵,主要作品是贺敬之“回延安”,朗诵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老一代女主角朱玲;海明威“老人与海”片段,朗诵是乔榛。下半场来了很多名流,如王蒙、吴仪。
说说现场有趣的情况,面对交响乐队,每个人的声音都不够音量,都得用电声了。朱玲朗诵很投入,朗诵了一大段,旁边叫停也没听到。原来是无线没打开,声音传不出去......
童自荣的声音很有特点,尤其适合给风流倜傥、放浪形骸的人物配音。他的声音音色总的说显得太嫩,不适合有个性有经历的人物,特别是成熟男性的那种深沉感缺乏。
丁建华的声音年轻活泼,富有生气。从音色上来说,她与童自荣的声音比较相配,但他们合作的配音似乎并不是很多,反而是与乔榛的合作更多一些。乔榛在一个时期里,曾经与李梓的合作很多,也许是年纪相差的缘故,老演员退出后,只有选择丁建华合作。
这种选择,我个人觉得有两种可能,第一,人物性格的需要。在故事片中,主要角色都是阅历丰富的光彩形象,即使是毛头小子,也是叙述他从毛手毛脚走向成熟成功的过程,因此男声需要成熟不是稚嫩,女声需要相反。第二,这与上海电影译制厂的追求有很大关系。
上海电影译制厂老一代很出色,邱越峰、毕克、李梓、赵慎之等,他们配音有个讲究,追求的是“外国人说话的语感”。他们翻译配音的电影,“让人看了要产生外国人原来就是这样说的”这种感觉。记忆不住这是哪位说的话了。
这种境界,使我想起王文娟指导年轻人表演的时候说的一句名言:林黛玉不是这样唱的!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没有描述黛玉的声音,但看了王文娟表演的人都相信应该是这样的声音。
过去看翻译电影是一种享受,因为其中有翻译和配音的艺术创作;今天则总是有些受罪感觉。翻译和配音,都感觉到粗制滥造。
乔榛充当配音的主角,似乎很早了,不是邱越峰的时代,也是毕克的时代了。可见这些老演员是认可他的声音。
简单说,乔榛他的声音,可塑性比较大,因此选择配音角色的天地也更宽。童自荣不是说不好,而是他声音的局限性太大,限制了他的路子。他们谁也不可替代,正是这种不同的声音,才构成了当年上海电影译制厂的辉煌。
网络上炒作的纠纷,意义不是很大。如果是事实,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可能是彼此存在的过失,也可能是臆测。当然也可能夸大了这种分歧。把性格开朗的人都说成是巴结领导,这未免过于无聊了。 联系童自荣的具体事例,谈几点感受和看法:
1、从主要作品认识童自荣的声音。这是他的才华,是他的本钱,也是他的局限。
几个帖子都说到了童自荣的主要配音作品:
《未来世界》(记者查理·布郎宁)
《少林寺》(觉远和尚)
(动画片)《天鹅湖》(王子杰克菲尔德)
《佐罗》(佐罗)
《黑郁金香》(吉尧姆、居利安)
《蒲田进行曲》(寅茨郎)
《铁面人》(路易、菲利普)
《狐狸的故事》(解说)
《绝唱》(少爷)
电视连续剧:《加里森敢死队》(加里森)
我觉得他主配音的还有一些吧,如《水晶鞋与玫瑰花》的王子等。《水晶鞋与玫瑰花》剧情就是老掉牙的“灰姑娘”故事,这部电影的画面、音乐与歌声都非常独特,值得一看。
之所以上面引了这些电影的片名,是请大家注意一下,这些电影叙述的故事和人物的时代背景,以及他所起的作用,大致可以有个了解。 2、从全明星组合阵容整体实力了解基本情况。说到上海电影译制厂的配音,不能不提那辉煌时期一代配音演员的声音,简单说,他们各具特色,谁也不可替代谁,是个完整的全明星组合阵容。
我在网络上看到有人列举了所谓上海电影译制厂的“十大经典译制片 ”,转贴如下:
《简爱》配音:邱岳峰 李梓
公认是最经典的一个《简爱》配音版,至今仍有人能成段地背出其中简和罗切斯特的对白,邱岳峰的声音也自此成为一座不可逾越的丰碑。特别说明,李梓的声音是我听过的可塑性最大的女演员。
《音乐之声》配音:李梓 毕克
伴着片中如《雪绒花》等脍炙人口的歌曲,这部拍摄于1965年的作品在许多人心里扎了根,国人也第一次在银幕上领略到音乐剧的魅力。
《尼罗河上的惨案》配音:毕克 邱岳峰 李梓 刘广宁 乔榛 丁建华 童自荣 于鼎 赵慎之等
绝对可以用“群英会”来形容这部影片,本身就有着堪称豪华的演员阵容,配音方面更是汇集了上译厂几乎所有的精英,任何时候都可以成为配音教学的经典教材。
《茜茜公主》配音:丁建华 施融
十六岁的罗密·施耐德凭这三部曲影片而一举成名,也许历史真相并不那么美好,但王子公主的故事至此被推到了一个极致。
《叶塞尼娅》配音:李梓 乔榛
李梓一句“喂,当兵的……”让美丽泼辣的吉普塞女郎呼之欲出,以至让根本听不懂中文的那位墨西哥女演员也赞不绝口。
《爱德华大夫》配音:曹雷 乔榛 尚华
这部由英格里·褒曼和格里高里·派克主演的希区柯克悬疑片充满暗示,人物声调里若有若无的恐惧将观众带入一个神秘的心理世界。
《佐罗》配音:童自荣 邱岳峰
童自荣和邱岳峰演对手戏。很多人是通过这部片子,认识了英俊的阿兰·德隆和声音潇洒的童自荣。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听到那个熟悉的声音,就会脱口而出——“佐罗”。
《虎口脱险》配音:尚华 于鼎
二个喜剧人物。其中土耳其浴室的接头歌曲《鸳鸯茶》和那个喋喋不休的秃顶指挥使这部二战题材的影片作为法国喜剧的杰出代表而家喻户晓。
《追捕》配音:丁建华 毕克
“真由美”成了真善美的代名词,由毕克配音的高仓健在当年还引发了一场“寻找男子汉”的讨论,从此也成了所有高仓健影片的“代言人”。
《魂断蓝桥》配音:刘广宁 乔榛
只能说刘广宁甜美圆润的声音令费雯丽的原声也黯然失色。
上面列举的所谓十大未必准确,也未必可以完全代表,因为还有很多经典的好影片配音也很出色,如《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等。但上面的排列,似乎可以看出个大致所以了。
女角色来说,成熟女性角色以李梓为最,后期她还配过小男孩,如《英俊少年》;老年暮年角色有赵慎之、苏秀等;青年及花季少女角色有刘广宁、程晓桦等,等,还有号称“橡皮泥”的丁建华。刘广宁配的清纯少女无人能敌的,她几乎了日本山口百慧和栗原小卷的代言人。 3、从邱越峰的声音了解和认识配音。
童自荣接受艺术人生的朱军采访时候表示,这样的采访,这样的节目,自己受之有愧。今天坐在这里的,应该是邱越峰、毕克他们。他还介绍了老厂长陈叙一的才气,如翻译《加里森敢死队》时候睿智地把领头的口译叫做“头儿”,风行一个时期。
他很尊敬这几位长者,所以我在第一个帖子说,乔榛担任主配音是在这些老的当权当道的时候就已经发生的。
说到童自荣的声音,我想与邱越峰相比,他们确实存有某些相似点,即都很有个性,这个个性就是都很潇洒。纯粹从音质音色上说,邱越峰的声音还不如童自荣的声音,但是,进入角色以后,二者的分量大不相同。
说到配音,不能不提到孙道临。很多人喜欢孙道临的嗓音,当今谁的声音风格类似孙道临的声音?
当今风格类似孙道临声音的是:张家声!
从1989年张家声给那个引起很大争议的“河 殇”配解说词开始,他走进大家的视听中。现在CCTV播放的不少大分量的记录片是由他的配解说的。虽然现在离孙道临的风格越来越大了,但味道还在。
《王子复仇记》主演哈姆雷特是英国著名话剧演员奥立佛,大概因此配音也就落在了孙道临的身上。他是电影界里为数不多的多才多艺演员,其中嗓音好,朗诵也好。他为哈姆雷特的配音,成为译制片配音的典范之作。
今天问个问题:
前几年CCTV有一个人说话很类似邱越峰的声音,他是谁? 说话很类似邱越峰声音的这个人,就是原来CCTV的配音人员李扬!他为《猫和老鼠》(“汤米和杰里”)等很多动画片配音。他是在邱越峰逝世后被朋友推荐给CCTV,结果一炮走红。当时媒体报道说,老搭档毕克听了李扬的配音,惊讶地问:老邱什么时候配过这个作品!可见李扬他声音的像真程度多高。
“杜丘,你看多么蓝的天。一直朝前走,不要往两边看。走过去,你就会融化在那蓝天里。” 这是《追捕》里那个企图陷害杜丘的医生堂塔说的最出名的一段话。呵,邱岳峰的声音确实令人难忘。
邱越峰过去为很多动画片配音,如著名的中国动画片经典影片《大闹天宫》、《哪咤闹海》、《阿凡提》等。他的声音,没有稚嫩,可塑性很大,可以胜任不同性格的男子汉角色,既有淘气包,也有奸商,还有心地高尚者,不论是大人物或小人物,都可以胜任,这就是他过人的地方。例如他为电影《简爱》中罗切斯特配音,最为大家推崇。
很多年轻朋友可能还不知道,邱越峰他也是个好演员。由他接受邀请参加拍摄的几部国产电影里,他扮演的角色,人物性格也都被刻画的入木三分。《小刀会》《白求恩大夫》《珊瑚岛上的死光》等。如果我没记错的话,《珊瑚岛上的死光》主要是上海电影译制厂这些配音演员担纲的,主演好象是3个人,年轻的是乔榛、老的是上海著名的话剧演员乔奇,还有一个反派主角就是邱越峰。
关于邱岳峰声音,以及他的艺术造诣,上海电影译制厂著名的老演员苏秀,在她写的《银幕后的岁月》中,有个章节专门做了叙述。苏秀曾经为日本电影《望乡》配音,可能有些人有印象,她与邱岳峰等都是译制厂的配音口型员。苏秀文章说:
“邱岳峰音色并不漂亮,甚至可以说不大好听,但他人极聪明,又刻苦用功,对原片有极强的领悟能力并有着丰富的表演手段。他能配各种类型、各种年龄的人物。大家总觉得他特别擅长配各种卑微的小人物,例如《警察与小偷》中的小偷、《白夜》中的幻想者、《大独裁者》中的犹太理发师、《凡尔杜先生》中的凡尔杜,而且配卓别林的影片成了他的专利,好像没有人能比他更好地掌握卓别林那幽默而特别富有节奏感的台词了。
“除了配小人物,好像他又是配各种坏人的专家,如早期苏联片《列宁在一九一八》中的托派、法国片《悲惨世界》中的小店主、《巴黎圣母院》中的神父……
“但是他也同样能把《简·爱》中那脾气古怪的英国绅士罗杰斯特那既富有教养又盛气凌人、表面粗暴地对待简·爱、内心又把她视为知己的复杂感情配得丝丝入扣。《第四十一》里那个白军中尉英俊潇洒、是个富有魅力的人物,邱岳峰的声音不好听,能配好这个角色全凭他的语言功夫,配出了人物的潇洒、神韵。在《猜一猜谁来赴晚宴》中他配那位为女儿婚姻操心的父亲(由好莱坞著名演员斯宾塞· 屈赛扮演),那是一位美国上层社会成功的人士,他聪明、自信,思想开明,一向反对种族歧视,可当独生女真要嫁给一名黑人的时候他却疑虑重重,为此他生自己的气。他最后差不多有十分钟的大段独白既是斯宾塞·屈赛的杰作,也应该说是邱岳峰的杰作。
“他真可以说配什么像什么,他的精彩之作,还有《科伦上尉》,捷克木偶片《好兵帅克》,苏联片《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卡列宁,法国片《红与黑》中的市长……
“这一生中我多次和他配对手戏。除了《第四十一》他配白军中尉,我配红军女战士玛柳特卡外,在《警察与小偷》中他配小偷,我配小偷妻子,在苏联片《漫长的路》中我配沙俄时代的女革命家,他配女革命家的情人,还有文革中配的内参片《化身博士》,他配医生(斯宾塞·屈赛扮演)我配酒吧女侍(英格丽·褒曼扮演),苏联片《红莓》中他配叶果尔(苏联著名演员瓦西里·舒克申扮演)我配柳芭(由弗道谢耶娃扮演),可惜这两部影片均未能公开上演,真让人遗憾。”
http://www.peiyin.com/ReadNews.asp?NewsID=299
声音与个性要相符合,这个应该是选择和判定配音合适与否的标准。大千世界啊,不是只有一种声音,也不可能只有一种声音。只有童自荣,或只有乔榛,只有丁建华,都构不成上海电影译制厂的辉煌。 4、优秀配音演员点评
在上海电影译制厂众多明星以及优秀配音演员中,有几个男声特别值得一提的。
毕克,他是童自荣采访里列举到的另一个。他可以说几乎成了日本影星高仓健塑造的冷峻、刚毅的流浪汉形象的专利配音。从《追捕》、《远山的呼唤》、《幸福的黄手帕》到《海峡》,连高仓健自己也认为毕克是为他中文配音的最佳人选。2000年高仓健曾向病榻上的毕克发出邀请,希望他能在影片《铁道员》中再次为自己配音。然而,这个愿望成为高仓健永远的遗憾了。
童自荣采访没有列举到的还有,如孙敖,他配音的电影人物有《蝴蝶梦》中的麦克希姆·德温特,《斯特凡大公》中的斯特凡,《复活》中的聂赫留道夫。其他还有《忠诚》、《永恒的爱情》、《两人的车站》。
还有一位资深的老配音尚华。他配音的有《悲惨世界》中的沙威警长、《冷酷的心》中的“魔鬼”胡安、《虎口脱险》中的音乐指挥、《简爱》中的圣约翰牧师和《一个警察局长的自白》的黑帮头目罗蒙诺等。
富润生是上海电影译制厂老一代配音演员兼导演。他担任主配音的如《伟大公民》中杜鲍克、《基度山伯爵》、《居里夫人》中居里等,参加配音的有《斯巴达克思》等十余部译制片。由他担任导演译制的主要电影有《忏悔》、《卢浮宫》、《索菲的抉择》等。
伍经纬是上海电影译制厂现有在职的5位导演之一,他也是电影日本系列故事片《寅次郎的故事》和《巴黎圣母院》等近百部影片的译制导演及配音。
孙渝烽是现有在职的5位导演之一,也是童自荣采访里列举到的老厂长陈叙一亲手培养的第二代译制导演。他导的第一部译制片是《紧急下潜》,之后导过《野鹅敢死队》、《拿破仑在奥斯特里兹战役》、《新干线大爆破》和《山崩地裂》等名片 。
还有的配音演员也兼任译制导演的,如优秀的青年配音演员杨成纯。“朝昌跳下去了,堂塔跳下去了,你也跳下去!你倒是跳呀,怎么,你害怕了?” 这是杨成纯在日本影片《追捕》中为矢村警长配音,这段话是矢村警长对长冈了解说的一段台词。杨成纯的配音是那么舒缓,词句里似乎凝集着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
杨成纯先后为《大篷车》《海狼》《三十九级台阶》《爱德华大夫》《逃往雅典娜》《非凡的艾玛》《胜利大逃亡》等影片和电视片的主要角色配过音。担任导演以后,先后译制完成了《(啊,)野麦岭》、《苔丝》、《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胜利大逃亡》、《逃往雅典娜》、《沉默的人》、《茜茜》和《风雪黄昏》等近百部影片。
上海电影译制厂配音的似乎各个都非常出色啊,真是难以一一列举了。
既然说到了这么多著名的配音演员,回头再说说童自荣。正好我看到李梓对他的声音有个简短的点评,干脆直接引用了.
大家看看今年8月8日《浙江日报》报道的消息,其中她在这个段落专门谈自己的声音和童自荣的声音:
记者:像您和刘广宁,声音都很美,但又不一样。你们合作很多吧。
李梓:墨西哥影片《冷酷的心》,我们配姐妹俩。我的声音有厚度一些,她的声音特别娇嫩。
记者:但声音太有特点似乎也是个矛盾,比如现在争议较多的童自荣。
李梓:童自荣配佐罗,那真是绝了。我知道他现在也挺苦恼,也一直在尝试。但到了话筒前,一听,佐罗又来了。所以,还是要强调声音的塑造。
http://www.peiyin.com/ReadNews.asp?NewsID=651 5、乔榛丁建华的新认识。
在上面链接的《银幕后的岁月》那个文章里,苏秀告诉我们,在那个年代里,乔榛已经成为她和邱岳峰一样的译制厂为数不多的口型员,原文如下:
“自1950年我厂建立对口型制度以来,我们的所有影片的对口型工作都是由邱岳峰、姚念贻、张同凝和我承担的。后来又加上了不肯和潘我源。……到了七十年代末期有了乔榛、杨成纯接班,我和毕克就不大参加对口型工作了。可老邱却一直搞这个工作直到他离开厂,离开人世。……应该说,有了对口型的演员,才使翻译和导演能在考虑原片诸多因素的基础上来修改台词,对提高剧本质量是大有好处的。”
我也看了过去艺术人生采访乔榛丁建华的节目。乔榛曾经三次身陷癌症的病痛之中。1986年他第一次发病至今,17年过去,生命一而再、再而三的经受着生与死的考验。其中1998年再度成为厂长后,1999年4月、2001年8月乔榛又两次并发癌症倒下,又都从病塌上重新站立了起来。
之所以反复强调时间,是因为它对我们辨析是非意义重大。
乔榛与丁建华,他们二人的关系以及他们的艺术追求和造化,可以看看CCTV艺术人生采访二者节目的“精彩对白”。我把这个“精彩对白”部分片段附录如下,从中不难看出他们也是悟性很高、有着艺术追求的配音演员。透过这个访谈内容,我们可以了解一些他们对声音的认识和把握运用,这正是我们犹为佩服的地方,也是他们与众不同所在。
主持人朱军:
“我知道一个细节,您当时考上海电影译制片厂的时候,好像乔大哥是评委还是考官? 但是很多年以后你才知道他是监考管之一。您给我们讲一小段吗?”
……
丁建华:
“监考官特别地累,到我了,我就特别有激情,他们说会朗诵吗,我说我会,你朗诵什么,我说我朗诵一段歌颂鲁迅的诗。他们还没有说让我开始,我就对着话筒,"撕下这张不平常的日历,一腔热血油然升起"。
“结果朗诵到十几句的时候,有一位男中音就在我耳边说停,他说你激情非常饱满,这对演员来说是难能可贵的,但是配音演员是要从事口语工作的,特别要生活,现在你能不能把这首诗说出来,不要朗诵出来,把它说出来。
“我当时心里想,这明明是朗诵,为什么要让我说。但是,就是一瞬间这种想法我一定按照考官的意思来调整自己,完了我就想,话筒是我的妈妈,我就跟妈妈近在咫尺,在我们小时候碰到困难的时候,妈妈老是用鲁迅的故事来鼓励我,激励我的斗志,不管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现在,女儿长大了,女儿要回报妈妈了,该女儿给妈妈讲鲁迅的故事了,所以我定了定神,对着话筒,心里默默地说着"妈妈,你听着,撕下这张不平常的日历,一腔热血油然升起"。
“又朗诵了十几句,还是这位男中音,停,他说非常地好。这事后我不停地问译制厂,你们要我吗,你们要我吗。结果译制厂在一个月之内就解决了我的问题,说要,其实很多人的条件不比你差,就是没你从聪明,你实在是太聪明了,一让你把朗诵的诗像说一样地说出来,你马上就像说一样地说出来,而且情绪还是非常地饱满,然后我进了译制厂以后,我一直在想,那个男中音是谁呀?因为是他一句提醒,一个启示,把我的聪明才智就展现出来了,给了我一次展现我聪明的机会。
“这个人是谁呀,如果他不提醒我,我就这么过去,人家觉得这个人是这样的,那个人也是这样的。可能在很多人中发现一个天才,一上来就特别口语地话剧演员,可能就要别人了,我就特别感谢这个人。
“到十几年之后,我有一次在饭桌上,我们译制厂食堂的饭桌上,我又说起这件事,乔大哥说,跟你合作了这么多年,你还不知道那个人是谁,我说是谁,我呀。所以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就是连考试的时候那么多老师在你前面,有一个直接影响你的老师就发现了你,把你推到了一个机会的风口浪尖上,让你赢得了这个机会给你的胜利。所以,我就觉得我这一辈子不会忘记乔大哥当时的一句提醒。 ”
主持人朱军:
“乔老师有没有想过,她日后会成为您的搭档? ”
乔榛:
“当时没有,但是我们只是一个特殊的,特别的感觉地这个小姑娘悟性太高了,点了一句,她马上能在两三分钟之内就改变了自己的一种状态,就像对母亲,对妈妈贴在耳边这么说的感觉,所以我觉得这个时候她的感应能力特强,这也是做演员的一种天赋。”
http://www.cctv.com/entertainment/y...iaozhen002.html
乔榛和丁建华,他们现在都是厂里导演和配音。主要合作导演和配音的电影有:
《尼罗河上的惨案》(乔榛配,丁建华配)、《追捕》(乔榛导演,丁建华配真由美)、《魂断蓝桥》(乔榛配罗伊,丁建华配玛拉)、《廊桥遗梦》(乔榛配罗伯特·金·凯,丁建华配弗朗西丝卡),《亡命天涯》(丁建华导演,乔榛配),《国际女郎》(乔榛导演,丁建华配),《角斗士》(丁建华导演,乔榛配马克西莫斯)等等。
乔榛是《坎贝尔王国》、《罗宾汉》、《湖畔奏鸣曲》、《三十九级台阶》等十余部译制片导演,也是《魂断蓝桥》、《叶塞尼娅》、《美人计》、《生死恋》、《红衣主教》、《寅次郎的故事》、《安娜·卡列尼娜》等译制片的主要配音。
小胡子版主说,乔榛的声底厚实磁性,他配的“兰博”就很贴切。我到觉得,史太龙主演的《第一滴血》这个 “兰博”,还有高仓健的一系列电影主演,如果都请童自荣,或者请阿兰·德龙配音,感觉如何? 今年4月1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有报道,上海电影译制厂作为译制行业惟一的专业厂,20多年来,他们的影片来源只有中国电影公司一个渠道,这在客观上极大地限制了上译厂的发展。有时收益只有付出的一半。例如2000年9月放映的大片《角斗士》,公映10日,票房轻松跃过500万元。但为该片在中国市场立下大功的“幕后英雄”上海电影译制厂和配音人员,经济上收益甚微。
报道介绍说,乔榛在片中为男一号马克西莫斯配音,稿酬仅有四五百元。译制人员酬劳仍如10年前“加工片”的标准:导演是60元一本(10分钟),演员是40元一本。照此计算,长达两个半小时的《角斗士》,主配人员最多只能得四五百元酬劳就不足为奇了。《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说,他们没有停止“叫苦”,但译制人员的创作热情也没有被它挫伤,大家仍在苦苦坚守着。
上海电影译制厂从过去到现在,依然只有他们才能真正代表中国电影译制的整体实力和水平,其中的功劳,归于童自荣,也归于乔榛和丁建华,归于上述的各位以及台前幕后的工作人员。从他们发展的窘况看,中国高水准译制片的生存环境不容乐观。拥有大量资金的相关部门单位,并不能生产制造优秀的译制片;拥有译制片进口和发行生杀大权的部门和单位,热中的不是译制片的艺术水准多高,而是投资回收比例最大是多少。其中反映的,不仅仅是经济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中国大陆,电影译制是以字幕为主、还是配音为主?这个话题的争论,会相持下去。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谁要取代谁都是不可能的,这是中国国情所决定的二难选择。电影在中国的受众,主要并不是那些接受高等教育的精英;恰恰相反,是最普通的广大民众。
由于语言的障碍,文化的普及,意识形态等的制约,以及巨大的市场,配音会一直生存下去,但真正有艺术品味的、高品质的译制片,将会越来越少。但愿这个帖子里所列举的一些优秀译制片,不是最后的优秀之作。如果是这样,那才是童自荣等一代又一代配音人辛勤努力贡献的悲哀!
以上这些引文及说明,就是我对配音、配音演员以及相关话题的看法。(完) 是啊,他们之间的分歧,被媒体抄做的不象话了。今天我看到新浪还开有一个专题,有些媒体的消息有意思:http://ent.sina.com.cn/f/pyyydzy/index.shtml
2003年11月29日17:31 长江日报消息:
27日,记者拨通了当事人童自荣家里的电话,他首次站出来回应了这一“轰动”事件:“网上的帖子不是我贴的,但帖子里所说的事情,除有小的出入外,基本属实。”并曝出译制厂内更复杂的矛盾。
然而,记者在采访事件另一当事人丁建华时,她却在电话里对童自荣的说法予以了反驳。三方各执一词,上译厂不置可否。
童自荣说:“我不上网,帖子可能是关心我的观众写出来的。”停顿片刻后,他有些激动地继续说道:“从2000年至2003年,近4年厂里没有安排一个主要角色给我,具体的原因都没法分析,厂里安排年轻人是应该的,但如果你一年不给她(丁建华)配一个主要角色,可以想像吗?”
童自荣说希望帮助他呼吁一下:“我希望上级领导应该下来调查、研究,因为这不是我个人和他们的矛盾,曹雷、狄菲菲、姜玉玲等和他们都势不两立、不共戴天。为了我们厂里的发展,希望你们媒体呼吁一下。房子职称是自己争来的。
说起有媒体报道,童的房子和职称都是在乔榛努力下换来的,童自荣笑了起来:“房子和职称是我妻子单位的领导提醒,我们才主动向市广电局打报告争取的。为了考职称,我还要学习英语,而一些早就拿到职称的人,根本就不需要考英语。进考场的时候,很多人都很惊讶,在他们看来,我早就应该拿到职称了。”
童自荣透露,目前他住的房子是父亲留下的,母亲现在搬到当时市广电局分给他的房子去住了,那套房子也不大,总共不到30平方米。他告诉记者,还有两个月他就要退休,希望退休后能有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可以配一些好的角色。
针对童自荣声称的4年都没为主要角色配过音,当事人丁建华予以完全否认:“这5年,厂里一共配了110部影片,他就参加了90部以上,配了15个主角。是他自己一年去加拿大好几个月,还非主角不配。”
说到被限制演出和住房问题,丁建华说:“他经常交上一张请假条,写上公益演出然后参加商业演出。乔厂长当厂长的第一年,就帮童自荣拿到了淮海中路的房子,那时候净住面积三十多平方米的房子是大家都羡慕的。后来为了房子,他给局里打报告,我们译制厂没有一平方米的房源,最后厂里还是破例给他增配了六十平方米左右的房子,而且没要他一分钱。再说,乔老师当了厂长就把一个一级演员的名额让给了他,虽然童自荣在《佐罗》里配得好,但这不代表他以后表现就好。
2003年11月29日02:01 北京娱乐信报消息:
昨日,记者采访了前不久在童自荣家参与录制的《艺术人生》工作人员,他说帖子中所描述的童自荣的家和他们看到的实际情况不尽相同,他们住的房子虽然不大,但却是童自荣父亲传下来的。老两口日子过得也其乐融融。
记者打电话到童自荣的家,刚好童自荣不在,于是其妻杨倩华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她说:“我们两个都是实实在在过日子的人,平时不愿意掺和是是非非。我们平时根本不上网,那帖子是别人告诉我们的,帖子中所说的事实有很多都不是真实的。我们到底是什么人,大家自有公论!人穷没关系,要大气,眼界要高,对于现状我们很满足。”
不过,对于几年间没有给童自荣安排配音角色,杨倩华婉转地说:“这么长时间没有童自荣的声音,以至于电视台在采访时还以为童自荣出国或者去世了呢!”
丁建华接到记者电话后,她也表示了单位上级领导不让他们对此事表态和发表看法,但随后她还是义愤填膺地告诉记者,这种网上毫不负责任地发帖子的做法太不道德了,完全是对自己人格的侮辱。
丁建华沉默了片刻后向记者表示,现在网上提出的那些说法完全是无中生有,单位有明确的演员配音档案,从中可以查出每一个演员配音的情况。而她自己就是一个普通跑业务的人员,根本没权力去决定童自荣能配什么戏和不能配什么戏。另外,她和童自荣关系很好,前几天童自荣还特意去医院看望她生病住院的丈夫,根本不存在彼此争名夺利的问题。
2003年11月28日08:47 金陵晚报消息:
丁建华说:“乔榛当厂长第一年,集体帮他拿到了淮海中路的房子,他怎么没说当时被大家羡慕的情况,除了厨房、卫生间,光住的面积就有30多平方。乔榛当了厂长就把一个一级演员的名额给了他。
“他已经是一级职称了,说自己是厂里唯一一个少数民族,他是伊斯兰教的,就给局里打报告要房子,我们译制厂没有一平方的房源,最后厂里还是破例给他增配了6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我们这里的情况是,新房子要交300元一平方,旧房子要交200元一平方,厂里硬是没要他一分钱。”
“这5年,他配了15个主角,30多个重要角色,5年里厂里配了110部影片,他参加了90部以上。”
记者昨日费尽周折打通了童自荣家里的电话证实此时,童自荣告诉记者:“我不知道网上的情况,我不上网,但是网上个别小的出入难免,大的事情基本属实,2000年至2003年近四年厂里没有安排一个主要角色给我,具体的原因都没法分析,提什么房子、手机这些都没什么意义,现在的房子是我们向局里打报告申请来的。”
记者问童自荣为什么没和他们交流,反映一下自己的情况。童自荣无奈地说:“老兄呀!这种事应该是领导主动找我谈,我只是普通的老百姓。”
童自荣还希望本报帮助他呼吁一下,“我希望有话摆在桌面上说,关起门来说,上级领导应该下来调查、研究,我曾经向上呼吁过,因为这不是我个人和他们的矛盾,曹雷、狄菲菲、姜玉玲等等和他们简直是势不两立、不共戴天。为了我们厂里的发展,希望你们媒体呼吁一下,引起人的注意,特别是现在译制片不景气,大家需要的是团结呀!”
乔榛:若迫害他我是混蛋!
2003年11月29日17:47 北京晚报消息:
接到记者的电话,童自荣夫人的第一句话就是,“童老师还有两个月就退休了,你们要是爱护他的话,就不要再报这件事了。”在记者重复了多遍北京身份时,童夫人似乎才从“媒体恐惧症”中回过此神,“我相信北京媒体是真实公正的,就像上海,没有一家媒体揪住这件事不放,现在一些外省小纸太可怕了,捕风捉影,添油加醋把我和童老师说得像生活在悲惨世界。”
童夫人不愿多谈与乔榛、丁建华的矛盾,她觉得事情发展成这样,很大程度上被媒体曲解了,“一位记者看到童老师穿的衬衣挺好看,童老师随口说50元一件,报纸登出来却变成我们苦得只穿得起50元的衣服。这可能吗?别人以为我们过得很惨。”
^_^^_^^_^
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简单的矛盾复杂化!着个话题就是那天HIFI版主要我谈自己的看法,所以才写的这个帖子。事情似乎还没完没了,一直在继续啊!凑热闹的还真不少! 继续转二个帖子好了!
2003年11月29日22:04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消息:
昨日凌晨,处于风波漩涡的另一方——著名配音演员、上译厂厂长乔榛,独家约见记者。在三个小时的采访中,乔榛详细讲述了这场风波的来龙去脉,逐一澄清了有关传言,并向记者透露,他和丁建华近日受到不明身份者的电话骚扰、恐吓,公安机关已经介入调查。同时,昨日下午,正在武汉准备演出的乔榛和丁建华还表示接受完记者采访后,将不再就此事发表任何意见,一切依照法律办事。
传闻一:配音垄断,压制年轻人 乔榛回应:办艺校,广招新人
乔榛说,自己今年62岁,已经过了退休的年龄,但自己对这份事业的执著以及在主管部门领导的再三劝留下,才一直坚守在这个岗位上,“摸着良心讲,我没有对不起童自荣,更没有对不起上译厂。现在却受到这样的攻击,我的心万分难受”。
针对他和丁建华在厂里搞“配音垄断,压制年轻人”的传闻,乔榛愤怒地表示:“绝无此事!”据其介绍,从1998年他二度当上厂长后,就一直很重视年轻人的发掘和培养,生怕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目前虽然厂里只有17个演员,但每个年龄段的演员都有,特别是最近刚进厂的4个年轻人,进步很快。
另外,为了弥补厂里演员的不足,广泛发掘社会人才,厂里还办了艺校,面向社会招收新人。同时,通过长期的发掘,还在社会上培养了大约30名的业余配音演员。
另据丁建华透露,厂里刚配制的《野蛮女教师》就是一个22岁的女演员挑的大梁,而《哈利·波特2》则是启用了两个刚进厂3个月的年轻演员担任男女主角,“这难道是搞垄断,压制年轻人吗?”另据知情人士透露,中影集团曾经多次向厂里提意见,童自荣的配音总是“佐罗”味,常常游离角色之外。
配《廊桥遗梦》的时候,虽然厂里尽力矫正童自荣的配音方式,但还是没通过中影的验收,中影提出换人重配。乔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证实了此事:“如果换人,对老演员来说打击会很大,我们向中影提出不换人重录的请求。”
乔榛说,这四年来童自荣至少担任了10个主要角色,30个重要角色,都可以在厂里的档案中查到的,所以不存在没给主要角色之说。
传闻二:阻挠童自荣赴美演出 乔榛回应:阻挠实属迫不得已
“不是我们不让他去,而是根本就不该去!”针对流传甚广的他和丁建华阻挠童自荣赴美演出的消息,乔榛万般无奈地说,有个自称是美国某华语电台的女人,不知道从哪里找到丁建华的手机,从美国打电话来,起初称是丁建华的影迷。后来这个女人又打电话说要请丁建华、乔榛赴美朗诵演出,没有报酬,但可以带家属,费用由对方承担,丁建华当时以“没有时间”为由拒绝了,这个女人又表示要邀请童自荣,还请丁建华提供电话,也被拒绝。
后来不到一个月,童自荣拿了一张赴美演出的请柬到厂里提申请,大家一看落名正是那个华语电台的女人,厂里的党委书记就没批准。但童自荣一直没死心,这几天,又说自己要到美国探亲——他的儿子在美国,这个事情现在还拖着。
至于童自荣所说的因一次上海本地演出没请假,就被勒令公开检讨一事。乔榛告诉记者,那次教师节上海东方电视台希望和厂里合作搞一台朗诵会,全厂的优秀演员都要参加。“实际上我有也想借机会和媒体搞好关系,今后多合作搞一些活动,说实际一点,也可以为厂里的职工增加一些收入。但童自荣却自己组织了一台朗诵会在上海举行,其他演员拿着《新民晚报》的报道问我,按不按规定处理?”
乔榛说,自己如果不处理就没办法让其他演员信服,最终决定让他做检讨,并处以一定罚款,但考虑到童自荣要供儿女在国外读书,所以又把罚款免去了。“只要不违反厂里的规定,童自荣的外出演出,我们哪一次阻拦过?”乔榛对此很是气愤。
传闻三:童在分房职称上遭遇刁难乔榛回应:丁建华都没分房还怎样?
“客观说,童自荣曾经取得过优秀的成绩,他对配音艺术也很执著,也很用功,但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他的声音飘逸华丽,把佐罗演绎得很好,但他不能老坐在这个功劳簿上固守啊!”
乔榛说,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童自荣近几年才没有再出像佐罗那样有影响的角色,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他评职称。“我是终评委的委员,我替他说了很多话,正好厂里有一个一级职称的名额,就赶紧给他了。包括分房子,早就没有了福利分房的政策,到现在为止连丁建华这样夫妇双方都在厂里工作几十年的老职工,都是高级职称,也没有分到房子。”
乔榛透露,后来增配了一个两室一厅的房子给童自荣,按照厂里规定,凡是享受了福利分房待遇的职工都要向厂里缴纳一笔费用,但童自荣一直没交,厂里也不勉强他。
对于艺术创作上的分歧,厂里开会也多次和童自荣恳谈过,希望他不要一味“佐罗腔”。
乔榛还透露了一个“不光彩”的事情。一次他们到北京音乐厅参加捐住希望工程小学的公益演出,讲好没有报酬,但童自荣演出结束后却找到音乐厅老总,说自己在奥地利的女儿遇到了车祸,马上要回上海治疗,但家里实在困难,希望音乐厅补助一点。音乐厅老总当着大家的面塞给了童自荣一笔慰问金。回上海后,乔榛立即安排工会主席带着鲜花和礼品去童家探望,结果童的女儿没有任何车祸的痕迹,让他们非常尴尬。
http://ent.sina.com.cn/s/m/2003-11-29/2204242967.html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