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玩过的器材里,LINN在日本非常受欢迎,YG在日本也是大卖。
从这些外来器材可以看出日本人的口味,确实比较偏向于小资的,小气,比较精细的器材。
白版是用自己的口味来评判日本器材,所以觉得不够好听。
但是从日本人在外来器材的选择,可以看出,人家是确确实实喜欢这种声音的,估计也更加适合日本本土音乐的回放。
所以,日本本土器材,或许某种程度上。。也是有意识的想做成这种声音。。而不仅仅是堆了重料做不出来的缘故。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15-3-9 14:30 编辑
在日本流媒体播放并不流行,Linn的东西真的流行吗?不过Linn的阴柔细腻声音符合日本人审美是很可能的,但典型的轻料制品Linn,日本厂家也搞不出那种声音。
日本人其实非常善于学习西方优秀的东西。但具体到hifi,还搞来搞去就是重料,真正欧美厂家弄声音的窍门,日本人没有学到。 日本这个国家总体文化上来说三观还是有点点扭曲的,所以做出来的东西也有那么一点点痕迹。
可能地方小的关系,做出来的东西不够大气但骨子里却又对西方崇拜至上,想模仿又不想丢弃自己文化一些病态的特点(可能他们自己不这么认为),所以做出来的东西始终能听出来一点点不自然。
估计这么说要被很多人喷死 国人一般比较注重仿造,自家的东西自主技术比较少 战列舰 发表于 2015-3-9 14:4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日本这个国家总体文化上来说三观还是有点点扭曲的,所以做出来的东西也有那么一点点痕迹。
可能地方小的关 ...
的确如此,包括元器件也是这样,买过日本欧亚得的焊锡,结果发现音染太重,没法用,而德国的WBT的焊锡声音就比较正,音染也少。
我
本帖最后由 wzchen 于 2015-3-9 15:23 编辑从我的经验来讲,线路设计虽然很重要,但并不是最关键的,最重要的是元器件的选择和搭配,劣质元器件肯定不能用,但重料的优质元器件也要合理搭配,才能出好声音,而且,最最关键的是,你必须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好声音。我曾经买过上千元一颗的进口金银箔电容,结果发现,声音虽然很细腻,但太过妖娆,音染严重,而几十元一颗的德国锡箔电容是我目前发现的声音最正,音染最低,透明度最高的电容。所以,高价的元器件里也是鱼龙混杂,声音的走向也各不相同,需要合理选用。我曾经试验对比过不同的焊锡、电阻、电解电容、薄膜电容、RCA插座、电源尾插、耳机插座、线路板接线柱、各种屏蔽线(信号线)、各种导线等等,发现,各种元器件对声音的影响都不小。有些元器件对声音的劣化和污染很严重,真正音染低,声音正,透明度高的很少。但设想一下,如果,把每一种元器件里找出的音染最低,声音最透明的那一种来组装器材,那将会是一种怎样的声音?我最近就干了这么一件事。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15-3-9 15:25 编辑
战列舰 发表于 2015-3-9 14:4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日本这个国家总体文化上来说三观还是有点点扭曲的,所以做出来的东西也有那么一点点痕迹。
可能地方小的关 ...
其实我蛮认同的,日本器材最欠缺的,核心两个字——自然。而这两个字也正是欧美高水平设计师的长项。很多欧美平价器材,参数指标可能不高,解析可能不强,频响可能一般,但很多能做到比较自然的声音。
日本器材,要么走直白素鸡路线,比如Esoteric、Denon、CEC、Onkyo(耳机里的代表是索尼),要么走粉饰化妆路线,比如Accuphase、Marantz(耳机里的铁三角)。要么声音太直白,要么声音太染(不自然的染)。能做到声音总体自然流畅的,可以说凤毛麟角。 本帖最后由 Evangelion 于 2015-3-9 18:56 编辑
谁也说服不了我不要去买日系耳放的!
除非谁送我…… 本帖最后由 回忆雅 于 2015-3-9 16:01 编辑
堆料做工和声音还是要分开说嘛,不能因为欧洲器材太空机声音好,就说做工这种东西不需要care,同样不能说不喜欢日本机子声音就讽刺人家做工,我相信欧洲器材要是和日本机做工那么好,肯定会更好啊。做工这个东西肯定是越好就越好的。另外声音这个东西你可以说日本人偏门,也可以说审美不同。 很好的分享,引人深思 Evangelion 发表于 2015-3-9 15:57
谁也说服不了我现在想买日系耳放的!
哈哈 日本的美學,最初大概是魏晉南北朝~唐朝傳過去的,而之後獨自發展,而有自己獨特的偏重
要舉個最粗淺的例子,就像是江浙的白湯麵傳到了日本,一波三折成了日式拉麵....
自然大氣這些話頭太遠,如果以日本人自己的觀點來看,有個形容倒很有意思
歐美器材就像是動物性脂肪,日本器材則是植物性脂肪....
其实器材到了一定水平最大的窍门就是开启心里暗示、光环加成和脑放。 本帖最后由 mvw 于 2015-3-10 10:43 编辑
donthuang 发表于 2015-3-9 16:5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日本的美學,最初大概是魏晉南北朝~唐朝傳過去的,而之後獨自發展,而有自己獨特的偏重
要舉個最粗淺的例子, ...
这个话题其实还可以再说的远一点。
无论是欧洲文化,还是中国文化,其实都包含肉食文明和植食文明,当然不能简单理解为肉食文明只是吃肉不吃五谷。实际上这背后代表的是游牧型“获取“文明和播种型“创造”文明。
欧洲,尤其是广泛意义上认为的“文明”欧洲,实际上是以两河流域——希腊/埃及——罗马这一路文明,这一路更多的是代表耕种式的创造文明。
而一般认为的“蛮族”,也就是北欧和北德,基本上以游牧,采集,掠夺和商业等多种方式复合,实质上可以归结为“肉食”文明(类似地,我国北方的匈奴也是这样,而匈奴与斯拉夫混合之后就是俄罗斯)。
简而言之,主食米面的是文明人,吃肉的是野人……这个规律显然在中华地区也是一致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诸位对于欧洲和日本的评价可能都有一刀切的瑕疵。
典型的,中、南意大利代表着“文明”,听起来大概就是“植物油”的感觉,更健壮,但算不上油腻丰腴,在自由中充满一些发自内心或人类本能的秩序感。
相应地,荒蛮的北德声应该是松散、缺乏韵律、带有一定刺激性和侵略感的。
当然,实际上,由于文化间的融合,尤其是吸收了罗马文化且同时团结起来的德意志民族又创造了一种激烈但不松散,充满秩序感的文化,这从某种角度可以称之为“军国主义”。
军国主义声儿理应最强,似乎应该将其他类型的审美全部排挤出去,但实质上,过分的强调“秩序”反而将罗马文明里崇尚“自由”的一面所抹杀,所以最终还是只能与“最初定义的文明”势均力敌。
从这个角度来说,自由(代表着无拘无束,比如颠三倒四的电容)和秩序(精美,精致,结实,厚重)本来就是人类性格上的两面,也是人类文明的两个要素,这种对峙不会有结论(只能是风水轮流转)。
意、法、美应该是植物油的代表,德,英,日应该是动物油的代表,可惜在一千多年的“全球化”过程中,很多东西都模糊了,所以这结论和很多朋友认识的正好相反。
楼下的mc同学,我和pk最大的区别在于他崇尚军国主义(一种文化对其他文化的灭绝性侵略),而我崇尚各种文化在适合自己的土壤上独立发展(互相学习,互相尊重且止于此,不同化)。
顺便,这些无聊的文字背后是巨大的阅读量积累出来的,只是过于强调外延而与顶楼主题关联不紧而已,当然,如果想推导出一些与顶楼主题有关的结论并不难,我只是想提供更多的信息,让有需要的朋友得到启发,举个例子,我目前在做的,不是把《指环王》的故事给你复述一遍,二是帮你发掘发掘《指环王》是怎么写出来的。
最后,你说对了一点,我战斗力比pkshan只高不低,所以不要用“意淫”这种措辞挑衅,这会让我觉得被冒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