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f912 发表于 2013-3-6 21:25:47

麻雀虽小,贵在五脏俱全,愿初烧的经验能够以小见大。




从上大学开始走上了漫漫发烧之路,在这过程中走了不少弯路,花了不少冤枉钱,却也获益不少。因为大学在外地,所以刚开始以随身为主,如今大学毕业,终于能组建一套入门的耳机发烧系统放在家里使用。

先简单介绍下自己的系统,
解码器:01Violin 解码版
耳放:柏聆 BL-2
周边(清一色英国QED):
英国Qonduit QED 电源线(用于耳放)
英国 QED usb 线
英国 QED Performance Audio Hifi rca 信号线
耳机:k701 Mpro (主力);Qp450 hd650(打酱油)

其实自己听的比较多的还是口水歌和新世纪音乐(雅尼的),古典的话偏向巴洛克风格,巴赫,舒伯特、柴可夫斯基等旋律感比较强又优美的,偶尔也喜欢听听海顿老爹的交响曲。
接下来具体说说几只耳机在这套系统下的表现:
K701:相对最满意的一个,很明显这套系统能把701优美耐听的特点发挥出来,声场表现也是三只耳机里面最好的。701中高频水分多,结项较大,当听一些舒缓的人声时,歌手仿佛在你耳边轻声歌唱,音乐也仿佛是“流淌”出来的,这的确是一种享受。
Mpro:表现中规中矩的一个,人声和乐器的结项“结实”了很多,并且音色相对于701还暖一点,动态和力度还是有明显的优势。不过似乎是搭配问题,歌德的“火气”被降下来不少,比以前更加耐听了,但这样一来是好是坏就仁者见仁了,我还是蛮喜欢的。
Qp450:这只耳机得表现就很一般了,结项进一步收缩,有点过于“精细”了,不够饱满,这样一来声场虽然不小,但过于空洞。虽然高频仍然没有发亮不耐听的问题,但是听部分音乐还是觉得寡然无味,素质上又不能让人满意,遇到大动态也基本软脚,应该是搭配比较失败的。(重新放回盒子里,下次升级再拿出来测试下吧)
Hd650:这只耳机不想多说,当初买的时候冲动了,后来发现的确,也就是听大编制的时候拿出来下,事实上使用率最低的耳机,这套系统下动态能力也确实一般,所以功力也废了不少,相对于其他几只耳机没什么特点,也就不多说了。

这里稍微说一点关于耳机“透明度”的个人见解。不少人都说德国大使qp450的透明度很好,甚至这点上相较于d7000都有优势,我没仔细听过d7000,不发表评论。但就这点上来看qp450应当属于2000价位透明度出类拔萃的,可是当我仔细对比之后,主要是和701以及650的同价位对比,发现三只耳机还是属于一个级别的东西,可能觉得它通透是因为qp450结项比较精细,而且音色比较“白”。打个比方,701和650声底比较绵密,音乐和耳朵之间像隔了一层透明的毯子,而450就像隔了一层自来水。再拿起Mpro听了下,顿时明白了,即使歌德不突出细腻和解析,但细节刻画能力的确是一绝,良好的质感使得声音高度透明,乐器的形体仿佛触手可及,这个是真透明,最多中间隔了一层空气吧。在我印象里面更高等级的透明度只在万元级的T1和GS1000上领略过(仿佛进入了真空)。

接下来回归正题,谈谈这套系统给我带来的一点初烧感悟。
首先,第一次组建桌面系统就能获得自己非常满意声音,得益于俱乐部很多老烧的经验。比如白版的:“一套系统在没有明显短板的条件下,声音最好。”我的这些器材并不高档,都是入门级的,但基本都获得了论坛大多数人的认可,搭配也较为合理,这是原因之一。而且合理的系统对于初烧培养正确的听音观很有帮助,果然有老烧的帮助,还是省去不少麻烦,走一些捷径。
下面是个人对系统中每个器材的看法(有YY成份,不对可以请大家指正;对于RMB非常多的玩家可以组建多套系统,无视我。。。)。
独立转盘属于相对高端的东西,我接触的也不多,也不敢乱说。
姑且把转盘/数字界面+解码算作一个“前端”,选择前端时,首先应该考虑的前端的风格问题,兼顾素质,但素质毕竟是和价格挂钩的,一分钱一分货。所以在先确定了自己喜欢的风格之后,在自己能承受的价位中选择比较合理。那有些人比较“贪心”,既喜欢英国比较有修养的腔调,又喜欢美国的直爽动感,甚至还yy德国让人肃然起敬的严谨气派,那怎么办?我的看法是,还是先选择一个自己相对最喜欢的风格,确定前端,然后只通过系统最终端的不同耳机来换换口味。
关于线材的使用上(觉得线材无用的人也可以无视我),在相信线材有明确作用的玩家里面,主要有两种看法:一种是线材应当和前端有“互补”作用,比如我有一台德国解码器,比较注重解析还原,音色也比较直白,那选择线材最好有润色还有暖调一点。又或者说比较优美不那么hifi的解码,比如北极星,不腔调动态力度的,我可以使用美国的线材来填补下。我不太赞成这种搭配法,因为这相当于削弱了前端的特点,得不偿失,你正是因为喜欢那个特点才去选择它的不是么?所以,线材的搭配上我认为应该能使前端的优势或者特点放大,走的是优美耐听小清新路线的,就是应该选择英国声味道的线材;走一丝不苟德国严谨风格的,端正无染的线材最适合搭配,喜欢美国风格也是同样道理。
关于耳机放大器,我的看法是:应当选择一些癖性较少(透明度高),但控制力(或者说素质)必须良好的耳机放大器。还有一点白版说的也很有道理:根据音源的档次来选择耳放。耳放其实就是起到一个放大模拟信号的作用,如果在这个环节加入过多“味精”,那是十分不明智的。当然不可能有完全纯净无染的耳放,但我觉得应当先保证耳放的素质,耳放可以没有英国老头,鲁迪大师或者胆机那种优美的味道,但驱动耳机必须要充分。(我听过好的耳放其实不多,但我心目中优秀的耳放应该做到音色的透明和应对耳机从容的控制力)。
最后来说下耳机,我现在手头有四个耳机,每种风格一个,足够足够了。其实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就我来说,听的最多的肯定是701,因为它的风格是我喜欢的,所以前端也是在这个基础上搭建的。注意并不是因为我有了701才喜欢才去折腾,是因为我本就喜欢这种风格,而701恰好接近这个风格。很多烧友因为有了一两支高档耳机去想怎么围绕这个组件系统去推好它,其实是本末倒置的,自己喜欢什么声音,自己心里应该有数,以自己的听音标准选择合理的搭配,最后只要再选支风格对路的耳机就锦上添花了。
还有一点就是,很多经典的耳机其实是很“顽固”的,就是说它有自己鲜明的风格特点,无论怎么弄,基本还是这个调子,比如hd580,k501,k701,Mpro, RS1是都是如此,我也很喜欢这些“老顽固”,因为我相信只要前端素质上去了,即使风格并不是那么搭调,它依旧能够依然本性欢唱,只不过其中夹杂了一些不一样的味道,不过好在,那些味道是你最喜欢的。


《完》

rockyroad 发表于 2013-3-6 21:35:02

支持下~

picaqiu 发表于 2013-3-6 21:39:52

恭喜楼主

江苏狗狗 发表于 2013-3-6 21:50:23

韩韩 发表于 2013-3-6 22:57:57

回复 1# 的帖子

好基友发来贺电!~嘿嘿!哈哈!~不错哟,翻天乱!:lol

brrr 发表于 2013-3-7 00:21:51

650这个耳机神奇的地方在于不是哪个方面特别突出,而是你在别的耳机上找完乐子后,还是会在看书、上网时重新拿起这个耳机,耐听,轻松不累。

smilence 发表于 2013-3-7 00:25:13

支持,关于透明度说得很到位,不过建议专心搞一支耳机,剩下的钱换个SOLO耳放不是蛮好。

[ 本帖最后由 smilence 于 2013-4-4 08:17 编辑 ]

沉迷 发表于 2013-3-7 07:10:53

务实的分享帖
帮顶 :)

紫气东来 发表于 2013-3-7 08:21:06

支持

zyssh1991 发表于 2013-3-7 14:12:07

感谢分享

liuxiao1985627 发表于 2013-4-4 00:47:51

:handshake 楼主的情况跟我很像我也是大学毕业不久 慢慢从随身MX90开始到um1到grado gr10 慢慢组的桌面系统   后端系统也是BL-2+k701 只不过前端是MDAC2几乎都是按小白购机指南来买的。。。 平时工作也忙 有个自己力所能及的小系统休闲时 听听音乐 听701这只songbird唱唱愉悦之情便来了

smilence 发表于 2013-4-4 01:11:44

对透明度理解很到位,不过没必要买这么多耳机。这点钱换个solo耳放挺好。

kouga001 发表于 2013-4-4 02:39:32

原帖由 edf912 于 2013-3-6 21:25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从上大学开始走上了漫漫发烧之路,在这过程中走了不少弯路,花了不少冤枉钱,却也获益不少。因为大学在外地,所以刚开始以随身为主,如今大学毕业,终于能组建一套入门的耳机发烧系统放在家里使用 ...
羡慕呀,希望自己大学毕业后也能组一套系统好好听听……:handshake

liubaba123 发表于 2013-4-4 03:16:20

写得很好啊

万物生 发表于 2013-4-4 03:56:59

写得够认真 必须支持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麻雀虽小,贵在五脏俱全,愿初烧的经验能够以小见大。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