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先生
发表于 2013-3-6 09:06:09
风潮和雨果这两家公司出的民乐还是很不错的,应该说对普及民乐做了不少贡献
drjohns
发表于 2013-3-6 09:06:27
原帖由 小白 于 2013-3-6 08:51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记得有过一次国内音乐爱好者的调查,结果显示喜欢听民乐的比例最少,少于听古典的、听爵士的。这个是事实,能怪谁呢?怪乐迷?怪推广不力?怪民乐本身有问题?
陈丹青说我们现在就是生活在文化激进主义的后果里。我觉得很有道理。
近百年来我们知道自己落后了,着慌了,就开始崇洋。
关键在于,崇洋也没错,向先进的文化学习,融合也没错,但是在这个过程丢掉了自己民族本身的特特有的文化财富了。
紫气东来
发表于 2013-3-6 09:25:20
古典居多,民乐也听但是可说的话题不多
紫气东来
发表于 2013-3-6 09:27:18
原帖由 drjohns 于 2013-3-6 09:06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陈丹青说我们现在就是生活在文化激进主义的后果里。我觉得很有道理。
近百年来我们知道自己落后了,着慌了,就开始崇洋。
关键在于,崇洋也没错,向先进的文化学习,融合也没错,但是在这个过程丢掉了自己民族 ... 包括传统文化在内的精神财富,我们会慢慢找回来的,渐渐的人们会发现就算你在华尔街西装革履,你骨子里还是儒家的谦和而不是美利坚的精神
plus
发表于 2013-3-6 09:58:51
古典--金属--独立--京剧--爵士--各种乱七八糟
agnostic
发表于 2013-3-6 10:09:58
所谓的民乐基本上都是清朝的东西。西方古典音乐最繁荣的也是近几百年的东西,中国近几百年文化落后,民乐停留在较初级原始的阶段也就是文化落后的结果,而且乐户在清朝属于贱民,所以就不要指望有精英知识分子来创造提高音乐水品了。而且民族性格也多少有影响,在音乐天分上中国人在亚洲似乎也不如印度人和韩国人。
布鲁克纳
发表于 2013-3-6 11:30:54
只专注于古典那得闷死,这个星球上好听的音乐太多了;P
kevinsh
发表于 2013-3-6 11:46:07
我听爵士、人声、流行多,主要就是一天的紧张后放松一下。听大部头正襟危坐,比较累。
nicklv
发表于 2013-3-6 12:02:06
回9#的兄弟:
古代的士大夫音乐讲究“琴为心声”,“境界为上”。这种音乐很高雅,对个人修养要求很高,对技巧倒不是非常的看重,甚至不太讲究音色的好听,旋律也不要紧,节奏也很随意,核心就是”心声,境界“,境界不够,技术,音色,节奏,旋律完美也被视为下乘。
自元,清之后,这种东西基本就断代了。就算不断代,文化传承断了,再没有这种氛围产生这种人了,国学修养不够是搞不好的。
顺便说一句,美学取向不同,别拿古典音乐那一套来衡量别的乐种,不太公平。
[ 本帖最后由 nicklv 于 2013-3-6 12:06 编辑 ]
蛋疼人士
发表于 2013-3-6 14:01:14
原帖由 nicklv 于 2013-3-6 12:02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回9#的兄弟:
古代的士大夫音乐讲究“琴为心声”,“境界为上”。这种音乐很高雅,对个人修养要求很高,对技巧倒不是非常的看重,甚至不太讲究音色的好听,旋律也不要紧,节奏也很随意,核心就是”心声,境界“,境 ... 你说的对,国乐表达的是心声,但表达的途径不是音色也不是旋律,那还能是什么?
断代之说我也这么认为,宋以降的国乐沦为消遣,现在则向NEWAGE发展
你说的西方的不能往古代中国身上套,我一直都这么认为,但现在的国乐可以尝试这么做,看看啥效果
蛋疼人士
发表于 2013-3-6 14:10:00
原帖由 红先生 于 2013-3-6 09:06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风潮和雨果这两家公司出的民乐还是很不错的,应该说对普及民乐做了不少贡献 台湾还有个谛听文化唱片,和这两家都不一样,是把国乐和氛围音乐结合在一起了,结合得很好,电子音效营造的氛围是不插电乐器不能比的
nicklv
发表于 2013-3-6 14:21:11
编辑掉一个,发重了
[ 本帖最后由 nicklv 于 2013-3-6 14:29 编辑 ]
nicklv
发表于 2013-3-6 14:29:19
原帖由 蛋疼人士 于 2013-3-6 14:01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你说的对,国乐表达的是心声,但表达的途径不是音色也不是旋律,那还能是什么?断代之说我也这么认为,宋以降的国乐沦为消遣,现在则向NEWAGE发展你说的西方的不能往古代中国身上套,我一直都这么认为,但现在的国乐可以 ...
我写的不太严谨,不是说这些不要紧,而是想表达”旋律,节奏,音色这些在中国古典民乐中不那么严格,也并不见得好听的意思。“注意,不是不讲究,也不是这些不重要,而说为了表达心情,以上这些都可以自由的改变。 比如:经常每次随着心情有所变化,同一个曲子,同一个人,心情不同,每次曲子弹的都不是一摸一样的甚至有很大的区别,看弹奏者当时想表达什么了,比较随意。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二泉映月》现在的谱子只不过是记谱的那一次阿炳是那么拉的而已。另外无数次可能拉的跟谱子都不一样。看他当时的心情了。但如果说,阿炳拉的跟谱子不一样,所以拉的不对,那就闹笑话了。
曹正先生是现代《渔舟唱晚》曲谱的定版者,你可以去听听他弹的《渔舟唱晚》,音色也是很干涩的,枯瘦的。我个人的感觉不完全是录音的问题。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紫气东来
发表于 2013-3-6 19:24:14
原帖由 nicklv 于 2013-3-6 12:02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回9#的兄弟:
古代的士大夫音乐讲究“琴为心声”,“境界为上”。这种音乐很高雅,对个人修养要求很高,对技巧倒不是非常的看重,甚至不太讲究音色的好听,旋律也不要紧,节奏也很随意,核心就是”心声,境界“,境 ... 不错,同样的道理以西方的“哲学”唯物唯心那一套来理解和评价儒释道也不靠谱
ice_blue
发表于 2013-3-6 20:56:54
我以古典为主,然后是民乐、轻音乐,偶尔听流行,重金属、摇滚基本不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