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缘灭 -- 从DT831、DT770到T5p、T70,细数拜亚历代高端封闭耳机
在欧洲三大传统耳机厂商里,论封闭式耳机的水准,拜亚是当之无愧的王者。三家厂商里也只有拜亚,几十来一直坚持把封闭式耳机视作其旗舰线的一部分。DT831之于DT931,DT770之于DT880,T5p之于T1,素质上虽然争论不休,骂娘之声不绝于耳,但拜亚官方始终把他们定位为同一档次的事实,至少说明拜亚在封闭耳机上的自信和口碑,要远超AKG和森海两家。我出于录音方面的爱好,封闭式耳机接触的比较多,本文就从一些不太一样的角度来说说拜亚的这几只封闭耳机。这四只耳机中,我拥有并细听过的有DT831,DT770和T5p。T70曾经多次蹭听过,也算是并不陌生。[ 本帖最后由 mercuryknight 于 2012-12-28 19:36 编辑 ] DT831:
这个耳机年代比较久远,其他3个耳机里面,我只用DT770跟他同室操戈过不长的一段时间。由于当年的听音观以及各方面因素跟现在区别太大,只能凭印象说说一些突出特点。831在5K附近的齿音区有一个明显的增益,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音色过亮齿音比较突显,印象中931也有类似问题但是没有831严重。当年的烧友热衷讨论的就是怎么搭配能把这哥俩的齿音削弱一些。
说到这我还是想多嘴几句,录音混音过程中,有多个环节都可以有效抑制齿音,到了母带压盘这个层面,如果还能听见明显的齿音,那只能是制作人觉得音乐进行到这就应该有一个齿音。所以我不会去琢磨找个什么耳放,来特意解决某个耳机的齿音问题,这个耳机就是这样,不喜欢可以换其他耳机。真找到这样特定的耳放,驱动其他耳机时高频就又会偏暗了。耳放甚至耳机中通过增加EQ电路增益或衰减某频段声音而获得成功的案例也有,耳机方面K1000就有过这样的设计,耳放方面更是比较普遍。但与其为了一个耳放众里寻他千百度,我个人宁可动动调音台的旋钮或者在Pro Tools里面动几下鼠标,想要什么样的频响都可以有。
印象中831的中频虽然不厚但还是有一些味道的,不像后来的770那样白开水。不过味道归味道,它始终是拜亚出品,基本声底还是直白的,跟老AKG的味道还是十万八千里的差别。 强势插入,70p不错 DT770:
DT770版本众多,我手头直到现在还保有的这只是05年改版之前的最后一版DT770 Pro,250欧。虽然250欧,但由于灵敏度较高,这耳机非常容易出声,现今许多以低阻直推闻名的耳机,在随身设备上直插也不一定比它更响。据我经验,各种版本的770之间,包括Pro与非Pro,各种阻抗值,声音趋向是非常相似的。同一版本之间个体的差别以及使用年头的差别,有时反倒比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别还要明显。
DT770是我最熟悉的耳机,没有之一。我所有玩录音的时间里面有超过80%用它做同期监听,有大约一半的时间用它做混音监听(另一半主要是240m)。由于出色的隔音效果和轻松的听感,在T5p入手之前,我用作随身用途以及在办公室听音乐也是以770为主。
这只耳机很容易出好声(或者不惹人讨厌的声音),潜力不大,我用HIFI耳放、录音棚耳放、台机耳机口、随身听、手机、电脑、专业音频接口、调音台等各种设备都听过,只要推力稍游刃有余一些,就能出来个正常的声音,即便是在高档设备上,也没有什么太惊艳的提升。声底上总的来说跟大家熟知的880很接近,只是低频量多一些、中频薄一些、声场小一些。
要说这耳机的缺点,莫过于中频太薄,以至于人声异常的瘦弱。从声音的残缺程度上来说,跟240df是一个级别的。设计上其实可以想见它的合理之处,首先中频厚的封闭耳机很容易发闷,适当的削弱中频以换取自然的听感在当时是可行度比较高的方案,再者770的中频容易给人造成一种置身于外、冷眼旁观的感觉,非常有利于把人的情感跟音乐剥离开,以达到客观分析音乐的目的。在HIFI圈里这显然是一件非常2的事,但是作为监听耳机来说,毫无疑问这是有其必要性的。770跟240m非常互补,我在做混音的时候,通常只要这两个耳机同时都在,对整个频响区间的把握就不会有太大的偏差,即便在没有上档次的近场监听的情况下,以这两只耳机为主监听,混出来的声音通常也会八九不离十。
除此之外,770这只耳机给人的声音是非常宽松的,当年我不管是在棚里录音,还是在家混音,带着770匆匆一天过去,都不会感觉累。如果说831还是一杯淡淡的柠檬水,770就是一瓶蒸馏水,你别想尝到什么味道,但是也永远不会腻。从声音的轻松度来说,我听过的耳机里面唯一能跟770相提并论的只有K501,后者得益于其惊天地泣鬼神的宽松声场,也属于24小时戴着都不会累的耳机。
770的低频量感名声在外,但其实由于它中频过薄,中低衔接处也比较弱,整个声底是相当单薄的,不会有森海的那种辉煌的气势和堂音,再加上低频下潜也不深,所以真正量感很大的频段,从听感上只是低频中很窄的一段。即便这一段上的低频也是快收快放,毫不拖沓。所以虽然频响上低频有峰,但在听大多数音乐时候实际主观听感并不会觉得低频过多。
当然这是建立在单元充分舒展开之后的基础上。之所以我没有用“煲”这个字眼,是因为770这个耳机一度彻底颠覆了我对煲机这个概念的理解。这十年之间,我手头的这个770声音是一直变化的。从最开始的声场紧,低频过多,到一年之后的声场逐渐放松,低频逐渐变少,再到两三年后的声场定型,低频继续变少,不再过分强调解析,再到一直到现在的低频一直变少,中频也略微变得更薄。由于最初两年我使用得很少,我怀疑到声场定型才是真正煲开,后来的变化就是单元逐渐老化所致了。
其他诸如高频延伸、解析力之类的素质,在那个只有HD600和K501的年代,770算是比较出色的。不过放在今天,尤其是跟拜亚自家的新旗舰打个照面,这些硬素质就实在是没有什么再提的价值了。 好文要顶 T5p:
早在当年用770和240m混音的时候,因为换来换去着实麻烦,我就有个想法,如果能把这两个耳机的优点结合起来,并做成封闭式,这个耳机就是我不管玩混音还是听音乐都能用一辈子的东西。在T5p问世之初,我完全没有意识到它就是我当年一直梦想的耳机,因为那时候的T5p是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有说价格坑爹的,有说低频太监的,有说声场蛋疼的。不管你信没信,当时我是都信了,唯一不解的是太监居然也能蛋疼,不但能蛋疼,还能当爹。
说得最多的当然还是说这货是T1阉割版,拜亚拿来骗钱的。作为一个自认为对封闭式耳机还算有点经验的用户,借此机会我倒想好好说说我的一些个人观点。封闭耳机由于结构所限,要想在保证听感不闷的情况下,做出能达到同档次开放耳机六七成的素质(尤指平衡性),研发上花的功夫就不会比开放式少。即便是用跟开放式相同的单元,放在封闭腔体里出来的声音也是完全不同,也需要不同的调音手段。这实在是个费力不讨好的活。如果拜亚不是对自己做封闭式有十足信心的话,这耳机即便是定位低阻便携,也还是可以做成半开放,若讨论出街、火车、飞机等情景,大耳机即便封闭,隔音效果比起入耳塞子也不在一个水平线上。拜亚实在没有理由通过自己故意定位一个坑爹的旗舰来自取其辱,要想骗钱,有很多比这更高明的招数。
同理也可以解释为什么AKG和森海,尤其是森海,对封闭耳机完全不感冒的原因。森海挟大奥以称无敌于世,至今也没有一个拿得上台面的封闭式。AKG黄金时代最经典的240m和240df,如果以录音棚和广播监听的功能定位来说,是最应该做成封闭式的,但终其黄金年代也只有一个短命的K250出来露了一面。其后AKG的天才工程师设计了K340以及K1000这些旷世奇葩,也终究没有弄出一个像样的封闭式。270(271,272)系列和最新的K550已是AKG封闭耳机的巅峰,做了多大的妥协来换取一个勉强对得起那个价位的声音,又有多少问题至今无法解决AKG也不想解决,想也不用我多说。
拜亚在T5p之前的封闭耳机,都是通过特殊手段,以严重破坏平衡性为代价,换取了相对自然的听感和六七成开放旗舰的素质。比如831的5K增益,用过分明亮的泛音来掩盖封闭耳机的闷声。再比如770的中频,以人声几乎残不可听的代价来换取自然的声场和轻松的听感。而这些明显缺陷,今天在T5p上已经看不见了。
T5p的低频是被骂的最多的,在第一次听到T5p之前,这个问号始终在我心中挥之不去,究竟T5p的低频弱到什么程度,是K501的程度,还是240df的程度?说实话如果弱到这对活宝当中任何一个的程度,作为一个旗舰价位的耳机我是肯定不能接受的。于是实际去听之前我先用邮件联系我们村唯一的耳机店的店主询问T5p的低频。501和240df这对冤家不知道店主手里有没有,手头翻来看去,AKG的新冤家K701是在产的,低频在当今的耳机里也算是比较弱了,就让店主帮我比较了一下。店主回复说T5p的低频再少也不比701少,我一想,全世界都在骂低频少,你还说没有701少,这厮空口无凭也作不得准,还得自己亲自去听听。
隔几天去了一听,彻底颠覆了我之前的所有预想。就怕鬼佬的701不靠谱,特意带上自己的701,店里现场挑了个还算对路的耳放插上701,然后把T5p插到iPad上一开声,很明显店主的听感没有任何问题,话说的反而还保守了些,T5p低频比701全面太多,下潜、层次都不是一个档次。即便不比这些,单说100Hz左右的常规低频的量感T5p也明显胜出701一筹。总体上T5p的低频量感虽然不能说怎么样多,但声底明显是健全的,跟501和240df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而事实上由于T5p的低频下潜极深且中低衔接自然,我的主观听感并不觉得它的低频量感比我手头的770弱很多,如前文所说,770下潜不行,中低衔接部分也偏薄,所谓低频猛其实能量都集中在100Hz附近的一个很窄的频段里,往上往下都有陡降,低频整体听感还是很单薄的,而T5p则是把能量均匀分布在20到300这个很宽的区域内,低频听感上颇为丰满。
低频这个压在心中的大石头搬开了之后,随之而来让我眼前一亮的就是T5p居然有中频。当然特斯拉有了中频这事我当时是已经知道了的,听T1的中频相比于880确实是完完全全的两种调音路数。不过我惊讶的是正如前文所说,封闭耳机中频一厚必然发闷(831和770中频都是薄声,271即便没敢用240那种醇厚的中频,其声场也很局促),而T5p的中频厚度居然达到了我的银线240m的七八成,同时微微发闷的感觉又远不至于达到令人厌烦的程度。就凭这点,价格比770,271之流贵出个五六倍已然不算坑爹。
到这时我才反应过来,眼前这东西,不就是当年我梦寐以求的结合770和240m二者优点的耳机么(当然我没说T5p的中频可以达到240m的味道,我本人也是老AKG的狂热信徒,尚请兔大等AKG高手会心一笑)。仅低频不弱、中频够厚、封闭不闷这三点,我就掏钱了。至于煲开后低频的去芜存菁,旗舰水准的定位解析等等,那都是拿回家之后反复听渡口的鼓点、加州旅馆的掌声口哨才慢慢体会了的。 经过一段时间苦思,我也渐渐明白为什么T5p这个耳机争议如此之大了。首先,烧友期望太高,总以为卖的跟T1一个价,声音就要跟T1一个档次。正如我前文所说,封闭式能达到相同售价的开放式的六七成水准,就算是成功的耳机,就需要在研发上投入不少于研发对应开放式耳机的资源,就不能算是坑爹骗钱之作。如果硬有人说T5p连T1的六七成也达不到的话,我只能说,砸钱是这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我今天去砸20万,根本不用懂什么器材,随便在网上看看,也能配出一套听起来很上档次的T1系统。但即便是这么一套系统下,T1的50Hz以下的声音质感也无法胜过T5p。也没有人能带着这么一套系统进录音棚同期监听做完了再做混音监听。也没有人能在办公室或者深夜家中用这么一套系统听音乐不吵到同事和家人。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玩法,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需求。我本人没玩过也没精力去玩那些顶级耳机系统,但是我很尊重那些玩过的人,即便我有时候会对他们花那么多时间在器材搭配上而我动动调音台的推子旋钮可能几分钟之内能达到很近似的效果表示不甚理解,我还是被他们为了1%的声音提升而执着的精神所感动。反过来我也希望玩过顶级系统的人,也能尊重没玩过的人的一些个人需求和看法。
其次,有些烧友很少听封闭耳机。听惯了650甚至800的开扬大气,听惯了T1的中正之音,乍一听T5p,可能会发自内心的感觉这就是个垃圾,而并非刻意贬低这个耳机和懂得欣赏这耳机的人。对于这类烧友,我是万万没有资格去说诸如“你们应该多了解了解封闭耳机”这种话的,因为他们都是玩毫不妥协的顶级系统的高烧,而我只是70%的录音爱好者和30%的耳机爱好者。我只能承认T5p在解决封闭耳机声音发闷这个问题上面确实还只是出色的“人作”而并非完美的“神作”。虽然我从理性上觉得拜亚从831,770时期的那种剑走偏锋的回避问题,到T5p敢于直面问题并坚持平衡性原则以很小的轻松感损失为代价换来了醇厚的中频,已经是不小的进步。但是另一方面,我也承认DT770才是拜亚封闭耳机里声场最自然,听感最接近开放耳机的。T5p大幅提高了平衡性、解析力、定位、两端延伸,但是声音的轻松感比之770还是明显的稍嫌不足。
我在此间以及隔壁发现有些烧友对T5p的评价随时间以及听到的不同的T5p个体而变化。再加上我手头这只T5p的低频质量兼优,而head-fi上的各国烧友确实都有反应T5p低频不足的事实,我不禁非常怀疑是不是T5p这个耳机的个体差异真的比较大。如果是这样,我只能对自己拿到一只低频健全的T5p感到庆幸同时对那些痛骂T5p的人表示理解。
[ 本帖最后由 mercuryknight 于 2012-12-28 20:06 编辑 ] 目测会加精LZ好文加油 :lol 很理性,且有美感,顶一个 感觉会火。顶起 T70:
最后再简单说说T70这个耳机,T70是本文四个耳机中唯一一个我没有拥有过的,所以不敢说我对T70有多了解。仅有的这点印象也都来源于蹭听的同一只T70,即我们村唯一的耳机店里的样机。从第一次听T70到现在至少有一年时间了,期间多次蹭听,最后一次是T90刚到货,顺便比较了一下T70,T90,T5p和T1这四只。T1的听感我保证不提,因为无论我说什么,肯定会有人说我根本没听过推好的T1,关键是我自己也不知道我听的T1算是推到什么程度的,所以找骂的事咱不干。
之前一个比较容易获得赞同的说法就是特斯拉除了T1之外都是T1的阉割版,这话不管你信不信,我当时是真信了。但是后来扑朔迷离的真相一步一步揭露了出来,让我更加坚信一点,别人说什么都没用,就得自己去听。首先如果说T5p是T1的阉割版,这话我30%同意,这俩耳机有些特点上是比较神似的,虽然前文说过封闭耳机肯定要有一整套的独立于开放耳机的调音,但是T5p的调音过程中,我相信拜亚的工程师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参考了T1。但是如果说T70也是T1的阉割版,这话我100%不同意。对于我这样一个曾经被770的调音侵蚀了灵魂的人来说,T70这货的调音如果不是从770进化而来,我愿把我的耳朵割下喂猪。
T70和T5p虽然同为设计时间上非常接近的两个封闭式特斯拉耳机,但是这两个耳机的声底完全是两个路子。如前文所说,T5p是拜亚首次直面“封闭耳机中频不能厚”这个宿命的勇气之作。如我所料不错,拜亚是先定下来“T5p中频一定要醇厚(我再也受不鸟你们说我的旗舰没中频了)”这个基调,然后再逐步靠调音手段,来消除封闭闷声的。这就直接导致了T5p的中频很坦荡,一副“这就是T5p的中频,爱谁谁”的气魄。但中频厚这个基调定下来,想靠调音手段彻底消除封闭闷声,那就不是一代工程师能彻底解决的问题了,所以T5p听感会不如上代770那么宽松,好在并不很明显。即便做到这一步,也是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的,如果没有特斯拉单元的高密度感高通透感的特性,玩880时代的那老一套,还指不定猴年马月能在这个价位看到这种素质的封闭耳机。
反过来T70的中频,个人感觉非常的“扭捏”。一副想厚又不敢太厚,想薄又不屑于像770那么薄的忐忐忑忑的心情。如我所料不错,T70的调音,是在770的基础上稍微平均了一下低频能量,削平了100Hz处突起的异峰,对照着封闭闷声的变化亦步亦趋的提升了些中频的产物。在彻底完成原型机之前,拜亚的工程师不见得对T70的中频最后到底能提升到一个什么程度有一个胸有成竹的把握,事实也证明远没有提高到T5p的程度。除此之外,T70与DT770二者的调音在血缘上非常接近,特斯拉单元提升了点密度和两端延伸,但此等些微差别比起T5p那种自成一家的气派颇不相同,与T1的相似之处更是让我完全不知从何说起。
这只T70样机据我所知在店里至少已经放了一年多了,人来人往应该有不少人听过,但是我直到最后一次去听,还是感觉声场透着一丝莫名的诡异,这诡异与当年我的770声场定型之前的那种怎么听也搔不到痒处的感觉很有些异曲同工之妙。这是一种怪而不闷的感觉,跟T5p稍有闷声但正而不邪的气派非常不同。这不禁让我怀疑T70的振膜是否也与770有相似之处。
同时蹭听的T90是新机,刚一开声声底反而很正,没有明显的没煲开的声场发紧的感觉。私以为T90是个很有潜力也很有意思的耳机。在特斯拉大耳机中,T90是中频最浑厚的一只,粗听之下中频厚度跟我的银线240m在伯仲之间(味道我暂时保留意见),比T5p明显要厚一些。如果把DT770,T70,T5p,T90这四个按此顺序排列,中频厚度差不多是个等差数列。T90的低频下潜竟似一点也不亚于封闭的T70,同比之下私以为T1的下潜是要稍逊于T5p的。我对DT990不是很熟,希望在此能抛砖引玉,等待对990和T90都了解的朋友说说他们在调音上的相似和不同。
(全文完) 很喜欢DT831下的交响。中频是少了点。人声不耐听。 在欧洲三大传统耳机厂商里,论封闭式耳机的水准,拜亚是当之无愧的王者:handshake 顶这句 好文章,马克。
封闭式搅局者还有日系的铁三角、天龙、JVC,或许以后会有fostex?
其实森海的封闭式做的也不少的,hd250 hd25 都蛮不错。只是确实没有真正和旗舰相提并论的地位。
akg 封闭基本都是渣渣,我能这么说么……
貌似打死不做封闭的是美国老头Grado。
日本有法律规定公共场合禁止使用开放式扬声器,故日系耳机封闭式较多。 没提DT931,不鸟你: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