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 发表于 2012-8-10 12:41:22

勃拉姆斯交响这种曲目,一定是没有最佳演绎的. 作品本身的伟大,决定了不可能有单个压倒一切的绝对最佳版本. 任何一个好的演绎都只能表现它的某些侧面,不可能穷尽他的全部美,全部意义,全部表现方式.

所以这样的作品,是最值得收很多版本,欣赏不同版本的. 当然,在此过程中我也舍弃了很多版本.

bthans 发表于 2012-8-10 13:02:34

不知道听什么的时候习惯性的就会从以下四张CD里挑一张:
1、勃拉姆斯第二钢协,激烈而死版
2、柴可夫斯基悲怆,目腊吻四季版
3、西贝柳斯第二交响,颗淋袋未死版
4、勃拉姆斯第四交响,客螺丝客来波版
这四部大部头里,现场听过广州交响乐团演绎1、2、4,然后深感差距甚大……

yukuai11 发表于 2012-8-10 17:33:35

原帖由 bthans 于 2012-8-10 13:02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不知道听什么的时候习惯性的就会从以下四张CD里挑一张:
1、勃拉姆斯第二钢协,激烈而死版
2、柴可夫斯基悲怆,目腊吻四季版
3、西贝柳斯第二交响,颗淋袋未死版
4、勃拉姆斯第四交响,客螺丝客来波版
这四部大 ...
穆拉文斯基的柴六如雷贯耳,刚听了,很失望,远不及他的柴五,气质不和,处理草率

bthans 发表于 2012-8-10 22:46:29

原帖由 yukuai11 于 2012-8-10 17:33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穆拉文斯基的柴六如雷贯耳,刚听了,很失望,远不及他的柴五,气质不和,处理草率

:lol 各花入各眼,我反而觉得蛮有味道

小白 发表于 2012-8-10 22:49:27

Mravinsky这个指挥虽然是俄罗斯人,但他的艺术风格是不多愁善感的,是注重细节、表现好细节、客观冷静的。这种艺术风格下的“悲怆”,也许有些人觉得还“不够悲怆”吧。如果是需要很感性化的那种悲怆,确实需要另找。

bthans 发表于 2012-8-10 23:03:29

或许伯恩斯坦的会更“悲怆”些?

jacob1990 发表于 2012-8-10 23:04:29

2,3,4 都听的比较顺,唯独1,一直无感

雨落清晨 发表于 2012-8-10 23:51:20

回复 22# 的帖子

1可以多听听第四乐章,有种把绝望转为希望的感觉。1用了20多年写完,我想勃拉姆斯肯定寄予了很多

zionwu 发表于 2012-8-11 05:04:16

恭贺楼主啊,可以开始为勃交的各种经典版本的收藏而破费了。库特桑德林和欧根约胡姆的版本可一定要收哦
第二和第三其实也不难理解的,个人的理解为:
第二:描绘了田园风光,表达了到乡间消夏的愉悦心情
第三:英雄壮丽辉煌的爱情,但又不失细腻温柔之美
两部应该都是在反应作曲家本人的现实生活及感情生活吧。某个百无聊赖的夏天,闲着无聊来到附近的大农村四次闲逛,打发时间,于是便有了第二。闲逛的途中碰到一漂亮村姑,心花怒放,勾搭OX之后又悲催滴被甩了,于是便有了第三:lol
第二我当时是以祖宾梅塔在以色列爱乐60周年的那个版本来入门的,一开始就被那种准备去郊外游玩的那种心情所吸引了
第三当时是听福特50年代版本入门的,准确的说是卡拉扬的柔板专辑入门的,小夜曲般的柔美小快板乐章,没想到首末乐章是如此的壮丽与大气
第一吧,通俗的说就是:高考落榜了,没考上,各种悲催,各种低落,但却没被压垮,经过深刻的反思,面壁与坐禅之后,终于吸宇宙之精气,重整旗鼓,经过但丁神曲般不懈的努力之后,终于考上了......清华吧,哇,顿时,一股沧桑感袭上心头,回首过往的一年,感慨万千,好汉不提当年勇啊
第四吧,就是:高考落榜了,复读了一年,还没考上,,,复读N年了,,,,还是没考上。。。转眼间已而立之年,大学校门都还没踏进过呢,终身大事也给耽误了,于是乎惶惶不可终日,天天蒙头大睡,关键还没有妹纸。。。只好,,,自己撸咯

[ 本帖最后由 zionwu 于 2012-8-10 15:19 编辑 ]

yukuai11 发表于 2012-8-11 06:07:03

原帖由 小白 于 2012-8-10 22:49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Mravinsky这个指挥虽然是俄罗斯人,但他的艺术风格是不多愁善感的,是注重细节、表现好细节、客观冷静的。这种艺术风格下的“悲怆”,也许有些人觉得还“不够悲怆”吧。如果是需要很感性化的那种悲怆,确实需要另找。 ...
不是冷静是冷漠。只为自己“悲怆”是“大俗”,无量大慈、同体大悲是“大雅”。

yukuai11 发表于 2012-8-11 06:07:56

听过一个门格尔贝格版的勃一,很“生动活泼”,让我大跌眼镜,肃然起敬

[ 本帖最后由 yukuai11 于 2012-8-11 06:13 编辑 ]

nwind 发表于 2012-8-11 08:00:27

咱是大俗,特爱勃四

shiyaojian 发表于 2012-8-11 08:29:50

原帖由 小白 于 2012-8-10 10:09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勃拉姆斯交响曲是所有交响曲里我最喜欢反复听、听不腻的。随时可以抓出一张碟来开始听,而且对新奇的版本仍有购买欲。那些最“好听”的交响曲,悲怆、新世界之类,我一想到要听这个念头,就先腻味了。:L 啥版本都吸引 ...


必须承认,主观听感,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奏鸣曲也听不腻:lol

小白 发表于 2012-8-11 09:03:30

原帖由 yukuai11 于 2012-8-11 06:07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不是冷静是冷漠。只为自己“悲怆”是“大俗”,无量大慈、同体大悲是“大雅”。




Mravinsky的指挥风格和偏好,和“雅”实在蛮难挂钩的。“悲怆”第一乐章抒情和优美的第2主题,在他的指挥下,是冷静的、平和的,丝毫没有去刻意强调它的抒情性、优美性。而发展部狂暴的嘶喊,则被Mravinsky以接近野蛮的张力加以强调。凡是遇到类似第一乐章发展部这种乐段,Mravinsky总是表现得异常有张力、有表现力,另可听听老柴的Francesca di Rimini中的地狱场景,也是如此。而凡是遇到类似第一乐章第二主题那种单纯“优美”的地方,则他一般表现得比较冷静,不会去刻意突出旋律的抒情性和优美。

DG著名的录音室版本,其实表现他的这些特点,还不是很代表性。听听他的一些现场,这些特征表现得更清晰。

yukuai11 发表于 2012-8-11 12:10:34

原帖由 小白 于 2012-8-11 09:03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Mravinsky的指挥风格和偏好,和“雅”实在蛮难挂钩的。“悲怆”第一乐章抒情和优美的第2主题,在他的指挥下,是冷静的、平和的,丝毫没有去刻意强调它的抒情性、优美性。而发展部狂暴的嘶喊,则被Mravinsk ...

我之前所谓的“雅俗”,并不指Mravinsky。柴可夫斯基容易沦为自我沉溺式的感伤,如果他的旋律写得不那么美,可能会被更“严肃”的对待。
Mravinsky当然代表了苏联时期指挥的最高水平,一出手就能震惊西方世界,但是苏联时代老百姓民不聊生的苦难他好像一点也听不到,所以我不喜欢他的柴六。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像我不喜欢北京奥运会。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恭喜自己终于听把勃拉姆斯的交响一四听顺耳了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