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PER 发表于 2012-8-5 14:08:02

从肯普夫谈起

论坛里喜欢肯普夫的人还不少,也有不少关于他的讨论,下面就谈谈我对于肯普夫的认识,以及我关于音乐及器材的想法。

肯普夫的风格,简单来说中性严谨,细腻柔美内敛,这几个词语似乎就是权威概括了。这样概括固然是不错的,但肯普夫的独特之处并没有说的很明白。就以他在dg录得两版贝多芬奏鸣曲全集为例,单声道版和立体声版,前者录于五十年代,后者录于六十年代,一个是六十岁的肯普夫,一个是七十岁的肯普夫。其实两者区别还是很明显的。单声道时候明显技术要熟练不少,织体的清晰度和整体的完整性要远超后者,故前者有权威版本一说。但我要特别提一提后面的立体声版本,这也是今天的重点。我并没有一首一首的把两个版本对比过来,只是大略说说。


不说权威性,论欣赏性,其实我有点偏爱立体声版,倒不是因为录音好。单声道版其实没什么可以挑剔的,除了力度对比度不是很突出,少点钢琴的霸气,但只要不是重口,就没什么问题。这一版有点典型的德国味,中性准确,但少了些什么,但在后一版中补出来了。我认为少的就是韵味和思考。

肯普夫本身并不是直白风格,只是年纪大后,自身的艺术修养又有所提升罢了(十年不是白长的)。肯普夫的韵味是很淡的,论细腻柔美,我觉得所罗门完全做的比肯普夫好,但所罗门又未免过于内敛,肯普夫相对就自然些。肯普夫所谓的内敛我觉得只是不太张扬,还是算中性的,内敛只为突出一样东西——思考。我最欣赏肯普夫之处就是他能够带给听众冷静的思考,仿佛能够倾听他以及原作者的内心声音。立体声版的奏鸣曲明显就带有肯普夫独特的品味,所以在欣赏性上我觉得是有优势的。虽然肯普夫在演奏时舍弃了一些清晰度,但还是保持了良好平衡性,所以不觉得瘸腿。关于这种韵味我也没法说的很明白,总之他的演奏有一种强制你安静下来的力量,并能让你深入作品。这种思考究竟是什么并不重要,见仁见智,反而越是多样化越是好。我喜欢把这种宁静的思考称为品味,是作曲家对音乐的理解,也是高水平演奏家阅历提升后自然而然有的流露。

这种品味并不易得来,也不是年亲演奏家容易拥有的。所以我觉得韵味是水到渠成的事,不可操之过急,要是哪个演奏家技术都不全面就去追求韵味,那么到头来一样都不行的。技术和韵味是相辅相成的,而韵味必须建立在技术的基础上。这点在音响中也是成立的。一件有韵味的器材必定是高素质的,并且有良好平衡性的,若是光追求味道,自然是浆糊声。

三俗的好人 发表于 2012-8-5 16:37:45

其实kempff的最大特点就是淳朴
有一种放弃外在效果的倾向

huangyi750704 发表于 2012-8-5 18:35:11

学习了!谢谢!

M_Furtwangler 发表于 2012-8-5 19:32:07

Kempff的贝多芬奏鸣曲食在平淡中见真章
就拿大俗的“悲怆”来说
初听可能阿劳的可能速度对比的力度对比都更加鲜明,感情看似更加深沉
但是听久了会有种“滥情”之感
而Kempff的悲怆初听平淡,但是久听就能感受到那在最深处的悲怆,这点非常让人佩服

d67351 发表于 2012-8-5 21:43:38

disem 发表于 2012-8-6 09:14:05

老一代钢琴家不少是用心和思想来演奏,现在靠技巧演奏的多。肯普夫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他的技术水平,今天可能连国际大赛的预赛通过都玄乎,但他的演奏是灵魂的阐述,没人能模仿的。
齐默尔曼是个技巧天才,据说他去听肯普夫的告别音乐会,上半场还没结束,他就想回家了。错误百出,可就在他要走的时候,他眼前的场景让他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很多听众都在抽泣,因为他们也都听出了老肯普夫年迈的错误。(晚年的时候离谱到演奏到一半忘记自己演奏什么了,段落重复等事情经常发生)。但这没有关系,这些人就是跟着肯普夫听到了老,听到了今天。他们听到的是音乐的思想,而技巧并不那么重要。据说齐默尔曼就是通过这件事情领悟到技巧和音乐灵魂之间的距离而发愤图强的。

jacob1990 发表于 2012-8-6 11:00:08

我觉得他MONO那套比较注重歌唱性,思路不同于其他的德国佬,俄国佬

awshwl 发表于 2012-8-6 13:25:00

原帖由 disem 于 2012-8-6 09:14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老一代钢琴家不少是用心和思想来演奏,现在靠技巧演奏的多。肯普夫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他的技术水平,今天可能连国际大赛的预赛通过都玄乎,但他的演奏是灵魂的阐述,没人能模仿的。
齐默尔曼是个技巧天才,据说他去 ... 这故事好玄乎啊!不过齐默曼确实前期和后期的变化非常的大。齐默曼前期也是典型的教科书式演奏。齐默曼和李赫特的关系非常好,我一直觉得他的变化是来自俄系的影响。

awshwl 发表于 2012-8-6 16:29:45

肯普夫的韵味,其实在于淳朴两个字,而淳朴两个字,在于不刻意不造作。一些很有个性的钢琴家,会喜欢刻意去制造出一些效果一些戏剧性,制造的好也非常棒,但是这需要很强大的技术支撑,以及对作品有非常深的理解——这很不容易。但是肯普夫的淳朴就容易了吗?一样不容易,因为这种自然流露,修的或许不是手头上的功夫,不是对曲子的钻研,但是是演奏者本人整体素养的提高。

用头脑弹琴有两种头脑,一种是对弹的东西下头脑——今天的大多数优秀的钢琴家是如此,另一种是对自己的深厚底蕴下头脑——老一辈大师大抵如此。

ramos 发表于 2012-8-6 17:03:40

肯普夫我听起来就是太过沉闷了,实在打不起劲去听。我觉得贝多芬32首奏鸣曲,作为钢琴家能够掌握包含重要作品在内的一半左右就算可以了,实在没有必要全部弹全,有些曲子把握不好干脆就别弹……这样比录全集要来得强……
另外能够从录音里听出岁月感的人真的不多,往往年老了以后技术下降就太厉害了影响欣赏,做到不怎么技术下降的人基本都是神级别的。

[ 本帖最后由 ramos 于 2012-8-6 17:04 编辑 ]

awshwl 发表于 2012-8-6 17:38:15

原帖由 ramos 于 2012-8-6 17:03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肯普夫我听起来就是太过沉闷了,实在打不起劲去听。我觉得贝多芬32首奏鸣曲,作为钢琴家能够掌握包含重要作品在内的一半左右就算可以了,实在没有必要全部弹全,有些曲子把握不好干脆就别弹……这样比录全集要来得强 ... 因为你的心性是属血气方刚的。

这不是说谁高谁低的问题,只是你不好这口。
另外,听出岁月感的人很多的,只是你边上的人或许少——这也正常,以你的听音习惯,可能和听得出岁月感的人不会交往太多。
还有一点。你在音乐上的造诣可能很深,但音乐之外的,哲学文化文学,或许还不够,所以感受不到很多内敛的力量。

[ 本帖最后由 awshwl 于 2012-8-6 19:37 编辑 ]

ramos 发表于 2012-8-6 21:11:13

原帖由 awshwl 于 2012-8-6 17:38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因为你的心性是属血气方刚的。

这不是说谁高谁低的问题,只是你不好这口。
另外,听出岁月感的人很多的,只是你边上的人或许少——这也正常,以你的听音习惯,可能和听得出岁月感的人不会交往太多。
还有一点。你在音乐上的造诣可能很深,但音乐之外的,哲学文化文学,或许还不够,所以感受不到很多内敛的力量。



这个不能光以有没有岁月感来看,要说岁月感那很多人都有,我倒是特别钟情于很多人晚期的演绎,只是不怎么接受比较沉闷的表现方式而已。

不管一个钢琴家多么有内在的力量,都要通过钢琴技术,也就是控制力来表现才行。

一般长期听音的人都会有明显的偏向性,对我来说音色和歌唱性就是一切,不管结构搞得多好,如果不能让人感觉曲子是在“呼吸”的就不行,这个很正常……就像当时那些浪漫主义钢琴家作曲家各自看对方不顺眼一样。所以我觉得是没意思的东西承认没意思就好,硬是说在别人的演奏里听出了些你根本就没听到的东西,反而是对演奏家的不尊重。

zscfwhdrsqj 发表于 2012-8-6 21:13:35

我怎么觉得听钢琴比较关注的是表现力....

ramos 发表于 2012-8-6 21:29:44

表现力……控制力……其实是同一种技巧的的两个说法。几乎没有好钢琴家是让感情自由宣泄的,如果这么做,几乎是没法出什么好演绎。

大部分好钢琴家都是靠着强大的控制力,在兼顾乐曲结构的同时表达感情,虽说也有个别例外

awshwl 发表于 2012-8-6 22:50:20

我只是觉得,那个时代有那个时代的特殊环境和特殊气质,那时候可以对其他门派随便唾弃,一方面源于那时的无知和封闭,一方面也源于那些艺术家已经站到足够高的水平有资格唾弃人。至于我们,在信息发达、世界交融,许多文化和精神已经得到发展和宽容的时候,再那么自以为是,就不是装逼而是二逼了。我从来支持一个人要清楚自己的喜好敢于表达自己的喜恶,但是不应该对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东西随意贬低,更不应该随意下定论说他们差是因为什么什么。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从肯普夫谈起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