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
发表于 2012-5-4 13:09:49
这两张唱片,“黄河”是大编制、交响乐团协奏,而“红灯记”则是小编制,类似西方的“艺术歌曲”。一大、一小,很考验录音师的功力。特别是这样一次历史性的机会——也许是殷承宗先生最后一次重录自己的经典——要把它录好,这样的任务,可说也是“历史性”的。但录音师交出的答卷,是令人满意的,至少,令我很满意。“达人艺典”的刘达、鹿楠楠两位青年录音师都是那种崇尚“自然音效”而非“发烧音效”的录音师,更接近于老牌西方古典唱片公司的录音师。他们的录制不夸张、不刺激、不刻意制造“发烧音效”,而是记录下现场自然、通透、细腻耐听的声音。也许有些听惯了某些“发烧片”的人会嫌这里的录音不够刺激、不够突出动态、不够夸张声场规模、不够“口水”等,但在我看来,这是很好的音乐录制,效果非常自然和透明。我个人很认同刘达的录音哲学。
雨落清晨
发表于 2012-5-4 13:11:11
喜欢黄河的飘过
小白
发表于 2012-5-4 13:17:13
大家可以注意一下,国内制作的一些“发烧碟”,乍一听,似乎音效很突出,声场大、动态猛,但假如你开大音量,很快就会觉得不耐听了、吵耳了、声音有侵略性了,受不了了。这当然可以怪hi-fi系统不够高档,但实质上要怪的还有那种“突出音效”的录制哲学。而“达人”的录制哲学,是很接近西方传统主流古典音乐唱片公司的,崇尚自然而透明的声音,不事夸张,所以这张“黄河”,在良好的系统上,你开大音量,也不会不耐听或吵耳。这是非常真实自然的声音——尽管小音量下可能会使某些发烧友觉得不过瘾。
“红灯记”的录制也很好地平衡了人声和钢琴。人声绝没有拉得过近、口型过大(这不是口水歌!),而是采用了类似于西方古典艺术歌曲的录法,人声保持了合适的空间感和距离,伴奏的钢琴清晰度和空间感也很好。后期也没有对人声做什么特别处理,出来的效果十分自然,而不象“蔡琴”那种东西,粗一听很抓耳,但有经验的人一听就知道全都是“激励”出来的效果。
[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12-5-4 13:18 编辑 ]
amex
发表于 2012-5-4 13:20:12
老梁祝和黄河录音不是太好……这版求分享:lol
psman
发表于 2012-5-4 13:21:46
“红灯记”新旧版对比听过,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不知弹奏者心里作何感想!
小白
发表于 2012-5-4 13:26:11
最后,这套2CD的唱片,我觉得是2012年迄今我接触到的最有意义的国内唱片之一。它不是定位在“发烧唱片”,但实际的录制效果很自然,是一种高层次的“发烧唱片”。向大家推荐一下。
小白菜369
发表于 2012-5-4 13:30:40
质感毕真啊,这几声[忘了叫什么乐器]击打的动态定位微音哩哩在目,听的使人陶醉,对乐音来说,这张CD确实不错,这价也不错噢!;P
卖女孩的小火柴
发表于 2012-5-4 13:35:05
什么时候把中芭的红色娘子军的也录一遍dsd的
xzch6
发表于 2012-5-4 13:41:21
真心庆幸我没成长在有白斑竹这种“情结”的年代。。。
我的年代情结~~应该是是80年代末的那次运动吧。。。
1988年路过···
高木新吾
发表于 2012-5-4 13:41:24
原帖由 psman 于 2012-5-4 13:21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红灯记”新旧版对比听过,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不知弹奏者心里作何感想!
只是听听,也有“恍如隔世”之感啊!毕竟那已是30多年前的遥远记忆了。
nadesicozhao
发表于 2012-5-4 13:43:21
家电聚会上这张是奖品:lol
小白
发表于 2012-5-4 13:47:24
原帖由 卖女孩的小火柴 于 2012-5-4 13:35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什么时候把中芭的红色娘子军的也录一遍dsd的
红色娘子军也有人在录了,片子还没出.
amex
发表于 2012-5-4 13:53:40
:lol 一艘淘宝有碟,买了。。。
cngandalf
发表于 2012-5-4 13:56:46
原帖由 amex 于 2012-5-4 13:53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lol 一艘淘宝有碟,买了。。。
:handshake
martin2012
发表于 2012-5-4 13:58:00
殷承宗差一点要进入国家领导人序列,那个疯狂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