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niemon123
发表于 2011-11-26 22:42:52
原帖由 ramos 于 2011-11-26 22:34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在写帖的时候竟然被小白抢先了……
BRENDLE是有深度没音色变化,和李赫特那种变幻自如的能力差了几个档次。
SOKOLOV就不说了,那人总喜欢在小地方整来整去,弹琴没有歌唱性没整体感,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觉 ...
首先,Sokolov的op.111肯定不缺乏整体感,甚至可以说他的op.32是一气呵成的。其次,op.111不需要太多歌唱性。
Sokolov弹得其他东西觉得一般,但我觉得op.111确实是不错的。p.s也有可能是我听得少的缘故~
ramos
发表于 2011-11-26 22:44:23
原帖由 winniemon123 于 2011-11-26 22:39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这两位属于我的偏见范围(不过不是我一个人的偏见:lol),感觉连琶音都能弹错。不过可能德国人弹的”文化意义“比较浓厚吧。 考虑到施纳贝尔那大把错音也能把op111弹得接近完美,这两个人也还是可以考虑的。
这两个人,坦白的说我听得相对少,他们事实上并不是"romantic pianist",而是"classical pianist",舒纳贝尔,乃至于阿劳也在其列。
这几个人弹琴并不“浪漫”,他们顶多就是把自己的感情稍微含蓄地表达出来,但是表达的方式是比较单一的。
相比起来,李希特,吉列尔斯,霍洛维茨,索夫郎尼茨基这些人才算得上是真正的“浪漫主义”,尤其是索夫郎尼茨基……
这本身并无好坏之分,但是如果这种曲子不听一些纯粹的古典主义钢琴家弹,就会过分的沉溺于个人风格,而忽略了曲子的一些本质。因此,舒纳贝尔,塞尔金,巴克豪斯这些人的贝多芬我觉得是值得一听的。
小白
发表于 2011-11-26 22:45:48
原帖由 ramos 于 2011-11-26 22:34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在写帖的时候竟然被小白抢先了……
BRENDLE是有深度没音色变化,和李赫特那种变幻自如的能力差了几个档次。
SOKOLOV就不说了,那人总喜欢在小地方整来整去,弹琴没有歌唱性没整体感,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觉 ...
同样不喜Sokolov的游过。这人长得象个北极熊,弹琴也象。:lol
shandra
发表于 2011-11-26 22:45:54
不过OP111名版太多太多了 真心说不过来 我自己也还有N多没收 钱啊...:Q
ramos
发表于 2011-11-26 22:49:01
原帖由 winniemon123 于 2011-11-26 22:42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首先,Sokolov的op.111肯定不缺乏整体感,甚至可以说他的op.32是一气呵成的。其次,op.111不需要太多歌唱性。Sokolov弹得其他东西觉得一般,但我觉得op.111确实是不错的。p.s也有可能是我听得少的缘故~
不能对“歌唱性”这个词片面理解。我很难解释这种感觉,比如听李赫特弹得曲子,虽然有时候被他的感情弄得大起大落,但是是非常有整体感和发展性的,这个是一个好钢琴家必须具有的。
片段的个人化诠释是完全可以的……但是必须要为全曲服务而不是在小地方弄一些引人注意的效果,遗憾的是现在一大堆钢琴家都是这样。
小白
发表于 2011-11-26 22:53:35
原帖由 ramos 于 2011-11-26 22:49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不能对“歌唱性”这个词片面理解。我很难解释这种感觉,比如听李赫特弹得曲子,虽然有时候被他的感情弄得大起大落,但是是非常有整体感和发展性的,这个是一个好钢琴家必须具有的。
片段的个人化诠释是完全可 ...
注重搞小细节而忽略大线条,也算现在比较多见的一个“现象”。前辈大师里有一班人则相反,大线条、大氛围的把握极好,细节弄不利索。
winniemon123
发表于 2011-11-26 22:55:26
原帖由 shandra 于 2011-11-26 22:45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不过OP111名版太多太多了 真心说不过来 我自己也还有N多没收 钱啊...:Q :Q:Q
要说米的话,学生党才是最苦B的。买一张唱片前要纠结好长时间~
买错了伤不起~ 买来了又没有时间听~
现在一致的意见是巴克豪斯,里赫特和阿劳,先从这几张开始慢慢听,嗯~
shandra
发表于 2011-11-26 22:57:14
NO.32肯定是需要歌唱性的 毕竟第二乐章的标题就有cantabile 第二乐章的恬淡的简明性和歌唱性一直是我最看重的
jacob1990
发表于 2011-11-26 22:58:44
我觉得所罗门的很好。。。米凯也录过OP111 不晓得弹的怎么样
ramos
发表于 2011-11-26 23:00:47
原帖由 小白 于 2011-11-26 22:53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注重搞小细节而忽略大线条,也算现在比较多见的一个“现象”。前辈大师里有一班人则相反,大线条、大氛围的把握极好,细节弄不利索。
对……所以我比较喜欢俄罗斯那帮人,那帮人虽然分为N个流派但是无一例外的就是技巧极为扎实,这和他们教育钢琴家的方式也有关系,进音乐学院先跟我弹三四年基本功再开始学曲子,不然连毕业都毕业不了,所以个个出来都是牛逼的基本功。
然后在这一帮技巧扎实的人中,又可以发现一些对整体感把握非常强,能把细节和线条结合起来的佼佼者。现在在搜俄国那一帮不大出名的钢琴家,看看能不能挖掘出几个不错的。
shandra
发表于 2011-11-26 23:01:25
米开录过不少次111 时间跨度很大 估计会比较牛 可惜还没收
小白
发表于 2011-11-26 23:01:49
Sokolov歌唱性肯定是有的,问题是乐感是否自然的问题。这里当然也有taste的问题,照我看,他的演奏确实乐感不算太自然,有些在细节上拿腔拿调的问题,有时速度和力度的变化太频繁(通俗地说“一抽一抽地”),而这种变化又不总是有足够的逻辑,影响了大线条的流畅整体感,造成大线条不是很流畅自然,有种“零碎感”。我觉得ramos描述的就是这样的问题。
Sokolov还有个钢琴发音不够美的问题,这是另话。
[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11-11-26 23:07 编辑 ]
winniemon123
发表于 2011-11-26 23:21:24
顺便求证一个问题~
我可能是入门的时候受到了一本叫做”如何正确演奏贝多芬钢琴作品“的书的影响(同学推荐的),所以总觉得贝多芬的作品要严格的按照一定的速度和表情记号来演奏,而不能过于抒情和脱离原谱。不知道这种说法对不对。
ramos
发表于 2011-11-26 23:22:54
我一会儿把Sofronitsky的给放上来,在我看来是与李赫特同级甚至之上的演绎,不过要看听者习不习惯了。
这个恐怕国内不大好找,我自己买了VISTA VERA的碟抓的……
winniemon123
发表于 2011-11-26 23:24:41
原帖由 ramos 于 2011-11-26 23:22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我一会儿把Sofronitsky的给放上来,在我看来是与李赫特同级甚至之上的演绎,不过要看听者习不习惯了。
这个恐怕国内不大好找,我自己买了VISTA VERA的碟抓的…… 谢谢!!
这点加上楼上推荐的,够听上一个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