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gmetal 发表于 2011-8-18 04:23:51

开个历史录音贴

yangmetal 发表于 2011-8-18 05:21:03

坛子里历史录音爱好者不少,有些甚至只听历史录音。但作为hifi论坛,对历史录音敬而远之,嗤之以鼻,避之唯恐不及的也一样众多。

碰巧近来偶得一套绝版有些时日的pearl转录布希赛金的舒伯特录音全集,有感而发,起个帖子,分享分享,也让同好们一起来炫炫宝。

顺便能改变下观念,让更多朋友加入,那就再好不过啦:P

yangmetal 发表于 2011-8-18 05:40:20

说这套碟子前,先说说俺自己的经历。

刚开始烧器材,疯狂买古典cd的时候,单声道唱片往往也是听一下就放起来了。拿着高级耳机听,确实难说享受。

事情的转机是从流金岁月model one和model cd入手,二房出问题返修开始的。那段时间听音乐几乎都是通过model one那个单声道小喇叭,于是立体声的优势被瞬间消弭了,一切从简,音乐为先。渐渐我历史录音越听越多,越听越上瘾。拨去音质这层迷雾后,那段时间的音乐历程是听古典以来最激动人心的。

之后,便来了无数mono的黑胶片子……唱机上慢慢转出的旋律让我陷得更深鸟;P

yangmetal 发表于 2011-8-18 05:47:33

所以说,人啊,都是有过程,要经历的。从hifi碟到演录俱佳到单声道,慢慢从音乐为器材服务到器材为音乐服务。

现在听不惯单声道历史录音,木有关系,继续听你喜欢的音乐,说不定哪天你也跟我一样来个midnight in monography:P

扯了这么大圈,咱回来聊碟

yangmetal 发表于 2011-8-18 05:59:28

布希的舒伯特我非常喜欢,赋予了优美的旋律以结构,逻辑和意义。音乐的层层演进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相比而言其他人的演绎往往会流于甜腻优美而丧失了内里的律动。

下面的这张89年出版的天使老参考很早之前买的,是这些录音的首次数码化。上面pearl94年的转录是基于78转老唱盘,由著名转录工程师seth winner操刀。拿到这样两张碟,烧友的第一反应就是:对比!

嘿嘿,这也正是我想做的~

yangmetal 发表于 2011-8-18 06:14:42

先放入emi老版,温故而知新。emi模拟时期最大的特色在于中频的温厚,感人。这张碟也保持着同样的优点,甚至有些在大喇叭唱机中播放的感觉。

换入pearl,首先是底噪较之老参考要高很多。但当琴声起时,我惊奇的发现了更多的细节和层次。提琴的擦弦质感更为直接实在,钢琴的击弦更清脆,低频的细节也历历在目。习惯了本地噪音后,动态频响较之老参考好了太多太多,历史录音听起来也不那么历史了。;P

再换会emi确认一下,音乐响起的一瞬间突然觉得似乎一条鱼被斩头去尾,只留了身段。但音乐传递的能量却要比pearl来得更高,也来得更流畅。

仔细聆听后,发现pearl电平录的很低,调整后在能量感上仍然比emi稍逊。有些段落pearl的速度听起来比emi慢一些,虽然实际上是一样的。

yangmetal 发表于 2011-8-18 06:20:24

慢慢悠悠的对比完,两张碟也听完。俺就接着听其他四重奏录音啦。同志们有啥好东西也一起拿出来亮亮吧;P

winniemon123 发表于 2011-8-18 08:24:11

回复 4# 的帖子

这个弯路走得够大…

plus 发表于 2011-8-18 09:22:25

这帖子好.回头翻翻我的东西去看看有啥能晒的.
另外很喜欢BUSCH四重奏组.这张是宝啊

小白 发表于 2011-8-18 09:59:16

老羊说说,你觉得历史录音是否越早越有价值?或者演奏家留下的录音越少就越有价值?或者某一次演绎越精彩越有价值?怎么界定历史录音的价值?

winniemon123 发表于 2011-8-18 10:21:32

回复 12# 的帖子

同问… 个人理解是录音,演绎是否有有独特的风格,以及稀有程度都要考虑

蓝铁矿 发表于 2011-8-18 10:34:00

回复 1# 的帖子

那首幻想曲拉得真好,我最爱的小提琴作品之一,很最难拉好的作品。布什/塞尔金是我最爱的版本。

小白 发表于 2011-8-18 10:48:49

2手区我正在出这套CD,也算是历史录音里的一个有名工程。

http://bbs.headphoneclub.com/attachments/month_1107/20110716_6808287f215beb97cc7bzgrTzNGx4Bcq.jpg

笑脸男人 发表于 2011-8-18 12:39:06

回复 12# 的帖子

我是历史录音爱好者,但我不觉的历史录音越早越好,为了好好的欣赏,一个历史录音应该是它的音质,演绎与历史价值的统一,喜欢历史录音的人也是对音质有起码要求,否则对声音都辨识不清,还听什么录音,市场上真正最早的那些录音接受度不高,大多历史录音还是三四十年代,这就说明了问题

园丁 发表于 2011-8-18 13:09:49

哎呀这可搔着俺的痒处了......:lol
我的经历跟扬版相反,我那时只有一个爱华小组合,算不上HiFi,听了一些卡拉扬的贝多芬,木感觉;然后听了富特文格勒的拜罗伊特贝9,那个感动,几天不知肉味啊!
然后,同样的经历再次出现:伯拉姆斯第一交响乐,先听了另一个名版(倒也是历史录音),觉得沉闷晦涩,不得要领;听了富特文格勒的北德版,茅塞顿开。从此成为彻头彻尾的富特文格勒铁杆粉丝,也成为历史录音的铁杆粉丝。直到今天,贝多芬、伯拉姆斯、舒伯特的交响乐,除了富特文格勒,再好的录音,我总能听出毛病。比如小克莱伯那著名的贝5,我觉得太轻太快;卡拉扬著名的1963版贝9,某些乐句的处理,草率得令人吃惊。

[ 本帖最后由 园丁 于 2011-8-18 13:12 编辑 ]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开个历史录音贴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