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 发表于 2011-6-2 21:04:10

2 套很有意思、有听头的“法国流”贝多芬钢琴奏鸣曲

贝多芬的32首钢琴奏鸣曲,堪称钢琴文献里“圣经”级别的巨作。有点身份的钢琴家,都要弹,当然未必全部弹,但多少必须涉猎,而且必须建立起成就,否则就当不成Maestro。

一般认为德国派的钢琴家,对贝多芬32首钢琴奏鸣曲的演绎,是最“权威”或“纯正”的。从施纳贝尔到Edwin Fischer、阿劳、肯普夫、巴克豪斯,这些德国学派的钢琴巨人们留下了一个个的经典演绎。

然而有两位法国钢琴家对贝多芬32首的演绎,是我个人比较偏爱的,而且在我听来也是别开生面、饶有趣味的,在此与大家略作心得分享。

[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11-6-2 21:05 编辑 ]

A米饭饭 发表于 2011-6-2 21:09:32

白板是更喜欢贝多芬后期奏鸣曲吗?

sprial 发表于 2011-6-2 21:11:45

一个肯定是nat,另一个是谁呢?

小白 发表于 2011-6-2 21:15:13

说起法国的钢琴演奏,或者说法国钢琴学派,必然要提到一个名字——杰梅(Louis Diemer)。这是一位法国音乐界影响最大、桃李满门的钢琴家和钢琴教师。他主要是一位19世纪的人,死于1919年。或许很多乐迷根本没听说过他,但他的学生们,乐迷们一定听说过,都是些伟大的名字、最代表性的法国钢琴家——科尔托、卡萨德絮、纳(YvesNat)、里斯勒(Edouard Risler),这些都是出自杰梅门下的,是杰梅在巴黎音乐学院教出的弟子。

据说科尔托就曾经录制过完整的32首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但未正式出版过,在私人收藏家的手中。当然这些是我们无缘听到的了。在可以听到的、公开发行过的唱片里,科尔托的同门师兄弟Yves Nat的一套完整版32首奏鸣曲,是他在1951-1955年间为法国EMI录制的,也已出版了CD。这应该是除了科尔托外的第一套法国钢琴家录制的完整版。

[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11-6-2 22:35 编辑 ]

sprial 发表于 2011-6-2 21:19:43

另一个难道是H字头的老大?

小白 发表于 2011-6-2 21:26:33

第2位录制了32首完整版贝多芬的法国钢琴家是海德西克(Eric Heidsieck),出自科尔托的门下,现仍在世。他的这套贝多芬仍是为法国EMI录制的,时间在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中。在我看来,也属于这部巨作的优秀演绎版本。

当然,两位法国钢琴家的演奏,既有着类似的风格特征,也是有明确差异的。

小白 发表于 2011-6-2 21:39:12

法国钢琴学派的总体特点或者说审美观是什么呢?我个人的感受,一个是“流利”,法国人特别讲究钢琴演奏的流畅性,追求一泄而下、连绵不绝的音流,不太会频繁变换速度,或者刻意地停顿、休止、呼吸,追求什么“语气”。第二是追求音色的美,不鼓励敲击琴键,力度比较控制,即使是FFF也不愿意破坏发音的美、圆润。这点和俄罗斯学派是相反的。俄罗斯人为了达到某些情感或效果,是不惜砸、敲、暴力的。第三点,可能要算法国人对清晰的追求。法国钢琴家一般都善于弹奏出很清晰的音粒和线条,手指功夫干净利落,不象一些德国钢琴家经常借助踏板制作某些洪亮而有厚度的织体效果,而为之牺牲线条、音粒的清晰。

这几个大致特点都体现在两位法国钢琴家的演奏中。其实,从法国钢琴家的老祖宗——杰梅先生遗留下来的录音中,已经可以感觉到这些特色。

[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11-6-2 21:40 编辑 ]

anle123 发表于 2011-6-2 22:01:28

顶白版,HEIDSIECK这套贝钢奏手里正好有,喜欢。另一套喜欢的是古尔达在AMADEO录的立体声版。发现自己还是喜欢风格流畅清晰的贝钢奏。

anle123 发表于 2011-6-2 22:02:19

另外,HEIDSIECK弹的弗雷夜曲很美妙,也是为EMI FRANCE录的。

小白 发表于 2011-6-2 22:13:48

两位法国钢琴家虽然论名气不是第一流的,但都给贝多芬的32首巨作给出了完满、圆熟、充满智慧、理解、表情的演绎。我都很喜欢!值得注意的是两位法国人除了是钢琴家之外,也都懂作曲,可以称得上完备的音乐家,而不仅是钢琴乐器能手。他们对作品结构与内涵的理解和表达,都一听即知是出自有水平的音乐家之手,而不是只精通钢琴技巧的“琴匠”。

相比之下,纳(Yves Nat)的演奏更多个性化的成分、个人化的风格特征,在我听来,要更有意思一些。他的演奏首先是极其生动的、表情鲜明的、强弱对比明确的,没有沉闷的时候。和他相比,德国钢琴家们常常把作品演绎得更庄重、严肃而沉闷一些。纳给作品带来的“趣味”是很难得的。举例来说,32首奏鸣曲里最短、最容易被人忽略的19、20两首(作品49)在纳的演奏下也变得活泼生动,很有趣味,而不少大钢琴家的演绎却会让人觉得这两部仅8-9分钟长的作品有些多余。

其次,纳的速度和节奏控制也是颇有意思的。他采用了较为紧凑的节奏,绝不拖拍,绝不为追求某种“庄严”的效果而去特别制造什么“语气”,而是一切出乎自然、一派率真之态,而且这种紧凑的节奏制造出一种特别的活力和张力,也是他的演奏毫无沉闷拖沓感的一个原因。有时我们会觉得,在一些可以自由速度一下、拖一下拍、停顿一下的地方,他却绝不松劲、一下就流利地过去了,似乎有些“简化”或者“不够深度”。但听惯了一些钢琴家的“深度”之后,我却觉得纳的处理方式非常地纯粹、自然、与众不同。或许,贝多芬本人就是这么弹的呢?

[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11-6-2 23:14 编辑 ]

小白 发表于 2011-6-2 22:24:09

纳的手指功夫也是法国学派的一流水平,音粒干净清晰,甚至比海德西克要更“干”一些。而且他的发音十分饱满,有一种雄性的声音在里头,有一股“茁壮”的劲头,也是我很喜爱的。

如果说有些贝多芬奏鸣曲是很抒情的、甚至带些女性特征的,有些贝多芬奏鸣曲是注重“深度”的、拿腔拿调的,有些贝多芬奏鸣曲是很“厚重”的,那至少我可以说,纳这位法国老前辈的演绎,既毫无女性因素、不过分抒情,也不刻意追求什么深度或特别的厚重感,而是以一种男性化的发音、自然流畅的做派、紧凑的内在张力,吸引着我的耳朵和心灵。这是一个饶有趣味、很有听头的贝多芬32。如果是作为一个乐迷唯一的贝多芬32版本,也许不是太合适,但作为版本之一,它的独特吸引力,我觉得是很大的。

这是一个不象施纳贝尔、不象肯普夫、不象阿劳、不象巴克豪斯、事实上不象任何人,但依然优秀而且引人的贝多芬32版本。

小白 发表于 2011-6-2 22:30:51

金属羊出来说几句?? :lol说到法国钢琴家了,你想必很多感想。

town 发表于 2011-6-3 02:02:24

法国流派的功夫是手指头功夫特别了得,清晰、流畅、名副其实的珍珠落玉盘的优美。
优点在这里,缺陷也在这里,演奏柔美流畅的钢琴音乐特别有优势,但有些需要力度的生活就可能比较吃力了。

leslieleslie 发表于 2011-6-3 09:34:27

优点在这里,缺陷也在这里+1:lol :victory:
感觉法国 意大利的箱子也是如此

小白 发表于 2011-6-3 11:13:22

偏偏纳演奏的贝多芬奏鸣曲,非常有力度和动态,我前面也已说了,发音非常饱满和茁壮. :P 确实有些法国钢琴家的演奏偏轻灵而缺力度和动态,但Yves Nat一点点都不缺.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2 套很有意思、有听头的“法国流”贝多芬钢琴奏鸣曲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