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上的三部作品,都是景色风情描绘性的作品: 法国作曲家马斯耐的乐队组曲"如画景色"和"阿尔萨斯景色",夏庞蒂耶的"意大利印象". 这些作品平时听到的机会不多,但都饶有趣味. 模拟时期的立体声优质录音,以前听得比较多的,是美国RCA的,及荷兰Philips的录音. RCA和Philips在五六十年代的模拟立体声录音,音色都偏柔,耐听是耐听的,优美是优美的,但缺乏这张DECCA五十年代立体声录音中的强烈质感和音色鲜活感.
这个录音母带恐怕都找不到了,DECCA似乎也没有将它数码化广为发行的意愿,所以这个中唱公司引进的版本,这个从"处女状态LP"上用现代化HI-FI器材实现数码化的录音,其价值,不仅在于难得听到的几部好听作品,也在于其"历史标本价值". 这个标本明确地告诉我们,DECCA在五十年代中叶,已经能利用其ffrr技术,制作出一流音质的录音. 原帖由 小白 于 2009-6-27 14:14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但缺乏这张DECCA五十年代立体声录音中的强烈质感和音色鲜活感.
呵呵,确实,decca这点上是非常突出的,有时候甚至是夸张的,有点像过锐,过饱和的照片,动态范围有时候也故意搞的很大。 说心里话我还是更喜欢Philips, RCA的模拟时期录音。声音柔和优美。不过Decca的风格也很有特色,何况Decca也有声音柔和优美的录音。 原帖由 小白 于 2009-6-25 11:37 发表 http://www.headphoneclub.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大家首先要记得,这是1955-1956年代的录音,当时是立体声录音的早期时代,所以难免存在一些不成熟的地方. 就这张CD而言,它的声场表现,就存在一个小小的瑕疵: 声场宽度不足,空间延伸受限制.
有意思的是,声场虽然不象后来的成熟立体声录音那么宽,却展现出了良好的纵深感和层次. 在它并不太宽的声场之内,各声部的空间排列,是非常明晰的,特别是远近纵深,有着出色的表现.
...
这张CD比较难以想象——声场宽度不足,但远近纵深和声部空间却能分明?早期的录音,声部层次是否分明都是疑问?有机会验证一下。;P 以前中图杨晓东只册佬搞出来的玩意。
据说移到加拿大后变老外了 首次CD化
-不错的卖点 原帖由 小白 于 2009-6-22 18:09 发表 http://www.headphoneclub.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雨果的LPCD确实是臭名昭著,谁都不想和它沾边. 可以理解.
臭名昭著!何解? 原帖由 小白 于 2009-6-22 18:05 发表 http://www.headphoneclub.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需要说明一下加拿大Beeping Music拥有很多DECCA,PHILIPS公司模拟时代录音的版权(花钱买来的).
我找了一下,其实日本DECCA公司曾经在一个叫Decca Best plus 50的系列里出版过相同录音的CD,估计是日本人找来LP自己转 ...
哦。。!这张片子内容好!全是很优美的旋律哦。。马斯内。。。一看到这位爷就想到优美的旋律和身段啊。。。米道。。。ZAI格。。。 现在买CD的人越来越少了
不知道大家一年能买多少张
回复 38# 的帖子
同问!!! 原帖由 duduleopard 于 2010-3-12 23:44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同问!!!
LPCD不就是刻录碟吗?谁知道它用几倍速刻啊?我自己刻录的,还能确保4倍速以下,商业化的嘛,40倍速也有可能吧。
包装豪华的cd,真的是害人啊
cd觉得干净整洁,结实,就可以了,比较好存放 看到最近引进版非常火热。虽然没有兴趣,但翻来这个帖子还是觉得可以顶上去。希望中国的唱片公司可以出一些以重制见长的好厂,学学日本加拿大,不过这仍然是中国爱乐者的臆想~
管不了那么多了,中图君,自己纲巴蝶吧
[ 本帖最后由 笑脸男人 于 2011-6-17 14:24 编辑 ] 这张唱片的指挥,澳洲版雄辩系列,已经系统的出了,包括这些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