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 发表于 2001-8-20 12:02:00

抱歉我基本上不听爵士。不过可以猜测。总起来说,非古典的东西,流行、摇滚、爵士、等等,只要是好的录音,用QP400来放,得到的都是纤毫毕见的透明度和分析力,但录音一旦差,它的反应就非常强烈。特别是高音夸张的录音,或者后期制作时混响加过头的录音,QP400简直听不下去,把加工剪接的成分全部暴露出来了。

CYC 发表于 2001-8-20 12:29:00

  MB QUART也不算什么新事物,我记得它94、95年就乘着神州大地的音响热潮登陆广州市场。不过只有音箱,聚丙烯中低音和铝球顶高音组合,据说其发音风格是德国声,不过本人听德国箱多了,发现所谓德国声有不少品种,也就不好将其音色归类了。
  现在说回耳机,我不认为HD600“声音发毛,线条不清晰,音色也有些不纯正”,我不清楚这“毛”,“清晰”,“纯正”的标准是怎么来的?这标准是绝对标准还是相对标准?
  我以前玩HDCD解码器时发现,它比普通解码器的声音“蒙”一点,但出来的效果就是:交响乐队在演奏时,其上空笼罩了一层薄雾似的,淡淡的“晕”,而且仔细听来,不少乐器都有独立的,裹着自己的“晕”,因此“空气感”特别强烈,“临场感”特别真实。有的乐器发音本来就有点模糊,比如圆号,它的发音“线条感”就不强。但依据小白的标准来看,HDCD和HD600一样,是不够保真的,因为它居然制造出模糊来了。不过以我现场聆听的经验看来,弦乐合奏的效果从来没有出现过所谓的“清澈见底”,应该说,弦乐合奏的声音有自己独特的纹理,并且在纹理外再裹上一层模糊的“晕”,而不是所谓的“清澈”,因为过分的“清澈”,纹理就没了,“晕”也给吹走、刮跑了。
  HD600的中音较圆滑,我认为这是因为失真低的缘故,符合我客观世界的听音经验。我估计森海塞尔会在顶级产品中维持这种中音,因为这不是讨好消费者的结果,不是什么“国际化路线”和“聪明地取悦大多数人口味”的结果,而是在振膜设计上、失真控制上、和技术上取得突破的结果。HD600受欢迎的基础是什么呢?我想,只能是:HIFI!
  据本人的经验,小白经常在头脑狂热的情况下当写手,写的时候情绪比较激动。你们回忆一下,当初他如何把SR325捧到天上去了?我看他写的那篇什么四款顶级耳机比较的文章,字里行间,有机会就拐弯抹角地赞美SR325,结果你(假设你毫无经验)看完这篇文章时,便以为325是世界上最他妈好听的动圈式耳机了。
  写这几行字,是让大家小心谨慎地看别人的文章。
  
  <P>[被 CYC 编辑过(日期 08-20-2001)]<P>[被 CYC 编辑过(日期 08-20-2001)]<p>[被 小白 编辑过(日期 08-20-2001)]

清新一叶 发表于 2001-8-20 12:37:00

各位耳机高手,与hifi音响及音乐会现场相比,这些耳机表现又如何呢?<P>难道清澈透明就是还原出色,就是对古典音乐的忠实再现?<P>从耳机的频响曲线上看,许多hifi耳机的高频鼓得可怕:以grado为最,dt831/931也挺明显,hd580滚降最出色;hd580/hd600低频肥?在频响曲线上表现出来却只是滚降比较平缓而已(hd580比hd600更缓);k501中频有明显增强,而且是大范围(不是大幅度)增强,所以人声表现出色?那个奇贵无比的er4s耳塞,总体先升后降象座富士山(可能塞到人耳中后并不是这个模样),但曲线非常平滑,所以听起来平衡准确(因为只做了减法)?

小白 发表于 2001-8-20 03:59:00

1)CYC:我把你的帖子稍稍改动了一下。没改变你的意思,只是去掉了一些脏字。请谅解。我不希望在本论坛里看到脏字眼。
2)我从来没说过MB QUART是新事物,相反,它是德国的老牌音响厂商了,值得尊敬的喇叭厂商。
3)有一层薄云是“活生生”的表现?我开眼了。原来纯净透明不是最高,加一层朦胧倒好。清新一叶更提出了这样的问题:“难道清澈透明就是还原出色,就是对古典音乐的忠实再现?”
4)我并不是批评HD600的音质不好。没有A/B比较的情况下,它的音质是相当好的。但与QP400进行残酷的面对面比试时,很明显地HD600贤德模糊、发毛、不纯。这是铁一般的事实。空乏的理论分析(什么空气振动?)无法否认这个事实。人总是喜欢清晰的声音的。我想没有人会在清晰和模糊之间选择模糊的。<p>[被 小白 编辑过(日期 08-20-2001)]

CYC 发表于 2001-8-20 04:17:00

发起人 小白:<P>我怎么说脏话了?<P>[被 小白 编辑过(日期 08-20-2001)]<p>[被 小白 编辑过(日期 08-20-2001)]

CYC 发表于 2001-8-20 07:30:00

<BLOCKQUOTE><font size="1" face="宋体">引用:</font><HR>发起人 高烧一族:
<B>这层"雾"并不是代表模糊,其实严格的说并不是雾,而是一种特有的接近真实的音场气氛,说句老实话,极品级的器材实际上就是让每一个用家能在每时每刻都占据现场聆听音乐的"皇帝位".如果我每天都能去剧场,在最佳的位置(皇帝位)倾听高水平演奏会,管它是极品转盘还是天价喇叭,我才懒得理会呢!但现实生活中这是不可能的.<P>我所说的全向扩声单元(包括:MBL 101D;111A)以及GermanPhysiks(蜚声国际)的DDD360度扩声单元(The Gaudi),就是能在某一特定的空间中将聆听的"皇帝位"无限扩大,使你无论是在空间的任何一个位置都能被这层"雾"(真实的音场气氛)所包围.(当然任何耳机都不可能重现这种"皇帝位",但HD-600的音乐表现力是最接近的,它的这层"雾"(音场空间)与真实的聆听环境是非常吻合的(除了音场只在头部周围环绕之外).</B><HR></BLOCKQUOTE><P>你跟他说也没用,这人不懂<P>

qianqian 发表于 2001-8-20 08:44:00

to es:
很现然是指小白

柳树 发表于 2001-8-20 09:08:00

小白兄,QP400快要登陆中国市场了吧,哪一家经销啊? 我估计可能是个好东西,不过边夸好边打600的屁股好象不太应该.钨钢耳放解析不行,兄长何以怪罪600呢?不过QP400清澈又从何尔来?搞不懂. 我记得兄长以前得意的就是柔和的声音,如今怎么又变了?

flamen 发表于 2001-8-20 09:16:00

小白兄,能不能找付DT931和QP400来A/B一下,这两付耳机应该是脾气性格相近的,看看二者到底有何差别!

ly222 发表于 2001-8-20 10:49:00

同意CYC朋友的观点,小白经常在头脑狂热的情况下当写手,写的时候情绪比较激动。
小白狂热推荐的耳机有三副:S325,K501,W100,
但在后来有不知不觉地否定了他们。
TO 小白:
CYC朋友的措词是有时尖刻了一些,但对你的评价是很中肯的。希望你以后向大家推荐产品时,客观一些。

烧鸟 发表于 2001-8-21 03:11:00

<BLOCKQUOTE><font size="1" face="宋体">引用:</font><HR>发起人 fhq:
<B>哈哈,小白又被人围攻了,我来替小白解围。
其实我在用HD600和K501对比时也觉得“HD600不够中性透明的缺陷十分明显,整个音场似乎笼罩着一层薄云,声音发毛,线条不清晰,音色也有些不纯正”。K501比它更加通透,它好比是穿了一件眩目的外衣的少女艳光四射,但是她的胴体你是看不清的。不过它确实是一副了不起的耳机,它经过润色的音色的确另人一听钟情。</B><HR></BLOCKQUOTE>
哎呀.老兄是听黄色音乐吗?
<P>------------------

peng7788 发表于 2001-8-21 03:27:00

O YES````````O`YES`````O``O`O`O`OO`O`OO``````O`A````

小白 发表于 2001-8-21 08:43:00

柳树啊,我以前中意的确实是温暖柔和的声音,所以我说一件好的器材、一位演奏大师,能够改变你的口味的,能够征服你的,才是真本事。QP400就有这种改变我口味,把我征服的本事。
举例来说,有人本来只爱看芭蕾,但一位真正了不起的拉丁舞让他竟然爱上了拉丁舞(但不是从此不看芭蕾了,只是增加了一种新的爱好),这难道不说明这位拉丁舞大师的伟大吗?人的口味不是一成不变的,真正高明的器材、真正高明的演奏家就是有这种征服听者,甚至改变听者聆听习惯、审美趣味的本事!

烧鸟 发表于 2001-8-22 02:34:00

任意误导他人.难怪有人说小白是枪手!<P>------------------

peng7788 发表于 2001-8-22 02:55:00

我不看芭蕾,我只看拉丁!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