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路易的欧罗巴 于 2020-5-27 14:16 编辑
先感谢前辈的指点。
但如果按照前辈说的,
对于以下这2张图,和相关报道,就有点对不上了。
更正:动态范围变化。
上图功放前级到后级的增益结构
横轴是从input输入,前级音量V contreol,前级电压放大Gain preamp,后级功率放大Gain power
纵轴是动态范围变化,单位dB。
绿色部分是saga相比市面上被认为最好的传统前级(紫色部分)多出的10dB动态
注意:衰减在V control 音量环节。
以下摘自原文:
银彩设计师Edwin認為聲音訊號從數位訊源到最後喇叭播出的過程中動態損失極多,而造成此問題的關鍵在於前級擴大機設計的增益都做得過大。
他說目前新的數位訊源本身就已有足夠的增益值,但多數前級設計卻依然堅持黑膠類比訊源舊時代思維,仍維持10倍高倍數 (20dB)放大電路,
所以只能先將聲音訊號衰減再進行高倍率放大,最後再由後級放大,這種不合理的作法除了會造成訊號減損,壓縮了動態、抹煞了細節,
也會讓原本不在音樂信號裡的雜音被放大出來。拿開車來作比喻,傳統擴大機就像是一腳踩油門,同一時間另一腳卻在踩煞車般不合理。
因此,SAGA擴大機系統在C1前級減少了10dB的音量衰減,結果是帶來了比其他Hi-End擴大機系統多10dB的動態性能、更低的噪訊以及更少的相位差。
上圖就是SAGA與一般傳統擴大機的差異比較。
上方的傳統思維由於前級有20dB(10倍)之增益,播放CD等現代高輸出訊源時, 音量旋鈕只能開到8至11點鐘的方向,等於是過度放大再用音量控制器將其大幅衰減。
反觀Siltech C1前級放大倍率設定為少了10dB的2.8倍,因此音量控制可轉到12至3點鐘的方向, 如此CD唱盤所送出音樂信號內的雜訊變小了,音質也更為精純。
此外,SAGA系統致力改善每一級放大的增益結構,且盡量單純簡化使用元件、電路與功能。 音樂訊號經過C1前級小增益後輸出,然後輸入到V1進行級間電壓放大,再輸入到P1作電流放大推動喇叭開聲。
這整套Edwin心中「完美的訊號放大程序」,不但讓雜訊被放大的倍率降低,動態表現也優異得超乎想像。 Edwin曾表示他拿Siltech SAGA系統與當前公認最佳擴大機對決,
結果動態範圍整整高出10dB之多,和「一般擴大機」相比更高出30dB.
不知道前辈,怎么看以上报道的内容。
是否有出错的地方呢?
感谢指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