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54|回复: 7

伊拉克战事最新报道--客观翔实!和此有关请跟贴吧!

[复制链接]

32

主题

306

帖子

1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1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3-3-27 23: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对伊战争:欧美的历史撞击

以德、法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和美国在伊拉克问题上的冲突,不是简单的政策分歧,而是大西洋两岸历史发展一次深刻的撞击。
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将德、法蔑称为"旧欧洲",引起舆论大哗。其实,这位部长大人即使是打比喻,也用辞不当。他与其说德、法是"旧欧洲",不如说人家是"旧美国"。因为若真拿"旧欧洲"来比较,现在美国的国际行为与"旧欧洲"有更多的相近之处,而德、法诸国,则颇象二战前的美国。
请看一看历史。二战前,欧洲列强穷兵黩武,大肆在海外扩张殖民地,干预他国事务;美国则缩在西半球,奉行孤立主义,也不积极扩张殖民地,军费开支长期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1%左右,如同战后和平宪法下的日本,几乎可以说是个不武装的国家。一战后,那位著名的学者总统伍德罗.威尔逊,积极推动国联,希望通过这样一个"世界政府",寻求长久的和平。如今呢?大家的角色大换位。欧洲拒绝增加军费开支,尽可能不在国际上用兵,而对联合国情却有独衷,一切必须要经过安理会的决议。美国则不断追加军事开支,天下布武,积极筹划对伊拉克的占领,甚至要逼使欧洲国家上自己的战船,塑造21世纪的"八国联军"。
欧美何以这样相互调换自己的历史角色?这当然是因为他们有着不同的世界理念。但是,这不同的世界理念背后,还有更深刻的历史动力。而这种历史动力,是由二百年来大西洋两岸的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模式所塑造的。
十九世纪,美国的经济实力全面赶超欧洲。这一势头,一直保持到二战后五十年代。美国的人均国民经济产值,在1850年前后超过欧洲。以每小时人均国民经济产值计的生产力指针,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有统计资料时起,就高出欧洲20%上下。而且双方在这两个指针上差距不断拉大。到1950年,欧洲的人均国民经济产值还不足美国的60%,每小时人均国民经济产值还不足美国的一半。只有到1950年以后,欧洲才开始急起直追,如今德、法等先进欧洲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可以与美国平起平坐。
1950年以前,美国的经济增长之所以如此势不可挡,一大原因是其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充分的资源和巨大的经济规模。这一优势,塑造了美国的对外政策:躲在世界之外,关起门来发展。
十九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已经遇到了生态瓶颈,因而不得不穷兵黩武,到海外冒险,争夺殖民地的资源和市场。美国则根本不用花这个钱。美洲大陆是个刚刚开发的处女地,资源丰富,不仅自给有余,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为英国等欧洲资本主义的扩张提供了资源和市场。当时,美国在技术上并不比欧洲有什么优势,在资金上还要依靠英国的投资。其金融巨子摩根就是靠把伦敦的资金弄到美国来而奠定了自己金融之父的地位。但是,美国可以大力发展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利用得来全不费工夫的廉价原材料,在制造业上全面击败欧洲的对手。比如,为了修铁路,联邦和州政府交给铁路公司的土地,多达24万多平方英里,比法国的国土还大!欧洲人如何与此竞争?在进入二十世纪之际,美国在工业原料生产上全面领先,出口的产品大都是采用不可再生的原料制造的。1920到1930年代,美国又发现了巨大的石油资源,使其相对于欧洲的工业优势进一步加大。可以说,美国在原料、能源上可谓万事不求人。当然也没有必要参加世界的竞争。
美国的另一个优势,则是美洲大陆的统一大市场。有这么一个硕大的市场的存在,美国对海外市场的依赖不仅很弱,同时也为自己的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刺激。所谓大规模生产、大规模销售的商业结构,就是美国首创。当时工业革命的许多技术,欧洲早就开发出来。但这类技术耗资巨大,欧洲由于没有足够的市场潜力,即使有技术有资金也无用武之地。结果,资金和技术都流向美国。如象铁路的铺设、工业生产的电气化等等,需要大量的投资。由于美国的市场规模能够保证回报,美国在这方面比欧洲先行了40年左右。同时,美国利用统一市场的优势,推行产品的标准化。各种机械、管道的接口,都统一尺寸,使得零部件可以集中生产,全国通行,打出规模经济的优势。
欧洲面对美国的发展,可以说是一筹莫展。欧洲诸侯林立,互相敌视,贸易壁垒森严,很难互通有无,规模经济毫无出路。万般无奈,大家一窝蜂到海外争夺殖民地,争夺"生存空间",钱全花在大炮上。结果引起两次世界大战,元气大伤。
珍珠港可以说打得拒绝军备的美国一个措手不及。但是,一旦投入战争,美国就生产出20万架战斗机、10万辆坦克。当苏军排山倒海地对德军进行反击时,军需物资的供应靠的是25万辆美国提供的卡车。而这还不到美国1942-45年产量的十分之一。
美国是世界工厂,已经是不争之事实。一位在美国教书几十年的英国教授曾对笔者回忆说,二战后他在英军服役,和美军打过交道。当时他驻扎欧洲大陆,正和其它官兵一起准备做饭。为了烧这顿饭,大家到处捡树枝,凑到一起,小心地点火,颇有些钻木取火的古韵。这时一辆巨大的美军军车在附近停下。他们还没有搞明白这一前所未见的庞然大物是干什么的,那车的一个侧面就突然全部自动打开,露出来的是一个无所不包的高自动化厨房。一会儿的功夫那里饭香扑鼻,而这边小树枝上的火还没有烧起来,大家也只好跑美军那里蹭饭。后来他到美国读书,坐在朋友的车上,突然见车子直向一栋结实的楼房撞去,他吓得魂不附体,几乎大叫出来。原来,朋友不过是把车开进楼内的停车场。这在当时的英国人连想都不敢想。这就是当时美国和欧洲的差距。美国的优越,是不可挑战的。
但是,二战后,几件大事改变了世界格局。首先,冷战开始。面对苏联的强大军事压力,美军长期驻扎欧洲,不仅保证了欧洲的安全,而且把美国的技术、制度不断向欧洲输送。西欧各国经过两次大战的互相残杀,开始反省。同时面对东方的强敌,形成了空前的团结。各国纷纷进行经济合作,砍掉彼此之间的贸易壁垒,西欧统一的共同市场呼之欲出,奠定了当今欧盟的基础,美国式的规模经济的条件,渐渐成熟。
更重要的是,中东石油的发现,使世界能源的重心转移。美国再也不是一个不求人的国家了。如今,沙特的石油占世界石油供应的25%。美国55%的石油消费要靠进口。同时,由于旺盛的生产力使国内市场渐趋饱和,美国经济对海外市场的依赖也越来越严重。
这些转化,其实是美国战前战后外交政策变化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在战前,贸易保护主义基本上是美国经济政策的主导。特别是一战后的贸易壁垒,使1950年的全球贸易额在世界经济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比1870年时的水平还低。不过美国关起门来,日子过得照样蒸蒸日上。但是到了战后,从市场到原材料、能源,都越来越依赖国外。于是缔造一个和美国的经济制度接轨的自由贸易的全球市场,成了美国的最大利益。这一政策,在冷战结束后就更加明确,进而触动了一个全球化的新浪潮。1960年,全球出口产品还占世界经济总产值的12.5%,到2000年则跃居23%。跨国投资更是与日俱增。
在这一过程中,欧洲全面学习美国的经验,塑造共同市场,如今成立欧盟,统一货币,同时利用二战以后(包括冷战期间)世界罕有的秩序和和平,开发海外的市场和资源,在经济规模和资源方面,已经大大缩短了和美国的差距。表面上看,九十年代美国在世界经济上一枝独秀。从1995至2002年,世界经济64%的增长是靠美国的驱动。但是,有分析家指出,这很可能是个短期现象。从1950年以后,以任何一个十年或二十年的时段看,欧洲经济若以劳动生产率(即每人平均每小时的产值)衡量,增长都比美国快,即使是九十年代这10年,欧洲的经济增长也不比美国逊色。
应该说,今天的全球化,是美国、欧洲的资本主义,乃至东亚各经济体的自由经济汇流的结果。大家对自由经济的世界秩序,有着深刻的利益和共识。但是,由于走到这一步的路径和经验不同,欧美对于如何缔造和维持这样的秩序,也就不免各持一端。
美国虽然已经演成一个世界帝国,但从其建国之初,政治的重心就在基层社会。基层的政治共同体对于自己的利益和权利看护得甚严,绝不许上面的权威干预。当年大英帝国的议会决定对北美殖民地加税,各殖民地认为在伦敦没有自己选出的议员代表自己的利益,这一决议没有经过各殖民地的认可,不具有正当性,于是由抗税而打响独立战争。美国就是在这样一场维护地方利益的叛乱中诞生的。后来的南北战争,也是因南部各州反抗联邦政府的干预而爆发。联邦政府虽然最终弹压住南部势力、维持了国家统一,但尊重州权、对联邦政府不信任,一直是美国政治的主流传统之一。在罗斯福的"新政"之前,有句笑话说:"联邦政府要是停止运转,人们半年以后才会感觉得到。"各州之独往独来,联邦权力之有限,可窥一斑。
这种地域本位的作风,体现了美国民主政治的草根性。即使在联邦政府大幅度扩张的今天,"华盛顿"还常常是政治话语中的一个贬义辞。布什就是以"华盛顿外面的人"相标榜,一有时间就往得州家里跑,在政治上要还政于州,减少联邦政府的功能。在这么一个对自己的联邦政府都不信任的传统中,本地域的主权绝不出让。所以,美国人可以出于权宜之计建造联邦政府,乃至成为联合国的发起人。但是,从长期看,美国人对于这种超出地域政治的权威,总是半心半意。特别是共和党,一直以这种草根政治和地域主权的守护神自居,把民主党对必要的超地域权威结构的认同视为政治乌托邦和官僚专制。结果对内不愿给足联邦政府的经费,乃至有过迫使政府关门的危机,对外则拖欠不付对联合国的欠款。这种地域本位、不把外在权威放在眼里的独往独来的劲头,其实也就是布什单边主义的起源。
欧洲的经验则正好相反。欧洲因为地域本位的国家主义,打了两次世界大战,吃尽苦头。如今痛定思痛,世界政府成了欧洲的理想。欧盟就是这一理想的产物。与美国的地域主权的政治精神相反,欧盟当今起草的宪章,就是建立在各国出让一部分主权的基础之上。而且在京都议定书、国际法庭等问题上,欧盟都是主张通过互相出让主权来建立新的国际秩序。在美国人看来,这简直是要把他们草根民主的根拔掉。欧盟的建造,政治精英的设计和鼓吹是主要动力,老百姓的草根式参与并不充分。所以欧洲的政治家,贵族气更强一些,欧盟也多少有些乌托邦的味道。
美国从大西洋沿岸的几个小殖民地,一下子跨越美洲大陆,扩张到了夏威夷。她真正和世界全面打交道,还是从二战开始,因而有一股新鲜的生猛劲儿。而其地域本位的草根政治传统,更使给她加上一种舍我其谁的草莽气概,似乎把世界看成当年美洲大陆一样的处女地。鲍威尔在联合国说:世界应该相信美国。美国的占领,无论是在当年的德国、日本,还是今天的科索沃、阿富汗,都是使被占领的地方变得更好,而不是更坏。可谓言之铮铮。纵观美国的历史,美国早期在美洲大陆的扩张,遇到的不过是印第安人、墨西哥等不成对手的对手。只有在二战和冷战期间,美国与同等量级的对手对峙,赢得了世界的尊重。如今,美国又以一个没有对手的超强君临于世,活象个新的征服者。目空一切也很自然。
这也是让欧洲最为畏惧的。欧洲人则早就不得不和世界打交道,在势均力敌的对手间相互撕杀,并且吃尽苦头。在欧洲人看来,世界不是处女地,而是诸侯并立,要通过外交求得共识,通过欧盟、联合国这样的世界政府求得和平。为什么欧盟可以通过妥协、谈判解决彼此的纠纷,别的地方就不行?战争我们见过,经历过。美国最多不过是在珍珠港、911擦破点皮而已,哪里象我们欧洲人那样知道被战争毁灭的滋味?战争是最糟糕的解决冲突的手段,战争没有胜者!因而法国代表在联合国慷慨陈辞,信之凿凿,赢得满场彩声。
伊拉克,正是这两种不同的历史潮流的冲突。其结果,将决定未来的世界被如何塑造。
***************************************************************************************
伊拉克战争将引发中东巨变(图)
●伊拉克:成为美在包括意识形态等领域全面渗透中东的桥头堡,与其在中东“不沉的航空母舰”以色列一起,支撑起美独霸中东的战略基石。
●叙利亚、黎巴嫩、伊朗:这些原先的强硬派国家有可能在民族、宗教情绪的推动下,谋求拥有更先进的常规武器或发展核能力,加快强军的进程。
●以色列:是伊拉克战争最大的受益者,美国帮它拔掉了心腹大患。

中东位于欧亚非三大洲的结合部,原油储量约占世界的2/3,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伊拉克作为海湾地区的重要国家,对海湾及中东地区的格局稳定至关重要,而伊拉克战争的爆发将对中东地区的国际关系、中东和平进程和国际反恐斗争产生一系列难以捉摸的变数。本期视点邀请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朱威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张曙光、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陈双庆、人民网记者黄培昭透过战争的硝烟,聚焦战后的海湾和中东局势,对地区未来可能形成的格局轮廓做一估测。
美国:大动干戈为哪般?
与美国前克林顿总统的“东遏两伊,西促和谈”中东政策相比,布什政府的中东政策曾经历了一段“相对超脱”时期,直到“9·11”事件后才成形,却很快就上升为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重点,因为美国确定“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武器扩散和无赖国家”是对其核心利益的主要威胁,而这些国家大都集中在中东。这次美国期望通过伊拉克战争(若战争能在短时间内结束)从根本上改善它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地位。
政治上:第一,美国在中东地区得以构建一个新的战略“桥头堡”;
第二,“先发制人”为主旨的“布什主义”将在中东产生“震撼”效果;
第三,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忽视联合国安理会制约的行为,将削弱其他大国在中东的传统与未来地位。
经济上:提高美国对以石油为主体的国际能源市场、以“石油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资本市场、以生产石油为主体经济的阿拉伯国家及中东地区的人力资源市场、国际贸易与航运等方面的政治经济影响力。
中东:几家欢喜几家忧
任何一个期望值很高的战略设计,都需要经过实际运作以及时间、空间的检验。美国能否完全或大部分地实现战略目标,还有待局势的进一步发展。在美国的强权操控下,战后海湾局势不致出现大的动荡乃至失控,但形势发展仍充满变数,海湾上空不可能是一片朗朗晴日。
【伊拉克】:如果说中东是美全球大战略的杠杆,伊拉克则是美在中东棋局上牵一发而动全局的关键棋子。美国藉口反恐,继出兵阿富汗、在中亚站住脚后,又在海湾地区心脏地带拿一个主权国家开刀,不但欲借此牢牢控制石油供应线,通过“收拾”不听话的萨达姆,在阿拉伯国家中造成“杀一儆百”的威慑效果,更企图把新生的伊拉克塑造成地区国家的“民主样板”,成为美在包括意识形态等领域全面渗透中东的桥头堡,与其在中东“不沉的航空母舰”以色列一起,支撑起美独霸中东的战略基石。
倘若美国打造伊拉克的图谋得逞,那么新生的伊拉克无疑将在海湾地区成为“另类”。它的崛起既对其它海湾国家构成严重的威胁,又打破了现有的格局平衡。一些阿拉伯国家领导人在伊拉克战争之后将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调整与美关系,阿国之间也将不可避免地产生新的分化组合。可以预见,伊拉克战争将成为阿拉伯国家关系演变的转捩点。
一些原先公开或暗中与美作对的国家很可能唯恐自己成为美的下一个“刀上俎”,会纷纷暂避锋芒以求自保。
【叙利亚、黎巴嫩、伊朗】:这些原先的强硬派国家虽不能排除内部会出现温和派的声音,以避免美国用对伊进攻的手段对付它们,但更有可能在民族、宗教情绪的推动下,谋求拥有更先进的常规武器或发展核能力,加快强军的进程。尤其是伊朗,原本就被美定性为“邪恶轴心”,“倒萨”后伊朗处境将愈加艰难。
【沙特】:虽然目前是美在海湾最大的盟友,但美一旦在伊拉克扶植起亲美政权,对它的“依重度”下降,沙特在美战略天平上的份量将大大减轻。
【以色列】:是伊拉克战争最大的受益者,美国帮它拔掉了心腹大患。一旦昔日的劲敌伊拉克换上一副“温和”面孔,“死对头”伊朗、叙利亚受到震慑,将使以色列的安全环境大大改善。使处于巴以纠纷中的以色列以强凌弱的态势更为明显 ,这将为巴以恢复谈判后双方的讨价还价设置新的标高。
【巴勒斯坦】:相形之下,阿拉法特在巴以问题上的回旋余地越来越小。以色列和美国“弃阿”决心已定,阿拉法特虽不甘心就范,但也难逃被“边缘化”的命运。阿拉伯国家对巴勒斯坦的支持一向是“雷声大,雨点小”,失去了萨达姆政权这一“靠山”的阿拉法特将更加孤立无援。为摆脱困境,阿拉法特已表示,原则上接受美国提出的中东和平“路线图”方案。
【埃及、约旦】:在美国以反恐划线的中东政策下,它们在地区的处境将更加困难,声音也将弱化。 埃及等被美视为温和盟友的传统地区国家作用和影响势必受到削弱,但美国起码在短期内仍需借重它们稳定地区形势,而这些国家为了继续得到美的经济援助,维持其统治地位,也只好委曲求全。
【其它海湾国家】:由于国小势单,更出于安全需要,被迫不同程度地配合美的“倒萨”行动。同时,它们也再清楚不过,这么做恰似赶走了“虎”又引来了“狼”,而“狼”的威胁则是长期和深远的。无论海湾国家表面上怎样追随美国,骨子里却与美同床异梦,防美、御美才是它们未来的必然选择。
【外交】:面对布什公开呼吁要“改造中东”,中东各国都会加强与坚持主和(主查)的世界大国的关系,以努力争取地区力量不致过于失衡。
此外,美国一意孤行的打伊战争,将会严重激化中东的民族和宗教情绪,原教旨主义势力将不断滋生和蔓延。这种针对美国或亲美政府、人士的愤恨和敌意,将导致恐怖活动更趋频繁,地区现有的反恐联盟将难以为继。
总之,伊拉克战争之后,美一超独霸的单边行径与多极化的矛盾,阿拉伯国家亲美与反美政体之间的矛盾,阿国上层政权唯美是从与民众仇美情绪之间的矛盾,原教旨主义与西方文明价值观的矛盾等等,这一系列的冲突将如何此消彼长,各种力量将怎样调合演变并最终取得利益的平衡,既是困扰美国的棘手难题,也关乎中东局势的未来走向。

***************************************************************************************
几百年前已经有人预测了这场战争

其实在诺查丹玛斯的预言中早已经对现在发生的伊拉克战争给以了准确的预言。这是本人在战争发生之前从《诸世纪》中摘抄分析的关于伊拉克战争的预言诗,与大家分享。
《诸世纪》预言诗
对2003年伊拉克战争的预言

第三个月 太阳升起
“猪”和“豹”在战场上决斗
疲倦的“豹”放眼长空
一只巨鹫
飞翔在“太阳”的周围
诺查丹玛斯将此诗放在《诸世纪》的03章,时间的预计已经不言而喻了。实际上本预言准确的预计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将于三月打响。


托普路库港湾 屡屡布满蛮族舰船
时代在推移
这一次是西洋的军舰
家畜人类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
牡牛座和天秤座
上演一出凄绝的死斗
美国与伊拉克之间的战争最凄绝的一幕将会出现在牡牛座和天秤座交汇的时刻,如果把这首预言诗和以后的预言诗结合起来,我们可以看到,美军将在这次战斗中被俘近700人。


周游海陆乘风破浪的鱼
被大浪打到海滨
光滑无鳞 让人毛骨辣然的异形
敌军从海上 瞬间蜂涌来到城堡
精确的描述了战争的情形,光滑无鳞的异形正是美军隐形战斗机的生动的刻画,而且战争正是从海上打响。


荒凉的大海异形的舟
迷惑于陌生的港湾
棕榈枝虽已发出了信号
之后却是死与掠夺
适当的助言已跚跚来迟
尽管伊拉克一再表示并已经付诸行动,完全配合联合国的武器核查,世界以为和平的信号已经发出,然而这一切都没有阻止美英联军对伊拉克的战争,美英联军的目的是置于伊拉克总统及其高层于死地,而后进行对该地区石油资源的掠夺。


太阳失礼之前
战斗开始 伟大的国民迷惑不已
海港却不作答
桥与坟墓都陷入异地
四月是伊拉克进入盛夏的时间,如诗中描述,太阳失礼之前,也就是四月之前――三月。战斗开始后,双方军队的损失和无辜平民的大量伤亡,使发动战争国家的人民也感到“迷惑不已”,等待这个战争的结果是大量留在海湾异地的士兵坟墓。

太阳和鹫在胜者面前展露雄姿
败者被迫许下空洞的诺言
角笛和喊声
也阻止不了战士的步伐
现今即使是死
成就的也是自由与和平
本诗应该暗含两种含义:一是伊拉克在前两次的海湾战争中失败后,许下空洞的解除武装的诺言,但是这一切并没有阻止战争的发生,美国正是以自由和和平的名义向伊拉克发动战争。(不幸的是,现在已经证实了美国正是以“伊拉克自由”的名义向伊拉克发动了战争,预言如此准确,令人不由的不寒而栗。)另外一种含义是在美英联军对伊拉克的战争中,由于军事实力的巨大悬殊,伊拉克的许多军人不战而降,但是在投降的大部分伊拉克士兵中,大量人员处于被迫,为联军的瓦解性新闻宣传而发言;仍有一点可能,在这次战争中的某次战役,伊拉克部队很可能采用诈降的方式,以诱惑美英联军。


深夜城市被围攻袭击
逃亡的人们却太少
离海不远的战斗
女人因为儿子回来
喜极而昏迷
隐藏的信的缝隙里潜着一条鱼
美英联军进攻巴格达(或者是伊拉克别的战略重镇)的时间应该是在深夜(不是指空袭)。而伊拉克的难民逃亡却很少。全民皆兵的伊拉克损失惨重,幸存者归来,让自己的母亲和妻子喜极而泣,甚至昏迷。诗中最后一句很是艰涩难懂,从感官上来分析,很象前诗中所描述的“异形”(战斗机)里面隐藏着象鱼一样的导弹。


日内瓦湖的说教近乎怒号
拖拖拉拉地持续了数日数周
月 年
很快一切成为泡影
他们的无用的权力
成为笑柄
联合国机构成立于近代,日内瓦湖会议是联合国成立的第一次大会,但当时并没有使用联合国的称谓,而诺查丹玛斯以日内瓦湖来代替联合国是正常的。
联合国以及各成员国对于反战和和平外交解决伊拉克问题的呼声与决议形同虚设,联合国成为笑柄。预示着联合国机构岌岌可危的命运。


他诞生在三个水的宫殿
这个男人以木曜日作为自己的圣日
他的名声 对神的赞歌 统治 权力
极大地增强
大海陆地 他给中东带来风暴
很显然,这首预言诗描述的是伊拉克总统萨答姆。


巴比伦和反面的气候下的土地
血流成河
陆地上、海中、大气中
看不见正常的天空
诸派 饥馑 王国 恶疫 混沌
这首诗的可怕不仅仅在于其描述的场景,更在于其描述的真实可现。伊拉克是古代的巴比伦王国,而美国的位置正是位于伊拉克的反面,这一点从世界地图或地球仪上清晰的看到。两个国家都会血流成河,好象并不符合战争的实际,但是从战争前后的各种迹象表明,美国本土将遭到自“911”以来更大的恐怖袭击。战争前后,恐怖大亨拉登的频繁露面,正是这一预言的现实注脚。


夜 我想他们看见了太阳
当他目睹半人半兽之时
噪音 绝叫 空中的战斗
他也许听见了野兽的交谈
更加精确的空战描述。诺查丹玛斯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能用如此精确的语言描述现代空战,不能不让人信服。


休息之后他们向埃浦路斯出发
从安提俄基那附近
强有力的援军赶来
长着黑色卷毛的王为了帝国
折断了骨头•金属的毛发
被串在火上 焚烧
本诗中提到的两个地名均处于现在伊拉克邻国――土耳其。战争在短暂的间歇后,美英联军的援兵将从这两个地方向伊拉克进发。在空袭中,萨达姆很有可能象诗中描述的那样,受伤或者战死。(最新消息,土耳其政府已经同意向美英联军开发其领空,以实施美英联军对伊拉克北部战线的战略。)


炫目的天光中从第六号里
发出凄惨的雷电击中布鲁哥留
然后从举世恐惊的野兽腹中
产出怪物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悲惨至极的懊恼与伤害
美英联军对伊拉克的战争将由六艘航母中的其中一艘发起,象雷电一样的导弹击中目标,野兽――飞机投下怪物一样的炸弹。战争将从三月持续到六月。
暴君赛利姆在港湾被杀
但是自由并未恢复
新的战争在悔恨与复仇中诞生
贵妇凭借其恐怖之力受到尊敬
赛利姆与萨达姆的拼写惊人的相似,我们可以想象,这也许和古法语翻译的差异。伊拉克的领导人象前诗中描述的那样战死,然而在海湾的战争并没有结束,新的仇恨、新的复仇、新的战争方式在各种恐怖手段中得到体现。贵妇也许指的是恐怖大亨――拉登,因为拉登生性阴柔,而且根据美国的媒体曾经的报道,拉登在阿富汗的战争中,是化装成女人逃跑的。诺查丹玛斯如此形容和描述拉登在伊拉克战争以后的作用和结果与目前可能的现实不谋而合。另外一种可能是在伊拉克战后,一位妇人将承担起伊拉克民族对美英联军复仇的重任,并因此获得阿拉伯民族的尊敬。


指导者指挥众多民众
从他们的天空远离
面对异国的习惯与言语
五千人死在西奈与提萨里
美英联军在他们的统帅指挥下,乘军机来到海湾异国,然而等待他们的却是五千人的战死。西奈和提萨里都是古时海湾的地名,诺查丹玛斯准确的预言了美英联军的死亡人数。


蓝色旗帜挥向白衣人群
法兰西却为他做善事
死神的触角停在枝头
国王问他们俘虏了多少人
蓝色的旗帜象征美国海军,白衣人群是伊斯兰教徒的显著特征,这是美军对伊拉克战争的暗喻,而法国在这次战争中却扮演的是和平使者的形象。国王象征法国的领导者,他更关心的是在战争中的战俘是否得到了人道主义的待遇。


长时间里连续不断
大骚动从陆地和海洋升起
前所未有的海战惨烈无比
水 动物 煽动着骚乱之火
从此诗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军不但面临的是残酷的地面战和巷战,海上遭到的突然袭击更加引起战争的骚乱。但是从伊拉克的军力来看,发起海战是完全不可能的。是恐怖组织从海上发动的攻击还是这次战争最终有国家站到了伊拉克一方结成战略同盟,或者是美英联军的误轰误炸,我们只有在战争的进程中拭目以待。


卷毛,黑须男子出谋划策
要让残忍高傲的国家
臣伏脚下
伟大的亨利(CHIREN)从远方赶来
要夺回被三日月旗俘虏的士兵
卷毛、黑须是对萨达姆的描述,在他的统一指挥和筹划下,伊拉克军民发誓要将高傲的美国打败。伟大的亨利(CHIREN)通过分析可以得出两种结论:一是亨利是原法国国王的拼写,结合前诗和后诗,有可能是法国出面解决美英联军的战俘问题。另一方面的解释也可以理解为CHIREN是中国的笔误拼写,因为理解成亨利的拼写也并不是完全正确的,那就出现另外一种可能,凭借中国与伊拉克一向交好的关系和在联合国的特殊地位,中国可能出面协调伊拉克解决美英联军战俘的问题。三日月旗与伊拉克现在个国旗惊人的相似,伊拉克国旗的下半部分正好是三颗星星。


天火落在逃亡者的武器上
乌合之众在作垂死挣扎
救命声祈祷声遍地响
侵略者炸毁他们的城墙
我们能够从本诗中清晰的看到伊拉克平民遭到的空袭伤害――天火是对空袭轰炸的精确描述。


兵临城下攻击持续六日
激烈的战斗只为解放这座城市
三人弃城而降获得赦免
顽固者惨遭血洗
巴格达保卫战的描述,美英联军要用六天的时间来“解放”这座城市(美英联军正是以解放伊拉克的名义发动战争的。)守卫巴格达的守军高层有三人投降导致了巴格达城的沦陷,不愿投降的士兵与美英联军展开了血腥的拼杀。这首诗同样可以看做是在美英联军向巴格达的推进途中,在重要战略城市所遭遇的场景。


七百人被捕为俘
抽签决定处死半数
希望来得太快太唐突
但是已有十五人踏上天堂之路
美英联军在伊拉克战争中,700人成为战俘,在解救和解决战俘的过程中,15人已经被处决。
***************************************************************************************
老布什:人心险恶至此,咱孩子怎能不上当?


送交者: ufo911 2003年3月27日04:45:16 于 [军事天地]http://www.cmilitary.com


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老布什气得到现在也说不出一句囫囵的话来:人心险恶,人心险恶啊!
  首先是拉姆斯菲尔的那个老奸贼,为了从军火商那里拿回扣,活活把咱家那个天真活泼的小布什给坑惨了!本来可以和东尼表弟(布莱尔“爱称”)一起向联合国讨个批文,结果非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单挑萨达姆,闹得全人类反对,成了人类公敌。
  不仅与此,老贼为了拖延战争,还故意搞出“斩首行动”、“震撼行动”之类的军事败招,故意害我那天真的,满心都是西部牛仔侠士形象的小布什连吃败仗,丢人现眼!想我老布什当年打海湾战争,纵有千军万马,压倒优势,还是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先争取全世界支持,再按部就班调兵遣将,取得绝对优势之后,还是避免浪战,等到把萨达姆炸趴下再动手。记得海夫吉吗?萨达姆主动出击,引诱我军冒进,结果我还是坚持轰炸,不坠奸计。可叹现在我军被这老贼所误,孤军冒进,百里趋利,兵法要“蹶上将军”——不要搞错,不是傻乎乎的弗兰克斯那个“瞪眼将军”,是俺那个傻儿子三军总司令,下届恐怕没有了。
  ——皓首匹夫,苍髯老贼!!!
  第二个当然就是萨达姆这个大魔头,我们布什家族的时代仇人。也就是一句话:老奸巨滑!
  先是放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假消息骗我家孩子去核查,查不到又派人反间,说愿意作内应。更可恨的是在美军没有完成战役部署的情况下,放出开会的假消息,害我家毛头小伙仓促放炮开战。
  不仅如此,还派什么51师师长等等诈降,要小布什火速接应,说什么晚了就暴露了。结果美军机步3师、陆1师等部星夜兼程,紧赶慢赶,最后中了敌人埋伏。也不想想,海夫吉,人家就是要和我们打地面战,这回倒好,自己送上门去?真是气杀老夫!现在萨达姆居然还搞起了游击战,想当年,老夫地面部队一出动,100小时就叫那老贼跪地求饶,转眼间十几万战俘浩浩荡荡……看今朝,一个星期过去了,牛皮吹破,也就俘虏4000——伊拉克人,不知道有几个是真正的军人?共和国卫队的士兵大概是没有吧?
  萨达姆是敌人,使坏怎么说也是人之常情,这土耳其大半个世纪的铁杆儿盟友也来落井下石,大概是对我那二百五的傻儿子说过的“十字军东征”之类的话耿耿于怀吧?就算有意见也不应该骗小孩啊?太不道德了,把最精锐的第四机步师的重装备骗到土耳其,然后说不干了,除非把半个伊拉克割给他——有没有搞错!我拼命,你吃肉?可恨现在前方吃紧,精锐部队只能留在国内看数字电视,玩数字游戏——可能这就是数字化部队的含义吧?
  还有普京那个克格勃特务,人才倒是人才——可惜不是我的儿子,如果换过来,那一定是美利坚之福,俄罗斯之祸。虽然守着一个家底只有荷兰大小的国家,倒是处处敢和美国作对。先是拉拢中国和印度联盟对抗美国,被中国拒绝后,又联络欧洲忤逆。这回终于给他得手策反了法国和德国,甚至加拿大和新西兰这些盎格鲁——萨克逊传统同胞盟友也反水了。最最阴毒的是,还卖武器给萨达姆,尤其是GPS干扰系统,4000美元的东西,废我几百万美元先进武器的武功,还有不知道什么东西,连我们最先进的坦克、直升机都干掉了。可怜那架阿帕奇,竟然还被伊拉克老农侮辱,说什么是“来复枪”打下来的!可能吗?我那个愣头青儿子,居然还问人家老特务怎么回事?这还用问?上个月老特务到你家过夜,这个月你家媳妇有喜,谁的种不是明摆的吗?有什么好问的?绿帽子挑一顶大的戴上吧!难怪人家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嫁人要嫁普京这样的人”,真是一点也不假。
  安南也不是东西,和红十字会一样:阴毒不是一般人能够想象的。这边萨达姆要打巷战,躲进城市,其实不难对付。只要把水电一掐,粮食一断,不用打就得投降。联军这边刚刚打坏巴士拉水厂,安南那头就借口“人道主义救援”往城里派工程师抢修,还怕伊拉克人吃不饱没力气杀美国佬似的,赶紧运粮运水,这围城战略不就失效了?打仗就是杀人,所谓“慈不掌兵”,想当好人就别打仗,打起仗来不杀敌人,就是让自己人被杀——明摆着就是要把美国弟子往巷战的火坑里推嘛!
  至于法国、德国、中国就不用说了,气都不够气的。
  看看全世界,我那个小布什也不是一个尽给人坑的主,他也可以坑人!不知道吧?东尼才可以称得上天下第一傻。让英军去打巴士拉——打得赢,功劳是美国大哥的,打不赢,让他战后分少点儿。
  看来,姜还是老的辣,我可不能干等人家欺负咱们孩子!

  号外:
  老布什悄悄出山,和鲍威尔、施瓦茨科普夫在密室之****同制定了新的作战计划,要点如下:
  1、 紧急增援重兵;
  2、 南线美军利用目前的不利局面,吸引萨达姆追杀,调动其共和国卫队南下;
  3、 空降库尔德人控制区,吸引共和国卫队北上;
  4、 待伊拉克在巴格达附近的兵力空虚,由隐蔽在卡尔巴拉沙漠附近的怒海卜一带的精锐主力第四机步师、第一装甲师等部越过拉马迪东进巴格达城郊,配合101空降师把共和国卫队拦在巴格达城外,野战歼灭之。如果没有共和国卫队作为核心,光靠乌合之众的民兵,巷战的胜算是不大的。

  现在瞪眼将军弗兰克斯正瞪大两眼审视计划,正不知如何是好。拉姆斯菲尔德虽然备受老将军们责备,但是有军火商撑腰,仍然坚持他的拖延战争计划。军火商很满意,得到了700多亿的订单,听说他们的目标订单是再增加一位数——现在都兴数字化了。如果这样的话,战争至少要打够半年以上。听说不少军火商还偷偷在家里供起了萨达姆的财神牌位,希望他武运长久,就好像中国的老板供关老爷那样,烟雾缭绕的。
***************************************************************************************
绵羊的帝国 (44 ) --- 自扇耳光的把戏还要玩多久?


送交者: 谐和 2003年3月26日17:00:54 于 [军事天地]http://www.cmilitary.com


绵羊的帝国 ( 44 ) --- 自扇耳光的把戏还要玩多久?

谐和

一个自称世界第一强国的的国家,自侵略伊拉克以来,反复利用媒体玩‘撒谎-造谣
-毁谣’的把戏,每天都要自扇耳光 N 次,干那种五年纪小学生的勾当 :

3月20日,美英联军空袭巴格达以后,萨达姆和他的儿子已经被打死的报道就上了美
国媒体。直至萨达姆戴个眼镜出来说话,CIA还在放话说那是假的。最后,‘真’萨
达姆再次亮相电视台,这股关于死人的谣言才被尴尬地收回去。尴尬之余,干脆把
人家的电视台给炸了:‘看你还敢出来!’。

3月21日,美国媒体一大早晨就兴奋地叫:伊拉克51步兵师8000人不战而降,全师覆
没。才过一天,投降人数变成1000-2000人,再过几天,51师师长在半岛电视台亮相,
问道‘你们看我象投过降的吗?’谎言被揭穿。尴尬尴尬。

也是在开战后的第二天,CNN-FOX-MSNBC就出现这样的画面:乌姆盖斯尔城的建筑物
上,一个美军正在降下伊拉克国旗,升起美国国旗,画外音说:美国军队已经占领
乌姆盖斯尔城。可是谎言很快又被戳穿:四天以后,美军和英军还在围攻那个只有
4000人口的小镇,费了多少坦克汽油鲜血,还是打不进去。这时,伊拉克人出来说
话了:靠近科威特边境的乌姆盖斯尔城在海湾战争后被一分两半,一半在伊拉克,
另一半在科威特境内。美国媒体报道美国兵升旗的地方,是在乌城科威特境内的那
一部份。真是的,都占领科威特12年了,早晨起来升个星条旗帜有什么了不起的,
还照张照片向全世界发散,丢人!这个谎言被戳穿,比较尴尬,尴尬之余,乌城也
不要了,拔脚丫子北上,留下那塌塌给倒霉的英国佬儿去攻吧。

3月25日,谎话又来了,这回是联军之一的英国人造的:巴士拉城内居民起义,反对
伊拉克军队。巴士拉久攻不下,英国军队除了向城内轰大炮外,还把居民赖以生存
的水源断了,1。2百万居民,断了水源6天,缺水喝,缺水洗。英国首相布赖尔在唐
宁街说,我们断了伊拉克人的水源,是为了让他们早点投降,好接受我们的‘人道
援助’。原来,上帝的基督徒还有这样的‘人道’!‘人道’了几天,城中居民还
不出来鲜花迎接英国‘解放军’,于是,英国佬儿开始幻想,他们幻想城里的伊拉
克人渴得六神无主,开始向自己人开枪 ----- 起义了,并且立即把这个幻想当作新
闻发向全世界。当这个消息传到五角大楼时,那里的将军们欢喜了半天12小时,CNN-FOX-
MSNBC也笑逐颜开了12小时半天。不过,12小时后,将军们终于收起了笑容,让CNN们
出来辟谣说:巴士拉伊拉克居民起义的消息是假的,伊拉克人没有起义,也没有自
己杀自己。可恶的英国佬儿,造这么个可恶的谣言,害得五角大楼的笑肌僵在那里,
还要花12小时才回得过来!气愤气愤,尴尬尴尬!尴尬之余,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
德眯着小眼出来说:其实,我们不希望巴士拉的居民起义,我们也是为着他们的安
全着想(所以,美国军队才这么大老远的跑巴士拉来杀人?!)。

最近一个撒谎发生在3月26日(今天)。美国军队的导弹射中了巴格达城内一个繁忙的
市场,造成50多居民死亡几百人受伤,建筑被毁,道路破坏。五角大楼早晨还在说,
因为沙尘暴的关系,美军‘误炸’了居民区,炸死了伊拉克平民。8个小时还没过,
又忙着出来声明:那个炸弹不是美国人投的,是伊拉克人自己设炸弹,自己炸死自
己,然后栽赃给伟大纯洁的霉菌。啊。。。。。。。!这么一说,我倒明白了一件
重要的事情:911炸世贸中心的事情是美国人自己干的,他们自己炸死了自己,还要
给本拉登栽个赃!

本来已经写完了,却又听到一个谎言。半小时前,五角大楼说,伊拉克共和国卫队
的7000多精悦部队出了巴格达,以高速度往南奔,美军的军机已经锁定了这7000军
队,正向他们发起毁灭性的打击。这批人是死定了。不过这个谎话死得很快,我正
聚精会神地想听第二遍,它就没了!原来又是五角大楼把幻想当成新闻,给CNN们发
了去。

难怪这两天,CNN-FOX-MSNBC们,个个拉长着个臭脸,好象有人欠了他们二百吊。原
来是五角大楼的谎话害得他们不断地自扇儿光,尴尬气愤得够呛!

谎话还有很多的,继续编下去,再自扇耳光 , N 的三次方。。。。。。。!
**************************************************************************************
分析:电视台属军事目标?

伊拉克电视台:宣传战的关键手段



BBC新闻网国际事务记者 雷诺兹

轰炸伊拉克电视台引起了争议:交战国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能否被视作军事目标?或者它们纯粹是平民目标?

如果一家电视台为独裁者做宣传工具,是否就不再是平民目标了呢?

各国媒体组织纷纷谴责攻击行动,而美英军队认为轰炸有理。

1999年美军轰炸贝尔格莱德的国家电视台,16人丧生,大部分是电视工作者。

在遭到轰炸之前,伊拉克电视播放了美军被俘人员的画面,以及萨达姆向他的追随者鼓劲的片段。因此,巴格达电视台受到轰炸不足为奇。

上周日,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受到美军俘虏的画面所激怒,他说,"如果能够完全彻底切断他们的传播能力,就再好不过了。"

日内瓦公约

《日内瓦公约》禁止攻击纯粹的民用目标。公约规定:"国际应严格限于军事目标。"这种目标的定义是:"该目标的性质、地点、目的或使用对军事行动做出了有效的贡献。"

这就为瞄准平民目标提供了可能,条件是平民目标接近军事目标或处于军事目标内部。

"国际特赦"组织对公约的解释毫不含糊。它说:"轰炸电视台的行为不可宽恕。电视台是民用目标,因此受到国际法的保护。"

其它媒体组织也持有相同观点。"无国界记者"驻伦敦的代表说,这种行为"完全不可接受。"

但是进行轰炸的国家政府强调,日内瓦公约允许攻击带有"军事目的"的目标。

通常的理由是说,电视台是政府"指挥和控制"体系的一部分,政府通过它呼吁人们拿起武器。

例子是塞尔维亚电视台据称煽动人民反对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人。

但是,英国国防部长胡恩否认特别针对电视台进行轰炸。他说,"我们的目标是军事指挥和控制设施。并没有故意破坏伊拉克电视台的播放。"

胡恩此话并没有说清楚,遭受轰炸究竟是因为电视台碰巧与"指挥和控制设施"同处一座建筑物呢,还是因为电视台本身就是"指挥和控制设施"的一部分?

考虑到目前伊拉克电视台已经通过卫星频道恢复了播放,如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美英联军是否会发动另一场攻击,毁掉这个频道。

***************************************************************************************
分析:战俘画面何时属宣传?

一些传媒在播放战俘画面时模糊了其面目



BBC新闻网记者 雷恩

播放战俘的画面可以是对战争进展的客观报道,也可以是违反《日内瓦公约》的宣传。两者只有非常细微的差别。

伊拉克在电视上播放了五名被俘的美国士兵被讯问的画面,还播放了身穿美军服装的美军士兵的尸体照片,一些尸体还有可怕的伤口。一天后,两名被俘的美国直升飞机飞行员又上了伊拉克电视。



伊拉克士兵在枪口下被喂水


但是,美国和英国的电视也播放了伊拉克军人投降的画面,在画面中,一些伊拉克军人双手被绑,跪在地上,还有一名伊拉克士兵在美英联军的枪口下被喂水。

伊拉克电视播放美军战俘的画面,引起了美国和英国的愤怒,也促使国际红十字会警告战争双方尊重战俘的人权。

根据美英和伊拉克都签字的《日内瓦公约》,交战各方必须为战俘提供食物和衣服,不能对战俘施以暴力、威胁,也不能用他们来满足"公众的好奇心"。

在这次伊拉克战争中,如何对待战俘以及传媒如何处理有关战俘的报道,是一个十分微妙、但又非常重要的问题,尤其是交战双方都试图抢占道德制高点之时。

国际红十字会的派珀说:"如果播放战俘画面的动机是配合宣传战来羞辱他们,那显然是违反了《日内瓦条约》。"

然而,交战的一方为了实现宣传的效果,并一定需要虐待战俘。例如,如果一方在电视上播放己方为敌方战俘提供医疗服务,这一方的动机便有可能是:希望此举将会说服敌方的其他士兵投诚。

但是,即使一方在电视上播放敌方战俘受到自己的良好对待,也逃脱不了遭受有关利用战俘满足公众好奇心的指责。

美国和英国的国防部上周要求本国的传媒不要暴露伊拉克战俘的身份。



英国《每日镜报》对比了美伊对待俘虏的做法


一些传媒选择了这样的做法:在播放战俘画面时,模糊了他们的面目。但另外的传媒则播放了交战双方战俘的面目,其理由是:《日内瓦公约》只适用于国家,而非媒体。

在这次战俘待遇风波中,一些人权组织指责美国实行双重标准,因为美国拒绝承认关在古巴关塔那摩美军基地的650名塔利班和基地组织的俘虏是战俘,美国还拒绝让他们接触律师,关押多月仍然不控以任何罪名。

英国反战的小报《每日镜报》说,在伊拉克和美国违反《日内瓦公约》之间没有任何区别。

该报说:"国际社会应该谴责公然违反《日内瓦公约》的所有国家和所有领袖,不管是伊拉克还是美国,不管是萨达姆还是布什。不能对美国有一套规则,对别的国家有另一套规则。"
**************************************************************************************
美英轰炸下巴格达人谈感受

战争中的伊拉克儿童最容易受到伤害



伊拉克经历了多年的战争,如今,伊拉克又遭到美英联军的空中轰炸和地面进攻。

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美英猛烈轰炸之下的普通民众是如何度过日日夜夜的呢?

巴格达的一位出租汽车司机讲述了他个人、特别是孩子们的经历:

有时轰炸太猛烈,我们给孩子们服用镇静剂来让他们睡觉,以防他们太害怕。

我们还让他们躲到较为安全的地下室,给他们读可兰经,让他们不去注意外面的轰炸。不然的话,他们就总是在议论,"这颗炸弹很远,那颗炸弹很近。"

我的女儿才13岁,她没有经历过1991 年的战争。因此她总是说,"爸爸,这颗炸弹很近,可能会掉到我们头上。" 她总是吓得要命。



雏儿不更事,为何家园毁?


我的其他孩子都在七岁以下,他们还不懂事,听到爆炸声,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他们照常玩耍,就跟没事一样。

另一个问题是,有些孩子向爬到房顶去观看轰炸,因为有些大人上房顶去看究竟是什么飞机在轰炸,孩子们也要上去看。

我们只好想办法转移孩子们的注意力,比如把孩子们带到我的兄弟姐妹家里,让所有的孩子们在一起玩。好在现在还没有停电,孩子们仍然能玩电子游戏等玩具。

***************************************************************************************
布莱尔面临严峻考验




BBC中文网记者 跃生:

随着伊拉克战争的发展,英国民众对战争的支持率正在持续上升。一项最新的民意调查显示,支持以武力推翻萨达姆政权的人数已经从战争开始前夕的38%上升到54%,而反对的人数则从44%下降到30%。

反战声音随战争的开始而降低并不令人感到意外,因为许多国民都不愿意在自己的士兵奔赴前线时谴责军事行动,一些在战争开始前强烈反对战争的知名人士也降低了反战调门。

英国民意向有利于布莱尔首相方向的摆动也不意味着他已经度过了这次严峻的考验。

艰难的战争

尽管战争进入第7天,联军已经逼近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但关键性的战斗并没有开始,联军即将开始的攻击巴格达的战役将证明这次战争是否象先前预计的那样"干净利落"。

人们似乎普遍认为,联军将最终获得这次战争的胜利。但是,人们仍然无法估计战争究竟会持续多长时间,联军以及伊拉克平民的伤亡人数是否能保持在一个相当低的水平。

过去一个星期的战况并不令人乐观,联军在向巴格达推进过程中受到顽强抵抗,并且至今未能控制巴士拉、纳西里耶和纳杰夫等沿途城市。

此外,美军士兵被俘以及最新出现的巴格达市场遭受联军空袭的电视画面也让人意识到巴格达战役将不会是"干净利落"的。

美国的一位评论人士指出,世界上的许多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以来认为美国不会接受战争的严重伤亡,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她说,美国人是耐心的和有忍受力的,他们会在认为值得的情况下接受伤亡,认为这是为胜利付出的代价。

对于美国总统布什来说,也许取得最终胜利就是受到民众支持的保证。但是对于英国首相布莱尔来说,低伤亡和速战速决将更为重要。

财政压力

目前,英国政府已经为这次战争拨款17亿英镑,而预料英国财政大臣布朗将在4月9日提出预算案时把这一款项追加到40亿英镑。

经济专家指出,这个数字是根据战争进行大约1个月的估计做出的,而战争每拖延一个月,英国纳税人就需要再付出7.5亿英镑。

英国为战争支出的费用虽然远远低于美国,但是仍有人称这是寄希望于速战速决的危险赌博。

现在,布莱尔首相已经开始致力于联合国参与伊拉克战后重建的努力。但是美国的强硬派人士主张,在把权力交给一个伊拉克过渡政府之前,应首先由美国单独管理伊拉克。另一方面,不承认这次战争合法性的法国等国家也不愿意同美英两国合作。

历史经验

布莱尔似乎又陷入了类似于战争开始前为获得第二个联合国决议所做的那次失败的努力之中。

许多人认为,英国政府目前正经受着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以来最严峻的考验。

导致伊登首相辞职的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和使撒切尔首相声望大增的1982年福克兰群岛战争使得一些人相信,英国在国际争端中只有获得美国的支持才能取胜,否则将一败涂地。但是,直接从历史中汲取"教训"往往是危险的。

人们相信,目前真正受到威胁的并不是执政的工党政府。工党在议会中所占据的压倒优势使得它不具有构成威胁的对手,但布莱尔首相的地位可能会受到打击。
***************************************************************************************
英议员称布莱尔为战争罪犯

戴利埃尔在1962年当选为下院议员,一直担任到今天



担任议员时间最长的英国下院议员戴利埃尔称他所在的政党──工党的领袖、英国首相布莱尔是战争犯。

戴利埃尔在英国国会下院担任议员长达41年,是英国最为资深的议员,他长期以来一直反对英国的海外军事行动。



英国反战人士多次举行示威


如今,他说,布莱尔在没有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支持美国领导的攻打伊拉克战争,他应该被称为战争罪犯,送到海牙战争罪法庭接受审讯。

戴利埃尔所在的地方工党曾经开会,讨论这次伊拉克战争问题。

在投票中,当地工党的多数成员要求布莱尔辞去工党领袖一职,理由是:他在没有联合国明确授权的情况下让英国支持美国攻打伊拉克的战争。

投票之后,戴利埃尔发表了上述评论。

戴利埃尔还说,布莱尔显示了对英国下院和国际法的鄙视。

戴利埃尔一直反对美国攻打伊拉克。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

主题

1431

帖子

1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6
注册时间
2002-11-29
发表于 2003-3-28 12:43:43 | 显示全部楼层
伊拉克军队冲上来啦!快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306

帖子

1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1
注册时间
2001-11-21
 楼主| 发表于 2003-3-28 13:47:46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型肺炎蔓延华人,敲响了人种基因武器的警钟
新型肺炎蔓延华人,敲响了人种基因武器的警钟
========================================
落入外人手中的民族基因宝库:十万个百岁老人的血液样本。
-------------------------------------------------

大约十年前,有留美华人回中国大陆替美国抽取中国的十万
个百岁老人的血液样本:

每个样本只付津贴十元。当时因为许多老人们住在偏僻地区,
要取血液样本也不容易。许多百岁老人年迈体力不佳,但被
连哄带骗的逼去给抽血。当时老人们被误导以为是为国家的
科学和医学研究,也没有得到任何报酬。

其实那十元还不够付工本,交通,冷藏,运送费等等。但为
了讨好洋人,不惜劳民伤财,把中华民族最宝贵的优秀基因
样本,最无价的民族宝库,免费(其实是破费)送给美国。

不管是要用来开发长寿基因,健康基因,有专利的基因医药,
或作基因研究的突破,这十万个百岁老人血液样本是最可贵
的中华民族基因库了。是我全中华民族最宝贵的财产和机密。

这在任何一个其他国家也是不可能允许让它落入外国人手里。
但这种不可饶恕的民族基因财产盗窃居然发生了。而执行者
和代理人就是我们自己的人。

更可怕的是,如果外国人要制造针对中国人的有效基因武器,
那中国的十万个百岁老人血液样本将是最理想不过的资料库。
想想看,如果基因武器能伤害或杀害中华民族最健康最长寿
的人群(千分之一个百分点),那对一般中国人的杀伤力可想
而知。

当时有少数人极度反对让这十万个百岁老人血液样本给美国,
但无知腐败的官僚们无动于衷。美国人因此得到了无价之宝。

所以我痛恨那些崇洋媚外,不惜为了私人小利出卖国家民族
利益的“精英”,洋奴,和贪官污吏。

那一天万一你的朋友,你的亲人,甚至你本人,如果不幸受
到外国基因武器病毒的伤害或杀害,请记得以上的前因后果。

中国如再不大力提高国民教育和知识分子的爱国精神,如不
提高官员和专业人才的责任心,危机意识和素质,中华民族
危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306

帖子

1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1
注册时间
2001-11-21
 楼主| 发表于 2003-3-28 14: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27日,美国军方宣布将于下个月将其在伊拉克的士兵数量增加一倍,达到20万人。

  目前美英在伊拉克的士兵总数为125,000人,其中英军士兵25,000人。

  美国的一名官员今天宣布,将于四月底之前向伊拉克增派100,000名士兵,这将使美英
的前线士兵总数达到22万5000人。

  此外,将有数千美军士兵取道科威特进入伊拉克境内,而包括得州的第四步兵师、驻德国的第一装甲师和科罗拉多州的第二装甲骑兵团也将奔赴战区
****************************************************************************************************************
美国百姓看到了越来越多越南战争的影子

面对电视中伊拉克儿童哭喊的画面,美国人民心中是什么想法?看到美国大兵在战争中的伤亡,他们又有什么反应?让我们把目光从硝烟弥漫的战场转向美国本土,看一看美国的普通百姓究竟是如何看待这场战争的吧!

  开战一周以来,美国人民通过各类媒体直击了战争的过程:从布什总统一声“Let&#39s go”打响战争,到各种关于萨达姆死亡、伊拉克军队不战而降的传闻,再到
美军飞机坠落,导弹误射英国战机,再到美国士兵受伤、失踪、甚至死亡……美国老百姓逐渐发现,伊拉克人民并不欢迎他们这些“解放者”,而战争也没有想象中那样“顺畅”,很多人开始怀疑美国军队的作战能力,质疑政府为什么不多派些军队;另一方面,反战的呼声日益高涨,越来越多的百姓要求停止这场丑陋的战争。

  ***“我们肯定得派更多军队,不然就完了”

  很多美国人认为,美军在战场上进展缓慢是因为政府没把更多的部队送上前线。由《纽约时报》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所作的一项民意调查充分说明了这一点。3月21日,58%的被调查者认为前线军队的数量“正合适”,只有20%的人觉得应该增加兵力。而到了26日,要求增兵的人数已经上升到了79%。

  28岁的美国俄亥俄州居民马克说:“我想我们应该派更多的人去伊拉克,情况不乐观。如果不多派人手,说不定我们就完了。”

  马克也许没有想到,增加兵力,就意味着可能会有更多的人倒在战场上。

  ***“政府总说一切OK,可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与要求增兵相对立的则是越来越高的反战呼声。战争刚刚爆发的时候,反战的中坚分子是那些不愿意看到伊拉克人民遭受战火蹂躏的人。随着美国士兵的伤亡人数不断增加,原本支持开战的老百姓也加入了反战的行列。

  41岁的缅因州居民费希尔发现自己越来越厌恶自己办公室里的那台电视机了。每天,她都会在里面听到没完没了的枪声,看到尸体和愈来愈多死难者家属的眼泪。她说:“我原以为我们去那儿是没错的。可是现在,好像政府已经控制不了局面了。他们总是说一切都OK,实际上根本不是这么回事。我已经不相信这些了。我很担心,我们的军队究竟还能不能回来。”

  的确,现代化的传媒给了人们更多视觉上的刺激,也提供了更多的真相。不论总统的演讲是如何的激动人心,当有人在战场上倒下时,一切都不那么美好了。

  科瓦切维奇在纽约拥有一家自己的计算机公司,他对伊拉克战争有着自己的看法:“政府显然对战争估计不足。现在,我看到了越来越多越南战争的影子,我担心伊拉克是又一个‘泥潭’,会让我们越陷越深。”

  ***焦躁和不自信充斥美国社会

  事实上,要求增兵也好,撤军也罢,都流露出了美国百姓对于这场战争普遍的焦躁和不自信。

  自从9·11恐怖袭击发生以来,美国民众的心态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本·拉登和他所带领的“基地”敢死队让美国人的自信在一夜之间土崩瓦解。不论美国政府如何强调自身打击恐怖主义的决心和能力,美国的普通老百姓似乎还没能从噩梦和恐惧中回过神来,原先建立在经济领先和霸权政治基础上的心理优势已离他们而去,而美军在伊拉克战场上的缓慢进展则令他们看到了先进武器并不是战无不胜的。

****************************************************************************************************************
“双布峰会”:对战争预测明显带有消极色彩
英国首相布莱尔和美国总统布什想通过他们的“双布高峰会”传达两个清晰的信息:首先他们想否认军事行动因为遭遇到伊拉克比预期要顽强的抵抗而陷入困境的说法。其次,他们想强调美英联盟的力量,并表明在伊拉克战后安排方面美英没有分歧。


  但是,他们是否成功地达到上述目标还远不能确定。首先,他们对战争未来进展的预测显然带有消极的色彩,他们坚持称,这一战争将一直持续到达成解除萨达姆武装、将萨达姆赶下台的目标为止。没有迹象显示,他们认为,这场战争将在数星期内结束,更不要说是在数天内结束了。

  其次,虽然他们坚持说,在希望看到伊拉克在战后出现一个建立在广泛基础之上的新政府方面他们是一致的,但显然,他们在联合国在伊拉克战后安排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方面没有达成协议。

  尽管如此,在他们举行的联合记者会上大放光彩的还是他们的个人联盟。布什总统赞扬了布莱尔的勇气、忠诚和远见,布莱尔则对布什的力量和领导能力进行赞扬。这使人们感觉到,两人要联手与世界对抗。

  当然,事实并不是这样的。他们并不是孤立无援的,尽管总统称他们拥有其他国家的支持,但他们显然不拥有1991年海湾战争那样的盟国支援。他们两人还坚持认为,军事行动被证明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尽管付出了令人遗憾的人员伤亡,但伤亡已降到最低限度。他们发出的暗示信息是,由于媒体的过度兴奋,所以现在造成了战争将持续更长时间和面临更顽强抵抗的印象。

  美英两国在战后伊拉克安排方面的分歧有可能被证明是一个真正的难题-尤其是对布莱尔首相来说。在这之前,他曾不顾美国的勉强态度,承诺联合国将参加伊拉克的战后安排,但最后却无法得到美国的支持。

  如果这种情况再次发生,他将面临国内的批评。因此,他非常小心地降抵公众对此的期待。

  对布莱尔的风险使其国内的反战势力认为,他们至今没有看到什么东西可以改变他们对战争和对布莱尔的看法。他们坚持认为,联合国应当接管伊拉克的过渡政府,然后交给一个非美国经营的政权。如果这不能实现,对布莱尔首相处理整个危机的批评将加剧。当然,布什总统也有自己的压力,尤其是来自那些一直对联合国抱怀疑态度的顾问的压力。

  对于“两布”来说,现实的努力将集中在如何赢得战争
****************************************************************************************************************
巴格达守城四要素:粮食 饮水 供电 精壮男子
一说巴格达的防御力量,人们往往就提有多少的共和国卫队、特别共和国卫队、萨达姆敢死队、坦克装甲车和大炮、地道地雷和街区……这些当然是一个城市保卫战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然而,一座城市的防御保卫能力远不只是士兵、坦克、大炮和地道,更重要的是这座城市的粮食储量、饮用水源、电力设施、青壮年男子比例等战争潜在因素。

  粮食可支持半年


  3月25日,伊拉克贸易部长萨利赫在巴格达举行联合记者招待会时明确表示,巴格达的粮食从现在算起能坚持六个月,言下之意,就算美英联军围城六个月,巴格达城里的军民也不会闹饥荒!萨利赫的这话当然是说给美国人英国人听的,也是说给全伊拉克人听的,因为家中有粮就不慌,对于一座围城来说,最可怕最恐怖的威胁莫过于没有粮食了。那么,巴格达的粮食从哪来?天天吃的蔬菜从哪来?老百姓的民生用品从哪来?

  据到过巴格达的军事专家介绍,巴格达居民的主要粮食是面粉和大米,自产粮区集中在巴格达的城北和城南,水果产区主要是南郊,蔬菜产区是南郊、北郊和东郊,只有西郊因为是缺水的荒漠,所以基本不产蔬菜。三个郊区的蔬菜种植方式是大棚,不受天气的影响,加上巴格达是伊拉克最大的消费市场,外省市的蔬菜也纷纷运进巴格达,所以巴格达的蔬菜新鲜而丰富,只要美英联军没有四面合围巴格达的话,那么蔬菜仍可能从东面(目前美英联军尚未能实现四面合围)运入巴格达,应该可以维持巴格达市民最低水平的生计。

  巴格达自己当然不会生产粮食。实际上,伊拉克全国生产的粮食也不够用,只能靠从国外进口。在经受国际社会制裁期间,伊拉克全靠联合国的石油换食品计划保证国民的粮食,巴格达自然也不例外。那么,萨利赫所说的巴格达有足够支撑六个月的粮食的说法从何而来呢?首先当然是战时控制粮食消费了,仍在巴格达的外国记者就能体验到,现在粮食和水就是靠他们所住的酒店平时的积累,从3月25日开始,这里的食品供应摊子是维持最基本需求的,就是你不能有任何的选择,就是他给你吃什么,你就吃什么,而且分量也是有控制的,比方说,记者吃自助餐的话,每个人只能拿一块鸡,一块牛肉,不能多拿;其次,经过长达12年的制裁,粮食配给主要是大部分人的主要生活来源。根据战前的联合国石油换食品计划,伊拉克公民每个月可以领取9公斤面粉,2.5公斤大米,1公斤油,250克茶叶,150克盐,1公斤洗衣粉,2块肥皂,250克牛奶。在巴格达领取粮食的票证上面清晰地标明了姓名住址,家里有几口人,应该在哪个分发站领取粮食,每个月他们会得到这样一大张,每个月撕下一张。在平时,配给的粮食是否充裕说法不一,官方的解释是粮食只够20天食用,剩下的10天要自己想办法,更穷困的家庭甚至要卖掉一半的粮食换取其它的日用品。不过,总体说,伊拉克人战前保持温饱的底线并不是很难。第三,伊拉克政府和民众在战争爆发前就有所准备,先是去年8月份,政府多发放了一个月的粮食。今年年初又多发了五个月的粮食,这就是萨利赫先生所说的至少六个月的粮食储备了。

  饮水情况堪忧

  巴士拉被包围后,国际社会最为担心的一个问题是饮用水源的问题,据说有爆发人道主义危机的危险。那么,巴格达一旦被围的话,其军民的饮用水问题将会怎样呢?

  据在巴格达长时间生活过的专家介绍,巴格达的饮用水系统还是比较完善的,这主要是由于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战争爆发之前,巴格达政权十分重视公共设施的建设,所以建起了一套完整的城市供水系统。虽说历经战争,但总体来说系统还算完善,特别是2000年之后,伊拉克石油换食品计划重点首推水处理项目。刚开始的时候,由于美国指责说伊拉克打着水处理项目的旗号购买违禁的药品,所以项目进展缓慢。后来,在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亲自督促下,2000年之后的饮用水有了相当的改善,水质也有了提高。巴格达平时饮用水由处于郊区的大水厂处理,不过,巴格达政府拒绝透露水厂水源的具体情况。不过,一旦美英联军占领巴格达郊区,那么就意味着水系统就可能被断绝。

  一旦这种情况发生,那么似乎从城内流过的底格里斯河可以提供水源。事实上却是行不通的,因为底格里斯河巴格达城区段污染相当严重,由于城市生活用水和发电厂的水都直排入河,所以河水又浑又黄,夏天发臭,根本不能饮用。不过,巴格达城内地下水位高,无需专业打井就挖出水井。加上富有战争经验的巴格达市民都备有消毒药品,加上战前的储水,所以短时间内不会发生巴士拉那样的饮用水灾难。

  当然,战争对巴格达水源的长远影响不好估算。今年3月21日世界水理事会副主席威廉·科斯格罗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已经打响的伊拉克战争将对该地区水资源和饮用水造成巨大破坏和污染,引发水危机,直接威胁当地居民健康和生命。一切战争、恐怖活动和国际冲突都有可能造成大范围水污染和卫生设施的严重破坏,进而造成比战争本身更大的灾难,人员伤亡将难以估量,战区的重建计划也会由此受到极大阻碍。科斯格罗夫说,伊拉克无辜平民目前不仅要经受枪林弹雨的恐吓,而且将无法获取未被污染的饮用水,生命随时受到威胁。一旦水资源遭到化学武器污染或者污水处理设施被破坏,该地区将爆发大规模瘟疫,损失惨重。

  电力是个问题

  尽管西方“人盾”坚守巴格达电厂,但美英联军仍毫不客气地于26日首度轰炸了巴格达的电厂,造成这次战争爆发以来首度停电。

  巴格达的电力设施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多数被炸毁,战争结束后虽然修复了部分发电站,但由于发电设备及零部件短缺,到夏季用电高峰时不得不经常拉闸断电。巴格达市每天固定停电两次,每次3小时。有时甚至连续停电一两天。由于用电严重超负荷,居民区经常突然断电,居民区的变电站也经常发生爆炸。许多楼房停电时室内温度高达42度,干坐着都不停流汗,有时甚至达到虚脱的程度。

  不过,尽管巴格达电厂被炸,但经历战火的巴格达居民已经有经验了,许多家庭都备有足够的燃油和小型发电机,可以保障基本的用电。

  巴格达是一座青壮年的城市

  一座城市的潜在战斗力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有多少的青壮年,有多少青壮年可以拿起枪。

  伊拉克最新人口普查结果表明人口平均增长率为3.2%。这一数字表明伊拉克是人口高增长国家,与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伊拉克的人口年龄结构属年轻型,20岁以下的年轻人约总人口比例的56%,在巴格达市据说可以高达70%,这主要跟政府从来没有寻求控制生育计划,后来又因为多年的连续战争,所以对人口控制更加放松。由于伊拉克的人口65%集中在城市,所以巴格达的人口构成应该与全国一样,年轻人占多数。加上伊拉克民众多拥有枪支,所以完全能成为保卫巴格达的主力。(新华社供本报独家专稿)

  小资料

  巴格达保卫战所需要的部分条件

  (一)在巴格达做好充分的粮食、弹药储备,做好长期坚守孤城的准备,消耗对方,并期待国际社会对美国的压力能迫使他们放弃对伊拉克的战争。

  (二)采用非常规通信手段,避免被美国人利用电子设备侦察。

  (三)利用战前短暂的时间,最大限度地训练民兵,使其具有一定的战斗能力,可能最后起决定作用的就是民兵也未可知。

  (四)同时在百姓中建立联防体系,使自己能够及时发现和清除伪装入城的特种兵。

   (五)正规军全部便装潜伏城内,强化民兵的组织结构,随时随地消灭进城的美军。

  另外,没有外援单纯进行城市防御作战迟早是要失败的,历史上成功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等均是有外援。当然,如伊拉克以城市防御作战为主,并在城市防御作战中积极寻找战机,以师团级部队快速迂回打击攻城美军和美军补给基地应该是可以支持一段时间的。


****************************************************************************************************************
战火中巴格达人生活---人人都有自己的事情干

早晨,遭遇战争的巴格达人从睡梦中醒来,他们进行祷告,去市场购物,或在咖啡店中寻求片刻和平的感受。

  随着美英联军对伊拉克的战争进入第二周,每天倾泻在巴格达城内的导弹和炸弹数量日渐增多,而巴格达市民却依旧坚持着往日的生活。


  凄厉的空袭警报声常常把人们从梦中惊醒,接踵而至的就是炸弹爆炸的巨响和孩子们惊恐的嚎哭。每天早晨,清洁工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清扫散落在大街小巷,以及建筑物门口的残砖碎瓦。公共汽车和出租车依然随处可见。“尽管现在是战时,你总能找到一条绕开(被轰炸地点)的路。我们不害怕,”司机阿里·侯赛因说。

  面包店前排着长队,巴格达人都在购买他们的早餐。晚上通常隐蔽在战壕内或沙袋后的伊拉克士兵和警察在等候接替他们的人来换岗时,也会匆匆忙忙地赶到小店里,喝上一杯热茶。

  随着太阳的升起,市场也渐渐恢复了生气。“我们把商品储藏在家中,每天用卡车运一点到市场,”经销软饮料的穆罕默德·阿齐兹说,“我们的存货可以撑上数个星期。”

  到了中午时分,街道上出现了交通堵塞的现象,司机们不停地按着喇叭,以表示他们的不满。商店都关着门,但人行道上摆着小摊,出售着包括凉鞋和电视天线在内的各种商品。

  在朱姆胡利耶大街旁的加扎勒集市上,鸟雀和鸟笼的销路依然不错,金鱼和鱼缸也是如此。而在巴格达城内最古老的萨拉伊集市上,纳吉姆·拉希姆说,近来他卖得最好的商品是画笔。

  20日开战当天,巴格达的学校就已经停课。“孩子们都待在家里。你必须想办法让他们有事干,”乌姆·穆罕默德说。

  由于不少政府机构和私营企业的关闭,在巴格达,需要寻找消磨时间方式的不仅仅是孩子。“我去朋友家或亲戚家窜门,或者看电视,”木匠塔里克·阿迪卜手里捻着串珠,坐在家门口说。

  咖啡店是男人们最爱去的地方。在拉希德大街上的“扎哈维咖啡店”内,顾客们一边品尝着咖啡,一边玩着阿拉伯人特有的牌九。

  店主卡伊斯·阿卜杜勒-贾巴尔说,这家店有超过100年的历史,而自从战争爆发以来,这里的生意比以往更好了。“我们从早晨7点开门营业,一直到晚上9点关门,”他说。

  傍晚时分是巴格达最富生机的时候。一些商店会营业数个小时,餐馆迎来了它们的最后一拨客人,理发师们忙着工作,而年轻人则在桌球俱乐部里玩最后一轮游戏,或购买音乐磁带,以打发无聊的时光。

  夜幕降临之后,巴格达依然灯火通明。只有极少数无畏的司机才敢开车外出,而大部分巴格达人又要在警报声和爆炸声中度过一个漫长的夜晚。

****************************************************************************************************************
美英联军消耗惊人 美国国库日渐空虚(图)
伊拉克战争已经进入第8天,整个战局虽然有点雾里看花,但美英联军在这8天里每天消耗的美元都是明明白白的数以亿计。

  此次美军前期战争是以精确制导武器为主,自从3月20日开战以来美军共向伊拉克发射
了约600枚巡航导弹,以最著名的战斧式巡航导弹为例,共三种型号,平均每枚价值120万美元,这样计算仅巡航导弹美军就耗资7.2亿美元。

  军用飞机方面,综合各方数据显示,在头7天的战争中,美英联军有8架战机和4架直升机被击落,而美军一架“阿帕奇”直升机就价值1500万美元,战斗机中比较便宜的F16一架也价值1600万美元,因此这笔损失近2亿美元。

  另据伊拉克方面称,美英联军还有30辆坦克和55辆装甲车被击毁,而美英联军使用的普通坦克每辆价值380万美元,布雷德尼型战车每辆价值140万美元,这笔损失至少1.9亿美元。除此之外,伊拉克方面还声称,美英联军至少有150人伤亡或失踪,按照第一次海湾战争的赔付水平,到目前为止美英至少支付抚恤金1500万美元。

  以上这部分战争费用还只是本报综合各方面公开数据简单计算后的初步结论,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战争严酷程度的加剧,战争费用必然会提高。由于战争费用大部分来自美国,其首期500亿美元的战争拨款能否支撑到5月底实在令人怀疑。

  现在按照美国的估计,如果战争持续1个月,武器的消耗是20亿美元,人员的维持供给至少50亿美元,这只是一个最低限度的消耗。专家认为,巨额的战争消费将使美国经济雪上加霜,如果战争拖上3个月,那么美国经济就会遇上更大的麻烦。

  美国本来就有赤字,如果继续大量的军费开支,赤字就会更大。在克林顿时期,当时估计未来10年每年盈余超过100亿美元,但布什上台后第一年就没有盈余,第二年开始赤字,今年的财政赤字将达到3000亿美元,未来10年的赤字将达到4万亿美元。

  美国总统布什25日在五角大楼宣布,他已经要求国会追加747亿美元的财政拨款,用于支付伊拉克战争和加强国土安全费用。在布什总统向国会要求追加战争拨款之后,国会参议院没过多久就通过了将布什提出的10年内减税7260亿美元的计划减少到3500亿美元。

  分析人士认为,伊拉克战争的最终费用要比预计的大得多,这些开支加上7260亿美元的减税计划,会将美国财政推向不安全的境地。

  另据路透社报道,英国财政大臣布朗27日将伊拉克战争财政预算从最初的17.5亿英磅增加到30亿英磅。
****************************************************************************************************************
英攻打巴格达前需拔除的五颗“钉子”
从种种迹象分析,美英联军此次出兵伊拉克采取的基本战略是:“擒贼先擒王”,速战速决。在此战略企图指导下,其具体作战计划可能是:第一步,实施“斩首”攻击,一举干掉萨达姆;第二步,发动“震慑”行动,以高强度的精确空袭,削弱或剥夺对手的抵抗意志,与此同时,地面部队在强大的空中火力支援下快速突进,在先期渗入的特种部队配合下
,迅速达成对巴格达的合围,扼住萨达姆的“喉咙”;最后一步,逐步收复伊拉克的军心民气,尽量以非作战手段控制伊拉克全境,建立新政权。

  从目前战役实施来看,联军的前二步计划有可能落空,至少是难以完全达到预期效果。美军的“斩首”攻击未能干掉萨达姆,在接下来的“震慑”行动中,联军的空袭不仅未能吓倒伊拉克军民,而且激怒了伊拉克上下。其地面部队虽保持了较高的突击速度,在一周时间里进逼巴格达城下,但沿途遇到了伊军的顽强抵抗,进攻锐气已失,而己方的后勤补给线却连遭对手袭扰,受“游击战”威胁日甚,联军要想按计划达成对巴格达的合围明显感到兵力不支。在这种情况下,笔者分析美英联军下一步可能要调整作战计划,在继续加强对伊全境各重要目标实施高强度空袭的同时,地面部队暂停攻势,先站稳脚跟,稳定后方,待新锐力量投入战场后,再发起对巴格达的攻击。

  如果上述分析成立的话,那么联军地面部队下一步的作战动向可能是:在保持对巴格达一定军事压力的同时,将掉转“枪口”,以相当力量扫除其后方补给线上威胁较大的伊军防守要点,以保持后方稳定,也就是所谓拔“钉子”。

  那么,现在联军地面部队后方还有哪些“钉子”必须拔掉呢?

  伊拉克南部尤其是两河流域,城镇密布,伊军防守要点较多,联军地面部队不会逢“钉子”就拔,这样既做不到,也不必要。分析联军地面部队必须拔除的“钉子”不外乎二种情况:一是各种后勤物资存储转运的基地;二是对补给线威胁较大且难以绕过的交通枢纽。从这二点出发分析巴格达南部必须拔除的“钉子”,可能主要有以下几个:

  1.乌姆盖斯尔。这是伊拉克唯一出海口,小城不大,但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美英军队远涉重洋,深入伊拉克作战,其主要作战装备、人员及后勤物资都要通过国内从海上运输,而战区内联军除了可利用科威特港卸载后勤物资外,别无其他港口可用。据报道,目前科威特港口运输十分繁忙,压力很大。拿下乌姆盖斯尔后,联军可以在此建立一个后勤补给基地和物资转运中心,从而大大缓解科威特港的压力。联军在开战第一天就开始围攻乌姆盖斯尔,伊军则顽强固实该地,直到26日,联军才基本控制该城,以后还要清理港口、扫除水雷障碍。这是迄今为止联军在地面作战中唯一可算得上的“战果”。

  2.巴士拉。是伊拉克第二大城市,也是伊南部重镇,但仅以此二点而论,联军完全可以绕过该地,不去管它。联军之所以决心拔掉这颗"钉子",主要是由于巴士拉位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交汇处,拿下巴士拉后,联军运输船只可以直接沿阿拉伯河溯流而上,从水路运输后勤物资,对沿两河作战的部队实施补给。此外,伊拉克南部油田也位于该地,巴士拉城建有大型炼油厂,联军攻占该城,可以控制南部油田,防止伊军破坏油田,同时也可利用巴士拉的炼油设施,就地取材,进行油料补给。目前,英军第7装甲旅等部正在这里与伊军守城部队进行残酷的巷战,态势还不甚明朗。

  3.纳西里耶。该城位于幼发拉底河下游的南岸,它是伊拉克南部的重要交通枢纽,东南连接巴士拉,向北有两条道路直通巴格达,铁路、公路和水路交通都十分方便。美军地面部队由北向南进攻巴格达,正是从这里兵分二路,一路向西北沿塞马沃、纳杰夫进逼巴格达;另一路则沿舍特拉、里法伊指向库特,从东南威逼巴格达。因此,这里对联军后方补给线威胁最大,23日,正是在这里,美军的一个后勤抢修分队遭到伊军伏击,造成13人阵亡和被俘,这是开战以来联军受损最多的一次。因此,报道说最近几天美军集中5000多人,对该城发动强大攻势,但仍未见明显成效。为此,26日美军只得组成一个3.5公里长的装甲长廊,掩护后续部队从这里越来幼发拉底河,向舍拉夫方向进攻。

  4.纳杰夫。在巴格达以南约160公里处,位于伊拉克西南大沙漠与两河流域的交界处,是巴格达的南大门,这里向北城镇密布,向西、向南则荒无人烟。因此,联军无论是绕道沙漠还是直接沿幼发拉底河谷进攻巴格达,都绕不过纳杰夫。萨达姆投入重兵把守在这里,联军也高度重视纳杰夫之战。近几天这里战事激烈,美军方透露仅26日一天,联军在这里就打死了伊拉克守军1000多人,己方也有不小伤亡,可见双方争夺的激烈程度。

  5.库特。位于巴格达东南约100多公里处,横跨底格里斯河。联军从东南进逼巴格达,达成对巴格达的合围,必须经过这里。但目前联军进攻兵力尚未抵达这里,在未来几天里,若联军要继续进逼巴格达,预料这里也会暴发一场激烈争夺。

  除上述五大要点外,巴格达城周围的众多小城镇都是拱卫巴格达的外围,如希拉、卡尔巴拉、哈巴尼亚、巴古拜等,联军要直接攻击巴格达,必须剥掉这些外壳。但预料联军不可能逐点拔除这些“钉子”,他们会根据攻击方向的选择,有重点地拔除几个“钉子”从而敲碎坚硬的“外壳”,直取“内核”。从目前看,联军正在卡尔巴拉地区与萨达姆的共和国卫队激战,显然联军把这里选作突破口了。但这几天进展不大,看来巴格达的“外壳”不好敲。
****************************************************************************************************************
鼓吹对伊战争 五角大楼高官下台
华盛顿其中一个大力推动伊拉克战争的主要人物帕尔辞去了国防部顾问的职务。 帕尔说他从防务政策局主席的职位退下来是因为被指涉及利益冲突。

BBC驻华盛顿记者莱纳报道,帕尔在里根总统政府内有"黑暗王子"的称号,因为他反对军备控制。

最近几个月,帕尔不单鼓吹攻打伊拉克的必要,还强烈认为伊拉克只会作出轻微抵抗。 这个看法现在明显证明是错的,但是这看来不是他辞职的原因。 帕尔说,他辞职是因为有指称说他涉及利益冲突。

有关的利益冲突指控是随着一项报道而出现的。报道说,帕尔曾经与沙特阿拉伯商人卡舒吉午膳。 帕尔一直声称他是清白的。但是他权倾华盛顿的日子看来已经一去不返了。


另据中国日报网站消息,美国对伊战争的主要“策划师”理查德·珀尔在3月26日的一封信中表示,他将辞去五角大楼顾问团——国防政策委员会主席的职务。

据报道,珀尔不仅是美国国防部,而且是一家公司的顾问,这使得他在行使职务时存在着“利益冲突”,招致一些攻击。

珀尔在给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的信中说:“一些人基于错误的事实对我进行攻击,由于不能迅速轻易地平息这些指责,我请求你同意我辞去国防政策委员会主席的职务,这也是在这种情况下我最不愿做的。”

珀尔积极呼吁对伊拉克发动战争,此前就多次表示,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不会查获什么新材料,核查行动势必是失败的。他与美国副国防部长沃尔福威茨都是布什政府的“鹰派”代表。

****************************************************************************************************************
美军伤兵回忆纳西里耶战役:那是一场恶梦
尽管美英联军正在为“巴格达决战”作着最后的准备,许多年轻的美英战士将可能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丧生,但是,对于那些由于受伤已经返回后方的联军战士来说,他们无疑是幸运的,战争已经离他们而去。

  周四,一批受伤的美军士兵乘坐飞机返回位于德国的兰德斯吐(Landstuhl)医疗中心接受治疗。在返回兰德斯吐尔医疗中心后,他们接受了德国记者的采访。

  美国陆军士兵杰夫里对记者说,“我们是在攻占纳西里耶的过程中受伤的。当时,我们非常地吃惊,因为当天我们接到了上级的指示说,在经过纳西里耶的过程中可能不会有太大的抵抗,所以,我们就放松了警惕,但是,当我和其他的六名战士快要接近一座大桥时,却遭到一伙身穿平民衣服伊拉克人的袭击,他们向我们开枪,我们当中有好几个人受伤。”

  戴维斯是一位来自佛罗里达空军基地的战士,他说,“我们所在的部队已经获得消息,伊拉克士兵可能会穿上平民的衣服袭击我们。但是,当这一切真实地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时候,我们还是有点意外。”

  22岁的胡根右腿严重受伤,当时有一枚炸弹就在他身边爆炸,但他却对遭到伊拉克士兵的袭击没有表现出一点意外,他说,“就好象是电影上发生的一样,一枚炸弹从远处飞来,就在我的身边爆炸,我当时对自己说‘我的老天,我一定会死去’,但是,当我醒过来的时候,发现自己居然还活着,但是我身边的两名战友却一动也不动,他们确实是死了。我再看看自己的裤子已经是浸透了鲜血。”

  当被问到他们对此次战争有何感想时,他们一致表示,“简直就是一场恶梦”。

  据悉,德国的兰德斯吐尔(Landstuhl)医疗中心是美国境外最大的军事医院,拥有床位320个,目前正对72名从美伊战争中受伤的士兵进行医治,其中的5名士兵伤势严重
***************************************************************************************************************
布什手上的山竽有多烫?

美国攻打伊拉克已经七天,首都巴格达硝烟四起,大城巴斯拉无水无电,数百万无辜平民处境堪虞。可是,美国到现在还未找到任何伊拉克发展核生化武器的证据。大家假如不太健忘,或许还记得这是美国出兵伊拉克的主要依据。

所幸,国际社会中也有不太健忘的成员。包括阿拉伯与许多不结盟国家在内的一群联合国会员,首度对美国入侵伊拉克的行动,提出了在我看来极为严正的公开要求:「停战退兵与负起人道救援责任」。美国与台湾媒体几乎无一以显着地位处理这则消息,唯独东森电子报立即以头条刊载。东森主编的慧眼值得喝采,美国媒体的道德怯懦应予挞伐。

根据日内瓦公约,占领军有责任供应人道物资让占领区人口生存下去。据此,美国大兵在广大的伊南占领区承受各种敌对活动威胁的同时,还必须对这些「敌人」提供人道救援。困惑与不快的士兵们若因此对布什总统家的女性长辈口出不逊,想亦人情之常。

事实上,俄、法、德、中等国明确要求,提供紧急人道物资的经费,必须由美国而不是联合国承担。假如美国政府的高级官员尚有政治智慧,就应该体认:伊拉克这块山芋,只会在手中越来越烫。

美国政府持续宣称有几十个国家支持出兵惩治伊拉克,仿佛广获国际支持。但是真正代表国际社会的联合国,却在整个过程中被迫靠边站。这是美国出兵行动的合法性危机之一。

如今前方吃紧,国务卿鲍尔已经开始放出「战事可能不会很快结束」的风声;若于此时回头听命于联合国(对华府来说,等于听命于联合国内的捣蛋份子),一则示弱于敌人,再则无异于承认自己的行动违反国际法,此举后患之无穷,即如布什总统的才智,也不需国安顾问之提醒而后知。这是「伊拉克自由行动」合法性危机之二。

然而,美国政府从上世纪最后十年就已经发现,而且在这次出兵行动折冲过程中体验深刻的一项国际情势是:一强独大的美国,并无只手擎天之力。不论白宫主人的主观意愿如何,美国势必要与更多的国家分享支配全球政治资源的权力。此时此刻,美国倘使对联合国的合理要求不予置理,如何能圆其「正义之师」的说辞?就算军事上蛮干到底,战事底定之后,难道对政治盟友的不满也能以老拳相向?这是白宫必须面对的合法性危机之三。

就我看来,究其实,全部的「危机」只是面皮问题而已。这一点,不论是交战双方的决策者,或是全球街头示威的反战人士,全都心知肚明。如果华府真的把伊拉克人民的疾苦放在心上,现在就是展现诚意的时候。国际政治充斥我诈尔虞,面子问题原也当不得真;若是为了人道而自损面皮,起码不致招来政敌在伤口上洒盐巴。假如布什总统不改他的牛仔作风,小小山竽还是可能烫伤手的。
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306

帖子

1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1
注册时间
2001-11-21
 楼主| 发表于 2003-3-28 17:3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征兵官骗了我孩子!" 阵亡美兵家人痛斥布什
文章来源: 中国日报 于 2003-3-28 0:29:00:

  

美军在伊拉克伤亡数字的不断增加,牵动着千千万万士兵家长的心,而那些不幸失去孩子的父母则更是痛不欲生。3月27日,美国《华盛顿邮报》记者采访了两名阵亡的海军陆战队士兵的父母,希望能听到一些“我为我孩子感到骄傲”之类的豪言壮语,可最后听到的,却是父母对布什政府让自己孩子送命的斥责和控诉。

  ***老安德森:布什要给我们一个说法


  《华盛顿邮报》此次选择的两名阵亡士兵分别是美军507机修连的22岁的贾麦尔·安德森军士和21岁的霍华德·小约翰逊一等兵。他们二人在23日纳西里耶附近遭伊军袭击身亡。

  在安德森军士家,记者看不到任何思念死者的黄丝带和美国国旗。安德森军士的父亲、一名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邮递员凯文·安德森情绪激动地说:“他们(布什政府)必须告诉我们孩子是怎么死的!我们从来没想到,我们的机修工孩子竟然会在战场上跑得这么远!”老安德森在记者面前显得非常疲惫——他刚在路上颠簸了9个小时,告诉他远在佛罗里达的母亲,她的“小心肝”孙儿已经永远回不来了。

  老安德森表示,自己在路上每开一英里,心中的愤怒就增加一分。他的妻子帕特莉西亚也感染了他丈夫的愤怒情绪,在结束了一下午的葬礼后,她遏制着心中的怒火对记者说:“布什只会把别人的孩子送上战场,只会空洞地说他们死得如何光荣。可我宁愿自己的孩子是一个只会躲在我怀里的懦夫,也不要做布什的什么英雄。”

  老安德森夫妇回忆道,自己的孩子2000年从高中毕业后就入了伍,但他“决不是想参加战斗,并不想成为一名战斗人员”,因为精通汽车和计算机,小安德森在军中担任的是通讯技术兵。他所在的部队只是在今年2月才得到了前往科威特的征召令。在此之后,小安德森和他高中时的恋人闪电结婚,并简单地在军营所在地匆忙渡完了蜜月后立即开赴了海湾前线。22岁就失去新婚丈夫的特克拉苦笑着说:“我们的蜜月除了尘土和树林,什么都没有。”

  安德森军士最后一次和家人联系是在战争打响的前夜。老阿德森说:“当时他打电话来说‘妈妈,我不想去打仗’,但他是一个遵守纪律的好孩子,所以他最后还是去了。”

  ***约翰逊:征兵官骗了我孩子

  与安德森一家的愤怒相比,另一名阵亡士兵小约翰逊一等兵的父母则在忍受丧子之痛的同时,对布什政府的战争叫嚣和对美国民众的欺骗提出了深深的疑问。

  老约翰逊牧师最后一次看到自己的孩子,是在今年1月。当时他从亚拉巴马州的家中出发,长途跋涉240公里,前往新奥尔良机场,和正准备向科威特开拔的儿子见最后一面。老约翰逊含着泪花说:“我告诉儿子,要相信上帝,经常向上帝祈祷并寻求帮助。他跟我说‘爸爸,我已经准备好了,我知道自己面临的是什么,我相信上帝和我同在’。”

  老约翰逊对记者表示,小约翰逊是家中唯一的儿子,也是父亲教堂唱诗班中的一名乐手。2001年高中毕业后,小约翰逊本打算进入一所技术学校学习计算机知识,但不幸有一天却碰到了来社区招募新兵的美军征兵官。这个军官把军队夸得天花乱坠,还对小约翰逊许诺说,他能在军队里学到所需的计算机知识,而且他的学费全部由“山姆大叔”来负担。两周后,小约翰逊入伍了。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3月25日敲开老约翰逊家门告诉他们儿子阵亡消息的人,正是两年前蛊惑他们儿子入伍的美军征兵官!

  老约翰逊抱怨说,他们拿到的阵亡通知书上非常简单,没有任何小约翰逊阵亡的细节。最后悲痛的父母还是在当地报纸上得知,自己的孩子是在纳西里耶这个他们根本不知道在哪儿的地方阵亡的。小约翰逊的姐姐对此抗议说:“我们对家人的死当然很在乎,但到现在美国政府还没有给我们任何解释。我们现在还在等。”

  虽然老约翰逊口口声声说他并不十分悲痛,而且支持自己的军队,但他同时指出,自己反对这场战争的决心更加坚定了。他对记者表示:“你知道,我并不了解这场战争,但我从心底里相信,这场战争不该这么打下去了。因为如果布什他们指挥得好的话,我的孩子现在还好好的活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306

帖子

1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1
注册时间
2001-11-21
 楼主| 发表于 2003-3-28 17:41:23 | 显示全部楼层
零时03分:布什说联军行动取得进展,但对伊战争远未结束 。

零时08分:美军在纳西里耶和纳杰夫同伊军激烈交火。

零时14分:美国海军陆战队补给车队在伊拉克南部遭袭击。

零时42分:巴格达南部再次遭美英轰炸。

1时14分:美军为夺取幼发拉底河大桥同伊军激战。

1时22分:美军方说在纳杰夫地区战斗中打死伊军千人。

2时34分:气象专家说伊拉克油井火灾将造成全球大气污染。

3时03分:伊拉克说共和国卫队26日首次参战给美军重创。

3时33分:法国说伊拉克如使用生化武器,法国将帮助美军 。

3时39分:伊拉克军车队撤出巴士拉。

3时51分:美军方宣布向海湾地区增兵3万。

4时39分:伊拉克共和国卫队迅速向在纳杰夫战斗的美军进发。

4时56分:联合国就伊拉克问题召开安理会会议。

5时02分:美英联军打击撤出巴士拉的伊拉克坦克部队。

6时46分:美军说千名美军在伊拉克北部伞降并占领一机场。

7时39分:巴格达遭受新一轮空袭。

9时35分:鲍威尔说美国不同意联合国控制伊拉克战后过渡政府。

9时47分:联合国寻求20亿美元援伊,创历史最高记录。

10时35分:伊拉克坦克部队从巴士拉南下遭联军空袭受重创。

11时14分:半岛电视台播出的死亡英军士兵疑为“沙漠之鼠”。

12时09分:布莱尔抵达戴维营同布什会晤。

12时40分:美国军方官员认为对伊拉克的战争可能持续数月 。

13时15分:英国伞兵在伊拉克南部投入战斗,从防卫转入进攻。

14时06分:至少37名美国海军陆战队队员被“友军”炮火打伤。

14时41分:萨达姆敢死队在祖拜尔同英军开战。

16时36分:英军指挥官说伊拉克有望在3个月后恢复石油出口。

17时52分:伊导弹在科威特城上空遭“爱国者”导弹拦截。

17时55分:天气逐步转好,美英联军计划加强攻势。

18时34分:美英先头部队逼近巴格达。

18时35分:伊拉克战后重建提上日程,美英立场有明显分歧 。

19时06分:巴格达市中心发生三次爆炸。

19时12分:英国公民进入伊拉克为萨达姆而战,攻击英军被拘捕。

19时27分:两名黎巴嫩记者在伊拉克南部失踪。

19时57分:英军说联军要先巩固北方战线再直捣巴格达。

20时01分:美国国防部最新美军伤亡报告,24人死亡28人受伤。

20时16分:美军大幅拓宽乌姆盖斯尔航道。

20时31分:伊拉克发言人说,伊拉克已做好北线防御准备。

21时06分:美英联军将在伊拉克北部部署6000名士兵。

21时14分:捷克国防部长宣布捷克向科威特增派特种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0

主题

1431

帖子

1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6
注册时间
2002-11-29
发表于 2003-3-29 14:57:17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时间本周五下达的“暂停运作”命令意味着军方要暂缓前进步伐,处理补给线过长引起的后勤问题。


  一些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称,在暂停前进期间,联军部队仍然会在对伊拉克军队施以强烈的空中打击,以减轻未来打击巴格达的压力。

  为了节省资源,耗费汽油很多的装甲车已经被禁止使用。食品的供给也处于短缺时期。在一个步兵团当中,军队已从每天三餐减少为每天一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306

帖子

1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1
注册时间
2001-11-21
 楼主| 发表于 2003-3-29 20:33:34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典的数据分析for美国的无理
文章来源: 以色列 于 2003-3-28 12:09:00:
 

问:美国人口在全世界占多少比例?
>答:6%
>
>问:美国拥有的财富占全世界多少比例?
>答:50%
>
>问:那一个国家的石油蕴藏量最多?
>答:沙特阿拉伯
>
>问:那一个国家的石油蕴藏量占第二高?
>答:伊拉克
>
>问:全世界一年的军事花费有多少?
>答:9000多亿美元
>
>问:其中美国的花费占多少?
>答:50%
>
>问:根据联合国的估计,美国军费抽出几成,就可以供应全世界人民的基本生活所
> 需?
>答:一成,即大约400亿,这是当初美国报复性攻打阿富汗的费用
>
>问:二次大战后有多少人死(于战争)?
>答:8600万
>
>问:伊拉克从何时开始拥有生化武器?
>答:自1980年代开始
>
>问:伊拉克是自己发展这些生化武器的吗?
>答:不是,材料和技术是由美国?英国政府及其私人公司提供的。
>
>问:当伊拉克以毒气攻击伊朗(两伊战争时,1980-1988),美国政府有没有谴
> 责?
>答:没有
>
>问:1988年,萨达姆(海珊)以毒气攻击哈拉比亚镇的库德族人,杀死了多少人?
>答:5,000人。
>
>问:这次有多少西方国家对伊拉克提出了谴责?
>答:0
>
>问:美国在越战时使用了多少加仑的橙剂(含有245-T或245-三氯苯氧乙酸之除草
>剂,曾在丛林战中用作脱叶剂,英国在马来亚和美国在越南战争中都使用过。名称来
>源于在越南所用容器周围涂的橙色环。对人有毒,因为含有微量二戴奥辛英,可引起
>严重的皮疹(氯痤疮),以及实验动物的婴儿畸型和癌症)?
>答:1700万
>
>问:是否有任何证据显示伊拉克和911事件的攻击者有勾结?
>答:没有
>
>问:1991年海湾战争中,估计有多少平民死亡?
>答:35,000人
>
>问:在海湾战争中,伊拉克造成了西方国家多国部队多少人死亡?
>答:零
>
>问:美国用装有推犁的坦克车,活埋了多少撤退中的伊拉克士兵?
>答:6,000人
>
>问:海湾战争后,多国部队留下了多少铀乏弹在伊拉克和科威特?
>答:40吨
>
>问:根据联合国的估计,1991-1994年伊拉克人的癌症罹患率增加了多少?
>答:700%
>
>问:美国宣称它在1991年摧毁了多少伊拉克战力?
>答:80%
>
>问:是否有证据显示,伊拉克的武器除了自卫之外,还预备作其它用途?
>答:没有
>
>问:伊拉克是否比十年前对于世界和平更具威胁性?
>答:不是
>
>问:五角大厦(美国国防部)指出,在2002-2003年对伊拉克的攻击中,有多少平
> 民因而死亡?
>答:10,000人
>
>问:这其中有多少是儿童?
>答:超过一半
>
>问:美国对伊拉克实施空袭了多少年?
>答:11年
>
>问:从1998年十二月到1999年九月,美国和英国是否和伊拉克处于战争状态?
>答:没有
>
>问:在上述期间内,美英对伊拉克投掷了多少炸弹?
>答:2,000万磅
>
>问:联合国(安理会)第661号决议案决议对伊拉克实施严格的制裁(禁止进出
> 口)以来已有多少年?
>答:12年
>
>问:在1989年,伊拉克每出生一千名婴儿中,死亡率是多少?
>答:38
>
>问:1999年,估计婴儿死亡率又是多少?
>答:131(增加率345%)
>
>问:到1999年十月为止,伊拉克有多少人因为联合国的制裁而死亡?
>答:150万
>
>问:自1997年开始,据估计有多少儿童死于联合国的制裁?
>答:75万
>
>问:萨达姆驱逐了联合国的武检团吗?
>答:没有(译注:在前三百次没有,后1998年因萨达姆认为过于耗费伊拉克“石油
> 换粮食”的经费而拒绝武检员入境)
>
>问:从1998年11月到12月,联合国进行了多少次武检?
>答:300次
>
>问:有几次武检团遭遇到问题?
>答:5次
>
>问:武检团是否被允许进入复兴党中央党部?(译注:目前伊拉克执政党)
>答:是
>
>问:是谁在1998年十二月时说:“伊拉克实际上已经解除武装到现代社会前所未有
> 的程度”?
>答:联合国武检团主席Scott Ritter
>
>问:1998年联合国武检员宣布发现并销毁了多少伊拉克在1991年后发展大规模毁灭
> 性武器的能力?
>答:90%
>
>问:伊拉克是否同意武检员再回到伊拉克?
>答:是
>
>问:直到1992年以色列违反了多少联合国决议?
>答:超过65个
>
>问:从1972-1990年,在联合国有关制裁以色列的决议上,美国动用了几次否决
> 权?
>答:30次以上
>
>问:目前已知有多少国家拥有核子武器?
>答:8个
>
>问:伊拉克有多少核子弹头?
>答:0
>
>问:美国有多少核子弹头?
>答:超过一万个
>
>问:至今唯一曾经使用核子武器的是那一国?
>答:美国
>
>问:以色列有多少核子弹头?
>答:超过400个
>
>问:是谁说过“如果我们对于重大的事情保持沉默,我们的生命就完蛋了”?
>答:马丁路德金博士
>
>最后一问:你愿意?并且即将持续参与反对美英侵略伊拉克的各种行动吗?
>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4-11-24 07:32 , Processed in 0.087535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