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229|回复: 15

花旗银行收购EMI,拆烂污的华尔街银行家会把EMI怎么样?

[复制链接]

38

主题

709

帖子

3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37
注册时间
2011-2-13
发表于 2011-2-22 14: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据华尔街时报在线版2011年2月2日报道,花旗银行从一家私人基金公司拿到了EMI 100% 的股权,全面控制EMI。此前EMI欠债34亿英镑,花旗银行减免这笔债务到12亿英镑,现在正准备出售EMI。可能的买家有华纳和BMG.

http://online.wsj.com/article/SB10001424052748703445904576118083710352572.html


EMI 这帮败家子,手中那么好的母带资源,就是不好好利用,搞到这个样子。EMI 所谓的“重新制作”,音效还比不上业余人士拿LP做音源的制作。


下一步会如何,现在谁也不知道,让我们拭目以待,希望EMI的录音不要绝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9

主题

4752

帖子

3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30
注册时间
2010-6-25
发表于 2011-2-22 14:29:37 | 显示全部楼层
默然相爱,寂静欢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709

帖子

3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37
注册时间
2011-2-13
 楼主| 发表于 2011-2-22 14:36: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Wishlist,最前面的都是EMI 的录音:1)富特文格勒1954年维也纳爱乐,“女武神”;
2)富特文格勒1949年柏林爱乐,布鲁克纳第7(只在日本有卖);
3)Kempe & Elisabeth Grummer, 瓦格纳,“罗恩各林”;
4)Franz Konwitschny, Elisabeth Grümmer,瓦格纳,“汤豪瑟”;

这EMI 有钱不赚,就是不出版,我想买买不到。

我曾经给EMI 发email,询问3)的再版可能,EMI 回复倒是很快,说了一通大道理,就是回避我的问题。2)好像还有,我得抓紧从日本订,20刀的邮费看来是省不下了,本来想找机会请人带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2667

帖子

6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6
注册时间
2011-1-16
发表于 2011-2-22 16: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本运作,应该不会影响音质吧
zj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49

主题

10万

帖子

3762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2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发表于 2011-2-22 17:5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录了100多年古典音乐,下场是欠债几十亿,这个生意经真是令人丧气.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4

主题

1万

帖子

602

积分

荣誉会员

Discophile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02
注册时间
2005-9-17

优秀版主奖

QQ
发表于 2011-2-22 18:50:06 | 显示全部楼层
重新整合也好~但不希望看到像飞利浦那样,最后连牌子都没了
Nelson Pass rock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3

主题

2600

帖子

4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45
注册时间
2009-7-1
发表于 2011-2-22 21:5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的帖子

如果牌子没了就太好了,很多人就会象炒PHILIPS头版一样炒EMI CD了。。。哈哈, 有趣得很
最后发觉,有一天全部的CD品牌都倒闭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8

主题

4018

帖子

96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96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11-2-23 00: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家里的CD總是缺了一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709

帖子

3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37
注册时间
2011-2-13
 楼主| 发表于 2011-2-23 13: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白 于 2011-2-22 17:59 发表 录了100多年古典音乐,下场是欠债几十亿,这个生意经真是令人丧气.

确切地说,是114年。下面是从BBC和EMI网页里转来的EMI历史简介:

EMI 创办于1897年,原名叫Gramophone, 1899 Gramophone买下那幅著名的小狗听喇叭的画的版权,开始使用“他主人的声音”(His Master's Voice, HMV) 做商标。

1912年前后,随着留声机的快速普及,Gramophone 的业务发展迅速;1921年,第一家HMV门面在伦敦牛津街开张。1931年,Gramophone 和 Columbia 的英国分公司合并,成立EMI,全名叫 “电器和音乐工业” (Electric and Music Industries);同年,著名的Abbey Road 录音棚启用。EMI 成立后,美国法院裁定合并违反了反垄断法,后来EMI和Columbia 的美国公司有很长时间的纠葛,直到Columbia被Sony买下。

1940年至1990年代,是EMI 的黄金时期。唱片、CD销售遍及全球,旗下明星云集,其中最有名的是1962年签下“披头士”(The Beatles),这支乐队至今仍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流行/摇滚;1996年签下“辣妹”,其中的一个后来成了著名足球明星的老婆;但是在英国,反而是足球明星沾了老婆的光。

EMI 飞速发展的同时,进行了大规模的购并,其中包括买下“维金音乐”(Virgin Music Group),但是也有几次合并很有问题,为以后的衰败留下祸根。

EMI 在此之前,最大的损失来自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EMI 失去对德国分公司的控制,德国分公司就是后来 DG(Deutsche Grammophone);苏联10月革命后,EMI 的俄国分公司被收归过有。那些损失,EMI 都挺过来了,还进一步发展壮大。

但愿这一次,EMI 也能挺过去。不过也难说,时代变了。

[ 本帖最后由 园丁 于 2011-2-23 13:1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709

帖子

3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37
注册时间
2011-2-13
 楼主| 发表于 2011-2-23 13:4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angmetal 于 2011-2-22 18:50 发表 重新整合也好~但不希望看到像飞利浦那样,最后连牌子都没了

窃以为,牌子本身并不是最主要的,关键是买家如何保持发展它的资源。一个成功的例子,是Sony收购Columbia以后,一些老录音的再版发行,比当年的Columbia做得还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709

帖子

3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37
注册时间
2011-2-13
 楼主| 发表于 2011-2-23 13:5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井底蛙1970 于 2011-2-22 16:09 发表 资本运作,应该不会影响音质吧

希望是不会,但是谁也不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709

帖子

3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37
注册时间
2011-2-13
 楼主| 发表于 2011-2-23 13:5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卖给日本的东芝也许不坏,EMI 在日本的业务,就是与东芝合作,搞得有声有色,有些精品,只在日本市场有售。也许东芝可以把EMI的全球业务都扭转过来?
(纯属个人猜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

主题

948

帖子

1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0
注册时间
2006-6-14
发表于 2011-2-27 12:28: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直认为EMI好的录音是超过其他公司的,当然EMI烂的录音也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

主题

4171

帖子

2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3
注册时间
2010-8-16
发表于 2011-2-27 13: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园丁 于 2011-2-23 13:57 发表
其实卖给日本的东芝也许不坏,EMI 在日本的业务,就是与东芝合作,搞得有声有色,有些精品,只在日本市场有售。也许东芝可以把EMI的全球业务都扭转过来?
(纯属个人猜测)

有道理,日本人比较知道什么东西好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221

帖子

2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2
注册时间
2009-11-11
发表于 2011-2-27 16:4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卖给中国最好。卖给中唱,由中唱上海压盘,我相信它的压迫质量能做的比波兰的压盘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4-6-15 22:17 , Processed in 0.109953 second(s), 38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